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2组:①端端吻合组:在椎管内分别离断左侧L4(LL4)前根和L6(LL6)前根,将LL4前根中枢段断端与LL6前根外周段断端行端端吻合,共10只;②端侧吻合组:在椎管内离断左侧L6前根,将LL6前根外周段断端与LL4前根行端侧吻合,共10只;手术6个月后电刺激吻合口近端测定各组大鼠的最大膀胱收缩压力,并对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端侧吻合组大鼠的膀胱最大收缩压力与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明显低于端端吻合组(P<0.01).结论 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效果不佳,不能替代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30只大鼠骶_1(S_1)脊神经节上共记录到182个对躯体及(或)内脏神经电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其中74个神经元既对阴部神经(Pu)刺激反应,也对盆内脏神经(Pe)刺激反应。Pu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38.1m/s)显著快于Pe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21.9m/s)。Pu和Pe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可互相碰掉。结果提示,躯体与内脏输入可通过分叉初级传入,在同一个A型脊神经节神经元上会聚。  相似文献   

3.
骶神经对下尿路的支配及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S2?S4神经根对膀胱、尿道及阴茎主要支配分布及功能影响,为高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电刺激家犬S2?S4神经根,观察记录逼尿肌、括约肌收缩状况,膀胱压力变化及阴茎勃起状态,并对其运动诱发电位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电刺激S2神经根引起的逼尿肌运动诱发电位峰值及膀胱压力变化可达到正常的60%,电刺激S3神经根引起的括约肌运动诱发电位峰值可达正常的57%,电刺激S4神经根可使犬阴茎勃起程度较高。结论:S2?S4神经分别为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及阴茎的主要支配神经。此对于进一步重建和恢复截瘫后下尿路功能且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功能损害,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膈神经经Y形管长入迷走神经的异化再生特征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其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颈部建立膈神经一迷走神经“Y形再生室”异化神经模型(硅胶Y管近端接膈神经近端,远端接迷走神经和膈神经远端),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10只,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NGF组)10只,术后腹腔注射NGF,连续2周。术后12周电刺激检测大鼠的心脏功能,对再生神经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电刺激再生异化神经后。B组大鼠动脉血压及心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生异化神经和膈神经有髓纤维数目、通过率、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两侧比较,再生有髓神经数目和通过率为异化神经侧多,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为膈神经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化神经具有成熟髓鞘结构及靶器官支配功能,在性质上属于躯体运动神经;NGF能够促进异化神经生长并提高其支配效能;再生神经无明显解剖部位趋化性,长入远端神经干粗大侧(迷走神经)有数量优势,长入躯体运动神经侧(膈神经)有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代开始利用诱发电位为指标测定外周神经在大脑皮层的投射。Woolsey等刺激猫的躯体神经在对侧皮层后乙状回记录到诱发电位,认为后乙状回为躯体神经投射区,称之为体感区(体感皮层)。后肢神经投射在十字沟与钩状沟之间靠内侧部位。后来Amassian等又发现猫的内脏大神经也投射到后乙状回靠近钩状沟的躯干投射区。但两种诱发电位的分布关系不明确,两种投射的空间关系不清楚。本实验分别刺激内脏大神经和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法对糖尿病患者神经近端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人100例,健康人对照组120例。将大脑皮质电刺激仪与肌电诱发电位仪相连,用表面电极记录左侧拇展肌的电刺激下的运动诱发电位,弓形表面刺激电极阳极在上、阴极在下,将阴极分别置于T12棘突、S1棘突和腘窝三点,用电压500V,脉冲宽度150μs的经颅皮层电刺激。结果糖尿病人与对照组在电刺激诱发运动诱发电位的潜时及波幅均有显著差异。三节段的传导时间顺时差,糖尿病人较对照组延长。糖尿病人较对照组,T12-S1段、T12-腘窝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法对糖尿病人神经近端损害的定位及节段性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染铅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铅接触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丹麦产Neuromatic-2000C型神经一肌电描记仪,对家兔染毒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染毒前比较,P1、P2、N1波潜伏时明显延长(P〈0.05),P1N1间期未见显著改变。感觉神经潜伏时、传导速度发生显著变化。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传导速度也明显减慢(P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功能.方法取兔耳大神经移植体作为受神经,与对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并植入皮瓣.用神经单纤维放电引导电生理技术检测皮瓣内再生放电纤维数量、分布、感觉类型.同时以兔 2条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用 RM-6280多道智能生理记录及分析处理系统测定再生纤维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植入皮瓣的受神经在术后 4个月可再生触、压、痛、温冷觉末梢,使皮瓣初步建立神经再支配.受神经内再生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及神经传导速度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术后 30周受神经近端再生纤维幅值恢复率和传导速度分别达到正常的88.8%和94.38%.结论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能再生有功能的神经纤维,再生速度稍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极金属钩电极体表刺激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可行性。