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藤三七总皂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藤三七总皂苷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 方法: 采用UV测定总皂苷含量。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以总皂苷动态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选藤三七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条件。 结果: 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藤三七总皂苷,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0.1 g·mL-1,上样流速1 BV·h-1,径高比1:10,上样量(药材量-树脂)0.2 g·mL-1,乙醇体积分数40%,乙醇用量8 BV,洗脱流速2 BV·h-1;藤三七总皂苷纯度>50%。 结论: 优选的纯化工艺合理可行,可较好地分离纯化藤三七总皂苷。  相似文献   

2.
大孔树脂纯化盾叶薯蓣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盾叶薯蓣总皂苷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为盾叶薯蓣总皂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8树脂对盾叶薯蓣总皂苷进行吸附纯化,以总皂苷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优选纯化工艺为,上样液的浓度为0.5g·mL-1,吸附流速2BV·h-1,树脂径高比1∶8;洗脱剂为80%乙醇,用量6BV,洗脱流速3BV·h-1。结论:盾叶薯蓣提取物通过AB-8树脂柱,水洗脱后以80%乙醇洗脱盾叶薯蓣总皂苷部位,可使总皂苷的收率和质量分数达到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叠鞘石斛联苄类化合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上样流速及洗脱流速对纯化工艺的影响,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联苄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HPD-300型树脂纯化联苄类化合物的效果最好,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9.04 g·L-1,上样量1.25 BV,上样流速0.5 mL·min-1,加水和70%乙醇各5 BV以1.0 mL·min-1的流速洗脱。纯化后联苄类化合物纯度达67.07%,较纯化前提高了4.25倍。联苄类化合物的纯化物和粗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表示分别为0.408,0.985 g·L-1,对羟自由基的IC50依次为7.856,7.827 g·L-1结论: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叠鞘石斛联苄类化合物的纯化效果较好,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头花蓼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头花蓼不同溶剂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头花蓼进行不同溶剂提取,以体外法测定各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结果: 头花蓼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头花蓼的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IC50 1.68 μg·mL-1),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 7.27 μg·mL-1)和石油醚提取物(IC50 116.81 μg·mL-1)的活性次之。3个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 1 081.27 μg·mL-1)。且各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 头花蓼甲醇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神农香菊茎叶总黄酮与总酚的产率和纯度并探究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神农香菊茎叶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参数。使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进行纯化。通过UPLC-MS/MS分析纯化前后提取物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试验和分子对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潜力。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 g·mL-1,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60 min。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0.12 g·mL-1,上样体积3 BV,上样流速3.0 BV/h,洗脱溶剂80%乙醇,洗脱流速4.5 BV/h,洗脱体积4 BV。与纯化前相比,纯化后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纯度分别提高了2.85倍和4.03倍。UPLC-MS/MS分析证实,纯化后部分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此外,神农香菊茎叶提取物显示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黄酮成分与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 本文对神农香菊茎叶总黄酮与总酚的富集和纯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表明了其潜在抗氧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刺五加镇静抗疲劳成分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HPLC测定刺五加镇静抗疲劳成分含量,色谱条件为TechMat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紫丁香苷、刺五加E、异嗪皮啶检测波长分别为265,209,34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以刺五加苷E、紫丁香苷、异嗪皮啶为综合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用量、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单因素试验优选刺五加镇静抗疲劳成分的纯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选择D101型大孔树脂,其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量1:1.3~1:1.4,上样液质量浓度0.33 g·mL-1,加30%乙醇3.5 BV洗脱,刺五加抗疲劳成分纯度达18.35%。