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为在地区实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早预警、早控制、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的机制,以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 对既往地区上报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原因和事件发生过程,开发和建立地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信息平台。结果 2006-2013年北京地区实现了32起地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早期控制,共涉及183例患者,同时实现了诺如病毒医院感染疑似暴发病例的监测,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实时监测平台建立后,不断完善相关平台的建设,有效的预报地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总结积累了地区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监测及预防的重要经验。结论 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实时监测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感染风险发现能力提高,而且有效防范地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防治传染病暴发流行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能和专职人员的职责. 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报告、预警、咨询、指导及监督检查等职能工作;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改变过去只注重医院内部常见致病菌的监控,将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作为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职能科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对提高医院防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能力,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浦东新区医院感染应急处置流程,探讨现场调查方法,明确感染关键环节和危险因素,及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对浦东新区65所各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浦东新区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对每起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进行专家评估。结果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浦东新区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6起,全部为医院感染,无社区感染并存;6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共涉及人员119例,其中主要为住院患者99例(83.19%)、护工16例(13.45%)等;5起均检出诺如病毒,传播途径以护工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密切接触导致病毒传播为主;每起事件评价结果显示总分均>90分。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浦东新区的医院感染应急处置流程,通过实际案例运用后经专家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系统,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ICU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进行检索,逐一阅读文献填写调查表,将调查内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64起,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56起占87.50%;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鲍氏不动杆菌最多,检出31株占48.44%;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起占18.75%;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同源分析的仅有11起,占17.19%;科室分布以综合ICU最多46起,占71.88%,其次为呼吸内科ICU和神经外科ICU,各4起,分别占6.25%;其中60起暴发事件与接触传播有关,34起暴发事件与工作人员手卫生有关,21起暴发事件与床头柜污染相关;17起暴发事件与床栏相关。结论 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以接触传播为主,多与医务人员的手和患者周围环境有关,因此,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重视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专职人员的培训、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6年8-10月,自行设计问卷对选自全国7个市、22所医院从事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临床、医技的34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筛选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44%、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88%;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和三级指标71项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任用、选拔、培训、考核及评价提供可以量化的依据,也可为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指明实践需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30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中国近30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80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索近30年国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共352起,感染7 656人,病死341人。感染病原体以细菌、病毒为主,占91.48%;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44.32%)、医源性传播(43.18%);夏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概率最高(35.51%,125/352);婴幼儿是感染暴发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占43.99%),新生儿病死率达84.58%(192/227);普通级医院(省、市、县级医院)是感染暴发事件的高发区(73.58%,259/352);感染部位主要为肠道(32.07%)、下呼吸道(26.19%)、血液系统(14.07%);医务人员手交叉感染、血液制品污染、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是感染事件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应针对其暴发流行的特征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暴发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对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1 091起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涉及68个国家及地区,2000—2006年是暴发事件发布的高峰期。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明确感染源的事件590起(占54.08%),依次是患者(37.46%)、环境(22.88%)、污染的医疗设备(15.09%);明确感染途径的事件占63.98%,依次是接触传播(73.78%)、侵入操作(15.19%)、呼吸道传播(8.17%)及胃肠道摄入(2.86%);医院感染病原体为:细菌类(83.68%)、病毒类(8.16%)及真菌类(7.52%);暴发案例控制主要根据传播途径及感染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国内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38.37%)高于国外(15.17%),国内ICU医院感染暴发检出的首要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32.56%),国外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结论 医院感染暴发存在一定规律可循,应针对其暴发流行的特征,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日督导在感染暴发中的作用。方法实行责任分工,对门诊预检分诊、输液室、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各安排1名专职人员每日对所分管的科室进行感染管理督导;监督内容主要包括消毒隔离、医疗废物、个人防护、手卫生等。结果在2009年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暴发中,经过持续的感染管理日督导,2个月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期间,未发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甲型H1N1流感暴发期间,有42例医务人员有发热及流感样症状,占4.09%;12名医务人员有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占1.17%;主要分布在小儿科、ICU、呼吸科等高危科室。结论在感染暴发时期,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日督导对控制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09-2013年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查找问题所在,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检索2009-2013年的相关官方媒介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检索发现2009-2013年卫生行政部门等官方媒体通报处理的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事件12起,共发生436例医院感染丙型肝炎,其中血液透析感染丙型肝炎170例,不安全注射感染丙型肝炎266例;12起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事件均存在明确的医源性血液暴露,由医疗器械器具消毒、灭菌不当或手卫生不良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传播造成,血液接触传播与医源性传播是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隐匿性特点,导致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控制及易感人群的重视不够,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措施落实不力,二级及以下医院是感染的高发区,须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方法在2006~2008年采用4个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专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计划对新开展或扩大业务范围科室的培训;关注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或医院感染相关事件,进行有关医院感染培训;将其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工作中。结果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稳定,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全院医院感染专业知识水平持续提高,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逐年上升;解决医院感染存在隐患的能力增强,发现有局部流行反应迅速。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On May 23, 2003, Toronto experienced the second phase of a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outbreak. Ninety cases were confirmed, and >620 potential cases were managed. More than 9,000 persons had contact with confirmed or potential case-patients; many required quarantine. The main hospital involved during the second outbreak was North York General Hospital. We review this hospital's response to, and management of, this outbreak, including such factors as building preparation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departmental workload, policies and documentation, infection control,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follow-up of SARS patients, and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We als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other institutions to prepare for future outbreaks, regardless of their origin.  相似文献   

12.
