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俊清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1,52(13):1141-114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0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 14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证候要素9个,主要为气虚659例(45.80%),阴虚652例(45.31%),热(火)毒邪403例(28.01%);共有证候类型28种,主要为气阴两虚453例(31.48%)和邪毒侵心195例(13.55%)。全部病例中虚证774例(53.79%),虚实夹杂证170例(11.81%),实证495例(34.40%)。气虚、阴虚是主要的虚性证候要素;热(火)毒邪、瘀血、痰(湿)浊是主要的实性证候要素。结论气虚、阴虚、热(火)毒邪、瘀血、痰(湿)浊是病毒性心肌炎中较为重要的证候要素。邪(风、热)毒侵心、挟瘀挟痰伴气阴亏虚和气阴两虚、挟瘀挟痰伴阳亏血虚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两大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创伤后便秘的证候特点及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中346例骨折创伤后便秘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后进行效果评价并就证候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6例中显效264例(76.3%),有效74例(21.4%),无效8例(2.3%);肠道气滞型126例(36.4%),阴虚肠燥型85例(24.6%),脾虚气弱型76例(21.9%),脾肾阳虚型41例(11.9%),肠道实热型18例(5.2%)。结论辨证施护有效率为97.7%;骨折创伤后便秘证候表现以血瘀和气滞为主要特点,肠道气滞、阴虚肠燥和脾虚气弱是主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基于专家观点的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出现率,并提取确立其证候要素。方法对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提取证候要素,并运用2检验对其进行多组间的比较。结果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热盛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肝肾阴虚、阴虚燥热、气滞血瘀、肺胃燥热也可认为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候。阴虚、气虚、阳虚、内热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很高(>80%),与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各证候要素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证候要素的确立和应证组合是证候量化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新探索。糖尿病常见的证候要素有阴虚、气虚、阳虚、内热、血瘀、内燥、气滞、内湿、痰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心肌纤维化为病理基础的心系疾病——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肌纤维化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全部期刊,对符合标准的11篇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文献和8篇扩张型心肌病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和证候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 905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涉及证候类型11种,阳亢、痰、火是主要的实性证候要素,阴虚、阳虚是主要的虚性证候要素;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为阴虚阳亢(31.16%)、阴阳两虚(19.01%)、肝火炽盛(18.90%)。78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涉及证候类型19种,血瘀、水停是主要的实性证候要素,阳虚、气虚是主要的虚性证候要素;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为阳虚水泛(15.84%)、气阴两虚(11.37%)、气虚血瘀(10.98%)。结论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扩张型心肌病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痰是二者共同的实性证候要素,阳虚、气虚、阴虚是二者共同的虚性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便秘196例证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清武 《中医研究》2006,19(1):25-26
目的:探讨老年便秘的证候特点。方法:对2003-01-2004-09我院住院病人中196例老年便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道实热型12例,占6.1%;肠道气滞型23例,占11.7%;脾虚气弱型81例,占41.4%;脾肾阳虚型43例,占21.9%;阴虚肠燥型37例,占18.9%。结论:老年便秘证候表现以虚为主,脾虚气弱、脾肾阳虚和阴虚肠燥是其主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3年1月-2013年10月的全部文献,从符合研究标准的22篇2550例文献病例中提取证候,并进行整理规范,分析糖尿病脑梗死的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结果 2550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共有证候15种,其中痰瘀阻络659例(25.84%)、痰热腑实445例(17.45%)、风痰瘀阻366例(14.35%)、气虚血瘀341例(13.37%);共涉及证候要素10个,其中痰证1588例(62.27%)、血瘀证1026例(40.24%)、气虚证649例(25.45%)、阴虚证539例(21.14%);涉及靶位7个,主要病位为肝(2502例,98.12%)、脾(2194例,86.04%)、肾(2096例,82.20%)、脑(1026例,40.24%)。结论痰浊、血瘀、气虚、阴虚是糖尿病脑梗死主要的证候要素。痰瘀阻络、痰热腑实、风痰瘀阻、气虚血瘀是糖尿病脑梗死常见的证型。糖尿病脑梗死的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肾、脑,其核心病机是气阴亏虚、痰瘀阻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LACI)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选取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3例(LACI组),脑白质疏松无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对照组),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LACI组15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照组12个公因子,对各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LACI组中阳虚占33.98%,痰占22.33%,阴虚占19.42%,气虚占10.68%,火占9.71%,血虚、血瘀占3.88%;对照组中阳虚占31.00%,气虚占27.00%,阴虚、火占24.00%,血虚、血瘀占12.00%,阳虚、痰、血虚占6.00%。结论 LACI的主要证候要素是阳虚、痰、阴虚、火,次要证候要素为气虚、血虚、血瘀。主要涉及肾、脾两脏,次要脏腑为肝、心,以虚为发病基础,痰、火等病理因素为其发展和加重的关键,复合证候要素多,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8.
