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99mTc-N-NOET( NOET) 运动肺/心比值对冠状动脉疾病(CAD)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4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病人进行NOE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动脉狭窄≥50%,20例冠状动脉正常。结果 NOET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CAD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和95.0%。多支病变组(0.76±0.13)NOET运动肺/心比值显著高于单支病变(0.62±0.06)和冠脉正常组(0.58±0.13)(F=18.04,P=0.002-0.001)。当NOET运动肺/心比值≥0.70时,其对冠脉多支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和83.3%。NOET运动肺/心比值与E/A比值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r=-0.771, P<0.000 1)。结论 NOET运动肺/心比值对CAD病人的多支病变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均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例因怀疑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A结果分为两组,冠状动脉CTA提示其中任何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ACI合并CAD组),狭窄均<50%为脑梗死组(ACI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位置及数量的差异,并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CI合并CAD组的男性、糖尿病比例、中性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肌酐水平、颅内外动脉狭窄数量显著高于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CI合并CAD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数量更多,狭窄位置更可能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P均<0.05)。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931,95% CI:1.476~10.467)、肌酐水平(OR=1.037,95%CI:1.005~1.069)、颅内外动脉多支病变(OR=6.227,95%CI:1.774~21.858)是ACI合并CAD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数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371,P<0.05)、冠状动脉狭窄数量(r=0.429,P<0.05)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肌酐水平、颅内外动脉多支病变是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30%)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8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9±11)岁。专业培训人员对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调查及临床资料收集,并行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检测,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CACS>0认为存在冠状动脉钙化,为钙化组,CACS=0为非钙化组。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钙化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比例高于非钙化组(P=0.001, P=0.003),ABI低于非钙化组(P=0.006)。以冠状动脉是否钙化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ABI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人群中,年龄和ABI与冠状动脉钙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同一类型及不同类型心肌桥(MB)患者校正的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CCO)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检查确诊为左前降支(LAD)单一MB且桥前段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2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B类型分为不完全型及完全型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桥前段冠状动脉同种程度狭窄(轻度、中度、重度)间TAG-CCO的差异;随后进一步比较同一类型MB患者桥前段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中度及重度)组间TAG-CCO的差异。结果 84例完全型MB患者中,桥前段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36、30、18例;116例不完全型MB患者中,桥前段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45、42、29例。完全型MB患者轻、中、重度桥前段冠脉狭窄组的TAG-CCO分别为(-0.0086±0.0014)/10 mm、(-0.0170±0.0180)/10 mm、(-0.0230±0.0026)/10 mm,不同狭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728, P<0.001);不完全型MB患者的轻、中、重度桥前段冠脉狭窄组的TAG-CCO分别为(-0.0039±0.0011)/10 mm、(-0.0100±0.0140)/10 mm、(-0.0160±0.0020)/10 mm,不同狭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7.756, P<0.001);完全型MB患者轻(t=16.519, P<0.001)、中(t=2.570, P=0.012)、重度桥前段冠脉狭窄组(t=10.714, P<0.001)的TAG-CCO均明显低于同程度狭窄的不完全型MB患者。结论 TAG-CCO与MB类型及桥前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TAG-CCO可作为MB患者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方法 对45例患者进行头颈64排CT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CTA检查45例TIA患者中40.例颅内外共116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61.1%高于颅外动脉38.9%,颅外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最多44.4%,颅内动脉狭窄中以ICA颅内段狭窄最多32.3%,频发(发作频率≥2/d)及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在1h以内)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74.2%)高于非频发组及长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 h),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75.6%,占CTA异常的94.4%,TCD血流速度增快85支,较CTA65支多;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6例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共35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CTA,对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检出率远低于CTA.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斑块发生率高,CTA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频发及短时程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人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以期提供最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PBC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文献,提取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效应量并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BC组冠脉事件风险显著增高(RR=1.56;P=0.0002),脑血管事件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P=0.9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PBC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RR=0.63,P=0.03),而卒中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P=0.40)。结论 PBC人群有可能并发更高的冠心病风险,而发生早期脑血管事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等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颅外段检出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与DSA下颅内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DSA下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62例246条颈动脉超声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198条(80.5%),超声对正常颈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9%、94.3%、90.6%;对狭窄血管分别为94.2%、88.0%、90.7%;对闭塞血管均为100%;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4.41%)明显低于颈动脉颅外段(43.09%)。结论超声对评价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轻度和重度狭窄的漏诊率较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颅内动脉病变一致性差,不能以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来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lc)、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确诊的11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55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将未合并冠心病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Hcy、HbAlc、cTnI水平,并分析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Hcy、HbAlc、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cy、HbAlc、cTnI水平显著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cy、HbAlc、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Hcy、HbAlc、cTnI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的最佳时机。 方法 纳入AMI合并MVD患者357例,根据是否干预及干预Non-IRA的时机分为对照组(只干预罪犯血管且未择期开通Non-IRA)(n=117)、MV-PCI组(急诊PCI同时开通Non-IRA)(n=32)、0~7 d组(n=28)(排除MV-PCI患者)、8~30 d组(n=84)、31~60 d组(n=96),随访2年。