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眼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 6)的干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人眼角膜基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绿脓杆菌脂多糖(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LPS组),并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大黄素预处理组)。分别于LPS刺激前(0?h),刺激后1、2、4、8?h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上清液。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点角膜基质细胞κB抑制因子 α(IκB α)蛋白的表达及大黄素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时点角膜基质细胞IL 6蛋白的分泌及大黄素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与0?h相比,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1?h时,胞浆IκB α蛋白表达出现下降,其电泳条带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暗,4?h时最暗。LPS刺激后各时点IκB α蛋白表达较LPS刺激前均明显下降(P<0.01)。LPS刺激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L 6蛋白分泌增多,刺激后8h达峰值,LPS刺激细胞后各时点细胞分泌IL 6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1)。大黄素预处理后,与LPS组相比较,角膜基质细胞表达IκB α蛋白下降、细胞分泌IL 6减少(P<0.01)。结论绿脓杆菌LPS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κB α降解,引起细胞因子表达,在角膜炎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大黄素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人角膜基质细胞IκB α降解,从而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ellino1蛋白翻译后修饰——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介导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构建Pellino1 SUMO修饰位点突变的质粒,与TRAF6、泛素(ubiquitin,Ub)质粒共转染至HEK?293细胞中,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突变型Pellino1与TRAF6的相互结合作用;同时,检测Pellino1和TRAF6的泛素化修饰水平。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分提胞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的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 P65的核转位,分析Pellino1蛋白SUMO修饰突变对TRAF6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Pellino1相比,SUMO修饰突变型Pellino1不仅增加Pellino1的自身泛素化修饰水平,而且可增加其与TRAF6的相互结合作用,并增强TRAF6的泛素化修饰;LPS刺激可增加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 P65的核转位,转染使Pellino1 SUMO修饰突变高表达可明显增强LPS诱导的NF?κB信号激活。结论:Pellino1 SUMO修饰突变,可通过增加Pellino1的自身泛素化修饰及其与TRAF6的结合,增强TRAF6的泛素化,最终促进TRAF6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鼻咽癌细胞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LMP1)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机制。方法 利用强力霉素Dox诱导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株Tet on LMP1 HNE2为实验模型 ,首先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Dox诱导后不同时相LMP1的表达动力学以及IκBs蛋白量及功能的改变。进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F κB的亚细胞定位。最后采用瞬间共转染及报道基因活性分析分析NF κB的活性。结果 在鼻咽癌细胞Tet on LMP1 HNE2中 ,Dox处理 15分钟后LMP1的表达迅速升高并维持与较高水平直至 12 0分钟。LMP1的诱导性表达导致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 ,但IκBα蛋白总量无改变。继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 ,NF κB(P6 5 )自胞浆易位至胞核且活性升高。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子抑制NF κB(P6 5 )的核易位及报道活性。LMP1的诱导性表达并未引起IκBβ蛋白水平变化。结论 在鼻咽癌细胞Tet on LMP1 HNE2中 ,EB病毒LMP1通过IκBα的磷酸化并降解激活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性 ,并且 ,LMP1诱导的NF κB活性能被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子完全抑制。IκBβ在此信号传导途径中无改变。LMP1表达前后IκBα蛋白总量维持恒定可能是由于NF κB的活化迅速启动了IκBα的重头合成这一自身调节环路所致。  相似文献   

4.
