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头部皮肤因具有真皮层厚、皮肤附件多、取皮后修复快且不遗留瘢痕、可反复取皮等优点,被广泛用作供皮区。2012年1~12月我科对80例烧伤患者采用头部供皮法修复创面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皮肤持续扩张后软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持续醒压扩张术对皮肤软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白色小家猪12只,分成持续压扩张组和常规同断扩张组,每组6只,各动物于完成扩张后第3日取材作组织学检查。结果:两实验组扩张后表皮变厚,颗粒细胞了却 增厚明显。真皮层变薄程度相同,胶原纤维排列松散,特殊染色发现真皮层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大量增生,皮肤附件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增多,持续扩张组真皮内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胞管密度均高于常规组(P〈0  相似文献   

3.
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关节功能部位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在功能部位的移植效果。方法 选择11例大面积烧伤后产生增生性瘢痕伴有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将13块经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的网状ADM与超薄断层自体皮片(USSG)重叠。一次性移植于9例患者四肢关节部位的切瘢创面上,并以邻近的断层中厚自体皮片(TSSG)移植物为对照组。2W后首次换药,定期作CS随访和组织活检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一样。CS移植物全部成活,随访1~5年未见排异反应和瘢痕增生,外观质地和功能接近正常皮肤。真皮层无皮肤附件,胶原排列有序,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散在浸润。结论 充当真皮替代物的ADM可以用于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的整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人工皮肤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伍津津  吴先林 《重庆医学》2002,31(9):877-879
近 2 0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形成 ,组织工程的研究正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 ,而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开发的成功 ,使人工皮肤的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 ,它是由活性细胞接种在支架材料上形成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有真皮层或同时具有表皮层和真皮层 ,因此是一种活性生物敷料[1] 。在国外人工皮肤的研究较多 ,部分已形成产品应用于临床 ,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 Apligraf它是由Organogenesis公司生产的第一个商品化的真正的组织工程产品 ,为具有表皮层及真皮层双层结构的皮肤替代物 ,开始称为 grafts…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在整形患者功能部位的移植效果。方法 选择11例大面积烧伤后产生增生性瘢痕和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将13块经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的网状ADM与超薄断层自体皮片(USSG)重叠,一次性移植于9例患者四肢关节部位的切疤创面上,并以邻近的断层中厚自体皮片(TSSG)移植物为对照,2周后首次换药,定期作CS随访和组织活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一样,CS移植物全部成活,随访1~5年未见排异反应和瘢痕增生.外观质地和功能接近正常皮肤,真皮层无皮肤附件,胶原排列有序,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散在浸润。结论 充当真皮替代物作用的ADM可以用于修复瘢痕患者的功能部位,建议在大面积烧伤后皮源紧缺的整形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皮细胞培养与扩增技术使得表皮替代物的构建和应用成为可能,但其远期效果欠佳。真皮基质和成纤维细胞的引入可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基底膜的形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提高移植成功率,改善修复质量,但与理想的皮肤替代物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主要在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基因修饰、表皮层与真皮层的有效整合、真皮的血管化,以及皮肤附件的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溶性硫硒化镉(CdSeS)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在雄性ICR鼠背部脱毛部位涂抹直径约为5nm,发光波长为620nm的量子点O.32nmol,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施药皮肤部位显微观察皮肤渗透性。[结果]荧光显微像显示量子点能够堆积在皮肤的表皮层中和真皮层的毛囊和腺体中,透射电镜显示量子点附着在皮肤表面和吸附在角质细胞的两侧。[结论]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渗透性,而且随着施加量子点溶液时间加长,渗透量略有增加,但是主要聚集在皮肤表面和角质层细胞的两侧。  相似文献   