丁宇坤  高雅  郭建波  王辉  何庆勇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095-1097
目的探究失眠症证候、证候要素及靶位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7年5月—2017年5月)的期刊文献,筛选后共获取182篇文献,总涉及11 640例患者,运用SPSS 20.0建立失眠症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经过合并归纳后得出17个证候,居前4位的分别是心肾不交证(20.75%)、心脾两虚证(15.07%)、肝郁化火证(13.32%)、肝郁血虚证(11.71%);得出11个证候要素,居前4位的分别是阴虚(22.83%)、火热(18.88%)、气虚(18.67%)、血虚(18.57%);得出6个靶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32.14%)、肝(27.86%)、肾(27.16%)。结论失眠症的核心病机是阴虚、火热、气虚、血虚,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肾;治疗以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疏肝泻火及柔肝养血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63-196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1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5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对证候要素进行归类合并,总结证候类型。结果:25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有9个证候要素,主要是气虚749例(30.46%),阳虚1030例(41.17%),湿热725例(28.98%),气滞524例(20.95%)。全部病例中,虚证924例(36.93%),实证968例(57.04%),虚实夹杂证610例(24.38%)。湿热气滞是主要的实证要素,阳虚气虚是主要的虚证要素,痰湿湿热是主要的虚实夹杂证的证候要素。结论:气虚阳虚,湿热痰湿和气滞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较为重要的证候要素,气阳两虚,生湿化痰积热和气滞血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两大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UC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建立UC中医证候要素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C的病位要素主要集中在脾、肾、肝、胃、大肠,病性要素依次为:湿火(热)阳虚寒气滞(郁)气虚血瘀阴虚血虚毒外(燥),病性总体属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28个,其中大肠湿热型、寒热错杂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虚湿阻型频次居前6位。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为该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证候名称,总结其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1949年到2009年的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对文献中出现的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进行名称规范后,获得共计173个证候类型。其中出现频率≥3%的6个证候类型分别是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虚风燥证、血虚证及湿热证;不同分期出现频率≥10%的证候类型分别如下:进行期为血热证;静止期为血燥证、血瘀证和血虚风燥证;退行期为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类型比较繁多,以气血津液辨证方法为依据者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43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根据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证候类型及中医体质进行判定分类统计,并探讨不同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43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以风寒袭肺证最多(26.5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38%)、风燥犯肺证(17.48%)、痰湿阻肺证(13.29%)、肝火犯肺证(10.49%)、风热犯肺证(9.79%);143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体质类型判定总频次为238次(含兼夹体质),其中频次最高的前5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24.37%)、阴虚质(23.11%)、痰湿质(14.29%)、阳虚质(10.09%)、气郁质(9.25%);感染后咳嗽患者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及湿热质与中医证候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以气阴两虚证表现最多(P0.05),痰湿质以痰湿阻肺证表现最多(P0.05),阳虚质以风寒袭肺证表现最多(P0.05),气郁质以肝火犯肺证表现最多(P0.05)。结论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寒袭肺证、气阴两虚证、风燥犯肺证等,而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与气阴两虚证相关性最密切,痰湿质与痰湿阻肺证相关性最密切,阳虚质与风寒袭肺证相关性最密切,气郁质与肝火犯肺证相关性最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汇总脑分水岭梗死的证候类型,提炼分水岭梗死的证候要素,为该病临床证候研究提供标准化依据。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检索与脑分水岭梗死中医证候相关的文献,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结果通过文献挖掘,最后确定了脑分水岭梗死病性要素为:风、湿、火、内风、内湿、内火、气虚、血虚、气脱、血瘀、阴虚、阳亢、痰、气逆,共计14个,而病位要素责之心脑,与肝肾关系密切。