陈旭昕  王彩彩  韩志海  孟激光 《西部医学》2017,29(7):898-901+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FC)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性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 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全氟化碳+脂多糖(PFC+LPS)组、全氟化碳(PFC)组及脂多糖(LPS)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NF α、IL 6和IL 10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和SIGIRR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正常细胞组升高(P<005);PFC+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LPS组下降(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PFC组IL 10水平升高(P<005),PFC+LPS组IL 10水平较LPS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上调(P<005),PFC+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水平较LPS组降低(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SIGIRR表达水平下调(P<005),PFC+LPS组SIGIRR表达水平较LPS组上调(P<005)。PFC本身对TNF α、IL 6含量及NF κB p65表达无影响,但PFC可促进A549细胞释放IL 10及上调SIGIRR表达(P<005)。结论 PFC可减轻A549细胞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促进抗炎因子IL 10分泌及上调负调控分子SIGIRR表达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38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 (NF κB) 在脂多糖(LPS) 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设正常对照组, LPS刺激组, P38 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203580 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 PCR、Western blot 及Griess 方法检测NF- κB、iNOS mRNA、核蛋白P38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核蛋白P38、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1); 加入SB203580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 与LPS刺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1)。核蛋白P38 的表达与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 862, 0 .569, 0. 715, 均P<0. 01), 胞核NF 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iNOS mRNA 的表达以及NO 的产生亦呈显著正相关(r= 0 .653,0 .597, 均P<0 .01)。结论 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 活化可上调胞核NF-κB、iNOS- mRNA和NO的表达; 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重要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行定位 ,然后用蛋白酶抑制剂ALLN作用于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化 ,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 ,检测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的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仅位于胞质 ,胞核中无表达 ;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肝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同时有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而在经抑制剂ALLN作用的转染乙型肝炎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的人肝癌细胞HCC 92 0 4 ,核转录因子NF κB仅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内 ,而且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由 8.1%增高至 5 1.8%。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激活肝癌细胞转录因子NF κB ,使其从胞质中转位于胞核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 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6组,即Control组、LPS组、大黄素组(Emodin组)、LPS+大黄素组(LPS+Emodin组)、LPS+大黄素组+siRNA PPARγ (LPS+Emodin+siRNA PPARγ组)、LPS+大黄素组+siRNA scrambled (LPS+Emodin+siRNA scrambled组)。使用ELISA测定TNF α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ICAM 1、MCP 1和PPARγ mRNA和蛋白水平,并使用western blot测定NF 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较,LPS干预6小时后RAW2647细胞TNF α、ICAM 1和MCP 1的表达以及NF 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PPARγ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PS+Emodin组相比较,LPS组TNF α、ICAM 1和MCP 1的表达以及NF κB p65磷酸化水平升高更明显,PPARγ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siRNA PPARγ可以有效阻断Emodin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LPS+Emodin组和LPS+Emodin+siRNA scrambled组间各分子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未见明显差别,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PPARγ/NF 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为大黄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及ARDS等炎症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波  苏肇伉  陈惠文 《上海医学》2003,26(5):367-369
核转录因子是一类蛋白质 ,广泛存在于胞浆及胞质中 ,具有与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核转录因子kappaB(NF κB)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转录因子 ,是调节免疫反应、应激反应、凋亡和炎症的中心环节 ,可被多种不同刺激激活 ,参与多种基因 ,尤其是与机体防御功能有关的即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NF κB的生物学特性与胞浆中的抑制蛋白IκB密切相关 ,IκB与NF κB的解离可导致NF κB在核内迅速转移。近年的研究发现 ,NF κB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以下就N…  相似文献   

9.
