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模型大鼠,从模型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培养VECs,将VECs分为对照组、血瘀血清组、中药血清组分别进行处理,采用改良的Boyden chamber法观察VECs迁移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含量,ELASA法测定培养液中ET、t-PA/PAI-1、ICAM-1含量,RT-PCR检测eNOSmRNA、ICAMmRNA的表达。结果:血瘀血清组培养液中NO、t-PA含量低于对照组与中药血清组(P〈0.05),ET、PAI-1、ICAM-1含量高于对照组与中药血清组(P〈0.05);VECs经血瘀血清处理后,迁移活性降低,而经中药血清干预后,VECs迁移活性增加,与血瘀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血清组eNOSmRNA表达低于中药血清组,而ICAMmRNA表达高于中药血清组。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物成分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大鼠VECs迁移,并促进VECs保护性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孵育内皮细胞1h后加入400μmol/L的H2O2继续培养24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DAPI/PI双染法观察细胞形态并统计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释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Cu/Zn-SOD蛋白表达。结果:H2O2模型组细胞活性较之空白对照组下降42.87%,细胞核皱缩形态不规则化,细胞凋亡率升高了7倍、NO释放量降低42.96%,Cu/Zn-SOD蛋白表达下降45.3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这些变化,其中黄芪多糖1μg/ml组作用最为明显,其细胞活性和NO释放量分别增加24.96%、32.13%,细胞凋亡率降低36.02%,Cu/Zn-SOD蛋白表达升高37.14%。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NO释放量和Cu/Zn-SOD蛋白表达,改善细胞NO与氧自由基的平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模拟手法压力刺激对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分为血瘀证组(DMEM+10%患者血清+0 mm Hg)、低压组(DMEM+10%患者血清+90 mm Hg)和高压组(DMEM+10%患者血清+180 mm Hg),健康对照组(DMEM培养液细胞+10%健康人血清+0 mm Hg),于相应压力干预实验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其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内皮素(ET)。结果经过低压力刺激干预后细胞形态有一定变化,细胞活性有所提高,增加NO释放、抑制细胞ET释放,而高压力刺激则无显著影响。结论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适当的压力刺激能增强细胞的活性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压力刺激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缩活性物质ET、NO合成释放,这可能是手法发挥活血化瘀功效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  张红锋  李义良  王耀发 《中药材》2002,25(4):268-270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和槲皮素保护组。用含10 mg/ml葡萄糖、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体培养 VECs。MTT比色法测细胞存活数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量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分光光度法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10~(-2)、10~(-3)、10~(-4)、10~(-5)mg/ml槲皮素可促进高糖损伤的VECs增殖,10~(-2)、10~(-3) mg/ml槲皮素,可抑制高糖损伤的VECs释放LDH,减少MDA生成量,促进其释放NO。结论:槲皮素对高糖损伤VE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蝇蛆壳聚糖(HMC)对ox - 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正常及ox - 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蝇蛆壳聚糖共同孵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考察蝇蛆壳聚糖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MTT实验壳聚糖各剂量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升高(P<0.01),E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壳聚糖+ ox - LDL各剂量组OD值高于ox - LDL处理组(P<0.01).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均升高(P<0.01),ET含量降低(P<0.01),各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MC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细胞生存率,减轻ox - LDL诱导的受损内皮细胞NO释放减少,ET释放增加,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清除活性氧,产生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用血瘀证兔模型血清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阐明该方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正常组、血瘀模型组、血瘀 中药组和高脂血症组兔血清加入同批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 ,作用2 4h后 ,观察细胞液中ET、NO的含量和t PA、PAI及AT Ⅲ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清组相比 ,血瘀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都明显升高 ,PAI活性也明显升高 ,AT Ⅲ活性则明显降低 ,t PA活性虽有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性意义 ;而血瘀 中药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以及t PA、PAI和AT Ⅲ活性都未有明显改变。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调节血瘀证兔模型血清对内皮细胞ET/NO的释放平衡作用和降低其对抗凝、纤溶功能的影响 ,对内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 3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四氧嘧啶糖尿病组与糖尿病黄芪多糖 (APS)治疗组 (黄芪多糖 4 0 0mg/kg/d-1腹腔注射 ) ,5周后 ,处死动物取血测血糖浓度 ,血清胰岛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内皮素 (ET) ,一氧化氮 (NO) ,并应用形态定量的方法比较各组的心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 2 0 0mg/kg)后的SD大鼠血糖浓度显著升高 ,血清NO ,MDA ,SOD ,ET及胰岛素水平明显改变。APS治疗 5周后 ,血糖浓度 ,MDA和ET较未治疗组显著下降 ;而NO ,胰岛素和SOD的含量显著升高。切片光镜下观察 ,糖尿病大鼠心肌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基底膜增厚 ,微血管与心肌纤维的比率显著降低 ,这些改变都可被APS改善。黄芪多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 ,对早期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 ,影响NO ,ET的产生以及促进胰岛B细胞损伤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形态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HUVEC-C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PS含药血清干预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其活性。结果:APS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损伤的细胞OD值,且随着药物组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形态趋向正常细胞。结论:APS能够抵抗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有害因子对HUVEC-C的损伤作用,能增强细胞的活性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栗酮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配合注射维生素D3建立动物模型,检测给药60 d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时观察主动脉壁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栗酮可明显增加大鼠血清SOD活性,并显著降低血清MDA、NO、ET和Ox-LDL含量以及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P<0.05和P<0.01)。结论:栗酮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有效抑制LDL氧化修饰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而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高冬  陈文元  吴立娅  郑良朴  林薇  宋军  陈可冀 《中医杂志》2011,22(21):1852-1855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促进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组和空白对照血,每组6只。