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调查分析河南省农村12岁留守儿童恒牙患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龋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12岁留守儿童740名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并以783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0名留守儿童恒牙患龋率为60.41%,龋均为(1.75±2.04).女生患龋率及龋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和t值分别为19.737,-4.308,P值均<0.05).留守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和t值分别为16.850,4.851,P值均<0.05).留守儿童龋齿好发于下颌第一恒磨牙(48.54%),其次为上颌第一恒磨牙(29.64%),下颌前牙患龋率为0.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窝沟封闭率分别为0.41%和1.02%,龋齿充填率分别为2.17%和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甜点是恒牙龋的危险因素,持有"龋齿可以由牙面上细菌引起,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观念是恒牙龋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农村部分12岁留守儿童恒牙患龋状况严重,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恒牙患龋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国中小学校卫生室及保健室建设及使用情况,为中小学卫生室及保健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东、中、西部各2个省,共6个省份的873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描述中小学校卫生室及保健室建设情况、卫生室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并对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294(33.7%)所学校设置了卫生室,177(20.3%)所设置了保健室,402(46.0%)所未设置卫生室或保健室.在294所卫生室中,仅56所(19.0%)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3所(24.8%)建筑面积≥40 m2;135所(45.9%)有正规诊室,38所(12.9%)有消毒供应室,2所(<0.01%)有化验室,165所(56.1%)各科室间不独立;整体卫生室规范建设率不足5%.东、中、西部地区卫生室及保健室建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237.33,P<0.01),其中,东部地区卫生室建设率高于西部地区.设备配置上,体温计、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可正常使用的配置率分别为96.6%,83.0%和75.9%;紫外线灯可正常使用的配置率为66.7%;注射器和高压灭菌锅配置率低于50%.卫生室未能提供卫生服务的原因中,没有医务人员是最主要原因(43%).结论 中国中小学卫生室及保健室建设不足,区域差异明显,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参差不齐,西部尤为明显.应加强卫生室及保健室规范建设,合理配置及使用设备,保障中小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3.
探讨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及其性别差异,为更好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小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广州中山和四川达州2所小学三年级355名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共施测5次.结果 童年期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其中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为逐渐上升的非线性曲线(估计值分别为0.11,0.02,P值均>0.05),而消极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则为逐渐下降的非线性曲线(估计值分别为-0.70,-0.08,P值均<0.01).童年期儿童积极应对方式发展轨迹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5.19,df=4,P>O.05),但男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初始均值要高于女生(β=-0.56,P相似文献   

4.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公立和农民工子弟小学高年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14所公立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5 608名学生,对实施伤害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近1年来的伤害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以及受伤害最严重或记忆最清楚的1次伤害的构成情况.结果 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8.4%,公立小学为18.9%,农民工子弟小学为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27).公立小学学生割/刺伤和烧/烫伤发生率较低,分别为6.3%和2.7%;在学校内和参加体育活动时受伤害比例较高,分别为37.6%和18.0%;农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在家中、从事家务、打架时受伤害比例较高,分别为41.6%,9.4%和2.2%;公立小学学生受伤部位为手指/脚趾和受伤后住院比例低于农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因伤休息7d以内比例高于农民工子弟小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性、四~五年级、经常玩网络游戏、经常在校外游荡、经常逃学、父母经常吵架和父母离异是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班级朋友较多、父母在一起居住和喜欢体育运动是保护因素.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为其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农村159名6岁留守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并以150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5岁儿童家长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家长当场填答后收回.结果 8.8%的留守儿童经常睡前吃甜食;留守儿童每天进食至少1次的食品主要是甜点(56.0%)、糖果或巧克力(41.5%)、糖水(34.6%)、碳酸饮料(35.2%)、加糖果汁(35.2%);59.7%的留守儿童每天刷牙1次及以上;留守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0.8%;5.7%的留守儿童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留守儿童1 a内就医比例为37.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每日刷牙次数、家长帮助刷牙频率及1 a内就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45,8.668,P值均<0.05);饮食习惯、开始刷牙年龄、含氟牙膏使用率、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口腔健康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就医行为不容乐观,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应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探讨2005-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特征,为区域化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5-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7~18岁学生,其中除西藏纳入的是藏族外,其他均为汉族.基于Arc-GIS 10.2软件,进行近视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局Moran's值分别为0.13,0.02,-0.06(P值均>0.05),总体上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山东、江苏、上海、浙江为高高聚集区,海南和广西为低低聚集区.