方法:麻醉后依次用体表刺激坐骨神经和暴露坐骨神经直接刺激2种方式,记录腓肠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测量CMAP平均振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经体表刺激可记录到稳定腓肠肌CMAP,其波形与直接刺激神经干所记录CMAP波形基本一致,2种方式记录的CMAP平均振幅分别为13.8±3.0mV和13.3±1.8 mV,MCV分别为53.2±5.1m/s和54.7±2.6 m/s,2种刺激方式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经双极金属钩电极体表刺激坐骨神经记录CMAP是可行的,这为采用电生理方法动态监测周围神经再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脏大神经含有丰富的传入纤维,它在传导腹腔内脏器官活动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固定的刺激强度或频率电刺激不同动物的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可引起血压降低或升高。另外,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可抑制刺激躯体神经传入纤维所致的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切断狗双侧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或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家兔后肢主要神经干躯体纤维来源节段性分布规律。方法 :将 18只成年家兔分 3组 ,分别切断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 ,并以近侧断端涂抹HRP ,对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来源的节段性分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左侧坐骨神经近侧断端涂抹HRP ,同侧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L7~S2 ,同侧脊髓灰质腹角出现标记细胞L7~S2 ;股神经按上述方法处理后 ,同侧L5~L7脊神经节、同侧L4 ~L7脊髓腹角出现阳性标记细胞 ;闭孔神经则在同侧L6~L7脊神经节、同侧L5~L7脊髓灰质腹角也出现阳性标记细胞。结论 :3组动物的脊神经节和脊髓灰质中 ,HRP阳性细胞的节段性分布似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2.
Zhao FQ  Zhang PX  Jiang B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43-1047
目的证实周围神经横截面不对等修复时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效应。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A、B、C、D、E5组。A、B、C3组将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A组近端保留完整断端与远端坐骨神经用甲壳质套管留置2mm间隙套接,B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腓总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胫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C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胫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腓总神经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D、E两组将胫神经在分叉处远端5mm组将胫神经切断;D组结扎切断2/3近端纤维,将剩余神经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E组将全部近端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1、2、4、12周后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电生理研究。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周后电生理检查发现,各组诱发出的最大波幅下面积B、C两组小于A组(均P〈0.05),D组小于E组(P〈0.05)。A组与B、C组之间,D、E组之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近。锇酸染色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各组远端均大于近端:A组远端比近端增加34.4%,B组增加39.6%,C组增加80.4%,D组增加101.1%,E组增加48.9%(P〈0.05)。结论在周围神经桥接后,远端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大于近端,存在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同源的神经桥接的放大效应大于非同源的神经。临床上较细神经修复远端粗大神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吗啡对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新生期大鼠脊髓背角浅层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日龄18-21d,体重60-65g,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M组)、纳洛酮组(N组),纳洛酮+吗啡组(MN组),每组8例。麻醉下分离左侧坐骨神经,记录电极插于左侧T13-L1脊髓背角浅层,刺激电极刺激左侧坐骨神经,给予4V、0.5ms、1/60Hz单个方波电刺激30min以诱发场电位,抽取生理盐水10μl、吗啡10μl(15μg/μl)、纳洛酮10μl(2.5μg/μl)、纳洛酮(2.5μg/μl)和吗啡(15μg/μl)各5μl的混合液,在脊髓上方3mm,经2min内缓慢滴注,给药后5min时,给予4串条件电刺激(8V、0.5ms、100Hz、串长1s、串间隔10s)后,再给予单个方波电刺激120min以上,记录强直刺激前30min、条件电刺激后0-30,35-60,65-120min时段平均场电位幅值及潜伏期。结果:与强直刺激前30min比较,C组和N组A类特征的波在强直刺激后各时段平均场电位幅值升高,潜伏期缩短,M组A类特征的波在强直刺激后各时段平均场电位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MN组A类特征的波在强直刺激后0-30min平均场电位幅值升高,潜伏期缩短,35-120min时段平均场电位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以上P<0.05或0.01,C类特征的波在刺激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吗啡可抑制电刺激新生期大鼠坐骨神经诱发脊髓背角以A类特征波的突触LTP,可能是其所处神经发育阶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探讨其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记录到三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各波潜伏期与臂长有关。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m/s±7.5m/s,1.70m/s±0.40m/s,分别与A8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腕管综合征患者中A8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12.0m/s±5.6m/s和0.60m/s±0.10m/s。