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鸡尾酒式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给予不同浓度DZF干预6 d。BODIPY493/503与DAPI双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RT-PCR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C/EBP-α的蛋白表达。结果:DZF抑制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细胞内TG含量,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比较,DZF大剂量组明显下调ACC的mRNA表达(P<0.05),DZF小中大剂量均明显下调FAS的mRNA表达(P<0.01);与对照组比较,DZF中、大剂量组明显下调C/EBPα、PPAR-γ的mRNA表达(P<0.01),Western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结果一致。结论:DZF能够明显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EBPα、PPAR-γ、ACC、FAS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文中研究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 PT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通过XTT法检测各剂量PTF干预的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变化,对PTF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 C/EBPα)mRNA的表达. 结果 PTF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在0.2 g/L时可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低于罗格列酮组.PTF可提高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PTF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arctiin)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牛蒡子苷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及分光光度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A enhancer binging proteinα,C/EBPα)的表达情况。【结果】牛蒡子苷对3T3-L1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P<0.05或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蒡子苷可显著降低PPARγmRNA、C/EBPα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牛蒡子苷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调控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XTT法检测3T3-Ll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 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 mRNA以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PS浓度从0.025到0.8g/L,在24、48和72h各时间段对前脂肪细胞的生长均表现为增殖趋势,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0.4g/L APS处理的前脂肪细胞,胞浆中出现较大量脂滴,其作用与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类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相似;APS使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APS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PARγ和C/EBPα mRNA与蛋白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分化及insig-1和insig-2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nsig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与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将3T3-L1细胞分别在高葡萄糖浓度(25 mol/L G.S)、低葡萄糖浓度(5.5 mol/L G.S)和甘露醇(19.5 mol/L甘露醇 5.5 mol/L G.S)中诱导分化,利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分化,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insig-1和insig-2 mRNA、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P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3T3-L1细胞的分化,insig-1和insig-2 mRNA和AP2 mRNA表达逐渐上调,低糖诱导组及甘露醇对照组细胞分化程度显著低于高糖诱导组,但两组insig-1和insig-2 mRNA的表达较高糖诱导组明显上调(P<0.05),而AP2mRNA表达则下调;低糖诱导组与甘露醇对照组细胞分化程度及各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葡萄糖浓度可影响脂肪细胞分化;低糖时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沉积相对受抑制,可能与insig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骨皮水提液对炎症环境下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及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炎性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地骨皮水提液联合脂多糖(LPS)干预72h后3T3-L1脂肪细胞对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RT-PCR法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LPS能显著降低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2.5mg/mL地骨皮水提液能改善LPS干预后的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利用(P<0.01)。LPS能显著下调PPARγmRNA表达(P<0.05);2.5mg/mL、1.0mg/mL地骨皮水提液能提高LPS干预后的脂肪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P<0.05)。结论:地骨皮水提液能改善LPS抑制的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及PPARγ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表达来抑制炎症,改善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TP1B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第1~10日),采用油红O染色及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评价脂肪细胞分化成熟情况,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TP1B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逐步深入,油红O染色显示其中脂滴形成逐渐增多,至占全视野90%以上;同时PPARγ2基因表达逐步增多,均提示脂肪细胞分化逐步成熟,至最终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PTP1B mRNA和蛋白水平在前脂肪细胞中表达较高,随着脂肪细胞的逐步成熟,其表达逐渐降低,至分化成熟时表达水平降至最低.结论: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PTP1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PTP1B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FFA(100 μg/ml)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L1;构建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的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 H1/TetO1-11β-HSD1转染到3T3-L1细胞中并稳定表达,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A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α,C/EBPα),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mRNA表达量的改变以及FFA刺激时11β-HSD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FFA刺激后,分化指标PPARγ、C/EBPα、LPL和FAS的mRNA表达量增加,促进了脂肪细胞的分化(P<0.01);同时11β-HSD1基因的表达增加(P<0.05);11β-HSD1基因沉默后,分化指标的mRNA表达量降低,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下降(P<0.01).结论:FFA和11β-HSD1都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FFA的成脂作用可能通过增加11β-HSD1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9.
