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种可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体内外示踪的纳米基因载体,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在量子点Qdots表面修饰壳聚糖后形成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检测其电镜形态、光学特征、表面电荷和傅里叶转换近红光谱(FTIR),并将其注射入裸鼠移植瘤内观察体内成像信号;以凝胶阻滞电泳检测CS-Qdots携带质粒DNA的能力,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测定溶血率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CS-Qdot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电镜观察显示CS-Qdots纳米颗粒粒径为20-30nm,zeta电位分析其表面电位为28.02 ± 1.15 mV,FTIR图谱显示出壳聚糖的特征谱带,发射光谱分析CS-Qdots 最大发射峰值在630nm。凝胶阻滞电泳显示纳米颗粒和DNA的比例大于10:1混合以后不再向正极泳动,激光共聚焦观察CS-Qdots能携带质粒pEGFP-C1在HepG2细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小鼠活体成像中CS-Qdots在裸鼠移植瘤内有较强荧光成像信号。MTT试验显示,5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 400μg/ml的CS-Qdots共孵育的细胞RGR分别为1、1、0.917和0.875,而相应浓度的Qdots孵育细胞RGR为1、0.85、0.621和0.326;浓度在100μg/ml 以上的Qdots量子点溶血率均大于5%,而CS-Qdots纳米颗粒的400μg/ml以内溶血率均小于5%。小鼠尾静脉注射CS-Qdots 72h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脏器病理损伤,肝肾功能正常,血细胞计数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它能有效转染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在体内外进行荧光成像,是可示踪基因的运送的纳米载体。 关键词: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可示踪基因运送;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一种可通过荧光成像进行体内外示踪的纳米基因载体,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量子点Qdots表面修饰壳聚糖后形成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检测其电镜形态、光学特征、表面电荷和傅里叶转换近红外光谱(FTIR),并将其注射入裸鼠移植瘤内观察体内成像信号;以凝胶阻滞电泳检测CS-Qdots携带质粒DNA的能力,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测定溶血率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CS-Qdot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电镜观察显示CS-Qdots纳米颗粒粒径为20~30 nm,zeta电位分析其表面电位为(28.02 ± 1.15)mV,FTIR图谱显示出壳聚糖的特征谱带,发射光谱分析CS-Qdots 最大发射峰值在630 nm。凝胶阻滞电泳显示纳米颗粒和DNA的比例大于10∶1混合以后不再向正极泳动,激光共聚焦观察CS-Qdots能携带质粒pEGFP-C1在HepG2细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小鼠活体成像中CS-Qdots在裸鼠移植瘤内有较强荧光成像信号。MTT试验显示,50、100、200和400 μg/mL的CS-Qdots共孵育的细胞RGR分别为1.000、1.000、0.917和0.875,而相应浓度的Qdots孵育细胞RGR为1.000、0.850、0.621和0.326;浓度在100 μg/mL 以上的Qdots量子点溶血率均大于5%,而CS-Qdots纳米颗粒在400 μg/mL以内溶血率均小于5%。小鼠尾静脉注射CS-Qdots 72 h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脏器病理损伤,肝肾功能正常,血细胞计数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纳米颗粒CS-Qdots,它能有效转染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在体内外进行荧光成像,是可示踪基因的运送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发光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晶体颗粒量子点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标记和成像,探讨它在血液细胞分化发育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最大发射波长为550nm的绿色量子点转铁蛋白复合物分别在体外和体内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进行标记研究,并观察量子点转铁蛋白复合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CFU-GM的影响。结果:量子点转铁蛋白复合物可标记骨髓中大部分造血细胞,而且荧光强度强,光学和化学稳定性好,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无影响。结论:量子点在血液细胞成像方面表现了优良的特性,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叶酸受体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初步验证其靶向性.[方法]以巯基丁二酸(MSA)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X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分别对其紫外吸收情况、光致发光性质、晶体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连接了叶酸的氨基聚乙二醇与CdTe/CdS量子点偶联,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通过凝胶电泳和光谱分析鉴定偶联效果.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已知细胞表面叶酸受体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人喉癌细胞株Hep-2及叶酸受体阴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FA-PEG-CdTe/CdS量子点探针的摄取情况.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细胞被标记的情况去检验荧光探针的靶向性和特异性.[结果]以巯基丁二酸为稳定剂,当pH=10,物质的量比为n(Te2-):n(Cd2+):n(MSA)=1:10:10.5的条件下,随加热回流反应时间的延长,CdTe量子点的粒径不断增长,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不断红移.在反应10min时获得了量子产率高达72.5%的CdTe量子点;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出对应立方晶型CdTe的三个晶面(111),(220),(31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 nm(反应10min).