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8年调查1~59岁人群4 989名,2018年3 980名。2018年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9.50%(95%CI:7.34%~11.66%),较2008年(12.45%,95%CI:10.58%~14.33%)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02,P=0.075);下降主要为7~16岁人群,2018年HBsAg阳性率为0.88%(95%CI:0.35%~1.42%),较2008年(4.54%,95%CI:2.71%~6.36%)下降8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44,P=0.000)。2018年1~5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为72.30%(95%CI:69.56%~75.04%),较2008年(64.93%,95%CI:61.65%~68.22%)升高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8,P=0.001);升高主要为17~59岁人群,2018年抗-HBs阳性率为71.93%(95%CI:68.90%~74.96%),较2008年(63.77%,95%CI:60.16%~67.37%)升高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22,P=0.001)。2018年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48.10%(95%CI:43.20%~53.00%),较2008年(62.27%,95%CI:59.11%~65.44%)下降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138,P=0.000);其中1~、7~和17~59岁人群HBV感染率分别为4.58%、5.13%和56.56%(降幅分别为81.83%、85.91%和18.47%),高流行区域人群HBV感染率为48.87%(降幅24.7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感染率为28.81%(降幅38.75%)。结论 自2008年以来,广州市乙肝防控效果显著,儿童HBV感染率达到WHO消除乙肝2020年的目标,但仍属于高流行区,降低乙肝死亡率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需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和成年人的监测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8岁社区成年人HBsAg和抗-HBs流行状况。方法 201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朝阳区CDC在朝阳区42个社区进行慢病社区诊断调查,并采血检测HBsAg和抗-HBs,各社区按性别、年龄构成抽样3 000人。本研究对完成乙肝血清学检测1 000人(≥18岁)以上的35个社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个社区共调查78 100人,HBsAg粗阳性率为2.24%(95%CI:2.13%~2.34%),其中40~44岁组阳性率最高(3.00%,95%CI:2.56%~3.44%),18~24岁组最低(1.69%,95%CI:1.29%~2.09%);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45% vs. 2.07%, P<0.01);北京户籍(京籍)者HBsAg阳性率低于外地户籍(非京籍)者(1.97% vs. 2.98%,P<0.01);各社区HBsAg阳性率差距较大,最高为10.68%(95%CI:9.43%~11.94%),最低为0.24%(95%CI:0.13%~0.38%)。将年龄、性别、职业、户籍和社区5个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调整后5个因素与HBsAg阳性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抗-HBs粗阳性率为30.85%(95%CI:30.53%~31.18%),阳性率最高和最低的年龄分别是18~24岁(38.10%,95%CI:36.58%~39.61%)和75~岁(28.88%,95%CI:27.62%~30.15%);HBsAg、抗-HBs双阴率为67.02%(95%CI:66.69%~67.35%);抗-HBs水平以及HBsAg、抗-HBs双阴率社区间差异很大。结论 朝阳区HBsAg流行率处在中度偏低水平,但中青年和非京籍人群HBsAg感染率相对较高,因此朝阳区乙肝防控的重点应为这两类人群;各社区HBsAg、抗-HBs阳性率差距较大,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群,在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共计调查179 570人,其中纳入有效样本量为176 179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我国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情况,以及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相关疾病的知晓率。结果 调查人群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18岁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52.8%(95%CI:51.2%~54.4%),且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χ2=515.8,P<0.000 1),以商业服务职业人群最高(61.6%,95%CI:58.6%~64.5%)。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知晓率为67.9%(95%CI:65.8%~69.9%)。城镇(77.0%,95%CI:75.0%~79.1%)高于乡村(60.0%,95%CI:57.7%~62.4%),男性(69.8%,95%CI:67.8%~71.7%)高于女性(65.9%,95%CI:63.7%~68.1%)。对3种疾病的知晓率,城镇居民(49.8%,95%CI:47.3%~52.4%)高于乡村居民(37.9%,95%CI:35.4%~40.5%);知晓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肺部疾病的比率最高(88.5%,95%CI:87.5%~89.5%),其次为儿童肺部疾病(70.0%,95%CI:68.1%~71.9%),对二手烟暴露导致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为最低(46.8%,95%CI:44.6%~49.1%)。结论 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对二手烟暴露导致疾病尤其是成年人心脏疾病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2013年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与戒烟行为的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0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18岁常住居民6 0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用于吸烟与戒烟行为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5 997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江西省不同人群特征成年居民吸烟和戒烟流行现状。结果 2013年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53%(1 291/5 997,标化率为20.60%),复杂加权计算后,现在吸烟率为26.07%(95%CI:23.48%~28.66%),男性现在吸烟率(50.62%,95%CI:46.31%~54.94%)高于女性(1.46%,95%CI:0.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上升(P<0.05)、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下降(P<0.05)。