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可靠、重复性好,刺五加有效成分收率达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孔树脂纯化紫心甘薯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和解析率为指标,对4种大孔树脂(D101,NKA-9,AB-8,NKA-Ⅱ)进行筛选,并以回收率为指标,通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确立纯化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以VC为对照品,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研究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AB-8纯化紫心甘薯总黄酮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81 mg·mL-1,淋洗pH为2,乙醇洗脱液体积分数为70%,洗脱流速为2 mL·min-1;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中抗氧化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表示分别为 0.037 4,0.105 mg·mL-1结论 大孔树脂纯化紫心甘薯总黄酮的效果显著,紫心甘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李文霞  颜彦  叶晓川  杨祥良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292-1295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菝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6种大孔吸附树脂和1种聚酰胺中,D140型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及洗脱参数,其静态吸附容量以干树脂计为14.87 mg·g-1。最佳吸附条件:药液质量浓度为0.5 g·mL-1(以生药量计),吸附流速为2 BV·h-1,吸附量为18 BV;洗脱最佳条件:以10 BV蒸馏水、5 BV的20%乙醇依次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5~10 BV,60%乙醇以流速1 BV·h-1进行洗脱,总黄酮的收率为84.72%。结论:D140型树脂综合性能较好,适于菝葜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喀什酸石榴皮总多酚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 方法: 以总多酚含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洗脱剂用量、吸附流速等对酸石榴皮总多酚纯化工艺的影响。 结果: 选用HPD500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生药质量浓度20.8 g·L-1,上样液pH 2,上样量8 BV,吸附速度2 BV·h-1,吸附时间12 h,加水7 BV洗脱杂质,用50%乙醇8 BV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总多酚质量分数由纯化前的24%增加至66.93%,浸膏得率34.80%。 结论: HPD500型大孔树脂适用于酸石榴皮总多酚的纯化,优选的工艺条件简便易行、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0.
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40%乙醇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别制备得到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提取物和纯化物,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通过体外化学模拟方法测定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50%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9,0.039 g·L-1)弱于VC(IC500.018 g·L-1);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0.212,0.165 g·L-1)强于VC(IC500.356 g·L-1);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735,1.913 g·L-1)弱于VC(IC500.390 g·L-1),其纯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结论:新疆鼠尾草总酚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夏曲中4种优势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各样本的黄色素含量,为揭示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半夏曲中筛选出的4株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它们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利用糖类的产酸能力以及产淀粉酶、蛋白酶、黄色素的能力,同时测定半夏曲炮制过程中5个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色素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9℃、29~31℃、39℃,最适pH值分别为7.0、7.0、7.5、7.0。4种菌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具有产黄色素能力。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黄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69.875、69.875、71.750、119.500、137.875μg/g。结论 4种优势微生物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蕾  万果果  耿小玉  陈建都  潘正 《中草药》2024,55(6):2113-2122
由于生长因子类生物制剂药物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缓解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重塑上皮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治疗慢性伤口有积极意义。除传统的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乳香Oliban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外,清热药如积雪草Centellae Herba、黄连Coptidis Rhizoma,补益药中黄芪Astragali Radix、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复方托里消毒散、生肌化瘀汤等在伤口愈合各阶段都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活血止血类、清热类、补益类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和复方治疗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在治疗慢性伤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匡海学  李斌  曹琦  苏阳  辛萍  杨素清 《中草药》2014,45(19):2834-2838
目的 对西瓜霜中的发酵菌种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西瓜霜发酵炮制的内涵,为西瓜霜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模拟传统工艺生产西瓜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西瓜为培养基,发酵制备西瓜霜,分别用PDA、CZA及Sabourand等培养基,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西瓜霜发酵液中的微生物。采用形态学鉴定及DNA的ITS序列对比法鉴定分离出的菌种。结果 西瓜霜炮制发酵中共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分别为镰孢霉属Fusarium的WF-1,青霉属Penicillium的WF-2,毛霉属Mucor的WF-3,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的WF-4、WF-5、WF-6。结论 西瓜霜的制备是以西瓜为培养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高盐条件下,通过耐高盐自然真菌发酵炮制而成,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渗析制成的芒硝的细小结晶。  相似文献   

17.