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证实CdTe/CdS量子点与PEG-FA成功偶联,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出叶酸受体阳性的HNE-1、Hep-2被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结论]CdTe量子点可作为新型的荧光标记材料,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与叶酸偶联后稳定性较好,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在高表达叶酸受体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纳米金及其标记细胞色素P450在811nm近红外荧光光谱的特性,并对其荧光增强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用不同量的柠檬酸三钠在煮沸搅拌条件下还原氯金酸制得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利用纳米金易与蛋白结合的性质标记细胞色素P450。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投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仪,研究纳米金及其标记细胞色素P450的光谱性质。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随着还原剂柠檬酸钠加入量的增加,形成的纳米金的颗粒逐渐减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大颗粒纳米金只在250nm处有吸收,当纳米金粒径的减小至21nm时,在525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荧光光谱仪显示以538nm为激发波长,纳米金在811nm处有荧光发射峰,且标记蛋白后荧光强度增加。结论通过对纳米金近红外荧光性质的研究,可利用纳米金的近红外荧光性质作为探针检测细胞色素P450。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胆汁中纳米细菌的培养、鉴定方法及微生物学特性.②方法 对6例胆结石患者胆汁标本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采用透射电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Von KOSSA钙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能谱分析.③结果 6例胆结石患者胆汁标本纳米细菌培养均为阳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细菌约为80~350nm,呈椭球形或短棒状,聚集成簇状,其表面被覆细菌被膜;经Von KOSSA法钙染色,其形成的矿化外壳呈黑色;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纳米细菌被荧光标记抗体结合,呈绿色荧光颗粒.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X)显示,纳米细菌外壳含有钙、磷、镁等元素,其钙/磷比值为1.62;④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纳米细菌感染.纳米细菌体积微小,生长缓慢,能在生理条件下于其菌体表面产生矿化外壳.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联合透射电镜可鉴定纳米细菌,钙染色对纳米细菌的鉴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与纳米中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纳米技术简介1.1 纳米与纳米技术纳米 (nanometer,nm)是一种度量单位 ,1nm =10 - 3μm =10 - 6 mm =10 - 9m。一个纳米相当于十个氢原子并排起来的长度[1] 。目前国际上公认 0 1~10 0nm为纳米尺度空间。也有人把尺寸 10 0~ 10 0 0nm视为亚微米体系 ,尺寸 1~ 10 0nm划分纳米体系 ,而将尺寸 <1nm的粒子称为团簇[2 ] 。团簇是指几个或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 ,它比分子大 ,而比小片的晶体小。[3] 。当物质加工到纳米尺寸 0 1~ 10 0nm时 ,表现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4 ] 。纳米科学技术 (NanoST)是 2 0世纪 80…  相似文献   

8.
荧光量子点在纳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量子点是一类新型无机纳米荧光探针,在长时间、多色的荧光成像和检测中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量子点标记技术推动了纳米药物在细胞、活体动物水平上的研究;基于量子点和荧光成像技术开发的集靶向、成像和治疗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药物,有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本文从量子点作为纳米药物载体、量子点标记纳米药物载体、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用于纳米药物释放研究以及多功能纳米药物开发这四个方面综述了荧光量子点技术用于纳米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荧光探针是进行各种生物学行为研究的重要工具.荧光纳米颗粒(Ⅱ-Ⅵ半导体量子点、碳纳米颗粒、硅纳米颗粒等)由于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高荧光强度、抗光漂白性、发光颜色可调等),作为新型生物荧光探针在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越来越诱人的应用前景.作者结合国际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就荧光纳米探针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用NDV和副流感病毒腹腔注射免疫治疗小鼠H22腹水瘤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抗肿瘤机理的探讨,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抗体法,证明被NDV和副流感病毒免疫治疗的H22腹水瘤细胞表面具有该病毒的抗原,从透射电镜下可见到被该病毒感染的肿瘤细胞膜上有病毒的芽生体和病毒的颗粒;利用间接荧光抗体的方法,观察到被病毒免疫治疗小鼠的H22腹水瘤表面有较强的荧光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方法10%甲醛固定,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新生大鼠皮肤较薄,透明层缺乏,皮脂腺发育良好。6月龄时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明显增厚,毛囊增粗,生长旺盛,毛囊深入皮下脂肪层。24月龄时,大鼠皮脂腺及汗腺萎缩,表皮变薄,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数量减少,弹力纤维变细。结论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鼠皮肤口腔粘膜内NOS阳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22(1):51-52,F003
目的 探讨大鼠皮肤、口腔粘膜内NOS阳性物质的正常分布。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成年SD大鼠皮肤、口腔各部粘膜内NOS阳性物质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大鼠皮肤、口腔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除角化层外 ,其余各层细胞均呈现NOS阳性反应 ,染色强度由基底层至颗粒层依次增强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纤维、皮脂腺及毛囊上皮外根鞘NOS染色呈阳性。结论 皮肤、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可产生NO ,这可能与上皮的防御功能和生理性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3.
