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2篇
特种医学   119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570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31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在于引流出髋部积聚的血液,以加速患者康复。但由于术中已静脉滴入氨甲环酸,并可产生确切的减少失血的效果,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是否仍有必要?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氨甲环酸止血的基础上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2例,术中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其中62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引流组),70例全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无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输血量、血红蛋白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输血量与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引流组4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引流组2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引流组出现了3例渗血渗液、3例感染、2例肿胀瘀斑,无引流组出现了1例渗血渗液、1例肿胀瘀斑,两组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无引流组(P<0.05);⑤两组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止血药物氨甲环酸后无需进行引流管放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多中心临床应用对比分析8排及16排移动CT的成像质量及性能特点、检查耗时、人工成本及辐射剂量值等。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20年7月应用8排移动CT行头部扫描90 059例次,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联合多家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应用16排移动CT行头部扫描10 969例次,分别采集患者头部扫描成像、检查时间、人工成本(人员累计耗时),以及辐射剂量值: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另外随机选择同期60例次64排大型CT检测值作为对比。 结果(1)成像分析:8排移动CT头部扫描90 059例次,其中急诊室82 843例次(91.99%)、ICU 7090例次(7.87%)、手术室126例次(0.14%)。16排移动CT头部扫描10 959例次,其中急诊室8601例次(78.41%)、ICU 879例次(8.01%)、手术室31例次(0.28%)、车/船/机载头部扫描1458例次(13.29%)。2组成像质量基本相同,与8排移动CT组相比较,16排移动CT安装有精密导轨控制扫描和减振器,扫描速度快,运动伪影少,具有平扫+增强、脑血管造影(CTA)和脑灌注成像(CTP)等多种成像功能。(2)扫描时间与辐射剂量:16排、8排移动CT及64排大型CT的扫描时间、人工成本、辐射剂量(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6排移动CT成像质量优良,扫描速度快耗时少、人工成本低、辐射剂量低,具有平扫、增强及CTA、CTP多种成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额叶癫痫(Frontal Lobe Epilepsy,FLE)影响下的脑功能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FLE脑损伤客观评价指标。方法利用图论分析方法中的边、节点度、节点效率和介数中心度参数,获得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这些参数计算结果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FLE影响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这种变化特征与发作频率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LE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边、节点度、节点效率和介数中心度参数均有重要统计学差异结果,且发现差异结果中与发作频率和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基于图论分析方法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参数有可能作为FLE的评估指标,为FLE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五味子乙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和核因子 -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管滴注40 mg/kg LPS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手术前1 h腹腔注射80 mg/kg 五味子乙素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大鼠肺湿/干质量比,BCA试剂盒测定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ceolar lavage fluid,BALF)总蛋白,牛鲍氏计数板计算 BALF中白细胞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相关试剂盒检测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磷酸核因子- κB 抑制蛋白(phosphorylation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pIκBα)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组大鼠肺湿/干质量比、BALF中总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5),病理损伤显著减轻,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pIκBα和TLR4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能够减轻LPS诱导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氧化苦参碱灌洗和静脉点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作用及效果对比。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灌洗组和静点组。于治疗前(T0)和治疗后12 h(T1)、24 h(T2)和36 h(T3)测量各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白细胞介素β(IL-1β)含量,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在T1、T2、T3时,较之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OM灌洗组有下降,OM静点组显著下降;在T1、T2时,较之对照组的血清TNF-α水平,OM灌洗组有下降,OM静点组显著下降;对照组IL-1β含量随病程进展降低(P0.05)。结论 OM灌洗与OM静点临床疗效对比,静点疗法有明显的优势,腹腔灌洗的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PA)患者经氧化苦参碱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SAP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被设为对照组,接受氧化苦参碱(OM)灌肠治疗的40例患者被设为OM灌肠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治疗后第4天(D4)和治疗后第7天(D7)晨,测量患者的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第4天(D4),OM灌肠组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1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D7),OM灌肠组的IL-1、IL-6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M灌肠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灌肠的首次排便时间和治疗后APACHE-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M灌肠疗法可有效修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黏膜损伤,刺激排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