陈莉  桑灏  李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1):1181-1185
目的探讨3′-羟基染料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用3′-羟基染料木素干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5-溴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的影响;采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用10~50μmol/L 3′-羟基染料木素分别处理前脂肪细胞24、48和72h,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3′-羟基染料木素能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P<0.05);3′-羟基染料木素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Z)相似,在10和50μmol/L浓度下能使前脂肪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较大量的脂滴(P<0.05或P<0.01);3′-羟基染料木素处理组中PPARγ和C/EBPα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3′-羟基染料木素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PARγ、和C/EBP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0、500和5000 U/L HCG干预未分化脂肪细胞2、4和6 d,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PT-PCR测定PPARγ mRNA的表达;用诱导分化液(1 μmol/L地塞米松+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 ng/L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后用5000 U/L HC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6、12和24 h,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用RT-PCR测定PPARγ及脂联素mRAN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HCG干预未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干预组未分化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23、21.352和23.519,P均<0.001);不同剂量HCG干预组组间比较,5000 U/L剂量干预组PPARγ的表达量较50和500 U/L剂量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和500 U/L剂量组比较,PPARγ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0 U/L HCG干预已分化3T3-L1脂肪细胞后,空白对照组、干预6、12和24 h组相比,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07,P<0.001),脂联素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6,P=0.976).结论:HCG可能促进313-L1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对脂联素的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拉嘎-5"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后,"通拉嘎-5"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24 h,用3H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3H]2-DG)示踪检测胰岛素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情况;"通拉嘎-5"作用3T3-L1脂肪细胞48 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PPARγ和LXRα的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和LXRα的蛋白表达。结果 "通拉嘎-5"能促进胰岛素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比阴性对照组高1.915倍,P<0.05);能明显上调3T3-L1脂肪细胞和LXRα基因(比阴性对照组高2.895倍,P<0.01)和蛋白(比阴性对照组高1.977倍,P<0.01)表达;而对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通拉嘎-5"可能通过提高3T3-L1脂肪细胞LXR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为"通拉嘎-5"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摄取及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高糖、高胰岛素联合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3T3-L1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氚标葡萄糖法检测其葡萄糖摄取量,以评价模型建立情况。用四唑盐(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3T3-L1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实验药物浓度。加入不同浓度熊果酸分组干预,用氚标葡萄糖法检测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用油红O色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观察熊果酸对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原癌基因Cbl相关蛋白(c-Cbl-associatedprotein,CAP)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基础上,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熊果酸的作用浓度在4~20μmol/L。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熊果酸组(10、20μmol/L)及罗格列酮组(5μmol/L.)葡萄糖摄取均明显升高(P〈0.01);低、高剂量熊果酸组3T3-L1脂肪细胞分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熊果酸可明显上调3T3-I,1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CAP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熊果酸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同时可抑制其分化,这一机制可能与熊果酸上调脂肪细胞C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对3T3-L1脂肪细胞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构建Survivin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载体,分别感染3T3-L1前脂肪细胞并进行分化培养。在分化第8天对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T3-L1脂肪细胞中ApoE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内及分泌的APO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建立了稳定过表达Survivin的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化培养至第8天,过表达Survivin不影响脂肪细胞分化。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ApoE具有较高表达丰度,并且载脂蛋白家族中只有ApoE发生明显下调。Survivin过表达组细胞ApoE mRNA水平(t=9.676,P<0.01)以及蛋白水平(t=4.183,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POE分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t=5.683,P<0.01)。结论: Survivin在3T3-L1脂肪细胞中过表达时,能够在转录以及蛋白水平特异性下调3T3-L1脂肪细胞ApoE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模拟低氧对小鼠3T3-L1脂肪细胞脂连蛋白(ADP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将其诱导分化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化程度和脂质积聚情况。氯化钴(CoCl2)化学模拟脂肪细胞低氧环境,采用实时PCR(Real-Time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ADPN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DPN蛋白的分泌水平。结果在CoCl,诱导3T3-L1脂肪细胞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内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细胞内ADPN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DPN蛋白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下降;HIF-1αmRNA与ADPN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4,P〈0.001)。结论CoCl2诱导低氧能够下调3T3-L1脂肪细胞ADPN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与脂肪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mRNA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应用MIX、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其分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间(0~10天)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脂联素基因低表达于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中,并随脂肪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呈逐渐上调趋势,除在诱导剂作用后第0天与第2天、第1~2天、第3~4天、第6天与第8~10天、第7~10天各时段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时段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基因表达逐渐上调,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不同时段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内脂素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该细胞生长至完全汇合(con-fluent)后2d,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方法诱导其分化,并于诱导分化过程中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化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内脂素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滴逐渐增大、增多,至分化末期占视野90%以上。内脂素基因在诱导分化初期不表达,分化第2天开始表达,分化第4~8天表达显著上调,分化至第10~12天,内脂素基因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趋于稳定。其中,诱导分化后第6~12天较分化第0天显著升高(P〈0.05),诱导分化第10~12天较第2~6天显著升高,诱导分化第12天较第6~8天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细胞分化成熟内脂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内脂素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积聚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