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A)介导的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BV转基因小鼠6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尾静脉注射PBS)和ConA造模组59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造模制作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结束后,将所有ConA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及联苯双酯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各给药组小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各组均干预28天。末次灌胃给药后24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和联苯双酯组肝组织中SOD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荣肝合剂组、茵陈组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荣肝合剂组肝组织TNF-α和IFN-γ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P〈0.05,P〈0.01)。同时,荣肝合剂组降ALT、AST作用优于茵陈组、茵陈蒿汤组(P〈0.05);提高SOD水平较茵陈组、茵陈蒿汤组、联苯双酯组显著(P〈0.01);降低IFN-γ表达较茵陈组与联苯双酯组显著(P〈0.05,P〈0.01)。结论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所致HBV转基因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调节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抑制MDA、提高SOD)和改变Th1/Th2因子平衡(降低TNF-α、IFN-γ的表达,提高IL-10、IL-4表达)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A3闼/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Or.(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1L-10)及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及荣肝合剂组TBiI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TNF.仅的水平降低(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干预药组小鼠肝组织IL-4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IL-10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Fas的表达下降(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FasL的表达下降(P〈0.05),bcl-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荣肝合剂、茵陈组小鼠肝组织Bax基因的表达下调(P〈0.05),荣肝合剂组bcl-2/Bax比值上调。同时,荣肝合剂组降低ALT、AST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降低TNF-α表达水平优于联苯双酯、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IL-10表达水平作用优于茵陈蒿汤组(P〈0.01);荣肝合剂组降低Fas、FasL表达作用优于茵陈蒿汤、茵陈组及联苯双酯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肝组织bcl-2基因的表达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结论荣肝合剂对ConA所致转基因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变Th1/Th2因子平衡(降低TNF-α、IFN-γ的表达,提高IL-10、IL-4表达)和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下调Fas、FasL、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刀豆蛋白(ConA)诱导转基因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淋巴细胞中Fasl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荣肝合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用转基因小鼠7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联苯双酯 (DDB) 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荣肝合剂组, 分别灌胃给药4周。末次药后24 h,取肝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组织T淋巴细胞中Fasl和Bcl-2蛋白表达。 结果 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及茵陈蒿汤组肝组织纤维增生及细胞坏死较轻(P<0.05);凋亡指数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凋亡指数及凋亡基因Fasl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及茵陈蒿汤组凋亡指数减少(P<0.01),并且两组的Fasl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茵陈蒿汤组比较,荣肝合剂组在凋亡指数及Fasl 和Bcl-2蛋白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茵陈组和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中药复方(荣肝合剂和茵陈蒿汤)不仅可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害,还可能通过对Fasl和Bcl-2表达的调节,减少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于实验首日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后,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均灌胃口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8 h后取血检测ALT活性、TNF-α和IL-8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ALT、AST和TNF-α、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并在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叶下珠复方对ConA所致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外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生  王兵  龙爱华 《中医杂志》2011,52(4):319-321,348
目的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对实验性肝外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行胆总管三段结扎术复制大鼠肝外胆汁淤积模型,造模1周后各药物干预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1ml/100g体重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至造模3周时检测肝肾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尿素氮(BUN)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可显著增加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TBiL、TBA含量,ALT、AST、LDH、ALP、GGT活性(P<0.01);茵陈蒿汤在降低TBiL含量、ALP活性方面显著优于茵陈五苓散组(P<0.01);茵陈蒿汤在降低ALT、AST、LDH、GGT活性,TBA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大柴胡汤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能有效改善BDL所诱发肝外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肾功能改变,茵陈蒿汤综合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泻肝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的作用,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六君子汤组、泻青丸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造模,造模同时除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4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比较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血浆神经递质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对ConA致肝损伤小鼠肝细胞核DN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细胞核DNA的影响。方法:将95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病理对照组15只,联苯双酯组14只,黄芩苷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及黄芩苷注射剂组各14只。正常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联苯双酯组以蒸馏水配制成含药150mg·mL-1的溶液灌胃;黄芩苷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以蒸馏水配制成含药分别为200mg·mL-1、100mg·mL-1、50mg·mL-1的溶液灌胃。末次给药后4~6小时各组动物1次性尾静脉注射 ConA 20mg·kg-1。观察血清ALT、AST和肝细胞核DNA的变化。结果:黄芩苷大、中、小剂量组以及黄芩苷注射剂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与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NA片段化条带的观察表明, 黄芩苷大、中、小剂量组和黄芩苷注射剂组能有效降低ConA引起的肝细胞核DNA片段化的增加,减少ConA诱导的DNA梯状条带的出现。