红色毛癣菌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角质蛋白诱导下,各种已知红色毛癣菌金属蛋白酶(MEP1~5)基因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红色毛癣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比较在皮屑和甲屑角质蛋白诱导下,各种已知的金属蛋白酶基因的(MEP1—51表达差异。结果在皮屑、甲屑这两种来源的角蛋白的诱导下,MEP2的表达量最高,MEP3、MEP4的表达量极少,MEP1、MEP5的表达量介于两者之间。MEP1、3在甲屑组和皮屑纽中表达量相近,MEP2在甲屑组表达较少仅为皮屑组的0.21,而MEP4、5在甲屑组表达量较高分别为皮屑组的7.75和2.44倍。结论MEP2是目前已知的金属蛋白酶中最为重要的毒力因子,其他的金属蛋白酶可能起到辅助的作用。MEP2对皮肤来源的角蛋白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而MEP4、5的结构可能更适合降解甲板来源的角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特征.方法:用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对正常有毛BALB/c小鼠及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12日龄左右发生脱毛现象,2周左右时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透过皮肤可见内脏,老龄时头部、腹部和体侧形成明显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组织学发现BALB/c无毛小鼠毛囊瓦解,形成椭圆囊,真皮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囊,并且随年龄增长而扩张;无毛小鼠皮肤电镜扫描可见表面有许多鳞片状、泡沬状、角化物质沿皮肤沟排列;切面可见角质化的皮肤包囊和真皮包囊,真皮内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结论:BALB/c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特点较有毛小鼠更接近于人,可作为新品系应用于皮肤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扫描电镜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了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胶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证明脂质体对角质层的脂质发生作用,改变了角质层的超微结构,提高了角质层的通透性,促进了低分子肝素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6.
用9周~39周引产胎儿标本72例,取右耳廓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其皮肤及附属器的组织发生。观察结果表明,表皮:9周时为多层细胞,13周表皮表层细胞变扁平,21周出现颗粒层,24周出现角化层,30周后其结构逐渐与成人近似;毛发:9周在耳尖和耳垂见少量毛芽,13周毛球和毛根形成,14周毛干和毛乳头形成,16周结构较典型;皮脂腺:14周在毛囊上部出现皮脂腺芽,22周发达;汗腺:14周出现汗腺芽,24周在耳尖部出现导管和腺泡,26周见肌上皮细胞。对胎儿耳廓皮肤及附属器的组织发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薄荷醇经皮吸收促透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薄荷醇对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的变化。结果薄荷醇组的表皮皱折明显增多,表皮间裂隙增宽,层与层间的间隙变得更大;角质层结构疏松,有孔穴样结构,排列紊乱,与表皮分离呈层状,脂质正常的板层状膜状结构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出现明显增厚的紊乱排列的中等致密凝絮块状结构。结论薄荷醇影响了角质层的有序排列,使角质层间的空隙变大,结构疏松,皮肤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先通过缩合荆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通过量子点荧光标记的方法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摄取Folate-HAS/QDs纳米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和荧光性能的Fo-late-HAS/QDs纳米粒,并证实该纳米粒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结论 通过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简单直观的证实了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细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真皮瓣修复口内粘膜缺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真皮瓣转移至口腔后的组织学变化并探讨毛发减少甚至消失的机制。方法 构建真皮瓣修复口内缺损的动物模型,常规病理观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真皮瓣转移口内后组织瓣及毛囊的组织学变化。临床采用真皮瓣修复13例恶性肿瘤术后所致口内粘膜组织缺损。结果 再生上皮在2周内完全形成,结构近似于正常皮肤组织,TEM示毛囊上皮存在局部代谢障碍表现。临床13例患者均获满意修复。结论 术后2周内是新生上皮形成的重要时期,毛囊成分的破坏可能与局部组织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胚胎皮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构建毛发发育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胚胎皮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后的毛发发育情况,构建毛发发育模型.方法 从C57BL/6鼠胚胎的皮肤中分离出真皮和表皮细胞,将它们按照一定比例重新混合后采用注射法移植到裸鼠皮下,显微镜下观察毛发形成情况.结果 镜下观察到裸鼠皮下有毛囊及毛发纤维形成并有毛干长出.结论 胚胎皮肤细胞体内移植可以构建毛发发育的完整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hair development after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of embryonic skin cells in nude mice, and construct a model of hair development. Methods Dermal and epidermal cells isolated from embryonic mouse skin were mixed at a given ratio and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in nude mice, and hair formation after the implantation was observed under a microscope. Results Formation of the hair follicles and fibers under the skin of the recipient nude mice and emergence of the hair shaft were observed microscopically. Conclusion Embryonic skin cells be used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model of hair development after implantation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