院感防控是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重要的安全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后,多家武汉市综合性医院临时改建为定点救治医院,国家医疗队入驻,医疗模式以及医疗流程发生重大变化,院感防控面临较大挑战。同济医院基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分区改造、人员培训、流程制定等,建立了与医疗队联合管理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快速推动了定点医院感控工作的高效落实,为应急情况下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From May to July 2012 the world’s largest outbreak of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occurred in northern Germany with dramatic consequences for the populatio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and the food industry. In the following we examine the detection of the outbreak, epidemic management and related public communication aspects based o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media reports as well as own and new data analyses. The subsequent 17 recommendations concern issues such as participation i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isting and new surveillance system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physicians, broad application of finely tuned microbiological typing, improved personnel capacity and crisis management structures within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and evidence-based communication by administrations and scientific associations. Outbreaks of similar dimensions can inevitably occur again and result in costs which will far exceed investments needed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control. This societal bala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spite of limited resources in the public health sect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暴发演练的方法,加强对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方法某院2014年1月16日神经外科上报2例手术部位感染(SSI)病例,针对此事启动了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的SSI病例进行分析,SSI相关的手术间和神经外科监护室(NSICU)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进行采样分析。结果神经外科2013年7月份发生了3例SSI(其中1例为疑似病例,未做脑脊液培养),其他月份均未超过2例,不能确认为SSI暴发。相关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共采集标本16份,微生物检测均合格。NSICU环境、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共采集标本13份,合格率为61.54%;其中2份空气标本细菌数均超标,且有霉菌生长。神经外科手术一次性物品共采样24份,3份为阳性,后复查均合格。结论通过此次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有助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更好地掌握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方法,提高外科医生及手术护士外科洗手的正确性,强化手术操作规程,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An outbreak of nosocomial ringworm involved five infant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index case was a nurse infected with Microsporum canis by her cat. After standar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itiated, the outbreak was resolved successfully by an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of physician and veterinary dermatologists and infection control personne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暴发的原因,探讨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ICU 2011年1月29日-2月10 日相继发生的4例MRSA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干顶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 入住ICU<14 d相继有4例患者发生MRSA肺部感染,痰标本中分离到相同药敏谱的MRSA,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ICU环境取样检测,采集标本116份,其中阳性标本26份,阳性率22.4%;医务人员手、写字台、床间隔离布帘、床栏、床垫等标本分离到相同约敏谱MRSA;采取干预措施,将MRSA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及医疗环境的清洁、消毒,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 在节假日期间 ICU管理存在疏漏,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是造成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8.
Analyses of pandemic preparedness policies revealed weaknesses in control systems of European nations. This reinforces the need to support countries in their endeavours to prevent and contain pandemics. A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 was applied to a generic plan to identify weaknesses in pandemic management policies, in order to develop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national pandemic management systems. Policy components considered in our analysis are command and control, early case detection and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community containment management. The main critical areas identified in national pandemic control we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mong all institutions and levels involved in pandemic management,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describing how key personal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operate during a pandemic, train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o health care personnel involved in outbreak management. The HACCP analysis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agreed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harmonised policy guidelines at all levels of pandemic management. Being prepared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ly coordinate and implement response measures when a pandemic emerg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和控制,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5月-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ICU的6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6例;其中5例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存在重叠或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为同一人;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CRKP检出率为3.13%(2/64),分别从呼吸机和保洁人员手检出;患者检出的6株CRKP菌株和环境检出的2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流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ICU内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并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防控的有效对策.方法 对RICU 2009年4月3-30日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MDRAB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7 d连续发生6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MDRABA感染,其中5例治愈,1例原发病重自动出院;6例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均分离出相同耐药谱的MDRABA.结论 医务人员诊疗操作中洗手缺乏依从性和规范性;室内环境、空气消毒机监管不力是引起此次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MDRABA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应严格隔离患者,加强全员执行洗手的依从性和规范性教育,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多药耐药菌筛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