87.16%(95%CI:83.29%~91.03%)的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日均吸烟量(机制卷烟)为19.27(95%CI:17.69~20.85)支;平均每天吸烟量≥20支的吸烟者比例为64.74%(95%CI:55.79%~73.70%);每日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0.28(95%CI:19.74~20.82)岁,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20.11(95%CI:19.61~20.61)岁]小于女性[26.88(95%CI:24.73~29.0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4%(95%CI:18.91%~35.16%)的成年男性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不足18岁。吸烟者戒烟率为14.80%(95%CI:10.88%~18.72%),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随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P=0.04),随自报健康状况下降而上升(P<0.05);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为10.89%(95%CI:8.36%~13.42%);32.10%(95%CI:21.95%~42.25%)的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打算。被动吸烟率为54.71%(95%CI:44.20%~65.21%)。结论 江西省≥18岁常住居民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重度吸烟者比例大,戒烟者比例低,戒烟意识不强,男性和青少年为控烟工作主要目标人群,应根据江西省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宁波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评估人群百日咳实际感染水平。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分层随机抽取宁波市3个区(县)9个年龄组共1 206名健康居民纳入研究,采集调查对象血清并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抗体。结果 调查对象PT-IgG抗体阳性率为0.91%(95%CI:0.45%~1.6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10(95%CI:2.86~3.36)IU/ml。9个年龄组人群PT-IgG抗体阳性率在0.00%~1.68%之间,GMT在2.08~5.28 IU/ml之间。≥5岁人群百日咳评估感染率为4 572.81/10万(95%CI:1 807.30/10万~9 348.12/10万),感染率高峰出现在5~岁组和≥50岁组,分别为9 301.62/10万(95%CI:1 121.77/10万~33 154.68/10万)和8 967.02/10万(95%CI:1 059.45/10万~31 845.94/10万)。结论 2019年宁波市人群百日咳实际感染率较高。由于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并不持久,宁波市青少年和成年人已成为百日咳感染重点人群。建议强化百日咳监测能力,完善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人群二手烟的暴露情况,为控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监测点的≥40岁常住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完成了74 559人的问卷调查,共64 142人纳入分析。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描述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以及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析二手烟暴露和接触的影响因素,并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和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46.4%(95%CI:44.1%~48.8%),女性(47.2%,95%CI:44.8%~49.7%)高于男性(44.8%,95%CI:42.0%~47.6%),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职业为办事人员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40岁人群在家中、工作场所、餐厅和公共交通工具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24.3%(95%CI:22.2%~26.4%)、23.3%(95%CI:21.1%~25.5%)、6.6%(95%CI:5.3%~7.9%)和2.2%(95%CI:1.6%~2.7%);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越低。在14岁及以前、14岁至调查时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别为56.4%和59.2%。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40岁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下降,而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幅度最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二手烟暴露风险及在不同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结论 我国≥40岁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仍较高,工作场所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的职业人群二手烟暴露水平上升,需加强对已有禁烟条例和法规的执行监督,不断推动国家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并特别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的禁烟及二手烟暴露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4年1~29岁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抗-HEV)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基于2014年我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个案数据库,估算样本量,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和随机函数抽取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抗-HEV IgG。运用SAS 9.1.3软件统计分析,采用抽样权重运用泰勒级数线性法计算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地区等抗-HEV阳性率及95%CI,通过比较95%CI判定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检测1~29岁人群血清标本14 106人,其中男性6 996人(49.60%),城市7 013人(49.72%)。我国1~29岁人群抗-HEV阳性率为8.12%(95%CI:7.19~9.15),男性和女性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部地区(11.36%,95%CI:9.45~13.62)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1~、5~、10~、15~、20~和25~29岁组人群抗-HEV阳性率分别为2.46%、2.24%、4.50%、7.58%、11.89%、17.27%,随着年龄的增大,抗-HEV阳性率逐渐上升;不同民族抗-HEV阳性率较高的为藏族(18.32%,95%CI:12.02~26.90)、壮族(9.54%,95%CI:4.33~19.73)。