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婴儿期腭裂整复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对82例出生3至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进行了整复术,并观察术中后的相关情况,临床结果显示:(1)气体-静脉复合麻醉是安全的;(2)手术平均失血量为41.2ml手术平均操作时间53分钟(3)术后3-7天出院,随访伤口愈合良好;(4)本组病例5例术后出血,4例发生梗阻性呼吸困难,1例腭部裂孔,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备的麻醉,监护条件下,广泛开展婴儿期腭裂修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耳甲软骨在鼻畸形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可行性皮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取相等的耳甲软骨进行修复。结果:本组10例,手术后随访2年,全部病例鼻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结论:运用耳甲软骨修复唇裂鼻畸形断裂不全的鼻翼软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概念传入我国至少已有20年,作为该领域先进的治疗理念,已为口腔临床医师认同和接受,并在少数医学院校和专科医院得以实践,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从全国范围看,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临床医师对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病理学家、儿科医生、口腔修复科医生、儿童口腔医生、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小组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上,且知之不详。因此,本期专家论坛邀请了广东省及港澳地区部分专家对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专家的言发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在婴儿期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双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20),试验组于出生10 d~1个月内进行上颌-鼻软骨整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均不做术前正畸.两组患儿正畸治疗前(T1)后(T2)对比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关闭程度,对比两组唇腭裂联合整复术后3个月鼻翼外观满意度,作出评价.结果 两组患儿T1、T2两侧上唇裂隙及牙槽突裂隙宽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鼻翼外观满意度试验组87%,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该治疗有效减少上唇及上颌骨牙槽突的裂隙宽度,改善鼻外观,达到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治疗乳牙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牙合)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 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牙合).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 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 mm.结论 在乳牙骨性反(牙合)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牙合),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诊治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180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试验组辅助应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安宫牛黄丸,观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时间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尤其试验组改善明显(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基本痊愈130例,显著进步380例,进步310例,无改善及恶化80例,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基本痊愈80例,显著进步270例,进步400例,无改善及恶化150例,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及安宫牛黄丸均能有效改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均安全性良好,其中丹参注射液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EphA3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1504-siRNA对高表达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1504-siRNA质粒用Vigofect转染试剂瞬时转染HCT116细胞,36~48 h后,收集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EphA3及AKT信号通路中的蛋白分子表达,收集细胞,进行噻唑蓝(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结果 1504-siRNA能抑制HCT116细胞的EphA3蛋白水平,抑制其增殖、平板克隆和软琼脂克隆的形成,抑制pmTOR、p-c-Raf、pAKT、p-4ebp1等信号分子的表达。结论 1504-siRNA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存活能力和恶性程度,这可能是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来实现,它有望作为肿瘤治疗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使临床重视Hp的分离培养工作.方法对2000年我院胃镜检查者312例同时作Hp分离培养、病理切片和快速脲酶试验,比较其检出率.结果近期未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活检材料中Hp分离培养检出率达93.75%,把其他2种方法与分离培养相比,则快速脲酶试验存在20.72%的假阳性和3.98%的假阴性结果,病理切片存在8.11%的假阳性和32.84%的假阴性结果;快速脲酶试验和病理切片组合后与分离培养相比,则存在2.99%的假阴性和23.42%的假阳性.结论分离培养是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的来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治疗方法.AMI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肌再梗死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no flow phenomenon),导致微循环障碍,心肌组织不能有效灌注,目前认为是PCI近期预后和远期心源性猝死及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显著减轻血栓负荷,有效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提高直接PCI术的成功率.替罗非班的常规应用方法为静脉注射,本研究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MI患者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并与常用的治疗无复流现象药物-维拉帕米进行治疗,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复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洪涛 《临床医学》2017,(6):123-12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恢复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血栓及斑块形成,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