结论 中国31省、市、自治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具有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大部分呈现正相关;高高集聚数量逐渐减少,低低和低高集聚数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分析食盐加碘浓度调整前后淄博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合理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和2015年淄博市7个碘缺乏县(区)的居民户食用盐及8~ 10岁儿童尿样和甲状腺容积进行监测,并对2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11年和2015年居民户食用盐碘中位数分别为30.15和22.70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2,P<0.01);2011年和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4.90和187.0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8,P<0.01);2011年和2015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6.70%和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05).结论 淄博市实施食用碘盐含量新标准后,盐碘中位数有所降低,儿童尿碘中位数处在适宜范围.在合理调整食盐碘含量的同时,应加强碘摄入量对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以幼儿园为基础开展的局部用氟干预活动对5~6岁儿童早期乳牙龋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患病率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所幼儿园564名儿童,回顾调查局部用氟干预时间和材料.口腔检查儿童龋失补牙数和软垢指数.家长问卷调查儿童基本人口学资料,家庭和社会因素(家长最高学历、家庭上月实际收入等),儿童刷牙相关行为(开始刷牙年龄、刷牙频次等),饮食情况(进食甜点心的频率、睡前进食甜食),12月内是否有过牙齿不适及就医情况.结果 儿童ECC患病率为63.8%,龋均为(3.00±3.33).294名参加局部用氟的儿童人均干预(4.83±1.00)次,其中33.7%只施用含氟涂料,66.3%交替施用含氟涂料和氟化泡沫.施用含氟涂料、含氟涂料和氟化泡沫、没有局部用氟的儿童ECC患病率分别为53.5%,63.1%,68.1%,龋均分别为(2.45±3.42)(2.83±3.04)(3.32±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F值分别为6.77,7.08,P值均<0.05).二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施用含氟涂料与发生ECC呈负性相关(OR<1),开始刷牙时间晚、进食甜点心频率高、口腔卫生水平低、12个月内看过牙医与发生ECC呈正性相关(OR值均>1).负二项回归分析局部用氟干预未对龋均产生影响(P值均>0.05).结论 以幼儿园为基础开展的局部用氟干预龋病效果有限.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鼓励家长及早对儿童开始饮食、刷牙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广州市6~12岁儿童不同活动行为替代静态行为与体成分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城区5所小学共1 6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体力活动、静态行为和睡眠情况,采用Inbody 23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等时替代分析.结果 在低年龄组(6~9岁)儿童中,平均每天用30 min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VPA)替代同等时间的静态行为可使去脂质量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相对总体水平增加0.9%(β=0.11,P=0.00);在高年龄组(10~12岁)儿童中,用30 min VPA替代静态行为可增加1.0%的FFMI(β=0.13,P=0.04),用30 min步行替代静态行为则可使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减少2.9%(β=-0.65,P<0.01)、使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减少4.0%(β=-0.18,P=0.00).结论 VPA、步行替代静态行为有利于改善儿童身体脂肪分布,尤其是10~12岁儿童.建议儿童增强高强度体育锻炼、减少静态行为,以有效降低肥胖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了解2019年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学生近视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14个市16 716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对抽取的小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9.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有城乡、性别、课间休息场所、家长是否限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及遗传情况(只有母亲近视、只有父亲近视、父母都近视)(OR值分别为0.93,1.29,0.90,0.82,3.12,1.61,1.64,P值均<0.05),其中农村、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和家长不限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与近视发生呈负相关,而性别为女和遗传情况与近视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辽宁省小学生近视发生率相对较高,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消除不良生活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等多种联合防控手段,避免小学生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学学生体育课运动强度、有效运动时间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指导学校上好体育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对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8所项目中学的目标年级学生,监测其194节体育课的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心率≥120次/min的时间和总耗能等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与能量消耗的关系.结果 194节体育课最大心率合格率为88.66%,平均心率合格率为68.04%,心率≥120次/min的时间合格率仅为19.59%;3项指标均合格的体育课仅有13.92%.平均每节体育课的总耗能为(290.18±90.60)kcal(1 kcal=4.18 kJ).经线性回归分析,平均最大心率(B=1.162)、平均心率(B=1.053)和心率≥120次/min的时间(B=5.209)是体育课总耗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中学体育课运动强度不够、有效运动时间不足,影响体育课总耗能,导致运动负荷偏低,影响运动效果,因此要加强对体育课的监测与指导,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了解青春早期青少年食指(2D)∶无名指(4D)指长比与青春发育、抑郁心理及攻击行为的关联,为探讨生长发育对健康行为及心理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10~14岁182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平板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及抑郁心理、攻击行为状况,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被调查者左右手2D和4D指长.结果 青春早期青少年女生左右手的2D∶4D指长比均数均高于男生(左手:0.988与0.971;右手:0.996与0.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3.32,P值均<0.05).男性青少年变声的发生与左手2D∶4D低指长的关联在10~12岁青少年中已然出现(P=0.035).男生显现阴茎或睾丸发育、变声等青春发育特征的一组左右手指长比均数均低于未显现特征组,且在13~14岁男性青少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检出指长比与抑郁心理及攻击行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 低2D∶4D指长比与13~14岁男生青春期发育关联显著.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探索其作为小年龄青少年出生前性激素测量指示指标的可能性,建议对双手的2D、4D指长均做测量.  相似文献   

13.