王厚伟  窦彦玲  赵金龙  孙燕 《中草药》2023,54(17):5742-5747
目的 分离和鉴定能够耐受牛胆汁的牛黄转化细菌,并应用到体外培育牛黄的制备。方法 从形成牛黄的牛胆囊胆汁中分离到可在牛胆汁中长期存活且具有较强牛黄转化能力的菌株(NDZNM-01),观测其外部形态、理化性状、分类学地位、牛胆汁耐受力,以及牛黄转化活力。结果 根据对NDZNM-01菌株外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柠檬酸杆菌属细菌。进一步根据其16S rDNA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其他3种柠檬酸杆菌属的细菌聚在一个分支上,但形成单系,属于新发现的菌株。应用菌株NDZNM-01发酵新鲜牛胆汁,其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了2.35倍,胆酸含量增加了2.13倍。结论 综合对NDZNM-01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鉴定结果,NDZNM-01属于一种能够耐受牛胆汁的柠檬酸杆菌属的肠道细菌,具有高效转化牛胆汁为牛黄的活力。该牛黄转化细菌最终命名为Citrobacter bovis NDZNM-01 Wang Houwei,菌种收藏编号为CGMCC2489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使用益气活血类方剂干预的用药规律,预测核心药物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后使用益气活血类方有效干预的文献,对方中使用的药物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分析,依据关联规则选取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核心药物,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纳入232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177首,包含中药119味,累计使用频次1903,以黄芪为首的高频药物28味,所有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6种,药味总频次191,归经总频次292。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支持度较高的中药组合,其中支持度与置信度最高的二联药物组合为“黄芪-川芎”,三联药物组合为“黄芪-川芎-地龙”。网络药理学分析收集黄芪、川芎、地龙的活性成分30个;筛选“黄芪-川芎”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91个,“黄芪...  相似文献   

19.
袁成甜  贺俊杰  陈彦  瞿鼎  孙文杰 《中草药》2014,45(22):3284-3288
目的制备灵薏方多组分微乳并对其抗肺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灵芝多糖和薏苡仁多糖水溶液为水相,薏苡仁油为油相,荷载灵芝三萜,采用水滴定法制备灵薏方多组分微乳,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并考察其稳定性。以Lewis荷瘤小鼠抑瘤率、体质量变化、免疫器官(肝、脾和胸腺)指数以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为考察指标,结合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和TUNEL凋亡原位检测,评价灵薏方多组分微乳的抗肺癌活性。结果制备所得微乳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69.92±8.4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60±0.008,Zeta电位为(-11.30±1.34)m V。微乳组抑瘤率(57.25%)显著高于混悬液组(45.89%),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和TUNEL凋亡原位检测显示微乳组抗肿瘤效果显著高于混悬液组。结论灵薏方多组分微乳具有较好的抗肺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川牛膝和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及其掺伪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用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对川牛膝、伪品、掺伪品进行鉴别,其中性状特征方面,对形状、大小、质地、色泽、气、味6个方面进行观察及鼻嗅口尝,泡沫试验方面,以产生的泡沫体积为判断指标,对取样量、加水量、振摇时间、粉末粒度、水温、重复性、掺伪比例及其稳定性8个方面进行考察和验证。结果:性状特征方面,川牛膝及其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在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上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伪品存有色红、味苦麻的专属性鉴别要点。泡沫试验方面,优选的泡沫试验参数为,称取待测样品粉末(过3号筛)0. 3 g,置具塞刻度试管中,加水10 m L,密闭,用力上下振摇1 min,静置5 min,所得方法能鉴别出川牛膝、伪品和掺伪5%以上的掺伪品。川牛膝、伪品和不同比例的掺伪品产生的泡沫体积在5~30 min内无变化,9 h内略有下降,但幅度很小,且掺伪比例越高,产生泡沫的体积越大且稳定性越好。对8批川牛膝和8批伪品验证得出,川牛膝产生泡沫体积均2 m L,伪品均13 m L,5%掺伪品均 5 m L,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综合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得出川牛膝真伪及掺伪的5个专属性鉴别要点。结论:通过5个专属性鉴别要点,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能有效的将川牛膝和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及其掺伪品鉴别区分,且具有准确、简易、时耗短、可行性强等特点,为川牛膝真伪及掺伪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