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估计某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II°及以上(CINIII°、宫颈癌)的发病率,并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省20—65周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对部分筛查正常者隔年随访,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发病情况。结果:共进行113134例。累计226972.33人年随访,其中1846例细胞学阳性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最终收到1510份病理结果,检出CINII°及以上者442例;通过贝叶斯法考虑病理检查随访人群中的失访病例以及细胞学检查阴性人群中的漏诊病例,估计得该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II°及以上的发病率为283.79/10万,95%可信区间(201.58,393.06)/10万。结论:基于贝叶斯法,考虑了病理检查失访人群中的失访病例以及细胞学检查阴性人群中的漏诊病例,估计得到的该省宫颈癌癌前病变CINII°及以上的发病率更合理、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男男性接触(MSM)队列研究失访人群对发病率估计的影响。方法在2008年招募南京市MSM人群并建立队列,首次调查结束后每6月进行1次随访,直至2010年,通过比较失访与在访人群相关高危行为情况,评估访对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队列2年随访率为44.8%,HIV人年发病率为3.5%(95%CI:1.8%~5.2%);第1次随访时失访对象危险行为比例较高,之后的3次随访失访人群与在访者的相关行为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南京市MSM人群队列研究的HIV人年发病率为3.5%,失访对象更加高危,如果仅依据在访者的资料估计发病率,则该指标可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浓缩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建立宫颈癌筛查干预措施.方法 2400例宫颈癌筛查的育龄妇女同时做巴氏细胞学、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对任一巴氏细胞学诊断为Ⅱ级以上、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阳性的病变者,用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筛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巴氏细胞学筛查出Ⅱ级以上34例,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筛查出阳性12例,35例(巴氏细胞学诊断为II级以上和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34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1例)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结果正常或炎症8例,CINⅠ 8例,CINⅡ10例,CINⅢ 8例,浸润癌1例.结论 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阴道镜下活检为金标准,分析2014年1-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同时行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297例患者检测结果。结果297例患者中198例DNA阴性: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为NILM为187例,ASCUS为9例,LSIL为2例。而阴道镜活检结果为慢性宫颈炎182例,CINⅠ11例,CINⅢ3例,宫颈癌2例;DNA倍体异常99例: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为NILM为20例,ASCUS为45例,LSIL为23例,HSIL为11例。而阴道镜活检结果为慢性宫颈炎37例,CINⅠ25例,CINⅡ9例,CINⅢ18例,宫颈癌10例。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和78.57%、97.47%和95.6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预测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8.93%。结论 DNA倍体分析可用于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敏感性高,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42例行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时行阴道镜定位活检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中HPV阳性57例,阳性率40.14%。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79例,HPV感染率为10.13%,CIN63例,其中CINⅠ38例、CINⅡ14例、CINⅢ11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1.05%、85.71%、90.9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Ⅰ~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72例,其中ASC37例,CINⅡ检出3例(8.11%),无CINⅢ检出;LSIL23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0例(43.47%);HSIL12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91.6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CIN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漏诊率低,若再有针对性地行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可早期、准确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50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其中283例筛查可疑阳性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结果:本研究283例细胞学阳性的患者中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有157例,其中CINⅠ69例,CINⅡ44例,CINⅢ38例,鳞癌6例。结论: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早期子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3084例,对其中146例细胞学阳性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行TCT检查3084例,细胞学阳性146例,占4·73%,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4例(2·4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7例(1·8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49%)。对所有细胞学阳性病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异常阴道镜图像110例(75·30%)。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Ⅰ34例、CINⅡ10例、CINⅢ3例);LSIL(CINⅠ25例、CINⅡ18例、CINⅢ4例、SCC1例);HSIL(CINⅡ4例、CINⅢ10例、SCC1例)。结论:应用TCT筛查子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病例联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能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  相似文献   

9.
周鸿  朱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98-1900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1 030例已婚妇女中有15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慢性宫颈炎91例,HPV感染15例,CINⅠ22例,CINⅡ8例,CINⅢ2例,宫颈癌6例。经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 36例,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6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74%(36/38)。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可疑CIN 24例,其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14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8.33%(14/24)。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符合率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处理得出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5.50%,特异性为89.26%,两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72.21%,阴性预测值为95.8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病变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可作为该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伟  孙亚惠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617-4618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技术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价值,探讨对细胞学异常妇女进行筛查和随访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9月在本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982例妇女进行宫颈TCT检查,诊断应用TBS分级标准,并对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以上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982例中,细胞学诊断为ASC以上者共37例(3.77%),其中ASCUS19例,LSIL14例,HSIL3例,SCC1例。对此37例患者均采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进行随访,检出宫颈鳞癌1例,CINⅢ2例,CINⅡ3例,CINⅠ14例,炎症17例。结论:TCT技术及TBS诊断标准能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对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妇女可采用阴道镜及病理检查进行随访,以减少重复检查的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定期筛查,使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远离疾病困扰。方法 2013年3~12月选取东阿县14 000名35~64周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结果检测14 000人,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26例,其中CINⅠ12例(占6.8%),CINⅡ9例(占5.14%),CINⅢ2例(占1.14%),原位癌1例(占0.57%),浸润癌2例(占1.14%)。