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LC+LCBDE的175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不同位置引出T管:胆总管前壁T管引流(前壁组)88例,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侧壁组)87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T管放置时间、缝合胆总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胆汁引流量、术后至T管完全夹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耐受T管的主观感受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安放T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日均胆汁引流量、术后至完全夹闭T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耐受T管的VR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壁组术中缝合胆总管时间较前壁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腹腔感染、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胆管狭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前壁组发生胆漏7例,结石残留1例, T管拔除困难2例,侧壁组胆漏1例,结石残留1例;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vs. 2.30%,P0.05)。结论 LC+LCBDE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较前壁T管引流更简单、易操作、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结合免疫及营养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反复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初次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0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患儿定期给予消毒隔离健康教育及营养随访,再次患病后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在感染手足口病后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足口病再发率和重症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1.7 ± 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0 ± 1.3)d、平均住院天数为(5.6 ± 2.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38/200)、激素使用率为8%(16/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0.028、8.677、8.353、20.650、11.312,P = 0.015、0.032、0.001、0.004、0.011)。治疗组患儿1年内再发率、重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4/200)、1%(2/200)和5%(10/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1、0.88、7.24,P = 0.010、0.002、0.007)。 结论健康教育、营养随访及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再发率及重症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付华  孙芳毅  李星涛 《临床荟萃》2006,21(3):218-220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自1974年Lin等首次发现于孕妇血液中,主要用于评价胎盘功能及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晚近国外学者证实PAPP-A普遍存在于成年人群中。近来叉发现它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导因素之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一种特异性激活剂。PAPP—A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中,其浓度明显升高。因此PAPP—A在心血管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一种新的生化血清指标,同时PAPP—A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高,检测方便、快速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 年7 月至 2018 年6 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患儿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 418 份,分析常见细菌的 耐药情况。结果:16 418 份痰标本中,5 298 份(32. 3%) 检出细菌或真菌( 真菌相对较少,暂不重点讨论)。其中,革兰阳性菌 2 076 株(39. 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 148 株、肺炎链球菌848 株等;革兰阴性菌2 766 株(52. 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858 株、肺炎克雷伯菌857 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60%),对 苯唑西林、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74%)。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高( >8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青霉 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高度敏感(>98%)。暂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 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均<6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较高(16. 9%~34. 6%)。结论:泸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同时监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时控制细菌病原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行为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疗效。方法 对2003-01/12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的住院患者40例应用阳性强化法予以矫正4周,于治疗前、治疗的第2周末和第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分别进行评定疗效。结果 有不良饮食行为者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χ^2=42,P〈0.05);女性不良饮食行为年龄大于男性,差异无显著性(t=1.99,P〉0.05);有78%(29/3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饮食行为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阳性强化矫正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饮食行为与性别及社会因素有关,采用阳性强化治疗对患者的不良饮食行为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机制,一般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按作用阶段分为三类:(1)以抑制骨吸收为主的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依扑拉芬等;(2)骨矿化药物主要有钙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3)以促进骨形成为主的骨形成促进剂,主要为氟化物。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病程中并发的胸腔积液,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即称为肝性胸水,因其形成缓慢,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治疗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需采取综合治疗,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现将我院收治的37例肝性胸水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79-1480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大骨瓣减压治疗100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标准大骨瓣与非标准大骨瓣治疗所发生的并发症。 结果 骨窗不够大、下界不够低、硬膜不缝合及脑积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为并发症的常见原因。 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将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应严格掌握去骨瓣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体系的职教特色不鲜明、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同步、没有与临床医疗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片面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的理性思维是首先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跨界思维重构课程体系;其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视角进行课程开发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学习和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3岁,因"阵发性心悸16年"于2010年6月入院.16年前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2个月出现心悸,当地医院诊断为"心房颤动",行直流电复律后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但频率较低,几年发作一次,发作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治疗无效,行电复律方终止.入院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心射血分数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