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学生接触不同类型媒体性相关信息的情况及其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区6所中学随机抽取1 403名中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接触各类媒体的时间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90.2 min和107.1-342.9 min,其中在网络上花费时间最多;对象从不同媒体获取过性相关信息的比例不同,排在前3位的媒体是电视、电影、网络,获取的性相关信息主要为生理卫生知识,其次为处理恋爱/婚姻/家庭关系;19%左右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色情信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电视、电影或网络获取过性相关信息、接触过色情信息的调查对象,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较高;电视、电影或网络对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学校性教育;从小说/书/期刊/杂志、报纸获取过性相关信息与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结论:电视、电影或网络是中学生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胃肠减压法在NCPAP辅助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需NCPAP辅助通气的早产儿144例,随机等分为A,B,C 3组。在进行NCPAP辅助通气后,常规留置胃管予以胃肠减压,A组采用注射器回抽空气法;B组采用接用自制的胃肠减压器、持续开放法;C组采用喂奶前1 h抬高自制的胃肠减压器开放法。对比3组的实施效果。结果:B,C组腹胀发生率低于A组,奶液反流发生率A,C组低于B组;体重增长C组优于A,B组,住院时间C组短于A,B组。结论:改良式胃肠减压法,可有效预防早产儿腹胀的发生,尽早给予肠内营养,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中青少年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和服务,以及在寻求和使用这些信息及服务时存在的挑战和障碍。方法分别对研究社区内20位从事城市流动人口或青少年相关工作的主要知情者和20位流动青少年进行深入访谈,以生态学模型为框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提取主题,比较主要知情者与流动青少年的观点异同。结果 13位知情者和16位流动青少年认为健康问题低于就业、上学等问题;9位知情者和15位流动青少年认为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0位知情者和12位流动青少年表示对社区资源不熟悉;15位知情者认为社会平等提供服务,但保障程度不平等,12位流动青少年认为社会地位和机会不平等。结论应关注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和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刺络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80例,同时与常规治疗组7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刺络拔罐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其疗程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疼痛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依据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血友病A为最典型的一种,又称为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症[1]。男性中发生率约(10-20)/10万,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临床表现以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为多见,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是其主要特征[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某些皮肤病中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3^ ,CD4^ ,CD8^ ),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CD8^ 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CD4 +/CD8^ 与正常组比较降低(P<0.05),RBC-C3bRR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RBC-ICR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某些皮肤病中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of the genetali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PCR法从10例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标本中扩增获得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晚期基因L1,克隆人载体,并测序,分析其序列。结果:与HPV16 L1标准型比较,发现10例L1标本的序列存在若干变异,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变化。结论:鲍温样丘疹病组织中HPV16 L1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变异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未婚妊娠女性人流前的心理状况、决定和实施人工流产过程中的顾虑、困难以及求助/支持情况。方法 对在上海、成都和太原3个城市不同等级医院内寻求人工流产的1271名<25岁未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8.84%的对象在怀疑自己怀孕后感到紧张、害怕、焦虑和抑郁,68.51%在做人工流产决定中遇到困难,缺乏基本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对现有的服务不了解是原因之一;除将怀孕情况告诉男友外(92.20%),对象求助较多的还有其同事/同乡/朋友(43.90%)和网络/电视(30.70%);86.23%的对象参与了做人工流产的决定,但男友参与做决定的比例仅42.17%,父母参与的比例仅8.65%;上海、成都和太原对象对怀孕持无所谓心态的比例分别为10.07%、3.61%和5.87%(χ2=14.88,P=0.001),求助于父母的比例分别为32.86%、23.08%和15.96%(χ2=45.33,P=0.000),父母参与人工流产决定的比例分别为15.38%、6.49%和3.99%(χ2=38.76,P=0.000),父母陪同去医院的比例分别为12.15%、6.23%和5.63%(χ2=14.87,P=0.001),上海均高于成都和太原,而太原对象认为做人工流产决定容易的比例(39.20%)高于上海(20.79%)和太原(20.72%)(χ2=66.77,P=0.000)。结论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在怀孕后普遍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在做人工流产决定时存在顾虑和困难;提高她们对性知识和人工流产服务信息的了解可减轻怀孕事件对其身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了解青少年的自我悦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提高青少年自我悦纳水平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6个省中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初中、高中、大学生和社会青年4类群体共5 709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尊量表(SES)评估其自我悦纳水平(得分范围10~40).结果 初中、高中、大学生和社会青年4类群体的自我悦纳平均得分分别为28.15,28.40,28.97和27.45,不同群体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64,14.41,P值均<0.01).80%以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能够做到与大部分人表现一样好”“很看好自己”“对自己比较满意”;约5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不到20%的青少年觉得自己自尊心够强.4类对象中对自身性别感到苦恼的比例为11.57%~22.22%,因自身体型、外貌等身体意象感到苦恼的比例为37.56%~61.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4类对象中,对家庭总体感觉较好、对自己性别满意、较少为身体意象苦恼者自我悦纳水平较高(P值均<0.01);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父母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性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性别偏好等.结论 青少年自我悦纳水平总体尚可,并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加强对家长和青少年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尤其关注农村、家庭氛围和经济状况较差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探究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在上海市3所初中招募六至八年级全部学生1 649名,采用平板计算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以及参与欺凌的情况等.结果 75.74%的学生涉及欺凌,其中旁观者456名(27.65%),受欺凌者559名(33.90%),欺凌者33名(2.00%),欺凌-受欺凌者201名(12.19%).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欺凌角色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89,9.59,P值均<0.05).在抑郁分组中,低分组l 022名,占61.98%;高分组有627名,占3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未涉及欺凌者相比,涉及欺凌的4种角色人群均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欺凌-受欺凌者(OR=4.77,95%CI=3.27~6.96)和受欺凌者(OR=3.66,95%CI=2.71~4.94)为甚.结论 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和抑郁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与未涉及者相比,欺凌者、受欺凌者、欺凌-受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抑郁水平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