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疗效及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洪湖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经皮组(n=52)、传统切开组(n=48)及交锁髓内钉组(n=30)。其中微创经皮组采取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传统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不愈合、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情况。结果微创经皮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微创经皮组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经皮组的各Kofoed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经皮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 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相比于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技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更有利于肢体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从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不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个月后随访患者膀胱功能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选择性骶神经前极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9例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9例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均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经6~24个月随访,其中8例患者膀胱功能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1例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略差.结论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Baclofen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clofen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侯春林1刘明轩1包聚良1巴氯酚(Baclofen),商品名称是力奥来素(Lioresal),是目前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肌肉松弛剂〔1〕。自70年代以来,国外一直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性痉挛患者的治疗,但对于...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骶尾部外伤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骶尾部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行尾骨切除术3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0例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有明显骶尾部外伤史者28例,原因不明者2例。X片显示尾骨骨折者12例,尾骨脱位者13例,余5例X片无明显改变。骶尾部疼痛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1年,均行系统药物、理疗及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不见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并对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的疗效作出临床评价。方法 2000年9月~2003年1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8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患者,年龄70~84岁,平均76.1岁。分别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52例)和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66例)。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组的52例中,49例能行走;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组的66例中,41例能行走,22例因髋关节疼痛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行走功能。结论 应严格掌握病例的选择标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的效果较传统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佳。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特征,寻找最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20具桡骨小头标本,建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具,A组采用克氏针固定,B组运用Bold螺钉固定,C组应用微型钢板固定,N组为正常对照组,测量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后的轴向压缩稳定性指标:合成位移和应变,并利用日本富士压敏片技术测量3种接触力学性能指标:接触面积(S)、接触压力(P)、接触应力(σ0),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方式的差异。结果:(1)轴向压缩合成位移和应变:A组[(1.69±0.14) mm、(59.00±6.00) με]、B组[(1.47±0.12) mm、(50.00±5.00) με]、C组[(1.35±0.11) mm、(47.00±4.00) με]分别比N组[(1.32±0.10) mm、(46.00±4.00) με]大22.0%、10.0%和2.0%;(2)S、P、σ0:A组[(0.38±0.03) cm2、(27.10±1.02) N、(71.32±5.71) N/cm2]、B组[(0.43±0.03) cm2、(30.10±2.78) N、(70.00±5.25) N/cm2]、C组[(0.46±0.04) cm2、(31.70±2.72) N、(68.90±5.28) N/cm2],分别与N组[(0.48±0.04) cm2、(33.00±3.16) N、(68.75±4.60) N/cm2]比较相差A组(21.0%、18.0%、3.6%)、B组(10.0%、9.0%、1.8%)、C组(4.0%、4.0%、0.2%),说明微型钢板组力学稳定性能最佳,Bold钉组其次,克氏针固定组最差。结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固定具有优越的力学稳定性能,比Bold螺钉及克氏针两组固定效果更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但Bold螺钉固定也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后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分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检测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并分类。探讨并发症与膀胱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尿流动力学四导程测压仪对3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下尿路功能分组检测。结果:各组患者因脊髓损伤节段及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不同的膀胱功能,而且有相应的并发症发生,这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及内在联系,并据此将膀胱分为三类。结论:根据尿流动力学表现对脊髓损伤后膀胱进行分类,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薯莨水提液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方法:取经过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小鼠的子宫平滑肌置于恒温通气的麦氏浴槽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缩宫素或不同浓度的薯莨水提液,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用软件测出给药后子宫平滑肌条的最大收缩强度、平均强度和收缩频率的改变值,并计算活动力。结果:随着薯莨水提液浓度的增加,小鼠子宫平滑肌最大收缩强度和平均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加(P>0.05),高剂量薯莨水提液使子宫活动力增强(P>0.05)。结论:薯莨水提液可提高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性能,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