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核因子kappaB(NF κB)在佐剂关节炎 (AA)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AA大鼠滑膜组织中NF κB蛋白及NF κBmRNA的表达。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A大鼠滑膜中NF κB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P <0 .0 1) ,NF κB蛋白主要分布于滑膜衬里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中。胞浆及胞核内均有染色 ,但胞核染色较深 ,多呈团块状分布 ,而胞浆染色较浅。NF κBmRNA阳性细胞与蛋白阳性的细胞种类相同 ,主要分布于胞浆中。结论 :滑膜组织的NF κB可能参与RA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LPS及LPS+PDTC干预正常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收集细胞后用West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NF—κB的蛋白浓度变化。结果(1)在正常、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这三组细胞中,NF—κB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表达最弱,与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最高,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给予LPS刺激后,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如果在给予LPS刺激前先给予PDTC,则可见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LP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PS+PDTC组的NF—kB的蛋白表达甚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徐永健  张珍祥 《医学争鸣》2004,25(12):1077-1080
目的 :探讨人单核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是否受核因子κB(NF κB)调控 .方法 :人单核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 (LPS)、LPS加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空白对照刺激培养 .提取核蛋白进行NF κB的电泳移动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提取RNA进行iNOS的RT PCR ;提取总蛋白进行iNOS的Westernblotting ;并留细胞爬片进行p6 5亚基的免疫荧光检测和iNOS的免疫酶学检测 .结果 :LPS刺激 1h后 ,单核细胞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核蛋白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1 0h后 ,单核细胞iNOSmRNA的表达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iN OS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2 4h后 ,单核细胞iNOS蛋白表达量 (不论是Westernblot,还是免疫组化结果 )均较未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NF κB核表达阳性率与iNOSmRNA、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NF κB的DNA结合活性亦与iN OSmRNA和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结论 :NF κB的激动剂能促进人单核细胞iNOS的表达 ,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首先出现在mRNA水平 ,而NF κB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LPS及LPS+PDTC干预正常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收集细胞后用West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NF—κB的蛋白浓度变化。结果(1)在正常、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这三组细胞中,NF—κB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表达最弱,与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最高,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给予LPS刺激后,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如果在给予LPS刺激前先给予PDTC,则可见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LP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PS+PDTC组的NF—kB的蛋白表达甚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脂多糖诱导3T1-L1脂肪细胞炎症通路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的抗炎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诱导至90%成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LPS组、LPS+替米沙坦(0.01、0.1、1和10μg/ml)组(n=18),向对照组细胞中加DMSO,LPS+替米沙坦组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孵育2h后,LPS组和LPS+替米沙坦组再加入脂多糖(1 μg/ml),孵育1h,Western免疫印记法比较各组核蛋白NF-κBp65、总蛋白p-IκBα、IκBα、p-ERK1/2、ERK1/2、P-p38MAPK、p38 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 脂多糖刺激后IκBα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强(P<0.05),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增多(P<0.05),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1/2磷酸化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P<0.05),替米沙坦可抑制IκBα磷酸化和NF-κBp65核转位,p-IκBα蛋白表达和核蛋白NF-κBp65表达均降低,大剂量替米沙坦(10 μg/ml)作用时该作用明显(P<0.05).替米沙坦干预后,p-ERK1/2和p-p38MAPK蛋白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P<0.05),大剂量(10μg/ml)时作用明显(P<0.05).结论 在3T3-L1脂肪细胞中,替米沙坦可以抑制NF-κB通路中IκBα蛋白磷酸化、NF-κBp65蛋白核转位以及MAPK通路中ERK1/2蛋白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HCV C)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中对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稳定表达 HCV C蛋白的 QBC939细胞株 (QBC939HCV C+) ,通过 NF- κB报道基因分析法、凝胶迁移率分析 (EMSA)检测 HCV C蛋白增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 NF- κB的 DNA结合活性和反式激活活性。 RT-PCR、Western blot检测 HCV C蛋白对核转录因子 κB抑制蛋白 α(IκBα) m RNA及 P5 0、P6 5、IκBα蛋白表达及 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EMSA结果显示 QBC939HCV C+细胞系中 NF- κB相对信号密度明显比 QBC939细胞高。 2将 p NF- κB- lun表达质粒转染稳定表达 HCV C蛋白胆管癌细胞系中 ,通过单光子检测仪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显示 QBC939HCV C+细胞中活化 NF- κB为 12 .8倍 ,而 QBC939细胞中 NF- κB为 2 .6倍。 3RT- PCR显示IκB m RNA在 QBC939HCV C+细胞和 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稳定表达 HCV C蛋白的 QBC939HCV C+细胞株的胞核中的 P5 0、P6 5蛋白高水平表达 ,而未转染 HCV C蛋白的 QBC939细胞仅检测出极低水平的 P5 0、P6 5蛋白。在 QBC939HCV C+细胞胞浆中 IκBα蛋白低水平表达 ,QBC939细胞高水平表达 ,但 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则相反。结论  HCV  相似文献   

16.
