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SOCS3基因对小鼠CD4+Th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转染小鼠CD4+Th细胞,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靶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目的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组T‐bet、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4、IL‐12Rβ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3、GATA‐3、IL‐4、IL‐6、IL‐10、STAT6基因表达明显上调,T‐bet、IL‐2、IFN‐γ、STAT4、IL‐12Rβ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OCS3、GATA‐3、IL‐4、IL‐6、IL‐10、STAT6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OCS3基因转染可上调小鼠CD4+Th细胞SOCS3基因表达,下调STAT4活化和磷酸化,抑制Th1细胞分化,并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间接促进Th2细胞分化,并上调相应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 )外周血清T h1/T h2/T h17平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47例AD患者(AD组)和4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 )‐4、IL‐17、IL‐21、IL‐2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T h1/T h2/T h17/T reg平衡在AD中变化规律。结果在AD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0.05),IL‐17、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IFN‐γ/IL‐4和IFN‐γ/IL‐1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L‐17与AD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 AD病程中T h1/T h2、T h1/T h17降低,T h1/T h2/T h17平衡的漂移可能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后10 min内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后以0.3μg·kg -1·h-1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 d、术后3 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和血 T 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 T细胞比例减少,对照组患者术后3 d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3 d比例较高( 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浆IL‐2、IFN‐γ浓度术后1 d降低,术后3 d升高;IL‐6浓度术后1 d上升;IL‐10浓度术后1 d升高,术后3 d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3 d血浆 IL‐2、IFN‐γ浓度较高,IL‐6、IL‐10浓度较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状况,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韩岩智  刘浩  阮开学 《重庆医学》2015,(3):293-294,298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简称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BALB/c小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造模前均禁食12h,观察组以2×109CFU/mL浓度的幽门螺杆菌菌液0.5mL/d灌胃,连续7d。对照组灌胃给生理盐水,0.5mL/d,连续7d,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造模。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PCR)检测检测感染2、4周后,小鼠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IL‐10mRNA的表达量,并于感染4周后,处死小鼠,无菌取各组小鼠的胃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IFN‐γ、TNF‐α、IL‐8及IL‐10蛋白的水平。结果两组小鼠感染2周后,观察组IL‐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周后,IFN‐γ、TNF‐α、IL‐8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2细胞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能促进TH1型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引发TH1为主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4联合靶向减毒沙门菌载体SL7207/pBud‐VP3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 pBud‐VP3‐IL‐24真核双表达质粒,利用高压电穿孔法将pBud‐Vp3‐IL‐24质粒导入减毒沙门菌SL7207株中,构成SL7207/pBud‐VP3‐IL‐24菌株。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L7207/pBud组、SL7207/pBud‐VP3组及SL7207/pBud‐VP3‐IL‐24组,菌株口服饲喂荷瘤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基于IL‐24的减毒沙门菌载体系统SL7207/pBud‐VP3‐IL‐24;治疗14 d后,胃癌组织可检测到IL‐24蛋白的表达;治疗28 d后,SL7207/pBud‐VP3‐IL‐24组与其他组比较,肿瘤体积缩小并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24联合SL7207/pBud‐VP3能够明显增加免疫因子IFN‐γ、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P<0.05),上调Caspase‐3及下调VEGF的表达(P<0.05)。结论 IL‐24联合SL7207/pBud‐VP3可以协同发挥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肿瘤凋亡促进、肿瘤血管抑制、免疫调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40例(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中IL‐17、IL‐22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Ig E的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IL‐17、IL‐22和IL‐10与哮喘严重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中IgE的水平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IL‐17、IL‐2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严重程度与IL‐17、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P<0.05)。结论 IL‐17、IL‐22和IL‐10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型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素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明明显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流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调IL-4的代名词,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胞衬(α‐Fodrin)蛋白小干扰RNA(siRNA)对人涎腺导管(HSG)细胞的影响,探讨α‐Fodrin siRNA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空载体组、α‐Fodrin siRNA1组及α‐Fodrin siRNA2组,将成功构建的10μg α‐Fodrin siRNA1和α‐Fodrin siRNA2表达载体分别采用脂质体法转染 HSG细胞,空载体组 HSG细胞转染等剂量的pGFP‐V‐RS空载体。