分别制备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采用1.25%、2.5%、5.0%不同浓度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内皮细胞48h,检测不同浓度血清对内皮细胞ECV304增殖、迁移和体外成血管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胞内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及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同血清含量比较,1.25%、2.5%药物浓度下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2.5%、5.0%药物浓度下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各药物浓度下管腔个数均明显增加(P<0.01);各浓度药物均可显著提高内皮来源的胞内、胞外NO浓度及eNOS表达(P<0.05或P<0.01),1.25%、2.5%浓度药物还可显著提高eNOS的活性(P<0.05或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促进eNOS的表达和活性,提高胞内、外气体分子NO水平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川芎嗪(TMP)与川芎嗪和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MI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MP治疗组、TMP与L—arg联合治疗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梗死时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K、TnT浓度、心肌组织MP0浓度有明显升高(P<0.01),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TMP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值均<0.05)。结论TMP与L—arg合用可通过多种环节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降低白细胞的浸润,对治疗AMI有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方法 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APS低剂量组、APS高剂量组、p38MAPK阻断剂(SB203580)组、APS低剂量+SB203580组、APS高剂量+SB203580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尾声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给药30天.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后,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重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除APS低剂量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可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和重量(P<0.05或P<0.01),并且APS高剂量联合SB203580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各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 APS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APS高剂量与p38MAPK阻断剂联合应用对抑制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部分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对心肌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组织GLUT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敬芳  王光浩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52-2653
目的探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及对骨骼肌组织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黄芪多糖对照组(APS组)、2型糖尿病组(TIIDM组)和2型糖尿病黄芪多糖治疗组(TIIDM APS组),5周后测血糖、血清胰岛素和GLUT4的水平。结果TIIDM组和TIIDM APS组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1),TI-IDM APS组血糖低于TIIDM组(P<0.01);各组间血胰岛素水平差别无显著性(P>0.05);TIIDM组骨骼肌组织GLUT4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TIIDM APS组(P<0.01)。结论APS可降低TIIDM大鼠血糖水平,其机制与提高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GLUT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the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 tion,acupuncturetherapyandmedicationhavetheirownadvantages;whilecombinedapplica tionofthemoftencanachieveanevenbettertherapeuticeffect.Withrespecttoitsunderlyingmechanismsofenhancementofthetherapeuticeffect,noanyrelatedreportshavebeenavailablebothathomeandabroadatthemoment.Te tramethylpyrazine (TMP) ,oneoftheeffectivecomponentsofChuanxiong (RhizomaLigusticiChuanxiong) ,isacommonlyuseddrugfortreatmentofcerebralinfarction .Ithasbeenwelldocumentedaboutthec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给药对胎鼠缺氧/复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鉴定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C组)、缺氧/复氧损伤组(A/R组)、不同剂量川芎嗪组(L组、M组和H组)。C组不制备缺氧/复氧模型;A/R组制备缺氧/复氧模型;L组、M组和H组加入川芎嗪,终浓度分别为60、200和800μg/mL,孵育1h后制备缺氧/复氧模型。缺氧/复氧模型制备方法:海马神经细胞置入90%N2加10%CO2培养箱中孵育2h诱导缺氧,然后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复氧24h。处理结束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细胞活力。结果:与C组比较,A/R组海马神经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与A/R组比较,L组、M组和H组预给药均可升高神经细胞活力(P<0.05);其中M组效果最明显,与L组、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比较,A/R组后海马神经元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1)。与A/R组比较,L组、M组和H组预给药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P<0.01)。其中M组效果最为显著,与L组、H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适中浓度的川芎嗪保护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尿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健脾祛湿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将模型组大鼠按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模型组分为参苓白术散组,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按分组情况分别进行干预,观察模型大鼠一般状况,检测GAS、CCK、VIP水平及5 h尿D木糖排泄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各组血清GAS、CCK、VIP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5 h尿D木糖排泄率增加(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纠正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及尿D木糖排泄率,进而改善饮食物消化吸收,发挥健脾祛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成2组(n=8),用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500)诱导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观察当归注射液对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大鼠注射Dextran 500后,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出现明显障碍;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扩张肠系膜淋巴管,增强淋巴管收缩幅度,延长舒张期时间,其作用明显优于NS(P<0.05).此外,当归注射液可使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指数L.D-Index明显升高.结论: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蛋白代谢酶及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作用及其效应差别。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第15天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治疗5周后,所有大鼠腹腔静脉取血检测LPL、HL。摘取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的LPL、H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丰隆单穴组与丰隆配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均比模型组脂肪细胞小、数量少、染色浅。丰隆配穴组的肝组织脂肪细胞明显比丰隆单穴组染色浅,密度相对小。结论: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LPL、HL的活性,催化TG水解,二者作用的差异不显著。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减轻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对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针刺丰隆、关元、内关3穴的效果优于丰隆单穴,能更好的调控肝脏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肝星状细胞(HSC)凋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mRNA(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星状细胞株LX-2作为理想的肝星状细胞研究模型,LX-2细胞经不同剂量TMP(终浓度为50、100、200、400mg/L)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PI双染方法检测TMP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TMP对LX-2细胞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MP可显著促进LX-2细胞凋亡,细胞早期凋亡率随TMP浓度增加而提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同时TMP可显著降低LX-2细胞TIMP-1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促进HSC凋亡,抑制其TIMP-1 mR-NA的表达是TMP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