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化学药、中药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没有疫苗及特效药的背景下,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或聚集地发掘整理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潜力的民族民间秘方、验方,探讨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民族药意义重大。文章挖掘整理部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民族药材及民族民间秘验方,探讨如何挖掘整理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民族民间秘方与验方,以期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民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及其复方对病毒性肺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发源地至今仍未确定。在救治COVID-19患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COVID-19的防治作用,加强医疗救治工作中中医药的及早介入。中医药在病毒性肺炎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能收到较好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除能够消除或减轻、缓解临床症状外,还能够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防治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过度反应。针对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用药及后期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春宇  董汉玉  纪瑞锋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20,51(11):3051-3061
芳香类中药自古被用于瘟疫的预防,中医药防治疫病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指南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学观察期、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均选用含较多芳香类中药的中成药或方剂进行防治,部分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或中医药管理局还推荐多种其他使用芳香类中药的方式(外熏、艾灸、佩戴香囊等)防治COVID-19。芳香类中药"芳香辟秽、扶助正气"的功效在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用芳香类中药干预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共识。芳香类中药独特的药性、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值得开展广泛深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可为后续COVID-19治疗及相应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芳香类中药在防治COVID-19中的作用,并推测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芳香类中药防治COVID-19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鼻腔、咽喉后向下发展引起的肺部炎症。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在治疗COVID-19感染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预后良好。对于病毒性肺炎,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抗病毒、抗细菌及真菌治疗,而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并不仅仅针对病毒本身,而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如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等来达到治疗作用。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中药及其复方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发现栀子、板蓝根和金银花等单味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效果良好,中药复方如清肺口服液、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蒿芩清胆汤、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中药复方共包含152味中药,以入肺经的药物频次最多,其中甘草、黄芩、苦杏仁、金银花和麻黄使用最多;作用机制主要与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有关,本研究为今后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温郁金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流行性广、传染性强、发病急骤和病情危重等特点,目前对于COVID-19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凸显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优势。早期大量药理药效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温郁金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此外,温郁金还具有一定抗肺纤维化作用,提示其可能会对由COVID-19引发的肺损伤有缓解或治疗作用。通过对温郁金抗病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梳理,并从中医角度分析COVID-19的病因机制和辨证治法,以期为温郁金临床治疗COVID-19和后续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结合宿主导向治疗理论,探讨中药有效成分抗病毒、免疫平衡、抗炎、抗应激过敏等潜在功能和机理,为COVID-19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中药有效成分靶点治疗可以和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结合,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振  俞科贤 《中草药》2020,51(4):888-89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19年12月始发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随后迅速传播至国内大部分省份和地区,甚至波及国外多个国家。COVID-19具有流行性广、传染性强、发病急骤和病情危重等特点。面对这场疫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抗击COVID-19的高峰,但短期内尚未研发出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近期,多家医院在运用化学药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证实了中药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大量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证实,苦参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从多个路径阐述苦参抗冠状病毒作用的可能相关机制,如通过I型干扰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苦参碱类生物碱等途径,拟为COVID-19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种类,梳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整理了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组方应用,以期更好发挥清热解毒类中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对于后续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所列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基于中西医对COVID-19的认识和中西医对COVID-19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的对比,从方案给出处方的经典方剂溯源分析、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三维角度对中药复方在COVID-19全周期治疗中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案(第七版)》中药复方在COVID-19每一病程阶段中的用药都有其合理依据,临床应用应特别注意早期介入和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播方式在全国迅速传播。中医药在防治和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本文意在指出COVID-19发展阶段,从"肺脾同治"理论出发,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防己黄芪汤药理作用及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小莉  刘晓  夏春燕  祝婷婷  朱慧  蔡宝昌 《中草药》2016,47(19):3527-3534
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和炙甘草组成的临床常用方剂。目前研究发现该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皂苷类、黄酮类和内酯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水肿和心脏水肿等功效。从古方来源及现代研究的不同层次,综述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防己黄芪汤及相关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近20年中药治疗咳嗽的专利现状,探讨中药在治疗咳嗽过程中的用药规律。在SIPO专利检索平台和中国知网的专利数据库对中药治疗咳嗽的专利进行检索,采用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关联性和高频中药网络分析,分析治疗咳嗽中药和配伍中药药对的使用规律。在治疗咳嗽的316首中药专利中,中药复方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中药为甘草,其他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有桔梗、麻黄、陈皮、半夏等;使用的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偏多。常用的药对为甘草-桔梗、甘草-陈皮、半夏-甘草、麻黄-甘草。通过对中药频数、药类、药对、关联规则、高频中药网络的分析,结合中医理论可以揭示咳嗽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应用规律及机制。方法 应用文献挖掘的方法,基于现代病毒性疫病病症特点,结合古籍及现代防治病毒性疫病处方构建相关处方数据库;然后应用SPSS、R语言等分析这些处方中的高频药食同源中药、高置信度药食同源处方,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并分析高频药食同源中药的抗病毒特征性活性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评价活性成分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药食同源中药在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方面,甘草-陈皮-茯苓置信度最高,甘草-桔梗支持度最高,同时对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金银花-黄芪-藿香、甘草-杏仁-茯苓-桔梗-陈皮、干姜-人参、紫苏-葛根、芦根-桑叶、生姜-大枣新处方;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EGFR、CASP3、VEGFA、STAT3、MMP9、HSP90AA1、MTOR、PTGS2、MMP2、TLR4、MAPK14等,作用机制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冠状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核心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  相似文献   