结论:黄芩苷可降低血清ALT、AST和保护肝细胞核,且优于联苯双酯,推测通过降低血清ALT和AST、保护肝细胞核DNA可能是其抗ConA肝损伤机理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益气方(以下简称QSYF)对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热祛湿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5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双蒸水20 μL/g灌胃,QSYF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QSYF药液5.0,10.0,15.0 g/kg灌胃,连用7 d.末次灌胃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并于6 h后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TBiL,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并解剖出小鼠肝脏、脾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血清ALT、TBiL、TNF-α水平及肝脏、脾脏指数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QSYF各剂量组均可降低ALT、TBiL、TNF-α和脏器指数,并随剂量增大效果增强.结论:清热祛湿益气方通过抑制TNF-α水平,从而对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山茱萸总苷(TGCO)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CO高、中、低剂量组(920、460、230 mg/kg)和联苯双酯组(0.1 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ConA 15 mg/kg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2 h,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0.02 m L/g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0.1 g/kg灌胃,TGCO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TGCO溶液920、460、230 mg/kg灌胃,每6 h灌胃1次,连续给药5次。末次灌药2 h后,称质量后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脾脏系数,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TGCO各剂量组和联苯双酯均能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增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P0.05),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分级,减轻ConA所致肝损伤的炎性反应,抑制血清ALT、AST的升高,降低肝匀浆中TNF-α、OCT、IFN-r、IL-1和IL-6含量及提高SOD的活性。[结论]TGCO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其保肝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提升以及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福建叶下珠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福建叶下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叶下珠高、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于造模之日起,叶下珠高、低剂量组分别以20 g/kg、10 g/kg叶下珠药液灌胃,联苯双酯组以0.15 g/kg联苯双酯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连用12 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脾脏器指数,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联苯双酯组、叶下珠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肝指数、脾指数值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炎症坏死程度:5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模型组与正常组、联苯双酯组、福建叶下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联苯双酯组与福建叶下珠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福建叶下珠能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和肝脾脏器指数,对肝细胞坏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平肝煎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药平肝煎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平肝煎剂,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片、脂必妥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肝脾CT比值、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功能、尿酸和血脂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下降,肝脾CT比值明显上升,HOMA-IR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药平肝煎剂治疗NAFLD疗效确切,可能与提高靶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机体多代谢紊乱、改善肝脏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陆征宇  赵虹  汪涛  陈洁  张琦君  金环  李文婷 《中医杂志》2011,52(14):1217-1220
目的探讨补肾养肝熄风汤对帕金森病(PD)小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和多巴胺(DA)受体的调节机制。方法将C57/BL雄性小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4只。采用MPTP腹腔注射复制PD小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0.1ml/10g),中药组以补肾养肝熄风汤灌胃(0.1ml/10g),西药组多巴丝肼灌胃(0.1ml/10g),每日1次,治疗14d。治疗结束后分离取出小鼠纹状体组织,测定纹状体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亮胺酸脑啡肽(LEK)含量以及DAD1、D2受体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小鼠纹状体DA、NE、5-HT、LEK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DA、NE、5-HT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纹状体DAD1受体免疫组化指数(IHC)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西药组DAD1受体IHC高于模型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DAD2受体IH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养肝熄风汤可提高纹状体下降的DA、NE、5-HT水平,可提高纹状体DAD2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家种三叶香茶菜的保肝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种三叶香茶菜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及卡介苗和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家种三叶香茶菜水提物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家种三叶香茶菜能明显抑制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及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血清ALT活力和MDA含量,明显提高小鼠血清T-SOD活力(P<0.05或P<0.01)。结论:家种三叶香茶菜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炯辉  刘莹 《环球中医药》2012,(12):911-913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疏肝方在改善放射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放射性肝损伤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药组32人予养血疏肝方加减及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28人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结果中药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AFP改善明显(P〈0.05)。结论养血疏肝方在改善放射性肝损伤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内源性胆汁酸调控角度探讨酸枣仁汤疏肝治疗失眠的机制,对酸枣仁汤护肝作用、失眠模型小鼠及酸枣仁汤治疗后小鼠血清、肝脏和回肠中胆汁酸分子水平变化进行考察.采用睡眠剥夺法建立小鼠失眠模型,灌胃给予酸枣仁汤(48.96 mg·kg-1 ·d-1)7 d后,对各组小鼠基本药效指标饮水饮食量、体质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肝衰竭良方—三黄茵赤汤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最大给药量——150g/(kg/d)的三黄茵赤汤给小鼠灌胃7 d,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结果:实验小鼠未出现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AST和ALT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肝脏病理损伤情况,最大给药量相当于60 kg体重成人临床推荐剂量的82倍。结论:三黄茵赤汤最大给药量对实验小鼠肝脏无毒性,三黄茵赤汤临床剂量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