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复合沸石止血剂放热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发放热温度低并有抗菌活性的沸石止血剂。方法:用猪股动、静脉半横断出血模型,比较本室制备的Ag.Zn沸石和复合沸石与Qc(Quikclot)的止血效果、放热、抗菌和血凝块强度。结果:QC止血效果好,但放热最高(75℃),组织有热损伤,无抗菌活性;复合沸石止血效果佳,放热显著降低,无热损伤,动物失血量和死亡率最低,有较强抗菌活性,血凝块强度大。结论:复合沸石止血高效,放热低并具有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是否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从而减低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方法:选取2001-04/2002-04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慢性创面患者21例为实验对象,其中急性创面患者为普通外科乳腺癌手术患者,共1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患者,共11例.全部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慢性创面诊断标准:创面形成1个月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应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无效者.收集10例急性创面患者乳癌术后1,2,3 d的创面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急、慢性创面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共纳入急性创面患者10例,慢性创面患者11例,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急性创面术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急性创面引流液渗出第1天肿瘤坏死因子值水平较低(0.35&;#177;0.07)μg/L,第2天含量有所下降(0.12&;#177;0.04)μg/L,第3天回升(0.24&;#177;0.08)μg/L,第1天与第2天差异显著(t=3.042,P=0.008).②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慢性创面渗出液中静脉性溃疡及压力性溃疡在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高,以前者更为显著[(0.82&;#177;0.14),(0.45&;#177;0.05)μg/L].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前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1,3,5 d差异显著(t=2.909,P=0.008;t=3.223,P=0.005),后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5,7 d差异显著(t=2.059,P=-0.037).结论:急性创面渗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随时间延长会出现轻度波动;而慢性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值较高,以静脉性溃疡更为明显,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慢性创面炎症反应较重,而治疗后炎症反应得以控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的增高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 /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创面伤后前2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3 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 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 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 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 cfu/g,治疗后6 d降至(0.51±0.120)×105 cfu/g. 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 d降至(19.54±3.67)×10 5 cfu/g;治疗后19 d仍高达(3.26±0.83 )×105 cfu/g,治疗后1~19 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 )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 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 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 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 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其中外伤7例,烧伤3例,血管瘤1例;同侧转移8例,对侧转移3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36cm2,最小30cm2.结果:11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出现皮瓣起水疱、破溃、等并发症.随访1a,供、受瓣区均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畸形,足内侧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创伤小,切取方便,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不遗留明显下肢畸形,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外露的病例资料特点,分析其外露特点、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起搏器外露患者的外露时间、部位、细菌培养等资料,采取术前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术中彻底清创冲洗但保留起搏器系统,并将起搏器系统重新固定于胸大肌之下,创口根据情况直接缝合或采...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负压封闭治疗。结果 :负压治疗后创面清洁迅速 ,5例创面经负压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 ,2 0例创面经植皮愈合 ,3例创面经局部皮瓣转移愈合 ,治愈率 1 0 0 %。结论 :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处理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观察不同负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后创面愈合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唐都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用电雷管在10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40个爆炸伤创面,按随机数分为5组:对照组、-10 kPa治疗组、-15 kPa治疗组、-20 Pa治疗组和-25 kPa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前3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细菌计数.结果:对照组,-10,-15,-20,-25 kPa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2.8&;#177;1.6),(27.1&;#177;1.5),(25.8&;#177;1.0),(26.4&;#177;1.1),(27.8&;#177;1.4)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创面面积为(10.76&;#177;0.42)cm^2,治疗3 d后扩大至(13.30&;#177;0.43)cm^2,随后面积逐渐缩小;各治疗组从治疗后第1天(伤后第4天)起创面面积维持不变或略缩小,其后创面面积逐渐缩小.对照组创面在伤后3~6 d,创面深度由(1.65&;#177;0.25)cm加深至(2.43&;#177;0.25)cm,治疗后19 d,肉芽组织长满伤口.各治疗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深度就开始变浅;-15 kPa治疗组伤后第9天肉芽组织已长平伤口,其他治疗组肉芽组织于第14天内填满伤口.治疗前各组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3&;#215;10^7 CFU/g,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第3天,各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215;10^5 CFU/g,治疗后第6天降至1&;#215;10^4 CFU/g.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第9天才降至(19.54&;#177;3.67)&;#215;10^5 CFU/g;治疗后第19天仍高达(3.26&;#177;0.83)&;#215;105CFU/g.治疗后各时间点各组创面的创面面积、深度和细菌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25~-10 kPa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组织中的细菌数,以-15 kPa最佳.  相似文献   
8.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目的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余处理同治疗组,为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4,6,8天分别利用于湿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周组织的含水量,同时用伊文氏蓝渗出法检测创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结果 封闭负压引流组创周组织含水量在2,4,6,8d均低于对照组(P&;lt;0.05);伊文氏蓝含量在第2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在4,6,8d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腰腹部体外超声吸脂术的应用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探讨体外超声吸脂术Ⅰ期治疗腰腹多部位脂肪堆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肿胀麻醉技术基础上,通过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在体外乳化脂肪,再应用负压将乳化的脂肪抽出体外,共完成腰腹部脂肪堆积治疗l000例。结果:1000例患者平均吸出脂肪量2900ml,最大量9600ml,除了l0例血清肿及4例局限表浅皮肤坏死以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全身肥胖明显者获得良好减肥效果,局部脂肪堆积者取得良好的塑形效果,吸脂后术区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无反弹。结论:体外超声腰腹部脂肪抽吸术安全可靠,整体塑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从烧伤外科学大课授课内容设计、多媒体教学幻灯制作技巧、授课过程的实施与管理和临床见习与实习学生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多方位、科学的合理化措施,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烧伤外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