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法对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中各组份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50mmol/L醋酸铵的甲醇溶液,未加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各组份在8min内达基线分离。伪麻黄碱在9.8~147.0μg/mL,去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麻黄碱在9.4~141.0μg/mL,去甲基伪麻黄碱在4.8~72.0μg/mL,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分别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麻黄碱类回收率在95.0%~100.4%。结论 为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甘肃不同采收期人工种植及野生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进行分析,为甘肃麻黄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Luna C18(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0.2%磷酸水溶液)=4:9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甘肃不同产区、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月份的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不同、比例不同。草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比在1.14:1-7.83:1之间,1年生中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比镇远为0.60:1,古浪为0.16:1。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总含量均以9月中旬采收品为最高。结论对甘肃麻黄进行了生物碱组分分析,将对甘肃麻黄药材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化种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别。方法以50%甲醇为溶剂,用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部,再以HPLC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的麻黄碱的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用GC—MS测定野生与栽培的麻黄挥发油中的成分。结果HPLC测定野生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55%和0.00057%,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26%和0.0017%。用GC—MS确定了麻黄挥发油中的45种物质,其中野生和栽培品共有成分13种。结论野生麻黄茎中含麻黄碱的量约是人工栽培的2倍,而在两种麻黄的根中麻黄碱的量都非常低。在麻黄挥发油中未发现麻黄碱。  相似文献   

4.
麻黄及其麻黄碱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麻黄是一种常用中药,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根茎。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麻黄类生物碱,即: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去甲基麻黄碱(NE)、去甲基伪麻黄碱(NPE)、甲基麻黄碱(ME)等。麻黄类生物碱具有松弛平滑肌、收缩血管、抗炎及解热发汗、抗菌、抗病毒、镇咳平喘等作用,属剧药类。为评价药品品质,保证用药安全,研究们在麻黄及其麻黄碱制剂中化学成分测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麻黄组织中麻黄碱含量,为麻黄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物碱与酸性染料结合生成有色化合物,给化合物能定量的被有机溶剂提出的原理,通过比色法找到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测定麻黄碱含量的方法。结果于414um波长处,测定氯仿的吸光度,得回归方程为:A=0.6508M,平均回收率为99.84%。结论结果说明该比色法测定误差小,准确率高,适用于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其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分布东北、新疆)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但未载入中国药典。草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麻黄碱(Ephedrine),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麻黄碱的含量常作为评价药材品质、保证用药安全及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近10年来国内对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薄层扫描法测定柴葛颗粒中麻黄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春  李小伟 《医学争鸣》1998,19(4):477-478
0引言柴葛颗粒剂是我院自制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方中臣药为麻黄,麻黄含主成分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柴葛颗粒中麻黄碱的含量,作为控制该药的质控指标.1材料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CS9000).定量毛细管(美国Drummand).薄层板自制,麻黄碱标准品购自卫生部药品检定所,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方法和结果2.l标准曲线制备精取500mg/L标准液1,2,3,4,5p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C薄层板上,以醋酸甲酯:丁酮:醋酸:水(18:10.5:7.5:3.6)为展开剂,上行展开6CC,取出,随即…  相似文献   

8.
内蒙草麻黄中生物碱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HPLC法研究了内蒙草麻黄主产区5种麻黄生物碱的动态变化。5种麻黄生物碱为: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去甲基麻黄碱(NE)、去甲基伪麻黄碱(NPE)和甲基麻黄碱(ME)。研究结果表明:内蒙东部的草麻黄生长期中E占优势,而在西部PE和E平行或PE高于E,总生物碱在7月中旬和9~10月达高峰。因此影响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物侯期、降雨量和湿度。对地理位置、气象情况和退化现象等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草麻黄中分离抗补体组份并观察其抗补体依赖性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柱层析结合紫外吸收观察的方法分离抗补体组份;采用比浊法观察组份对眼镜蛇毒因子引起的血小板变形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组份对异种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紫外吸收为196nm的组份具有抗补体作用,麻黄组份能有效抑制眼镜蛇毒因子引起的血小板变形,高、中、低剂量对血小板变形的抑制率分别为49.8%±10.7%、32.8%±4.2%、22.5%±6.2%;麻黄组份能有效减轻异种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高、中、低剂量对补体致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率分别为88.1%±7.1%、79.8%±3.3%、65.0%±4.5%。结论麻黄抗补体组份对补体依赖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法)从麻黄及蜜麻黄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比较两者化学组成的不同。【结果】生麻黄中的硫酸二乙酯等20种成分在蜜麻黄中没有检出,而在蜜麻黄中检测到羟甲基糠醛等12种不同成分。挥发油得率:麻黄2.1%,蜜麻黄1.0%。【结论】麻黄与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赵淑杰  李玲玲 《医学教育探索》1994,(10):517-518,526
