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满足中医药院校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在辽宁中医药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在创新思维培养上存在一些强调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并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以重大科研平台为依托,从实验培养的视角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夏延哲  韦炳华  陈杰  曹媛  吴海燕  陈孝 《今日药学》2012,22(3):129-133,141
目的 研究旱莲草5种中药单体木犀草素、芹菜索、槲皮素、刺囊酸和蟛蜞菊内酯是否可以通过PXR的激活而诱导CYP3A4转录表达.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5种中药单体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SI74T细胞的毒性,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在LSI74T细胞中同时转入人PXR表达质粒、CYP3A4报告质粒以及内参质粒,建立双荧光报告基因体系,与不同浓度及不同给药时间的中药单体共同孵育,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结果 5种中药单体对LS174T的IC50值分别为木犀草素(71.08±5.35) μmol/L、芹菜素(185.54±9.57)μmol/L、槲皮素(112.68±8.34) μmol/L、蟛蜞菊内酯(36.01±9.37) μmol/L、刺囊酸(26.04±5.62) μmol/L.刺囊酸(5、10和20μmol/L)分别诱导PXR调控的CYP3A4表达(1.52±0.31)倍、(1.95±0.31)倍和(2.57±0.23)倍,蟛蜞菊内酯(5、10和20 mol/L)分别诱导PXR调控的CYP3A4表达(1.57±0.30)倍、(1.91±0.25)倍和(2.14±0.51)倍,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不能明显诱导LS174T细胞中PXR调控的CYP3A4表达.在不同给药时间试验中,10 μmol/L和20μmol/L的刺囊酸在12 ~ 48 h能诱导PXR调控的CYP3A4表达,诱导能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强的趋势,各浓度的最大诱导倍数均在48 h出现;10 μmol/L和20μmol/L的蟛蜞菊内酯只能在12~24 h诱导PXR调控的CYP3A4表达,在48 h时2个浓度组均出现诱导表达倍数的下调.结论 刺囊酸和蟛蜞菊内酯在LS174T细胞系中可以通过激活PXR诱导CYP3A4转录表达,而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致病药物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13-01~12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史、肝损害分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患者164例,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前五类药物分别是化疗药(51.98%)、中药(8.42%)、抗结核药(8.42%)、抗菌药(7.43%)和心血管系统用药(5.45%);肝损害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1.3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15.24%)和混合型(13.41%);经过保肝治疗,19.51%的患者治愈,64.63%的患者好转,9.15%的患者无效,1.22%的患者死亡。结论 本院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以化疗药为主,多数为肝细胞型,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4种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152例老年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根据建立部位的不同分为鼻烟窝内瘘组37例、腕部内瘘组42例、上肢前臂内瘘组36例和上臂肱动脉内瘘组37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的内瘘血流量、通畅率及并发症等。 结果:上臂肱动脉内瘘组的内瘘血流量最高,达(334.56±71.52)mL/min,明显高于鼻烟窝内瘘组、腕部内瘘组和上肢前臂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流通畅方面,4组1个月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臂肱动脉内瘘组1、2、3年的通畅率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均P<0.05);上臂肱动脉内瘘组 3年内血栓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假性动脉瘤发生率较其余3组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 结论:若患者血管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鼻烟窝内瘘是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首选部位,血管条件普遍较差选用上臂肱动脉内瘘时,需密切留意后期通畅率和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比较方药全方及各拆方的疗效及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佛波酯(PMA)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和全方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浆脂滴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并计算CE/TC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分析ABCA1、CD3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祛痰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降低。RT-PCR结果提示模型组细胞ABCA1、CD36 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拆方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ABCA1 mRNA,显著降低CD36 mRNA水平。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方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细胞泡沫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BCA1基因、下调CD36基因表达,从而减弱THP-1细胞对ox-LDL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基于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0.0%(36/40),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60.0%(24/40),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H.pyl谢根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0年收集的35例ARD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91.43%),抗菌药物的发生率最高(37.15%).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数据库,调查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总金额、排序比(B/A)、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各代口服抗组胺药处方数和取药数量占比,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使用频率和销售总额排序居首位的分别为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抗组胺药的DUI均≤1;应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结论: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使用口服抗组胺药较合理,第2代抗组胺药成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