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8例急诊CABG手术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分析入选病例的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大部分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合并左室肥厚,一半病例有左主干病变。围术期死亡3例,占10.7%;10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35.7%。围术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和MOSF等。合并手术操作(瓣膜置换等),更长的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挽救生命、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缩短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可减少术后死亡和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需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5例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在常温不停跳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治疗,出院后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左前降支病变4例,左回旋支1例。PCI术中出现冠状动脉穿孔2例,冠状动脉夹层2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例。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70±58)个月。术后第1天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7天恢复。心力衰竭1例,术后9个月经住院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目前心功能Ⅱ级。结论: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1例冠心病外科手术的方式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相关因素。结果:除1例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病人死亡外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月-8年,心绞痛全部消失13例,部分消失7例;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6例,无Ⅳ级心功能病例。结论:CABG、OPCAB及同期CABG加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人有效的手术方式;TMLR是对无法施行CABG,或CABG后再狭窄病人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严重左主干病变急救处理及急诊搭桥术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不同处理方案以及外科搭桥队伍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70 %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 :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 2 4例 ,冠状动脉造影后无明显症状者 17例 ( 71%) ,5例在 2 4h内 ,12例在 72h内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手术成功 10 0 %,住院期间无死亡 ;7例病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其中 6例在出现症状后立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4例在导管室内复苏成功的病人 ,立即成功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并行急诊CABG术 ,手术成功率10 0 %,住院期间无死亡 ;1例在复苏的同时和延迟的IABP支持下 ,成功植入左主干支架 ,1例在复苏的同时未能成功植入IABP ,行抢救性CABG ,但 2例病人均于术后 12h死于心源性休克 ;第 7例病人在冠造后 12h ,出现严重心绞痛及反复室性心动过速死亡。结论 :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预后凶险 ,特别是冠造后有明显缺血症状的病人 ;及时置入IABP和急诊搭桥术多能改善病人预后 ,否则病人 2 4h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总结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共移植血管105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2.86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2例,双瓣膜替换术5例,本特氏手术例,升主动脉替换1例(替换机械瓣28例、生物瓣7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2d.主要死亡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心室颤动致心脏骤停1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前有心肌梗塞病史、心功能差、射血分数低、肾功能不全等与早期死亡有关.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内出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等,经相应的治疗均痊愈.随访12例(34.2%),随访时间6~12个月,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有效控制血糖、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术前心绞痛(CCS)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Ⅲ级13例,Ⅳ级4例。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1例左乳内动脉(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2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人均搭桥3.2支。结果:25例术后随访6-30个月,2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1例。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对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AM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本组16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0%。非停跳搭桥11例,停跳搭桥9例,平均移植血管桥(2.8±0.5)支,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8例;术后机械通气平均(18±14)h;术后低心排血量2例,难治性心律失常2例,脑血管意外1例,下肢感染1例。全组无一例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再次手术止血。平均随访时间为(15±3.4)个月,仅1例术后2个月反复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症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复查超声心电图示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PTCA+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内行PTCA术+直接支架置入术,其中5例为心源性休克患者,梗塞相关血管共33支,前降支(LAD)12支,在回旋(LCX)7支,右冠状动脉(RCA)14支。术前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呈完全闭塞(TIMI0级或Ⅰ级)19例,不全堵塞(TIMIⅡ级Ⅲ级)3例;有明确新血栓者2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PTCA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住院期间死亡1例(2.6%),为术后再狭窄行溶栓治疗时发生脑出血患者,1例发生术后再狭窄,再次PTCA+支架置入术,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直接:PTCA+支架置入手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溶栓治疗和单PTCA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7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体会。方法 对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其中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停搏下行CABG63例。CABG 二尖瓣置换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14例;每例搭桥1-5支,平均3.1支,共搭桥248支;血管桥材料为内乳动脉(IMA)74支(LIMA73支,RIMA1支),余均为大隐静脉。结果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并发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术后因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骨哆开3例。应激性溃疡5例;术后随访13-62个月,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及14个月心绞痛症状复发需服药治疗,其余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早期监护是开展CABG,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4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急性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7.5±7.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0±10.4)%熏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9%。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2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病理报告]18例急诊CABG病人中术前急性心肌梗死者为8例,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发生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心室纤颤者各为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体外循环时间为(78.5±25.2)min,阻断时间为(65.3±23.6)min,每例搭桥(3.4±1.1)支;1例患者实施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术.采用左乳内动脉桥者为14例,右乳内动脉桥者为1例,桡动脉桥者为6例.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6例随访2~25月未见明显的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讨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左主干狭窄伴三支血管病变严重狭窄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对严重左主干病变伴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96例。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2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0例。60岁以上者172例(58.1%)。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患者246例(83.10%),包括瓣膜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脑梗死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85±0.6)支,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281例(95.10%)。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32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7例(2.36%),其中低心排综合征1例、心室纤颤2例、脑岀血1例、消化道岀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26例(8.78%),其中低心排量综合征8例、心室纤颤4例、呼吸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心包压塞2例、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2例及脑岀血2例。212例(71.62%)患者随访2-84个月,3例死亡(1.01%),2例与心脏病有关。结论严重左主干伴三支血管严重狭窄高危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左心功能低下者预先置入IABP可使CABG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改善了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2例患者的资料,男254例,女78例,平均年龄(61.8±9.2)岁。左室射血分数(50.8±7.3)%(69%-28%);〈50%51例,其中〈40%27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4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8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318支,静脉桥79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15例,肺功能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7例。围术期死亡10例,病死率3.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CHF)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90例,按NYHA分为三组:NYHAⅡ级组(n=30),NYHAⅢ级组(n=30),NYHAⅣ级组(n=30),选择确诊冠心病无心衰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将其中60例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的心衰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1月后,复查血清APN和hs-CR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血清APN水平较心功能正常者显著降低,随着心功能恶化,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APN水平逐渐减低(P<0.01);试验组升高APN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N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CHF患者的病情程度;芪参益气滴丸有升高血清APN的作用,对改善心功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左心功能容积数据与超声左心功能容积数据的对比,初步探讨服用硝酸甘油对CT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8h内同时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成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前者服用硝酸甘油,后者无服用硝酸甘油,对比两者左心功能容积数据的相关性;对比患者在服药前与服药5min后冠脉成像扫描时心率。结果:①未服药时心率(65.27±9.9)time/min)与服药5min后(P〉0.05)。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时服用硝酸甘油对其左心功能的定量评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二尖瓣病变14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病变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冠心病合并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4例,其中10例行瓣膜成形术,另外4例行二尖瓣置换。瓣膜置换手术中2例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其它均应用生物瓣,二尖瓣成形使用Carpentier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45个月,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5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CABG术。ECC中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搏灌注液,每间隔20~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5 min。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顺灌、逆灌、直视灌、桥灌等多种方法结合。常规应用超滤。25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CABG术12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术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术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术3例。结果 ECC时间124~348(182.6±45.9)min,阻断主动脉时间87~256(136.3±38.7)min。心脏自动复跳20例(80%),术后死亡1例(4.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手术方式,选择联合应用多种心肌保护灌注方法和超滤技术,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于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A组32例,NYHAⅡ级;B组30例,NYHAⅢ级;C组30例,NYHA1V级。全部患者人院后均给予B2微球蛋白、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血糖、N端B型脑钠肽(NT—BNP)、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的检测。结果:A、B、C三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亦随之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NT—BNP、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在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时,要注意避免使用损害肾脏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CABG组和CABG+MVR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检查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评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 CABG+MVR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时间与CAB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R组时间较长;IABP使用比例、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CABG+MVR手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疗效佳、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