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相关报道。结合医学本科实习教学的经验,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应用于医学本科实习教学,措施包括:对带教教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形成性评价具有深刻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采用问题法、实践法和临床情境模拟法教学及评价的内容;建立并完善评价评分系统,建立并补充学员成绩数据库;培训教员根据评价评分系统,正确的评价并使学员明确自己的表现,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训教员有效的使学员明确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有效而广泛应用,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不同部位供皮与神经再支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移植皮肤在获得神经再支配后的表面,方法 猴手指皮肤赞成失神经支配并植入神经,于术后12mo取指腹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游离末梢和感觉小体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12mo移植皮肤内再生的游离神经末桃数量与正常无差异,分布均匀,植入的神经能再生触觉小体,且小体多分布于植皮区的边缘,体积为正常组58%,相对灰度为正常组80%,主要呈单轴突支配;各类皮肤中触觉小体的再生率不同,上睑,前臂,手掌的再生率分别是35%,40%,60%,未发现环层小体的再生。结论 移植皮肤可再生游离未梢,触觉小体的再生率与皮片供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行穿支皮瓣修复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皮瓣供区探查,重点记录穿支血管的体表定位、口径、血流信息,并通过分析比较以上信息,选择优势穿支,为术前皮瓣设计、术中对皮瓣解剖提供指导。结果 64例患者的动脉穿支从主干发出部位及其走行于超声下均可显示,选择其中条件良好的优势穿支平均口径0.5 mm,血流峰速平均约16.4 cm/s,阻力指数平均0.7。术中探查所见优势穿支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吻合率为92.19%(59/64),超声定位的穿支血管采用率为96.88%(62/6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指导穿支皮瓣的术前选择、皮瓣设计以及辅助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四肢枪弹伤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超锋  李学拥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18-4218
枪弹伤在战争年代较多,但在和平岁月也时有发生。我科自2000-2006年收治6例四肢枪弹伤,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均为成年男性,均为上肢的枪弹贯穿伤,枪弹单发或连发致上肢伤有2~3个空洞伤。1.2典型病例患者男,34岁,武警某部干部,执行任务时左手掌及腕部被8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H值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成管的影响并研究其分子机制, 为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4、5代对数生长期HDMEC进行实验, 制备pH值分别为6.4、6.6、6.8、7.0、7.2、7.4、7.6、7.8的培养液, 用其适应性培养细胞(培养方式下同)24 h后进行后续实验。另培养36 h,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胞质pH值的相对荧光值并对胞质pH值的相对荧光值与培养液pH值进行相关分析。另培养1.5、2.5、3.5、4.5、5.5 d,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OrisTM细胞迁移检测试剂盒检测去掉播种塞后0(即刻)、24、48 h细胞迁移剩余面积。进行三维基质胶细胞成管实验, 检测另培养48 h细胞成管的管腔直径。另培养48 h,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位点473、308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Bonferroni校正。结果另培养36 h, 与pH值6.4培养液相比, pH值6.8~7....  相似文献   
6.
复合沸石止血剂放热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发放热温度低并有抗菌活性的沸石止血剂。方法:用猪股动、静脉半横断出血模型,比较本室制备的Ag.Zn沸石和复合沸石与Qc(Quikclot)的止血效果、放热、抗菌和血凝块强度。结果:QC止血效果好,但放热最高(75℃),组织有热损伤,无抗菌活性;复合沸石止血效果佳,放热显著降低,无热损伤,动物失血量和死亡率最低,有较强抗菌活性,血凝块强度大。结论:复合沸石止血高效,放热低并具有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7.
负压封闭治疗慢性创面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我科自行研制的密闭性敷料封闭创面,负压装置调控创面负压至120mmHg.1999~2000年,应用该方法共处理28例慢性创面.结果所有创面负压封闭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迅速,上皮爬行加快.创面平均经过14d治疗,平均交换敷料7次.结论负压封闭式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处理慢性创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影响.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臂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VAC治疗组.两组创面伤后前3d均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用-15kPa压力的VA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创面在治疗1~3d,创面面积逐渐扩大,创面深度持续加深,而治疗组治疗后1~3d创面面积开始缩小,创面深度变浅;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和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天增殖指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增高;对照组的增殖指数于治疗后第3天增高,治疗后1~6d血管内皮细胞数均较低;治疗后两组创面增殖指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AC能明显减轻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升高咬合后髁突软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双侧后牙板升高咬合)。分别于术后7、14、21及28d,取其右侧髁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PCNA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PCNA阳性细胞表达在实验第7、14d明显减少,第28d明显增多(P〈0.05)。结论:咬合升高可以引起大鼠髁突软骨的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是否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从而减低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方法:选取2001-04/2002-04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慢性创面患者21例为实验对象,其中急性创面患者为普通外科乳腺癌手术患者,共1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患者,共11例.全部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慢性创面诊断标准:创面形成1个月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应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无效者.收集10例急性创面患者乳癌术后1,2,3 d的创面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急、慢性创面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共纳入急性创面患者10例,慢性创面患者11例,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急性创面术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急性创面引流液渗出第1天肿瘤坏死因子值水平较低(0.35&;#177;0.07)μg/L,第2天含量有所下降(0.12&;#177;0.04)μg/L,第3天回升(0.24&;#177;0.08)μg/L,第1天与第2天差异显著(t=3.042,P=0.008).②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慢性创面渗出液中静脉性溃疡及压力性溃疡在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高,以前者更为显著[(0.82&;#177;0.14),(0.45&;#177;0.05)μg/L].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前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1,3,5 d差异显著(t=2.909,P=0.008;t=3.223,P=0.005),后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5,7 d差异显著(t=2.059,P=-0.037).结论:急性创面渗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随时间延长会出现轻度波动;而慢性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值较高,以静脉性溃疡更为明显,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慢性创面炎症反应较重,而治疗后炎症反应得以控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的增高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