比较各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PCI情况和2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 结果 院内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低(3.4%),其次为31~60 d组(4.2%),MV-PCI组最高(18.8%)(P=0.02)。随访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高(59.8%)(P<0.01)。累积MACE发生率31~60 d组最低(18.80%)(P<0.01)。 结论 PCI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能够改善预后;急诊PCI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风险较大;心肌梗死后31~60 d为干预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较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人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大深圳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71例初发STEMI病人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STEMI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29例,从其余242例STEMI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1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STEMI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STEMI的发生率为10.7%.单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异常STEMI病人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平均肌酸肌酶峰值、ST段重新抬高和Q波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年龄、吸烟情况、糖尿病、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室壁运动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TEMI的相关因素(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TEMI没有相关性(P>0.05).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STEMI病人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指数和室壁运动积分较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明显改善(P<0.05),心脏病事件少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P<0.01).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TEMI常见于大量吸烟、缺乏梗死前心绞痛的年轻病人,可能与自发性再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Framingham风险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201例青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年龄<45岁),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病例组(n=139)和非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半定量分析不同缺血程度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于民航总医院行两日法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6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2例(病例组)和非冠心病组47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MPI静息总评分(summed rest score, SRS)、负荷总评分(summed stress score, SSS)、静息-负荷差值评分(summed difference score, SDS)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24±5.18)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46例。SSS及SDS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425, 95%CI: 2.873~19.192, P<0.001) 及(8.020, 95%CI: 2.980~21.984, P<0.001)。心肌血流灌注异常(SSS>3)诊断CAD的一致性,优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与心肌不同缺血情况的联合实验。结论 MPI半定量分析SSS及SDS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SSS联合SDS不同缺血情况不能提高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共纳入36例志愿者及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3.0T磁共振行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将其分为图像质量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对比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率、呼吸末膈肌位移及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结果 冠状动脉3支血管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在2分以上,左前降支近中段图像质量高于其远段(P=0.000),左回旋支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0),右冠状动脉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1)。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为38例(64.4%)。图像质量合格组的BMI[(24.72±3.33) kg/m 2]、心率[(66.35±9.39) 次/min]均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的BMI[(27.82±3.61) kg/m 2](P=0.002)、心率[(75.32±11.67) 次/min](P=0.002)。图像质量合格组的呼吸末膈肌位移[(4.43±2.07) mm]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9.26±7.62) mm](P=0.013)。图像质量合格组的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21.35±6.02) mm]低于不合格组[(30.68±14.20) mm](P=0.012)。结论 在成像质量方面,3.0T磁共振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可适用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未来可以通过控制心率及呼吸因素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21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HD^+)组(151例)和冠状动脉正常(CHD^-)组(61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CHD。组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71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PON-1活性;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t=17.25,P〈0.0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F=9.53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169例(男性105例,女性64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年龄38~86岁,应用冠脉狭窄指数(coronary stenosis index,CSI)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1) 169例研究对象中,115例(男性8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男、女性的空腹及餐后2 h游离脂肪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与非CAD患者(non CAD)相比,CAD组空腹游离脂肪酸及CSI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HDL c水平降低(P<0.05)。(3) 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空腹游离脂肪酸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0.05),但餐后2 h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传统因素后,空腹游离脂肪酸是CA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空腹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根据病变有无分为冠心病组66例和非冠心病组6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估计其严重程度。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结果:颈动脉IMT值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测定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密度T值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某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完善骨密度检查的5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73例)和非冠心病组(239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低骨密度组(302例)和骨密度正常组(210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骨密度T值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512例老年患者中,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的比例较高,骨密度T值较低(P<0.05或<0.01)。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低骨密度组年龄较大、女性、糖尿病的比例较高,骨密度T值较低,UA较高(P<0.05或<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与年龄、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P<0.01)均呈负相关;骨密度T值与UA(P<0.001)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糖尿病为低骨密度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骨密度T值高(P<0.05)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骨密度T值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46例高龄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同时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8.9%;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高血压病未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3%。多因素回归分析中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脉病变和吸烟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