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后神经元保护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处理组(盐酸丁咯地尔组),预处理14天后制作坐骨神经损害动物模型,分别在模型制备后6h、12h、24h、48h、72h、96h、7天各组提取L1~5背根神经节作免疫组化计数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数,并加以组间比较.结果:(1)预处理组于模型制备后12h Bcl-2即有明显表达,24~48h达高峰,持续7天时与模型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2)预处理组Bax蛋白表达与同期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7天时表达到最低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与其上调bcl-2蛋白、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咯地尔组,预处理14 d后制作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模型制备后12,24,72 h与7 d各组提取L1~5背根神经节,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和用免疫组化方法计数Caspase-3、Bcl-2阳性细胞表达数,并加以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大鼠背根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阳性细胞较少;而模型组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2 h,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阳性表达数明显增多,72 h达高峰,7 d表达减弱;丁咯地尔组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2 h,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阳性表达数也增多,但较模型组减少(P<0.05),24 h至7 d均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丁咯地尔组于模型制备后12 h Bcl-2即有明显表达,72 h达高峰,7 d时与模型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现象,丁咯地尔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坐骨神经损害后背根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甲钴胺组,预处理14d后制作坐骨神经损害动物模型,分别在模型制备后12 h、24 h、48 h、72 h、5 d、7 d各组提取L1-5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染色计算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甲钴胺组于模型制备后12 h Bcl2即有明显表达,24~48 h达高峰,持续至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组Bax表达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7 d时表达水平最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与其上调Bcl-2蛋白、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善微循环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坐骨神经嵌压性损害的动物模型.在不同时点采用免疫组化与行为医学、电生理学的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大鼠足趾间距、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将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嵌压大鼠坐骨神经后,12 h起各组背根神经节细胞vEGF表达开始增加,72 h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段背根神经节细胞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P<0.05),前列地尔组和盐酸丁咯地尔组较模型组为优(P<0.01/P<0.05)、表达的数量增加、持续时间延长.②4周时,前列地尔组和盐酸丁咯地尔组第4周时大鼠足趾间距、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虽较正常对照组差(P<0.01/P<0.05),但均较模型组为优(P<0.05).结论: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后神经受损,改善微循环可增加VEGF的表达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因而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盐酸丁咯地尔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病理形态的改变.方法:以SD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观察背根神经节病理切片(光镜、电镜)中的神经元变化情况,考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盐酸丁咯地尔给药4周后能显著地减轻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坏死.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干病理切片(光镜、电镜)为观察指标,考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结果:盐酸丁咯地尔组给药4周后能显著改善大鼠坐骨神经损害.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周围神经损害有确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0.8 mL/(kg·d)]、丁咯地尔组[丁咯地尔,40mg/(kg·d)],腹腔注射给药14 d后制作坐骨神经嵌压伤动物模型,模型制备后6h、12h、24 h、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足趾间距为观察指标,考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恢复的影响。结果:盐酸丁咯地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坐骨神经损害。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损害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丁咯地尔预处理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丁咯地尔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丁咯地尔40 mg·kg-1·d-1,共14 d,然后制作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手术后6 h、12 h、24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诱发大鼠SE模型,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未见TUNEL阳性细胞;SE后6 h,开始出现少量TUNEL阳性细胞;SE后72 h,达到高峰;SE后7 d,TUNEL阳性细胞开始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可见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SE后6 h,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表达增多,主要集中于CA1和CA3区;SE后48 h,caspase-3表达达到高峰;SE后72 h~7 d,caspase-3阳性染色细胞数开始减少;但仍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果 显示caspase-3表达分布与TUNEL染色基本一致,caspase-3表达高峰早于TUNEL所示凋亡细胞出现的高峰.结论 神经元凋亡参与了SE后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并与caspase-3的激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中的变化及其对肝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两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48只。D-氨基半乳糖(D-Gal)诱发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后分6、12、24、36、48、72、120、168h8个时间点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变化。结果造模后24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等指标显著升高(均P〈0.05),以48~72h为著。PCNA在正常组表达很少,造模后6h显著升高(P〈0.01),48h达最高峰,72h则明显下降(P〈0.01)。VEGF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表达量很少或不表达,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VEGF水平逐渐升高,其变化与PCNA一致,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结论VEGF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表达与肝细胞再生程度密切相关,其对肝再生具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为急性肝衰竭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大鼠(ICH)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G-CSF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大鼠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60μg/kg.