转染后24、48、72和96 h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4组HSG细胞中α‐Fodrin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荧光免疫法检测4组细胞中α‐Fodrin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4组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48 h HSG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转染后48 hα‐Fodrin siRNA1组和α‐Fodrin siRNA2组 HSG细胞中α‐Fod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5),且α‐Fodrin siRNA2组中α‐Fodrin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α‐Fodrin siRNA1组的表达水平(P<0.05);α‐Fodrin siRNA1组和α‐Fodrin siRNA2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Fodrin siRNA1组和α‐Fodrin siRN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Fodrin siRNA1组和α‐Fodrin siRNA2组细胞上清中 IFN‐γ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但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G细胞转染α‐Fodrin siRNA载体后,α‐Fod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同时细胞上清中IL‐10的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提示α‐Fodrin siRNA可以减轻炎性反应,为SS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程的梅毒患者外周血中 IFN-γ、IL-2、IL-4、IL-17的水平情况,为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牡丹江市皮肤病研究所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确诊为梅毒患者149例,其中包括Ⅰ期患者31例,Ⅱ期患者52例,血清固定患者36例,治疗后血清转阴患者30例,另设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l类细胞因子(IL-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及Th17类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变化,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梅毒患者组血清IL-2、IFN-γ、IL-4和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各组梅毒患者中IL-2和IFN-γ在一期梅毒中水平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其表达在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各组梅毒患者中IL-4和IL-17随着病情的进展其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结论:机体感染TP后Th细胞发生了由Th1模式向Th2模式的转变,这对于临床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肺癌Th1/Th2反应状态及黄芪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株以及荷瘤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免疫反应状态,中药黄芪(AG)对两者Th1/Th2状态的作用,方法:(1)3种人肺癌细胞(鳞,腺,小细胞癌)各分为5组,其中1组即刻冻存待测,其余4组分别为不加药对照组,加5%AG,10%AG,20%AG组,培养48h,收集细胞;(2)采集并分离肺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s,各分为4组,其中1组即刻冻存待测,其余3组分别为不加药对照组,加10%AG,20%AG线,培养48h,收集细胞,以IL-2,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代表Th2型细胞因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肺癌细胞株和肺癌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1)3种肺癌细胞株的Th1型因子IFN-γ和IL-2均无表达,Th2型因子IL-4,IL-6,IL-10则均表达;经与黄芪培养后,小细胞肺癌在3种不同浓度AG存在时均可出现IFNγ表达,在5%AG时可同时出现IL-2的表达,IL-4,IL-6的表达被抑制,鳞癌和腺癌细胞株经黄芪培养后,其Th1/Th2型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培养前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2)肺癌患者PBMC中,IL-4,IL-6,和IL-1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均<0.05),而IL-2无1例表达(0/23),IFN-γ仅1例表达;经与黄芪培养后(两种浓度),肺癌患者Th2型因子与未加AG培养组相比,IL-4,IL-6和IL-10的表达率下降(P均<0.05);而IL-2的表达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无论肺癌细胞株还是荷瘤机体外周血的免疫细胞的呈现Th2型免疫反应的优势状态;黄芪对于肺癌细胞株和宿主PBMCsTh1/Th2的状态有良好的凋节作用,可使肺癌细胞株和肺癌患者PBMCs的Th2型优势免疫反应向Th1方向逆转。γγγ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对同期58例维吾尔族直肠癌与138例汉族直肠癌患者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以比较两组患者间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民族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血型、职业、就诊时间、首发症状、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伴随症状、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汉族患者(P<0.05),并且在多因素分析模型中,民族是影响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与汉族患者相比,维吾尔族直肠癌具有发病低龄化、就诊晚、分期偏晚、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维族与176例汉族乳腺癌患者相关资料。对两民族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构成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汉族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均>0.05);汉族患者的临床Ⅰ期多于维族患者(P<0.05),而维族患者的Ⅳ期多于汉族患者(P<0.05),维、汉族乳腺癌患者0、Ⅱ和Ⅲ期无明显差异(Ρ均>0.05)。结论维、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构成无差异,但其临床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细胞的百分比以及Th1细胞和Th2细胞因子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收治经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60例,设为恶性组;另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卵巢良性疾患60例(良性组)和健康体检妇女6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型病例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良性组IL 2、IL 4、IL 10、INF γ、TNF α浓度以及Treg细胞占外周血 CD4+T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和良性组相比,恶性组IL 2、INF γ、TNF α水平明显降低,IL 4、IL 10水平以及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均<0.05)。随着卵巢癌临床分期的提高,INF γ、TNF α水平逐渐降低(P<0.05),但IL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 4和IL 10水平及Treg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升高(P均<0.05)。与黏液性和其他组织学分型相比,浆液性卵巢癌IL 4、IL 10及TNF α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 结论: 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的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和Th2细胞因子表达均失衡;随临床分期升高,恶性卵巢癌患者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  相似文献   

14.