结论通过证候要素提取及应证组合研究,对下一步研究规范脑分水岭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及命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233篇糖尿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糖尿病证候分布及证候组合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81-2004年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233篇,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60.5%)、阴阳俱虚(59.7%)、阴虚热盛(38.0%)、气虚血瘀(34.1%)、燥热伤津(25.6%)、肺胃燥热(19.9%)、湿热中阻(19.4%)、肾阴亏虚(16.3%)。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糖尿病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要素,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五磨饮对女性功能性便秘结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女性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型)60例,分两组,分别应用加味五磨饮,聚乙二醇治疗,观察中医证候,结肠传输能力,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使直肠容量阈值减小。结论:应用滋阴补肾加理气解郁的方法可影响女性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型的结肠传输和直肠容量阈值,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规范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方法采用"降维升阶"的研究方法:先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最简单的证候要素,再将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结果入选的126篇帕金森病中医证型文献,共涵盖临床病例数3495例,通过频数、频率统计及卡方检验,从中得出帕金森病常见的6个证候要素:阴虚、内风、血瘀、气虚、痰和血虚。6个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共得到34种应证组合形式。结论运用"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规范中医证候的目的。该研究完善了帕金森病中医辨证体系,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向规范化、标准化的转变,使其更为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个体化诊疗数据采集平台,探讨265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趋势。方法采集来自多中心的临床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进行分层、横断面研究。结果病程>10年者,其血瘀、气虚、阴虚发生率均较其它组高(P<0.001或0.01),血瘀证的发生率最高,达95.08%,其发生构成比是:血瘀>气虚>阴虚>湿热>热盛>血虚。病程5~10年者证候发生构成比:热盛>气虚>血瘀>阴虚>湿热>血虚。病程<5年者证候发生构成比:热盛>气虚>血瘀>湿热>阴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特征随病程的增加而表现为:阴虚热盛、气虚阴虚、气虚血瘀的演变过程。血瘀证贯穿于整个病程始终,兼夹证呈多样性、个体化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探讨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更利于阐释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首先通过清华大学CNKI医学知识数据库查阅21年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运用描述分析方法统计各变量的频度和构成百分比,总结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文献研究显示:心脏神经症7个基本证候为: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阳虚,其中气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血虚与阴虚;心脏神经症的证侯要素组合主要有四类:单因素证,双因素证,三因素证及四因素证。其中以四因素证的气虚+阴虚+痰浊+血瘀和气虚+血虚+痰浊+血瘀最为多见;气虚在证候要素组合中分布最广。结论结合文献研究,气滞、气虚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证素,气滞、气虚、痰浊、血瘀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心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位,肝、脾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17年)、万方数据库(1990年~2017年)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发作性睡病证候进行规范,提取证候要素,原始数据用EpiData 2.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进行频数、构成比统计。结果共纳入73篇文献,1205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发作性睡病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肝郁气滞证369例(30.62%),风痰扰神证315例(26.14%),脾虚湿困证297例(24.65%);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5个,最常见的依次为痰519例(43.07%),气虚518例(42.99%),湿404例(33.53%),气滞377例(31.29%),动风369例(30.62%);病位类证候要素10个,最常见的依次为脾652例(54.11%),肝386例(32.03%),脑315例(26.14%)。结论基于文献的发作性睡病证候及证候要素研究,初步反映了本病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可为进一步确定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