了解胰岛素诱导基因蛋白2 (INSIG2)-102G>A多态性、饮食运动行为与儿童肥胖指标的关系,为阐明儿童肥胖的病因及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5所学校1 093名7~18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测量和饮食运动行为问卷调查.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方法检测-102G>A多态性.在显性模型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02G>A多态性与儿童肥胖性状的关系,分层分析不同饮食、运动水平下-102G>A多态性与儿童肥胖指标的关系,并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交互作用.结果-102G>A多态性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对体质量指数(BMI)有交互作用(P=0.033).在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中,-102G>A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BMI升高存在相关性(β=1.27,95%CI=0.03~ 2.52,P=0.045),而不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群中无此相关性.分性别分析,仅在男生中发现经常饮用碳酸饮料者的-102G>A多态性与BMI存在相关性(β=2.06,95% CI=0.36 ~ 3.75,P=0.018),腰围和臀围的分析均发现类似的结果;在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男生人群中发现,-102G>A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臀围升高有相关性(β=4.71,95%CI=0.07 ~9.34,P=0.046).结论 INSIG2基因-102G>A多态性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BMI、腰围、臀围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分析分娩方式与儿童肌肉及脂肪含量的关系,为探索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州市招募423名6~9岁儿童,通过面对面访谈获取儿童分娩方式等信息,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四肢肌肉含量(ASM)、全身肌肉含量(TSM)、四肢脂肪含量(AFM)、全身脂肪含量(TFM)和去头骨矿物质含量(TBLH BMC),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四肢肌肉含量指数(AFM/ASM,ASM/体重)、全身肌肉含量指数(TFM/TSM,TSM/体重)及体脂含量指数(FMI).应用协方差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分娩方式与儿童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顺产组、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男童的ASM,AFM,TSM,TFM,TFM/TSM,TBLH BMC,F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顺产组相比较,选择性剖宫产组儿童ASM,AFM,TSM,TFM,TFM/TSM,TBLH BMC,FMI分别增加了8.31%,37.02%,8.20%,40.00%,18.42%,7.08%,31.50%(P值均<0.05).各组女童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相较于顺产儿童,选择性剖宫产与男童四肢和全身肌肉及脂肪含量较高密切关联,且脂肪含量的增加更为显著,但对女童肌肉和脂肪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共卫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对学校卫生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保障健康潜能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提出从更新学校卫生观念入手,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社会决定因素,倡导生命历程方法促进学校卫生发展,充分发挥儿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将学校卫生融入所有政策的社会环境氛围,把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期从出生前后的一千天延长至一万天,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从而为学校卫生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分析黔东南州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8月选择黔东南州16县(市)80所小学学生采集3 237份尿样,用过硫酸铵-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判断儿童体内碘营养水平;采集小学生家中食用盐样3 237份,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进行碘含量的检测和监测;抽取3 252名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甲状腺容积.结果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66%,尿碘中位数为220.80 μg/L,尿碘≥100μg/L的尿样占94%,其中≥300μg/L的尿样占26%,≤50 μg/L占1%;盐碘中位数为25.1 m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97%,96.57%和94.70%.结论 黔东南州各县(市)儿童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应强化各部门协作,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动态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长期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三区抽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2 442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一致性一般,Kappa=0.43,男、女生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8和0.36(P值均<0.05).9岁组儿童体型低估率为19.4%,16岁组体型高估率为16.3%;男、女生体型高估率分别为4.6%和12.4%,低估率分别为14.3%和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59,40.56,P值均<0.05).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1%,自我评价肥胖组抑郁检出率为24.4%,且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9,P<0.05);体型高估组抑郁检出率为19.2%,低估组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正确的体型自我评价与高估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79,1.504).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的一致性较差,体型高估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在儿童青少年中进行相关干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体型,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了解桂林市大学生对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对桂林市1 691名大学生进行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利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录入以及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桂林市高校大学生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问卷及格率为64.93%.单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中学阶段是否接受过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高校是否开展过相关课程对H7N9禽流感知识及格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H7N9禽流感知识的影响因素是专业和城乡(P值均<0.05).结论 桂林市大学生对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尚有不足.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从本质上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与非功利性.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学校教学具有深刻的启发[1].智力残疾也称精神发育迟滞,主要特征为:个体在18岁之前发病,智力水平低于平均水平2个标准差及以上,同时伴有至少2项适应功能限制的一种残疾[2].  相似文献   

20.
了解江西省2010和2014年7~18岁学生体质状况及变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和2014年江西省7~18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身体形态、功能、素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10年比较,2014年江西省7~18岁学生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45,1.08,0.87,0.74cm;体重平均增长3.09,1.37,2.24,1.17 kg;肺活量平均增长612.72,302.65,524.73,256.98 mL.2014年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28%(城男17.52%,乡男10.89%,城女10.82%,乡女5.89%);肥胖检出率为5.24%(城男10.40%,乡男3.78%,城女5.05%,乡女1.72%).城男、乡男、城女、乡女立定跳远分别平均下降13.39,8.03,6.98,728 cm;坐位体前屈平均下降1.94,2.35,1.50,1.08 cm;各年龄组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有升有降.结论 江西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继续增长,肺活量大幅提升,但身体素质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