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原发性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方法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交分别进行热敏灸与传统悬灸。观察比较两组的即时疗效。结果通过两组即时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伟 《时珍国医国药》2014,(5):1148-1150
目的比较不同的灸时及灸感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195例合格受试者,将其分为普通悬灸1组(温和灸30min)63例、普通悬灸2组(温和灸60min)63例及热敏灸组(热敏灸疗法)69例。结果普通悬灸1组、普通悬灸2组与热敏灸组之间比较,在症状积分、近期疗效、即时疗效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方面比较三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灸时与灸效有高度相关性,60min灸时疗效明显优于30min灸时;灸感与灸效亦有高度相关性,在灸时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热敏灸感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悬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艾灸不同灸感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比较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189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48例、传统灸感组4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5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5例,传统灸感组35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关元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以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病程、MPQ评分和CMSS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MPQ评分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随访时,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依然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灸量的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寒湿凝滞型女大学生痛经患者随机分配到轻度精灸组(30例)、中度精灸组(31例)和假精灸组(31例)。轻度精灸组采用轻度艾炷灸治疗,中度精灸组采用中度艾炷灸治疗,假精灸组采用假艾灸治疗。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CM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及随访CM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度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CMSS评分低于轻度精灸组及假精灸组(P<0.05),轻度精灸组低于假精灸组(P<0.05)。中度精灸组和轻度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中度精灸组和轻度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VAS评分低于假精灸组比较(P<0.05),中度精灸组随访时低于轻度精灸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寒湿凝滞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及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督脉灸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症状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38/42),高于对照组的71.4%(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痛经症状量表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治疗组为85.7%(36/42),对照组为69.0%(29/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可以有效改善寒湿凝滞型PD患者的痛经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自如  康明非  郑琼  杨瑞  迟振海 《中医杂志》2023,(18):1903-1907
目的 比较热敏灸在经期前介入与月经当天介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将纳入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仰卧位时选取双侧子宫穴与归来穴合围的区域,俯卧位时选择双侧肾俞穴与次髎穴合围的区域,分别施回旋灸2 min,雀啄灸1 min,再循经往返灸激发灸感,找出所有热敏穴,最终选择2个灸感最好的热敏穴进行治疗。预处理组于月经来临前3~7天开始施灸,常规处理组于月经当天施灸,两组均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天,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COX痛经症状评价量表(CM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液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CMSS评分、VAS评分、PI、R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预处理组VAS评分、CMSS评分、PI、RI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或P<0.01)。预处理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常规处理组的73.3%(22/30,P<0.05)。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2018年1月—12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患者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热敏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 00%(观察组)、80. 00%(对照组),二者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 0. 05)。2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COX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COX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 0. 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 0. 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敏灸可有效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间的疼痛感,减轻其痛经症状,缩短其痛经持续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温和灸热敏态与非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于疼痛发作前5 d开始对关元穴实施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45 min,并配合常规针刺,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将患者在关元穴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在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4次的归为热敏腧穴组(治疗组),没有出现热敏化现象或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次数4次的归为非热敏腧穴组(对照组),以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温和灸热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运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月经来潮前10 d开始用百笑灸对三阴交、关元、命门穴交替进行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痛经评分量表积分的变化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温和灸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患者VAS评分及痛经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治疗;对照组103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8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轻、中、重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八髎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评分等。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失访。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经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敏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CMSS、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β-EP、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腹部不适、水泡、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热敏化灸治疗组(33例)和辨证穴位灸对照组(32例),采用国际公认的评分标准进行观察,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计分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热敏化灸组显愈率明显高于辨证穴位灸组(P<0.01)。结论:热敏化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辨证穴位灸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探讨灸量的最优选择,为艾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三组均艾灸关元穴.A组艾灸治疗20 min,B组艾灸治疗40 min,C组艾灸治疗60 min.观察艾灸后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P<0.05),B组疗效优于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疼痛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组疼痛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疼痛症状积分均低于A组(P<0.05),B组疼痛症状积分低于C组(P<0.05).结论:在艾灸刺激频次和介入时间相同的条件下,40 min艾灸治疗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74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患者辨证分型分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寒湿凝滞4型,随证选用不同穴位进行隔药饼灸治疗,观察各证型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各证型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3.3%、87.5%、93.7%和88.9%;总有效率为90.5%;各证型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和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7例,脱落2例)。两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于患侧率谷、风池、阳陵泉行温和灸;观察组于患侧敏感度较高的穴位处(风池、率谷、太阳、太冲、阳陵泉等)进行探查,每次选择3个热敏感最强的腧穴行温和灸。两组均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定问卷(MSQ)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症状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MS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偏头痛症状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P<0.05)。结论:热敏灸和温和灸均可有效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头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热敏灸疗效优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将10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休息、保暖、推拿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用中药热奄包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及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VAS、RMDQ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寒湿腰痛具有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之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