结论妇女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金香蕊 《健康研究》2014,(3):274-276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58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ell test,TCT)检查,分析不同基因分型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HPV检测阳性率为21.72%(1164/5358);HPV阳性且TCT检查≥ASCUS占19.84%(231/1164);感染率排名前5位的HPV基因类型为16型、52型、58型、33型、18型、56型;病理活检确诊NLM2例,CINⅠ级67例,CINⅡ级89例,CINⅢ级55例,SCC18例,高危型感染组≥CINⅡ发病率高于低危型感染组(P〈0.01)。结论宫颈异常患者HPV阳性检出率高,高危型HPV感染发展成为CINⅡ级以上疾病的几率较大,HPV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载量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地区妇女两万余例,用杂交捕获Ⅱ(second-generation Hybrid Capture,HC-II)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选取3608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送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以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宫颈癌患者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2420例(67.07%),CINⅠ448例(12.42%)、CINⅡ376例(10.42%)、CINⅢ280例(7.76%)、宫颈癌84例(2.33%)。经秩和检验,5组间的HP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5.597,P<0.05);CINⅠ与宫颈炎、宫颈癌和CINⅡ的病毒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HPV病毒载量均是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CINⅡ以上病变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而宫颈癌主要集中在中度级别病毒载量之间发病。结论不同宫颈病变级别间HPV病毒载量有差别,HPV病毒载量可作为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64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回顾性分析其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情况,并对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8.64 %(383/487)的少数民族患者首选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低度宫颈病变377例,高度宫颈病变245例,宫颈湿疣15例,宫颈癌4例.病理检查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278例,CINⅡ174例,CINⅢ55例,宫颈湿疣15例,宫颈癌4例.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低度病变诊断符合率为68.17%(257/377),高度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9.39% (219/245),宫颈癌和宫颈湿疣均完全相符.结论 阴道镜检查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更容易接受,可初步鉴别诊断低度或高度宫颈病变、宫颈湿疣和宫颈癌,对宫颈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下宫颈病理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按照宫颈癌三阶梯检查方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 199例女性个体筛查情况。结果:8 199例患者的TCT阳性检出率为6.6%(541/8 199),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阳性检出率为1.56%(128/8 199)。1 258例接受HR-HPV DNA检测中HR-HPV感染率为55.96%。783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异常检出率为56.32%(441/783),异常者接受宫颈活检,占全部筛查者的5.38%(441/8 199)。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1.93%(229/441),高度上皮内瘤变(≥CIN Ⅱ)检出率为25.4%(112/441)。随着宫颈病理学诊断的级别升高,HR-HPV DNA和TCT均阳性的检出率在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分别为54.70%、86.49%、96.43%和97.87%,CINⅢ、宫颈癌高于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TCT结合HR-HPV 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下宫颈病理活检可以有效地检出宫颈病变,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0名宫颈癌高发地区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细胞学诊断、阴道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发现散在或成群出现的凹空细胞即诊断为HPV感染,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1000例组织活检标本中发现宫颈鳞状上皮癌(SCC)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111例,正常867例。HPV感染603例,总阳性率60.30%(603/1000)。SCC和CINⅢ病例中HPV阳性率为100%(6/6)。S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病例中HPV阳性率为81.95%(109/133),正常者HPV阳性率为56.98%(494/867),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29.02,P<0.001)。结论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率明显增高并且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例中全部感染HPV,证明HPV感染是该地区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龙川县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现状,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等在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620例,根据就诊类型分为观察组(各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计划定期普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480例)和对照组(随机抽查同期来我院就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1140例)。对TCT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162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258例(占15.9%),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64例(占3.95%)、宫颈浸润癌2例(占0.12%)。在TCT阳性(258例)病例中,阴道镜检出异常者130例(占50.4%),其中活检结果为湿疣17例、CIN或浸润癌72例,阴道镜与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8.4%(89/130)。此外,不同年龄组对比发现,宫颈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0~49岁,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山区医师培训质量和增加经济投入,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工作,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几率。  相似文献   

18.
杨艳 《职业与健康》2009,25(6):659-661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7年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已婚妇女1240例(其中无临床症状1026例,有妇科症状214例),门诊就诊宫颈异常者534例。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高危型HR-HPV.DNA,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约登指数比较HPV.DNA和薄层液基细胞技术(LTCT)筛查效果。结果1774例受检者平均年龄(35±10.2)岁,经病理学诊断HPV感染51例(3.2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9例,Ⅱ级26例,Ⅲ级17例,浸润癌6例,内膜瘤2例,湿疣26例。以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HR-HPV.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95.35%,特异度91.67%,阳性预测值22.16%,阴性预测值99.87%,约登指数0.87;HR-HPV.DNA检测+LTCT检测敏感度100.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100%,约登指数1.0。HR-HPV.DNA在健康妇女和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正常(炎症)4.80%(78/1626)、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67%(38/7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4.44%(34/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0%(31/31)、鳞癌100(6/6)。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敏感度高和阴性预测值高的特点,LTCT与HR-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妇科行液基细胞学筛查( TCT)检测异常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并对其中阴道镜下确诊为CIN及以上的68例患者行LEEP术的治疗及进一步诊断。结果 TCT诊断中异常的108例患者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28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2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3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0例,鳞状细胞癌(SCC)6例;与阴道镜活检诊断符合70例,符合率为64.81%。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Ⅰ级16例,CINⅡ级12例,CINⅢ级10例,鳞状细胞癌6例,原位癌2例,浸润癌1例,颈管腺癌1例,与 LEEP 手术病理诊断符合60例,符合率为83.33%。 LEEP 术后治愈68例(100.00%),复发3例(4.41%),并发症发生率2例(2.94%)。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管搔刮准确率高于TCT准确率,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联合LEEP术可提高CIN高级别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