8.
皮肤附件之良性肿瘤——皮脂腺性上皮瘤(Sebaceous Epithelioma),颇为罕见。是带有皮脂腺分化的基底细胞上皮瘤,就其分化程度,界于皮脂腺瘤与囊性基底细胞上皮瘤之间,有关临床特点、发生部位和年龄发病率方面和未分化的基底细胞上皮瘤大致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2000年6月-2002年1月对31 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切口皮肤缺损应用皮瓣真皮层切开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圣鑫 《广西医学》2004,26(6):843-845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的修复质量是临床上遇到的重大难题之一。因烧伤本身已毁损大部分基至全层真皮,加上日后由于创面炎症等,往往使皮肤原来的真皮层消失殆尽,通过刃厚小皮片或微粒植皮技术虽能使创面愈合,但由于其缺乏真皮层,导致愈合后的创面弹性极差,凸凹不平,易挛缩且不耐摩擦,甚至反复起水泡,破溃而形成创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体皮肤类似物模型形态结构,对其屏障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胶原蛋白包被成纤维细胞,制备真皮层,真皮层表面接种角质细胞,浸没培养1周后,气-液界面培养以促进角质细胞的分化形成角质层,3周后收获皮肤模型;通过肉眼观察、电镜观察皮肤类似物的宏观结构和超微结构;以吲哚美辛作为模型药物,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细胞共培养皮肤类似物模型的屏障功能。结果皮肤类似物形成与人类皮肤相似的真皮层和表皮层,表皮层表面形成完整的角质层,具有与人类皮肤类似的超微结构;24 h内渗透性实验结果显示皮肤类似物屏障功能略低于大鼠腹部皮肤,但22~24 h,皮肤类似物对模型药的透过速率远小于大鼠腹部皮肤(约为其28%),且2种皮肤模型对吲哚美辛经皮渗透的稳态流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肤类似物有与人体皮肤相类似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大鼠腹部皮肤相比对吲哚美辛有相似的屏障作用,有望替代动物皮肤成为经皮给药系统评价的新型皮肤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李望舟  石冰  柳大烈 《医学争鸣》2004,25(4):329-331
目的: 观察胎兔、成兔皮肤在正常及创伤愈合过程中透明质酸(HA)的定位分布变化. 方法: 在已建立的胎兔创伤膜型上,切取正常及创伤皮肤组织标本,用Sauder染色方法,对细胞外基质中的HA进行了定位观察. 结果: 发现随胎龄不断增长,表皮层分化的成熟,表皮层中除基底层外HA分布逐渐减少,真皮层呈一致弥漫性分布. 成兔皮肤表层无HA染色,真皮网状层的HA多围绕胶原纤维分布,密度较深. 胎兔、成兔皮肤HA染色最浓的部位位于基底层附近. 皮肤创伤后,胎兔及成兔均表现出表皮基底层及真皮层HA合成增加,两者的差别不甚显著,而胎兔则在创伤后第5日完全愈合. 结论: HA是参与创伤愈合反应的主要细胞外基质,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无创高频超声自动测量中国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皮肤厚度、皮肤回声密度及皮肤声像图研究.方法 应用22MHz高频超声分别对830例健康人群前额、面颊、前臂、手背、手掌、腹部、小腿、脚背8个不同解剖部位进行自动测量皮肤厚度、皮肤回声密度及皮肤声像图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组数据.结果 22MHz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皮肤各层结构:表皮层为一线状高回声,真皮层为中等回声,真皮下层可见管状低回声的皮下静脉,皮下脂肪层为低回声,浅筋膜为规则纵向走行的线状高回声.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均影响皮肤厚度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面颊与手掌、前臂与手背、小腿与脚背,其它部位两两之间皮肤回声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脚背部,其它部位性别不同其皮肤回声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2MHz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皮肤各层结构及精确地测量皮肤厚度和皮肤回声密度.  相似文献   

14.
真皮层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复发率很高的一种皮肤病,治疗多以药物外涂为主。我们对51例神经性皮炎采用4种药物在病变部位真皮层注射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对香猪皮肤重复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临床重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功率2W,频率10.06MHz的参数下对香猪皮肤进行不重复连续直线辐照,隔日相同的条件下再次辐照,共3次,光电镜下观察皮肤变化的情况.结果:肉眼可见皮肤充血水肿明显;光镜下可见皮肤真皮层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增生,炎症细胞侵润,均未见凝固性坏死;电镜下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微吞饮小泡数量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神经纤维内线粒体肿胀.结论:(1)此剂量下的超声可对皮肤真皮层造成可逆性损伤.(2)一定剂量一定时间间隔的重复辐照不会引起皮肤的积累损伤,说明超声用于PHN的重复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26例成人尸解,我们认为上眼睑下半部份皮下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无脂肪,肌下组织也为疏松结缔组织。通过上睑下半部皮肤厚度的测量,近睑缘处的皮肤比上方薄,而且近睑缘处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有些小血管弓。上述解剖对于指导临床手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知在皮肤附属器新生物中可联合发生滤泡、皮脂或顶质分泌的分化,常见于良性新生物中,然而双线性或三线性分化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很少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新的多向分化的皮肤恶性附属器肿瘤。患者为一57岁女性,尾骨区出现一处大坚果大小的单发肿瘤,此肿瘤长期、缓慢生长且无任何症状,已行手术切除。术后10年,无复发及转移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位于真皮层,部分已扩展至皮下组织,呈不对称的、水平定向分布,瘤体大部分由圆形及椭圆形聚合物、拉伸线状和不规则岛状等不同形态的结节构成。有的结节呈簇状分布,形似七巧板,也有的分散排…  相似文献   

18.
1研究背景成纤维细胞为真皮层主要细胞成分,对于皮肤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持起主要作用。过多紫外线(VUB)照射会引起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VUB作用于皮肤表层,在短时间内就会引起皮肤发红,诱发炎症,  相似文献   

19.
皮肤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疾病,以外周血出现白血病细胞之前发生皮肤白血病细胞浸润为特征。作者报道1例有原子弹辐射暴露史的皮肤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患者。一57岁日本女性最初表现为主要发生于躯干部位的多发性红色丘疹和斑块,病史20周。组织学检查示真皮层不典型单核细胞浸润,但外周血中未发现白血病细胞。发疹后23周,外周血中首次检测出白血病细胞。皮肤活检标本免疫组化检查和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这是一种髓系/NK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罕见表型。本例为英文文献中首例报道的髓系/NK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表现为皮肤…  相似文献   

20.
人的皮肤可分为表皮与真皮。真皮层的乳头向表皮突起,形成皮脊,皮脊相连排列而形成各种纹线。人类手部和足部皮肤上的各种形态的纹型,即由这些纹线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