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温和灸热敏态与非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于疼痛发作前5 d开始对关元穴实施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45 min,并配合常规针刺,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将患者在关元穴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在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4次的归为热敏腧穴组(治疗组),没有出现热敏化现象或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次数4次的归为非热敏腧穴组(对照组),以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温和灸热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热动力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推拿配合热动力灸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口服芬必得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所需疗程及半年后随访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热动力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在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常规西医镇痛治疗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半年后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5.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45.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实施治疗时,可以采用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复发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艾灸不同灸感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比较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189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48例、传统灸感组4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5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5例,传统灸感组35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关元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以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病程、MPQ评分和CMSS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MPQ评分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随访时,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依然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不同灸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悬灸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非热敏腧穴悬灸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双侧大肠俞与腰俞构成的区域内予以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热敏腧穴旁开2 cm即非热敏腧穴予以艾条温和悬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愈显率为7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LDH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LDH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皮肤针叩刺组(治疗组)23例,传统艾灸+皮肤针叩刺组(对照组)22例,2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愈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9.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症优于传统艾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9.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将10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休息、保暖、推拿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用中药热奄包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及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VAS、RMDQ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寒湿腰痛具有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之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桃灸联合穴位按摩辅治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用人工泪液滴眼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核桃灸和穴位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觉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UT、SIT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桃灸联合穴位按摩辅治干眼症可提高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分析穴位温和灸联合情志护理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到江西省安福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入院先后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疼痛时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温和灸联合情志护理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疼痛缓解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口服匹维溴胺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腹泻、腹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0例喘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及穴位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穴位注射及穴位按摩治疗喘病,有利于缓解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推拿针刺治疗急性腰椎关节突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穴位注射加推拿针刺,对照组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推拿针刺治疗急性腰椎关节突扭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俞芳洁  李月琴  潘英 《新中医》2020,52(4):161-163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穴位贴敷干预血液透析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予常规疗法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期加予艾灸和中药穴位贴敷,连续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评分。4周后,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其他症状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血液透析患者,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预防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穴位贴敷,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腹部按摩,比较2组患者的排便状况。结果经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6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10.00%<56.67%),前者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取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的方式有效预防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复合护理干预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应用信封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功能性便秘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姜灸加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加灸组、推拿组及药物组,每组30例,连续治疗2个疗程.推拿加灸组采用小儿推拿加隔姜灸神阙穴治疗,推拿组采用单纯小儿推拿治疗,药物组采用思密达治疗.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主要症状量表及次要症状量表评估,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推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结合关元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次髎结合关元隔姜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