14.
申伟  樊雪鸣  王柳丁  张允岭 《中草药》2022,53(10):3093-3102
目的 采用Python语言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用药规律,为PSC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3个英文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5首治疗PSCI的经验方药,中药共214味,频次共1685次,其中使用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及化痰类中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10味药物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形成以石菖蒲、远志和川芎为主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 中药治疗PSCI的核心药物组方为石菖蒲、远志和川芎,在此基础上可加入针对PSCI肾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相应中...  相似文献   

15.
马林纳  王瑞  苗明三 《中草药》2020,51(6):1406-1411
对治疗肺纤维化中药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纤维化的中药防治提供参考。以"肺纤维化"为主题检索符合标准的文献,使用Excel2013、SPSS Statistics23.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频数分析发现,在符合筛选标准的临床治疗文献中,单味中药黄芪(148次,45.82%)、甘草(124次,38.39%)和丹参(102次,31.58%)出现频率最高;在性味统计中,温(10次,50.00%)、平(6次,30.00%)最为常见;性味归经中脾(11次,25.58%)、肺(10次,23.26%)、甘(11次,36.67%)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高频关联强度中药组合6组。数据分析所得高频、高关联中药组合功效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肺为主,可用于阻止COVID-19初期患者向危重症期发展、预防恢复期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量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差异基因在多种癌症的调控作用,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对应中药,为临床中药的使用、中医药组方及加减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肿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临床数据,使用R语言的edgeR包分析得出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分析关键基因在泛癌的表达量及共表达情...  相似文献   

17.
梁春晓  王珊珊  陈淑静  王媛  李晋  常艳旭 《中草药》2022,53(4):1264-1276
虎杖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et Radix在中国已有数千年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历史,可用于改善腹泻、咳嗽、黄疸、炎症、闭经、烧伤和高脂血等症状。虎杖化学成分包括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虎杖可用于治疗炎症、糖尿病、痛风、癌症、病毒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尤其对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性疾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年虎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角度展开了综述,为虎杖药用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也为虎杖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俞成诚  王念  关双  冷媛媛  刘溪  宋祺  顾浩  于亚南  王忠  刘骏 《中草药》2023,54(24):8153-8164
目的 应用超网络法分析主治肾阳虚证的上市中成药,以期挖掘其临床应用、关键用药及核心处方,探寻中医药复方应用规律。方法 从中成药数据库和药智网中收集治疗肾阳虚证已上市中成药,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其临床研究,观察应用情况;以中成药涉及的疾病和症状及中药作为超网络的节点,采用Apriori算法对节点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以相应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关联组合作为超网络的边,构建肾阳虚证“病-症-药”超网络;使用Cytoscpe3.9.1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和拓扑分析,以药物超度值衡量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由此挖掘肾阳虚证的主要疾病、核心处方和药物配伍规律。结果 筛选出191个复方,涉及药味293种,疾病43种,症状19种;其中64个复方有临床应用报道;肾阳虚证核心处方是鹿茸、肉苁蓉、淫羊藿、地黄、枸杞、人参、菟丝子、补骨脂、杜仲和附子,主要疾病是失眠和阳痿。结论 基于超网络筛选治疗肾阳虚证的核心处方,从多维度体现中医药异病同治思维,为临床诊疗与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席少阳  利明  郭旭东  杨莉萍  姬捷  黄璐琦  晋玲 《中草药》2023,54(22):7495-7510
目的 分析21世纪以来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大黄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以及区域内的研究热点与区域间的研究差异,探讨大黄科研数据在赋能其产业提质增效进程中的优势。方法 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VOSviewer、Coocation等软件对发文量、地区/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主题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英文文献208篇,中文文献50 024篇。大黄研究进展迅速,我国在该领域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其次为美国和韩国。合作网络显示,中国与美国合作较为紧密,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对于大黄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贡献度与影响力。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表明,传统功效物质基础筛选与作用机制分析、蒽醌类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临床用药副作用分析等领域是当下大黄研究的主要关注点。结论 大黄科研态势发展良好,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多元化、与产业密切相关、中医药特色鲜明、持续创新、高质量”是21世纪以来大黄研究的鲜明特征。众多科研工作者们从多元视角下的研究结果与对应的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陇药大黄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新动能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会芝  潘小霞  杨明挚 《中草药》2024,55(2):630-639
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为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近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内生菌作为三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因素,在三七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三七内生菌群结构类型丰富,次生代谢产物多样,且具有促进三七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诱导代谢产物合成或转化等作用,有望用于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和提升三七品质等。通过对三七内生菌群的多样性、功能及应用、及其对三七代谢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三七内生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