三组大鼠于术后6h、24 h、48 h、72 h、7d和10d处死,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MMP-9和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 模型组各时点MMP-9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MMP-9表达在48 h、72 h最明显,与组内6h、24 h、7d、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时点MMP-9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6h出现少量GFAP阳性细胞表达,48 h开始增多,72 h有大量表达,7d达高峰,10d阳性细胞表达减少;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表达6h与模型组相似,24 h、48 h、72 h、7d和10d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G-CSF可有效抑制ICH大鼠MMP-9表达减轻脑水肿程度;并且可以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参与G-CSF对ICH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于大鼠尾壳核注射自体尾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动态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出血后VE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于24h开始明显升高。48h达高峰并持续到72h,与病灶对侧及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脑内VEGF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增多。以24h,48h,72h最为显著,7d时呈现血管样结构。结论 脑出血后脑内VEGF的表达与脑水肿相关,且VEGF可促进血肿周围组织的血管增生,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组织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肌营养素-1(CT-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探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在造模后6 h、12 h、24 h、48 h、72 h、120 h、168 h分别留取肝组织,用RT-PCR法检测肝脏CT-1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CT-1在正常大鼠中表达很少,造模后12 h开始表达增多(P0.05),于48 h时达高峰值,随后逐渐下降;COX-2在正常组未见蛋白表达,造模后6 h表达量逐渐增多,至48~72 h时达高峰。结论 CT-1参与了D-Gal诱导的肝衰竭模型的发生发展,有可能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 h组、模型48 h组、模型72 h组、电针治疗24 h组、电针治疗48 h组、电针治疗72 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神经体征的改变。结果模型组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达高峰并持续至72 h,电针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一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并以72 h电针治疗组尤为明显。同时,电针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人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把38例脑损伤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伤后0 ̄6h组、6 ̄12h组、12 ̄24h组、24 ̄48h组、48 ̄72h组,72h以上组)。用尼氏法染色观察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病理变化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尼氏法染色发现损伤区神经细胞减少;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伤后不同时相iNOS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伤后12 ̄24h达到高峰。结论:脑损伤后神经元的数量减少,损伤区及周围皮质出现iNOS阳性神经元,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与伤后时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再发性低血糖致幼鼠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再发性低血糖幼鼠脑Caspase-3表达及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8只15日龄C57BL/6野生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及低血糖组(n=40),再分为低血糖后12h,24h.48h,72h组,每组10只)。低血糖组给予短效胰岛素腹腔注射3次,每次剂量为5U/kg。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内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FJB染色观察小鼠脑内神经元变性的时程及分布情况。结果再发性低血糖后12h幼鼠脑内caspase-3表达即增多,24h达高峰,至72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开始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以后逐渐向细胞核转移,caspase-3表达最强的部位是海马齿状回,皮质次之,海马CA1区仅见少量caspase-3阳性细胞。再发性低血糖后12h,脑内即可见FJB阳性细胞,24h及48hFJ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72h阳性细胞最多,染色最强;从分布上看,纹状体内FJB阳性细胞数最多(尤以枕部皮质与纹状体交界处为著),皮质次之,海马回仅见少量FJB阳性细胞。结论再发性低血糖可致幼鼠脑损伤,神经元凋亡与坏死并存,易损部位为海马齿状回、枕部皮质与纹状体交界处,以选择性神经元死亡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caspase-3的表达及涤痰汤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caspase-3的释放情况。结果Ⅶ胶原酶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l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涤痰汤组与同时间模型组比较在6h、ld计数无明显差异,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涤痰汤能减少活化caspase-3的表达,阻止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机制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二者在RIR损伤机制中有无相关性。方法运用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RIR模型,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术后6、12、24、48、72h,7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平均光密度分析和Pearson法观察二者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结果AQP4在RIR损伤6h后出现表达上调,24h后达高峰,除7d组外,其余实验组AQP4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P〈0.01)。VEGF表达在RIR损伤后12h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QP4和VEGF在12-72h呈正相关,且24、48h的相关性更佳。结论AQP4和VEGF在RIR损伤中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影响视网膜的水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诱导大鼠SE模型,用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用比色法检测海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光甘肽(glutathione,GSH)的水平以及谷光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活力.结果 SE后6 h,大鼠海马可见少量TUNEL标记细胞;SE后48 h,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至SE后72h达到高峰;SE后7 d,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大鼠海马MDA含量在SE后6 h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SE后48~72 h,海马MDA含量虽比SE后6 h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E后7 d,海马MDA含量基本恢复正常.GSH含量和GR活力在SE后6 h迅速降低;SE后48 h降至最低点;SE后72 h~7 d,海马GSH含量虽较SE后48 h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海马GR活力于SE后72 h开始升高,至SE后7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PILO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PILO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