结论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能稳定、可靠引出;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8纤维和C纤维。腕管综合征患者C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萌动激活灵芝孢子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受损伤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对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的大鼠ig给予萌动激活灵芝孢子,通过电生理、荧光金(FG)逆行标记和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受损伤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情况。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6周后,灵芝孢子组坐骨神经再生轴突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及峰峰值的恢复率以及运动神经元胞体的荧光金逆行标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灵芝孢子组大鼠腓肠肌萎缩程度也轻于对照组。结论萌动激活灵芝孢子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的脊髓受损伤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NGF FG)混合胶膜吻合口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将昆明小白鼠40只分为吻合包埋组(实验组)和单纯吻合组(对照组),实验组外膜吻合后加用NGF FG胶膜包埋,对照组单纯外膜缝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动作电位的振幅(NAP)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光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通过率和纤维组织侵入情况;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及轴突的直径、结构和髓鞘厚度。结果术后4、8、12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的NAP及NCV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动物SFI均开始恢复,随时间的推移恢复率逐渐提高,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单位面积吻合口内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电镜下两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正常神经纤维,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的微观结构较对照组清晰,成熟度好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胶可以作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有效载体,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包埋离断周围神经的吻合口,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并有效防止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减少纤维组织的侵入、神经纤维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脊髓损伤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HRP逆行示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通及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大鼠L4脊髓全横断后,在横断处立即移植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分四个时相点(1周,1、2、3个月)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并观察损伤移植处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损伤移植处脊髓的形态学明显好转;损伤移植处上段脊髓中,移植1个月组有HRP阳性细胞,以后两组逐渐增多;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损伤移植处有HRP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提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有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r growth factor,NGF)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5只,制备坐骨经夹损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的NGF和等渗不共14天,检测大鼠趾间距和诱发电位,以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NGF治疗组大鼠的趾间距及诱发电位在2~3周就已人武部恢复正常,而员伤组和盐水治疗组则到术后4周才恢复正常。结论 外源性NGF能明显改善损伤坐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位置对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8只,随机选10只为定位组,行胫神经干功能束鉴定,分别确定运动神经纤维和混合神经集中的位置;余48只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切断腓总神经远端,并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A组为实验组,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纤维集中处;B组为对照组,吻合口位于混合神经纤维集中处。于术后1,2,3个月,A、B组每次各取8只,于吻合口近端行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口远端0.5cm的腓总神经进行组织学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下可区分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团块并定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大、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束截面积显著增大,抗神经丝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且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选在运动神经束集中处时,其再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目多,再生神经纤维束截面积大,质量高,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