纪昕  王崇  李洁  岳晓乐  张艳华  李永军 《重庆医学》2016,(12):1608-1611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 ,ICA )对裸鼠体内食管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M T T方法和Giemsa染色法检测和观察ICA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和 T E‐13的体外抑制作用。构建裸鼠的食管癌细胞移植性肿瘤模型,分为3组,每组6只。实验组每只裸鼠腹腔注射50 mg/kg ICA ,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2 mg/kg顺铂,每2天1次,共14 d ,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实验结束后称量肿瘤质量;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的组织形态变化和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肿瘤组织中 Fas和 FasL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ELISA 法检测外周血中FasL和IFN‐γ的水平。结果 ICA体外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和T E‐13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裸鼠肿瘤平均体积和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法结果显示,实验组裸鼠的肿瘤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凋亡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鼠肿瘤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裸鼠外周血中FasL和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ICA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但是通过Fas的表达、FasL和IFN‐γ的分泌在体内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食管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老年结直肠癌(CRC)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76例老年CRC患者(老年CRC组)及32例中青年CRC患者(中青年CRC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sICAM‐1、CRP和IL‐1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意义,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不同年龄CRC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sICAM‐1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二者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中青年CRC组术后及老年CRC组术前、术后CRP水平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CRC组术前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青年CRC组术前和术后血清sICAM‐1和IL‐17水平与老年CR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RC患者中sICAM‐1水平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在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 分期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CRP和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C RC的侵袭转移过程,在预测老年C RC患者发展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涛  周禾  崔旻  姚萍  谭庆华 《重庆医学》2017,(35):4938-494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与汉族UC患者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住院UC患者30例(维吾尔族15例,汉族15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26例(维吾尔族13例,汉族13例)作为对照组,取受试者肠黏膜组织采用反转录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2、IL-17A、IL-17F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STAT3的检测.结果 与维吾尔族对照组相比,维吾尔族UC组患者IFN-γ、IL-22、IL-17A、IL-17F mRNA表达水平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对照组相比,汉族UC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UC组与维吾尔族UC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STAT3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质中着色,汉族、维吾尔族UC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UC组与汉族U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UC患者肠黏膜IFN-γ、IL-22、IL-17A、IL-17F及STAT3表达明显增高,但上述因子在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ax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NSCLC患者肺组织石蜡标本80例(NSCLC组)及良性病变病灶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20例(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测定NSCLC组织中VEGF和Bax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NSCLC病理类型、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中VE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期VEGF阴性表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与腺癌、鳞癌无相关性(P>0.05)。NSCLC组中Bax表达低于对照组,Ⅲ~Ⅳ期Bax阳性表达低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ax阳性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表达与腺癌、鳞癌无相关性(P>0.05)。NSCLC中VEGF和Bax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VEGF的表达在NSCLC中起着促进作用,并与Bax表达呈负相关,二者的表达可为NSCLC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