结论 2014年我国抗-HEV阳性率有所下降,仍需密切关注1~29岁人群HEV感染、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浙江省30个市(县、区)376所学校的28 043名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的学生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焦虑症状判定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判定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最终纳入分析27 004名。结果 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为11.54%(95%CI:10.90%~12.19%),女生(15.42%,95%CI:14.47%~16.38%)高于男生(8.05%,95%CI:7.43%~8.67%)(P<0.001);农村(12.35%,95%CI:11.49%~13.22%)高于城市(10.06%,95%CI:9.27%~10.86%)(P<0.001);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学生共病率分别为11.73%(95%CI:10.82%~12.64%)、12.49%(95%CI:11.20%~13.79%)和9.98%(95%CI:8.68%~11.27%)(P=0.025);离异/丧偶/分居家庭的学生共病率(16.64%,95%CI:14.86%~18.43%)高于在婚家庭(10.82%,95%CI:10.14%~11.5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共病率越低(P<0.001);过去30 d吸烟者共病率(21.70%,95%CI:18.24%~25.16%)高于未吸烟者(11.13%,95%CI:10.51%~11.76%);过去30 d饮酒者共病率(19.36%,95%CI:17.58%~21.14%)高于未饮酒者(10.05%,95%CI:9.43%~10.68%);共病率随每周体育活动天数增加而降低(P<0.001);自报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共病率越高(P<0.001);过去12个月参与过打架者共病率(18.42%,95%CI:16.75%~20.09%)高于未参与过者(10.45%,95%CI:9.81%~11.10%)。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较高,应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人群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变化,为评价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2014-2015年、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询问被调查者既往是否进行过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人群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95%CI,并比较两次监测调查对象的肺功能检查率。结果 共148 427人纳入分析,其中2014-2015年74 591人,2019-2020年73 836人。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为6.7%(95%CI:5.2%~8.2%),男性(8.1%,95%CI:6.7%~9.6%)高于女性(5.4%,95%CI:3.7%~7.0%),城镇居民(8.3%,95%CI:6.1%~10.5%)高于乡村(4.4%,95%CI:3.8%~5.1%);肺功能检查率随文化程度提升呈上升趋势;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者肺功能检查率最高(21.2%,95%CI:16.8%~25.7%),有呼吸道症状者次之(15.1%,95%CI:11.8%~18.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名称知晓者高于不知晓者,曾经吸烟者高于现在吸烟和从不吸烟者,暴露于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者高于非暴露者,家庭使用污染燃料者低于未使用者(均P<0.05)。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不同特征人群的肺功能检查率均有所提高,有呼吸道症状者和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者肺功能检查率分别提高了7.4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均P<0.05)。结论 我国2019-2020年肺功能检查率较2014-2015年有所提升,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和呼吸道症状者提高幅度较大,但整体肺功能检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肺功能检查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吸烟率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2007、2010、2013和2015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计算陕西省4次调查的现在吸烟率及变化趋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先分别分析4次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后分析4次调查合并后现在吸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0、2013、2015年4次横断面调查分别调查1 542、3 000、10 166、6 330人。2007年人群现在吸烟率为34.34%,2013年降至26.22%,但2015年上升到28.33%(趋势χ2检验:Z=2.53,P=0.01);4次调查数据及数据合并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现在吸烟率高于女性(OR=75.03,95%CI:63.57~88.55),45~59岁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高于18~44岁年龄组(OR=1.28,95%CI:1.15~1.41),受教育年限7~9年者及>9年者现在吸烟率高于受教育年限≤ 6年者(7~9年者OR=1.44,95%CI:1.29~1.61;>9年者OR=1.43,95%CI:1.26~1.63),单身人群现在吸烟率低于已婚/同居者(OR=0.54,95%CI:0.37~0.77),退休人员现在吸烟率低于在职人员(OR=0.46,95%CI:0.38~0.57),饮酒者现在吸烟率高于非饮酒者(OR=2.92,95%CI:2.67~3.19)。结论 2007-2015年,陕西省人群现在吸烟率较高且变化不大,应加强对陕西省男性、>45岁人群、受教育年限≥ 7年、在职人员的控烟工作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预防2~17岁儿童季节性流感的保护效果。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发表的、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的、关于研究LAIV预防儿童季节性流感保护效果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3.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均为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研究。结果显示LAIV预防儿童季节性流感的保护效果为49%(95%CI:40%~57%)。