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慢性咳嗽为其突出症状,病理表现为肺部瘢痕组织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包括慢性炎症假说和肺损伤后异常修复(纤维化)等。IPF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抗纤维化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抗增殖药物为其主要治疗药物。传统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对症治疗。根据症状,IPF属于中医“肺痹”“喘症”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痹主要病机为肺肾亏虚为其本,痰浊、湿邪、瘀血、热毒等邪实为标,病位在肺,涉及肾、脾等脏。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王成祥教授在临床中对IPF患者对症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改善IPF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突变与空卵泡综合征(EFS)的关系,指导相关生殖疾病的诊治。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对一例EFS的不孕症患者进行LHCGR基因突变和家系分析。结果 该患者LHCGR 基因第11 外显子处存在纯合突变:chr2:48915113A>G,c.1823T>C,p.Leu608Pro,突变使LHCGR 蛋白在第 608 位由亮氨酸(Leucine, Leu)突变为脯氨酸(Proline ,Pro)。对该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并对其家庭成员测序发现,父母在此位点属于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46,XY。未育)属于纯合突变,先证者妹妹(育有一女孩、一男孩)属于杂合突变。结论 LHCGR基因突变可导致EFS,进而导致相关生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单宁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化剂对微囊的成囊性及体外释药特征的影响,并对其固化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单宁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紫草素微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测试仪、红外光谱仪等手段研究微囊微球的形态结构;采用转篮法评价微囊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得到了球形良好、缓释效果良好的单宁酸微囊,单宁酸和氯化钙制备的微囊包封率分别为90.34%±1.36%和69.89%±1.28%;平均粒径为241.7±6.94和278.1±4.74 nm,Zeta电位为-27.3±3.6和-24.7±3.2 mV;红外图谱显示单宁酸固化的微囊可以将紫草素包裹得更完全,使紫草素的特征峰完全消失,而氯化钙固化的微囊只能包裹部分紫草素,不能使其特征峰消失。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单宁酸作固化剂制备的微囊在12 h时释药率达到96.81%;而以氯化钙作固化剂制备的微囊,在6 h时释药率达到97.57%。结论固化剂的选择对微囊的成囊有较大的影响,为微囊固化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免疫炎性损伤是流感全身症状、重症肺炎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流感相关免疫调控网络中炙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炎性损伤的基础.中医药在历来的时行感冒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通过影响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免疫调控网络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异常增高的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升高抗炎细胞因子及抗病毒因子的释放,纠正失衡的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流感病毒感染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炎性损伤,并促进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毒清肺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清肺合剂治疗。2组均治疗10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血清中CRP、IL-6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IL-6水平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清肺合剂可提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疗效,并可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无名尸体的年龄推断是法医学个体识别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尸源的认定中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人类学家在利用骨骼、牙齿的形态特征判断年龄上已经比较成熟。利用皮肤形态特征判断年龄的研究早在20世纪末就已开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受当时测量方法和手段的限制,测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呈增长趋势,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王成祥教授经过多年的临证探索,将本病分为稳定期,急性加重初期与进展期。虚证以气阴两虚多见,痰饮壅肺、瘀阻肺络是COPD的基本病机,痰饮化热是急性加重的病机演变,痰热蕴肺是急性加重期病情的重要转折点。治疗上根据不同的分期,从辛散表邪、温药和饮、痰气并治、解表清里、清热化痰、益气养阴等多个方面为着眼点,全程重视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搜邪通络,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流感病毒FM1感染肺炎小鼠肺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筛选出对流感病毒具有更好免疫调控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方法 建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在感染后第1、3、5、7天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芩组、板蓝根组、白头翁组、虎杖组、白花蛇舌草组小鼠肺匀浆TNF-α、IFN-γ、IL-6、IL-1、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模型组TNF-α,IL-1,IL-6,IFN-γ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空白组,在第3天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解毒代表药物黄芩、板蓝根均可以降低TNF-α、IL-6、IL-1含量,提高IL-10、IFN-γ的含量,第3、5天时作用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头翁、虎杖及白花蛇舌草对炎性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有调节作用,但效果不及黄芩和板蓝根.结论 清热解毒代表药物黄芩、板蓝根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来干预流感病毒引起的免疫损伤,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