蓝桉油对单核细胞THP-1核因子-κB核转位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蓝桉油对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株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活化的影响。方法:蓝桉油(1、10、100mg/L,30min)预处理THP—1细胞,经脂多糖(LPS,1mg/L,30min)刺激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THP—1细胞NF-κBp65亚基(NF-κB/p65)定位;Western-blot法分析细胞核内NF-κB/p65水平。结果:免疫荧光分析显示,正常细胞NF-κB/p65荧光标记主要分布于胞浆区,核区很少,LPS刺激后NF-κB/p65荧光标记浓集于核区,胞浆区少见;但经蓝桉油(100mg/L)预处理后,LPS刺激的THP—1细胞NF-κB/p65荧光标记则主要位于胞浆区;Western-blot分析显示,在正常THP—1细胞核蛋白中有低水平的NF-κB/p65表达,经LPS刺激,核内NF-κB/p65表达明显增高;蓝桉油预处理后,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核内NF-κB/p65高水平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蓝桉油预处理阻止了LPS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从而抑制了其活性功能的发挥。蓝桉油可抑制LPS刺激引起的NF-κB核转位活化。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在大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NF κB)表达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 κBp6 5在 5 2例大肠腺癌、2 1例大肠腺瘤及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 2例大肠癌中 34例NF κBp6 5阳性 ,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 2 1例大肠腺瘤中 10例NF κBp6 5阳性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 κBp6 5无 1例阳性表达。大肠腺瘤与大肠癌间NF κBp6 5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意义。NF κBp6 5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大肠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无关。结论 :NF κBp6 5是大肠癌相关的一种癌蛋白 ;NF κBp6 5蛋白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 ,NF κBp6 5蛋白可能为大肠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Xiang MQ  Huang AL  Tang N  Xiao YJ  Yan G  He T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56-1160
目的 检测重组腺病毒IκBαM (AdIκBαM)在肝癌细胞HepG2 中的表达及TNF α诱导下IκBαM变化情况 ,并观察此超级抑制物对NF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GFP及有限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和感染靶细胞的效率 ,Western印迹法检测 2 93细胞和HepG2 中重组腺病毒介导IκBαM的表达及TNF α诱导下IκBαM变化情况 ,EMSA观测感染AdIκBαM前后经TNF α处理的HepG2 细胞核中NF κB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 扩增AdIκBαM的滴度为 2× 10 8pfu/ml,MOI为 2 0 ;AdIκBαM在HepG2 中能稳定高效表达且不因TNF α的诱导而降解 ,未感染细胞基础水平的IκBα及转入的AdIκBα对照则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呈现先逐渐降低后升高的趋势。EMSA显示 ,感染AdIκBαM的细胞在处理前后均无NF κB活化迹象 ,而未感染及感染AdIκBα的细胞经TNF α诱导后则有NF κB过度活化情况。结论 AdIκBαM能高效扩增并有效感染靶细胞HepG2 ,能在HepG2 细胞中稳定高水平表达 ,且不会被TNF α诱导而降解 ,能稳定有效的抑制HepG2 细胞中NF κB的过度活化 ,上述结果初步表明 ,通过IκBαM超级抑制物抑制NF κB的活性 ,再辅以常规的抗肿瘤治疗 ,有望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角膜基质细胞,选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根据在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前是否先用40μmol/L大黄素培养细胞30min,将细胞分为大黄素+LPS组和LPS组,分别在10μg/L 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前以及刺激后1、2、4、8 h收集细胞;或先用0、5、10、20和40 μmol/L的大黄素培养细胞30 min后,再用10μg/L LPS刺激8 h.Western blot检测角膜基质细胞κB抑制因子-α(IκB-α)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角膜基质细胞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mR-NA表达.结果 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后1、2、4、8h,细胞表达IκB-α蛋白均较刺激前明显下降(P<0.01);大黄素对LPS引起的角膜基质细胞IκB-α蛋白的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LPS刺激引起角膜基质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升高,刺激后各时间点IL-6和IL-8 mRNA表达均较LPS刺激前明显升高,呈一定时间依赖性(P<0.01);大黄素对LPS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表达IL-6和IL-8,可能与其抑制IκB-α降解、促进NF-k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小剂量茶碱是否对体外培养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存在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茶碱类药物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5只 ) ,哮喘模型组 (15只 ) ;模型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 ,建立哮喘模型。体外培养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分别观察加入脂多糖 (LPS)刺激前后NF κB活性的变化 ;在哮喘模型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氨茶碱与LPS(1μg·ml- 1 )共同培养 4h后 ,以及加入同一浓度氨茶碱和LPS(1μg·ml- 1 )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NF κB活性的变化。NF κB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以细胞核染色作为阳性标准 ,以细胞核阳性的百分比表示NF κB的活性。结果 :经LPS刺激前 ,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 κB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细胞核表达的细胞 ,哮喘组为 (6 .4 %± 1.2 ) % ,而对照组为 (4 .7%± 1.7) % ,二者相比较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经 1μg·ml- 1 脂多糖刺激 2h后 ,两组细胞胞核NF κB表达均明显上升 ,哮喘组为 (82 .5± 5 .2 ) % ,对照组为(79.3± 3.4 ) % ,两者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哮喘组大鼠上皮细胞中加入 1μg·ml- 1 脂多糖及各种浓度氨茶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