亚组分析发现:LAIV预防A(H1N1)pdm09型、A(H3N2)型和B型流感的保护效果分别为35%(95%CI:5%~56%)、35%(95%CI:21%~46%)和71%(95%CI:55%~82%);三价LAIV和四价LAIV在儿童中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5%CI:48%~63%)和44%(95%CI:27%~57%);LAIV在欧洲地区和北美洲地区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5%(95%CI:47%~77%)和46%(95%CI:36%~55%)。结论LAIV对2~17岁儿童季节性流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青岛市2014-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死亡变化趋势以及疾病负担。方法数据来源于青岛市慢性病监测系统, 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估算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并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评估疾病负担。结果 2014-2020年青岛市共报告AMI发病70 491例, 标化发病率为54.71/10万;死亡50 832例, 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标化发病率的AAPC(95%CI)为2.86%(95%CI:0.42%~5.35%), 其中男女性标化发病率AAPC(95%CI)分别为4.30%(95%CI:1.24%~7.45%)和0.78%(95%CI:-0.89%~2.47%)。Joinpoint对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30~、40~岁年龄组标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 AAPC(95%CI)分别为8.92%(95%CI:2.23%~16.06%)和6.32%(95%CI:3.30%~9.44%);其中男性各年龄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30~、40~、50~岁年龄组的AAPC(95%CI)分别为11.25%(95%C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6年中国肝癌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结合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的具体变化趋势探究与肝癌发病变化趋势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肝癌发病资料,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发病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变化趋势[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衡量],拟合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现状Meta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1974-2014年中国全文数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国儿童血脂异常调查的横断面研究中文文献,检索1946-2014年PubMed数据库中研究现场为中国的外文文献.通过STROBE声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1.0软件估计血脂异常的Meta合并患病率,并对三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文献质量和不同诊断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29 426人,中国儿童青少年合并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25.3%(95%CI:12.7%~37.8%).高TC、高LDL-C、高TG、低HDL-C、高脂血症等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1%(95%a:3.4%~4.9%)、5.3%(95%CI:3.9%~6.7%)、8.5%(95%CI:6.3% ~ 10.7%)、6.8%(95%CI:3.7%~9.9%)、4.8%(95%CI:0.6%~9.1%).男童高TG患病率(5.6%)高于女童(3.4%),高TC、高LDL-C、低HDL-C、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总患病率男童均低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8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31.6%)高于2~6岁儿童(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高TC及低HDL-C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地区、时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应适时进行血脂筛查,及早发现异常并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中国就业流动人口红肉摄入水平和超标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利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膳食调查法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0个县(区、团)中48 511名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红肉摄入情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和超标率。结果 (1)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5.9(95%CI:116.5~132.5)g,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41.6(95%CI:131.3~148.9)g和104.7(95%CI:95.8~111.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红肉摄入量随年龄、文化程度、BMI的变化趋势(趋势检验P值均>0.05)。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标化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1.0(95%CI:113.4~128.7)g。(2)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6.2%(95%CI:33.0%~39.3%),男性远高于女性,分别为42.4%(95%CI:38.9%~45.8%)和27.8%(95%CI:27.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人群均为30~39岁组超标率最高,分别为43.5%(95%CI:39.7%~47.4%)和30.1%(95%CI:26.5%~33.9%)。标化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4.6%(95%CI:31.9%~38.0%)。结论 中国就业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超过世界癌症基金会推荐的标准,摄入量和摄入超标率均高于当地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死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7-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全死因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未标化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3大类疾病(传染病、母婴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未标化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恶性肿瘤、COPD、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23/10万;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2.8%(95% CI:-3.8%~-1.7%),不同性别、城乡、地区之间差距逐渐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比上升,平均每年上升幅度为0.8%(95% CI:0.7%~0.9%);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171.89/10万;2007-2016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变化幅度为-2.4%(95% CI:-3.3%~-1.4%),女性下降趋势最明显,平均每年变化幅度为-3.3%(95% CI:-4.0%~-2.5%)。