介绍复方滴鼻灵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其中大蒜、桂枝、麻黄等成分进行化学鉴别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平均回收率(n=6)为101.41%,变异系数为1.76%。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查β地中海贫血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高效液相层析法快速筛查β地中海贫血进行评价。方法 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中血红蛋白A2(HbA2)、血红蛋白F(HbF)的含量,并与抗碱变试验法测得HbF、琼脂糖电泳法测得HbA2的含量进行比较;取低、中、高三种浓度值的标本进行重复性试验;在HbF含量为3.5%、5.7%和HbA2含量为5.9%、7.7%的两份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液及脂肪乳作干扰试验;与已知HbF浓度为33.0%和1.1%的两份标本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进行测定,观察该法测定的线性范围。结果 该法测定HbF与抗碱变试验法结果相符、HbA2与琼脂糖电泳法有良好相关(r=0.8656);HbF的线性范围可达33%;HbF和HbA2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5%~3.4%和3.7%~5.9%,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9%~4.2%和4.9%~7.5%;胆红素浓度在250μmol/L,甘油三酯浓度在22mmol/L以下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 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HbF和HbA2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不受脂浊、黄胆标本的干扰,且检测速度快,对G地中海贫血具有较好的初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麻黄浸膏粉中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C18柱:流动相为乙晴:1%十二烷基硫酸钠(48:52);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07nm。结果:盐酸麻黄素在10~50μg/m1,盐酸伪麻黄素在5~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r=0.9999。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冬虫夏草中铁、锌、钙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冬虫夏草中Fe,Zn,Ca的含量,并以茶叶标准物质为对照品。结果:Fe,Zn,C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0mg/L、0-6.0mg/L、0-10.0mg/L,回收率均在97%-102%,对5.0mg/LFe,2.0mg/L Zn,6.0mg/L Ca分别测定5次,RSD分别为1.2%、0.8%、2.1%,检出限分别为0.0071mg/L、0.0056mg/L、0.0069mg/L,对茶叶标准物进行测定,测得值均在标准值范围之内,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冬虫夏草中Fe,Zn,Ca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5.
麻黄碱类药物构效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测定6种麻黄碱类药物的累积量-效曲线。d-硫酸去甲伪麻黄碱,l-盐酸麻黄碱,d-盐酸麻黄碱和d-盐酸伪麻黄碱对乳头肌的收缩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PD2值分别为578,558,527和529。l-盐酸甲基麻黄碱,氨基甲酰伪麻黄碱对乳头肌的收缩呈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87×10-5mol/L和1.26×10-5mol/L。由等效法求得普萘洛尔和l-盐酸甲基麻黄碱拮抗硫酸异丙肾上腺素反应的pA2值分别为786和429,l-盐酸甲基麻黄碱拮抗-硫酸去甲伪黄碱反应的pD′2值为55,结果提示麻黄碱类药物由于其侧链结构不同,其内在活性有量与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以0.10mol/L HCO3-0.16mol/LCO^2 3缓冲溶液为底液,对儿童饮料中的锌进行微人电位溶出分析。线性范围0-2.50mg/L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和4.6%,回收率为88.8-107.0%,平均97.13%,用预镀汞的方法制备银基汞膜电极,连续测定1-3天均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法测定中药罂粟壳中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的含量。色谱柱以1.5%OV-17为固定液,柱温从215℃程序升温至265℃,FID检测器。实验结果表明吗啡、可待因、罂粟碱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1.0000、0.9999;日内精密度为2.3%、2.2%、1.5%;日间精密度为5.0%、6.2%、6.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8%、101.4%、100.4%。方法准确可靠,重观性好。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肺炎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肺炎合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4.6mm×250mm)5μm分析柱。流动相:以乙腈-0.09%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4:9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7nm。结果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良好;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0928μg-0.92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15%。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用于肺炎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在以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分别于实验第1d(四甲基吡嗪预防组)、第31d(四甲基吡嗪治疗组)投予四甲基吡嗪,并用葡萄糖作为平行对照。结果发现:四甲基吡嗪预防组的门脉压、肝内胶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甲基吡嗪治疗组的上述两项指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明显低于葡萄糖组(P<0.01)。四甲基吡嗪预防组和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葡萄糖组。四甲基吡嗪具有预防和延缓鼠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麻黄生物碱提取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考察一种新的麻黄生物碱提取生产工艺。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将生物碱盐转化为生物碱,用二甲苯提取,2%草酸将生物碱转化为草酸盐后进行萃取,在工厂原有设备基础上回收循环利用二甲苯。采用析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由1kg麻黄草得到约6g伪麻黄碱粗品,产率约0.6%。结论:初步确定了用二甲苯提取麻黄中生物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