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医学争鸣》2006,27(15):1356-1356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在体循环血管、肺循环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低压缺氧舱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氧组、缺氧2wk组和缺氧3wk组。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检测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同时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和SD大鼠肺组织,PASMCs和SD大鼠都设置为常氧组(N)、低氧组(H)、低氧+姜黄素组(HC)3组。CCK-8法测3组PASMCs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PASMCs和肺匀浆中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差异。血流动力学检测3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肥大程度,HE染色观察3组大鼠肺血管重塑程度。结果:与N组比,H组PASMCs的数量有明显增加(P<0.05),H组PASMCs和肺匀浆中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上升(均P<0.05),H组大鼠的mPAP及右心肥大指数明显升高(均P<0.05),发生明显肺血管重塑;与H组比,HC组PASMCs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PASMCs和肺匀浆中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HC组大鼠的mPAP及右心肥大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肺血管重塑改善。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IL-1β轴,改善低氧PASMCs异常增殖、HPH大鼠肺血管重塑和右心肥大,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3.
徐磊  李国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2):134-136,F0004
目的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低氧和常氧状态下大鼠血清中和肺组织中IL-6和IL-8的表达,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肺动脉高压的方法打下基础.方法 给予SD大鼠肌肉注射野百合碱制成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分别测定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平均压、右心室肥厚指数;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6和IL-8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大鼠的mPAP、RVSP、RV/(LV+ S)都明显增高,大鼠血清中IL-6和IL-8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IL-6及IL-8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通心络治疗低氧低压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通心络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采用低压低氧环境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环境喂养,通心络组每天给予通心络灌胃,连续干预4周;对比各组大鼠的肺血管重塑指标(WT%、WA%)、肺血流动力学指标(mPAP、RVSP)及NO、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通心络降低NO、ET-1水平,对低氧低压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氧化应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乐息平(Lacidipine)对SD大鼠缺氧性肺动脉(HPH)的防治效果,以及内皮素A型受体(ETA-R)mRNA在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乐息平防治HPH的作用机制与内皮素(ET)由ETA-R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缺氧组(H)、正常+乐息平组(N+La)、缺氧+乐息平组(H+La);用常压低氧法(氧浓度:10+0.5%)制作HPH动物模型;用插管法测定肺动脉压;用组织切片内原位杂交法检测ETA-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组(H)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ETA-R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N)(P<0.01);缺氧加乐息平组(H+La)mPAP及ETA-R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增高(与H组比较P<0.01;与N组比较,P>0.05)。结论:乐息平可以防止缺氧诱导的SD大鼠肺动脉压升高,同时可以抑制ETA-RmRNA在缺氧性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应用灯盏花素腹腔注射,观察其对大鼠不同低氧时间肺动脉平均压(mPAP)、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的影响,并与单纯低氧组对照。结果显示单纯低氧组大鼠mPAP和血清内皮素-1含量在低氧5、14和28d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一氧化氮明显降低(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肺动脉平均压和血清内皮素-1含量在低氧5、14和28d均较单纯低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P<0.01)。灯盏花素明显降低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NO、降低ET-1含量发挥其作用的,可用于慢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akalim,IPT)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低氧(Hypoxia)组?低氧+IPT(IPT)组,每组32只?Hypoxia组及IPT组每天置于常压低氧舱中8 h,每周6 d,持续4周?分别在低氧第1?2?3?4周末,各组随机取出8只大鼠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VSP),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变化,抽取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0,ED1+单核细胞免疫组化测定肺小动脉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结果:IPT可抑制大鼠慢性缺氧性RVSP升高?肺小动脉壁重构及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降低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IL-1β含量,增加IL-10合成?释放?结论:IPT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炎症反应?降低RVSP?缓解肺血管重构,防治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8.