全国恶性肿瘤、COPD、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均呈现下降趋势,10年间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0%(95% CI:-2.6%~-1.3%),-8.0%(95% CI:-8.9%~-7.1%),-1.5%(95% CI:-2.9%~-0.1%),-2.3%(95% CI:-2.8%~-1.8%)。结论 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年龄标化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上升,成为必须高度关注的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6~72月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方法 采用社区队列研究设计,2017年10-12月,从浙江省永康和义乌两市10家儿童接种门诊招募了1 752名6~72月龄儿童。每名儿童入队列后,完成知情同意和问卷调查,并随访至2018年4月30日,观察记录流感样病例(ILI)发病、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及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以ILI、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的发生次数为因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拟合,估算流感疫苗效果(VE)值。结果 1 752名儿童中,男童925名(52.80%),月龄M=30.00月,累计随访观察308 166人天,平均每天有5.27‰发生ILI、3.41‰因ILI去医院门诊就诊、1.45‰因ILI自行服药治疗;共有643名儿童接种了流感疫苗,与未接种儿童相比,流感疫苗对ILI、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的VE值分别为23.5%(95% CI:15.1%~31.1%)、19.3%(95% CI:8.2%~29.1%)和25.8%(95% CI:9.3%~39.3%)。643名接种儿童,接种后与接种前比,流感疫苗针对36~72月龄儿童ILI、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的VE值分别为31.9%(95% CI:12.7%~46.9%)、32.6%(95% CI:8.6%~50.3%)和44.3%(95% CI:11.9%~64.8%),而对6~35月龄儿童,VE值均无统计学意义。2016-2018年流感疫苗不同接种暴露VE值评估,两个流感流行季均有接种史的,仅2017-2018年流感流行季有接种史的,流感疫苗VE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仅2016-2017年流感流行季有接种史的,VE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感流行季接种流感疫苗一定程度可预防ILI发病、门诊就诊和自行服药,且对36~72月龄儿童保护效果优于6~35月龄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中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规范管理CSSD、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201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各地区医院CSSD质量管理现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1 435所医院。Meta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医院级别进行亚组分析:CSSD集中管理落实率三级医院(81%,95%CI:65%~97%)高于二级医院(61%,95%CI:30%~92%),专业人员配置与管理三级医院(86%,95%CI:76%~97%)优于二级医院(74%,95%CI:59%~89%);在建筑布局设计方面:医院CSSD建筑位置选择合理三级医院(85%,95%CI:75%~95%)优于二级医院(62%,95%CI:34%,91%);在重要设备配置方面: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配置率三级医院(79%,95%CI:64%~94%)高于二级医院(48%,95%CI:20%~76%),医用绝缘检测仪配置率三级医院(44%,95%CI:30%~58%)高于二级医院(18%,95%CI:8%~28%),压力蒸汽灭菌器配置率三级医院(86%,95%CI:68%~105%)高于二级医院(80%,95%CI:67%~94%),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落实率三级医院(47%,95%CI:34%~61%)高于二级医院(23%,95%CI:14%~32%)。结论 中国医院CSSD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集中管理落实不到位、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及管理不规范、建筑布局设计欠合理、设备设施配置不完善以及未全面采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医院应认真落实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加强CSSD科学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18~45岁女性HPV感染及型别分布特点,为宫颈癌筛查及疫苗研发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2013年3-7月在柳州市招募2 300名18~45岁社区女性,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细胞学和HPV DNA检测,并根据临床规范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 2 300名女性HPV总感染率为22.7%(95%CI:21.0%~24.4%),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3%(95%CI:16.0%~19.1%),在18~25岁和41~45岁呈双峰状态,且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为HPV 52、16、51、58和39型。≥26岁女性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2+)患病率为1.7%(95%CI:1.0%~2.4%),与18~25岁人群(1.2%,95%CI:0.5%~1.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3,P=0.314)。HPV 16/18二价和HPV 6/11/16/18/31/33/45/52/58九价疫苗相关高危型别在CIN2+病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4.1%和97.1%。结论 柳州地区18~45岁女性人群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态势,26~45岁人群的宫颈癌疾病负担不可忽视,急需推进九价HPV疫苗的研究,以期更为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