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改良气管切开术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5月~2010年12月期间,39例改良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观察其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改良气管切开术,操作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结论 改良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气管切开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R1)对乳腺癌细胞辐射抗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在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中转染ESR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对照vector组、过表达ESR1 OE组),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中通过慢病毒转染方法构建稳定敲低ESR1(敲低对照shNC组、敲低shESR1组)的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mRNA(ATG5)和蛋白表达水平(LC3B-I、LC3B-II、P62、FIP200、ATG5、ATG7、ATG12、Beclin1、ULK1);在8 Gy X射线的电离辐射处理下,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通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未照射sham组、照射IR组、电离辐射联合铁死亡抑制剂处理Fer-1+IR组、电离辐射联合凋亡抑制剂处理Z-VAD+IR组、电离辐射联合自噬抑制剂处理CQ+IR组);用台盼蓝染色检测自噬基因敲低和过表达细胞模型以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他莫昔芬(TAM)与电离辐射联合治疗下乳腺癌细胞的死亡率(他莫昔芬未处理TAM-组、他莫昔芬处理TAM+组)。结果 在8 Gy X射线照射后24 h处理条件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ZR75细胞ESR1的敲低促进细胞死亡(t=3.49、3.13, P < 0.05),而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ESR1的过表达抑制细胞死亡(t=4.16、7.48, P < 0.05);与单纯照射相比,自噬抑制剂氯喹的处理后增加了敲低ESR1的ZR75细胞集落形成数量(t=8.49, P < 0.05), 抑制自噬可以减少沉默ESR1所致的ZR75细胞死亡。在电离辐射处理下,MDA-MB-231细胞过表达ESR1促进了细胞保护性自噬;ZR75细胞敲低ESR1后细胞保护性自噬降低。在ZR75细胞中敲低ATG5发现自噬降低,细胞死亡增加(t=4.19、6.39, P < 0.05),而在ZR75中过表达ATG5可以逆转因敲低ESR1导致的细胞死亡增加(t=1.70、4.65, P < 0.05)。化疗药物他莫昔芬处理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ZR75后发现自噬基因ATG5、ATG12的表达下降,自噬抑制,细胞死亡增加(t=18.70, P < 0.05),电离辐射处理促进了这一进程(t=16.82, P < 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ESR1通过增加ATG5自噬相关蛋白,促进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保护性自噬,从而导致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辐射抵抗,化疗药物他莫昔芬联合电离辐射治疗增加了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兔体的免疫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注射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PAMHG)注入实验兔体的免疫效应。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监测PAMHG注入兔体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 2和sIL 2R表达水平。结果 PAMHG注入兔体前 ,CD3+ 和CD4 +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17.8± 5 .9) %和 (9.6± 3.5 ) % ;PAMHG注入兔体后 3个月 ,表达水平分别为 (2 4 .3± 5 .6 ) %和 (15 .8± 4 .7) %。注入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3个月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PAMHG注入兔体前 ,CD8+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为 (6 .2± 2 .4 ) % ,与注入后 3个月为 (8.5± 4 .2 ) %比较仅略有上升 ,两者比较P >0 .0 5。注入兔体前、后CD4 + CD8+ 比值均在正常范围(1~ 2 )。NK细胞活性仅于注入兔体 1个月为 (2 5 .3± 6 .8) % ,较注入前 (18.0± 9.7) %升高 (P <0 .0 5 ) ,俟后NK细胞活性逐渐下降 ,与注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L 2和sIL R表达水平于注入兔体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PAMHG用作软组织填充剂 ,仅在机体内引起短时异物排斥 ,可渐与组织相容 ,不会引起严重免疫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COLIA1基因-1997G/T多态性与中国女性骨密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OLI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骨密度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291名女性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IA1基因-1997G/T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与腰椎2~4及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在调整环境危险因素前后,均未发现COLIA1基因的-1997G/T位点的多态性与女性股骨颈、股骨柄和股骨三角区及腰椎2~4的骨密度呈显著相关。结论:在中国女性人群中COLIA1基因-1997G/T多态性与股骨及腰椎骨密度无显著性相关,与欧洲人群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应用硅胶植放兔体内,经过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检查白细胞总数、嗜酸细胞总数、IgE、CIC、红细胞免疫。组织学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术后IgE、CIC降低,术后1个月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6个月后植入硅胶周围有层包膜形成。电镜观察见线粒体较大,结构不清、脊少或破坏,卫星细胞核结构不清,见大量粗面内织网,局部肌纤维间隙增大,有杂乱纤维存在,此处线粒体较多,体积增大,脊破坏消失。同时应用硅胶囊片植入,检查除形态学外的以上项目,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硅胶植入体内,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le,HA)植入体内后的凝固、塑形和机体对植入物的反应情况。方法 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取兔鼻小柱正中小切口,对照组鼻背筋膜下行钝性分离出遂道后植入固体硅胶,实验组钝性分离至骨膜下,植入等体积的颗粒状HA。术后肉眼观察局部组织改变、HA塑形情况以及与骨粘连的牢固度。3周后处死动物取植入物周围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动物在术后3周内手术部位无化脓、破溃和植入物外露。实验组术后2天植入物凝结成块状,1周时完全变硬,3周时均达到骨性硬度,术后2周植人物与骨完全粘连,经皮难以推动。对照组植入物硬度无改变,在隧道内可以推动。术后3周时两组植入物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且有很薄的纤维囊壁形成,以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颗粒型HA植人体内后可快速凝固;且和骨组织牢固融合,机体组织反应轻。  相似文献   
7.
驼峰鼻畸形以往的整复方法多用消除法去除驼峰样隆起.使鼻背恢复平直外观。自1998年我们根据东方人鼻形态特征,针对轻、中度驼峰鼻,应用硅腔假体填充整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国产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进行动物的实验研究,以初步证明奥美定是安全的软组织填充剂。方法将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注射奥美定配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配制液,空白组不行任何注射。分别于注射后的第1、3、6、11、12个月做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同时将兔的内脏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注射奥美定后1~6个月兔内脏的组织学观察有轻度改变,6个月后逐渐转为“正常”;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P>0.01),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初步认为奥美定是安全的软组织填充剂,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半侧面萎缩,因面部不对称,严重影响外观,常需通过手术填充一些组织达到修复目的,使患者有一个较完整的脸形,而面部解剖复杂,需要的组织量大,往往一种自体组织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我们应用带蒂的颞筋膜瓣和(或)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和硅胶片加于其中的二种组织来修复,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COL1A1基因-1997G/T多态性与中国女性骨密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OL1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女性骨密度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291名女性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1A1基因-1997G/T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与腰椎2~4及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在调整环境危险因素前后,均未发现COL1A1基因的-1997G/T位点的多态性与女性股骨颈、股骨柄和股骨三角区及腰椎2~4的骨密度呈显著相关.结论:在中国女性人群中COL1A1基因-1997G/T多态性与股骨及腰椎骨密度无显著性相关,与欧洲人群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