低氧对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分布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利用低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通过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对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定性及定位分析、并利用3H-L一精氨酸转化实验定量测定肺组织NOS的活性,以观察低氧对大鼠肺组织NOS分布及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NO及NOS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缺氧2周大鼠肺组织总NOS活性略有升高,其中原生型NOS(C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诱生型NOS(iNOS)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NADPH-d染色结果显示肺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NOS活性均明显增强。提示缺氧可能使肺血管内皮CNOS活性降低,NO生成减少,从而导致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肺动脉压升高;缺氧还可能诱导肺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iNOS表达和活性增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和结构重组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限制肺动脉压的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mitoKATPCO)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低氧+尼可地尔组(N组)与低氧+尼可地尔+5-羟基葵酸盐组(HD组),后3组置于常压低氧仓内,每周6 d,每天8 h,持续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V+S),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增殖相关抗原(PCNA)?结果:慢性缺氧可诱导大鼠mPAP及RV/(LV+S)升高,大鼠肺小血管增厚重构,PCNA表达增加,尼可地尔可显著抑制上述变化,且该效应可被线粒体KATP(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阻断?结论:尼可地尔通过开放mitoKATP通道降低肺动脉压,拮抗右心肥厚,并抑制肺血管增殖重构,治疗低氧性肺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动脉钙敏感受体(CaSR)、血浆硫化氢(H2S)、肺动脉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实验组行左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均喂养35 d。比较两组大鼠肺动脉压力( mPAP )、右心室肥厚指数、血浆H2 S、肺动脉内皮细胞ROS水平和肺动脉CaS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mPAP、肺动脉内皮细胞ROS水平及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动脉CaS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血浆H2 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肺高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和内皮细胞ROS对细胞的损伤可能通过改变内源性H2 S的产生而共同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郑西卫  杨艳娟  侯嘉  杨桂兰  程德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09-1011,I0003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盐,简称5-HD)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PBS组、低氧+5-HD组(5mg·kg^-1·d^-1)(n=8)。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在慢性低氧1周后,每天皮下注射5-HD一次,共3周,对照组置于同一实验室内。4周后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总动脉插管测颈动脉平均压(mCAP),称取右室(RV)和左室+室间隔(LV+S)的重量,以RV/(LV+S)比值比来反映右心室重量的变化。光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透射电镜观察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骨架蛋白α-actin表达,反映肺血管重建情况。酶标仪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aspase9、Caspase3酶活性,反映肺血管凋亡情况。结果:①低氧+PBS组mPAP、RV/(LV+S)、PAMT、α-acti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低氧+5-HD组mPAP、RV/(LV+S)、PAMT、α-actin含量显著低于低氧+PBS组,但高于正常组(P〈0.05),mCAP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透射电镜显示低氧+PBS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竖状突起,凸向管腔,与基底膜相连处有大量空泡,内弹力板高度扭曲,粗细不均匀,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甚至断裂,胶原纤维增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肿胀。低氧+5-HD组内皮细胞形态规则,中膜平滑肌层变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弹力板基本正常;③低氧+5-HD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线粒体Caspase9酶活性、Caspase3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但显著高于低氧+PBS组(P〈0.05)。结论: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在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平滑肌层重构中起重要作用。②5-HD可能有逆转慢性低氧引起的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慢性低O2高CO2情况下,葛根素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慢性低O2高CO2周组(H2w组)、慢性低O2高CO2 4周组(H4w组)、慢性低O2高CO2 4周+葛根素组(H4w+G组),每组10只。TUNEL法检测PASMCs凋亡;免疫组化测定PASMCs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释放量及胞浆Bcl-2、Bax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aspase 9酶活性。结果:①H2w组、H4w组和H4w+G组mPAP、RV/(LV+S)、PAMT、PASMCs胞浆Bcl-2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Cyt—c释放量、Bax含量及肺组织匀浆caspase 9酶活性均显著低于N组(P〈0.01);H2w组、H4w组各级PASMCs和H4w+G组肺弹力型动脉和肺微细动脉PASMCs凋亡指数显著低于N组(P〈0.01)。②H4w+G组mPAP、RV/(LV+S)、PAMT、肺弹力型动脉和肺微细动脉PASMCs中Bcl-2含量均显著低于H4w组(P〈0.01);弹力型动脉和肌型动脉PASMCs凋亡指数、Cyt—c释放量,肺组织匀浆caspase 9酶活性均显著高于H4w组(P〈0.01);Bax含量在H4w+G组与H4w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有抑制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的作用,促进PASMCs通过线粒体途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n=10)和对照组(n=10)两组,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平均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两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采用图像分析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TSP-1的浓度和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TSP-1 mRNA的表达。 结果 低氧3周后,低氧组大鼠mPAP为(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为(43.53±3.38)%、WT%为(35.24±11.20)%,WA%为(55.09±12.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35±0.28) 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SP-1浓度高于对照组〔(758.6±46.4) ng/mL vs. (382.7±32.8) ng/mL,P<0.05〕,大鼠肺组织TSP-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6.53±2.43) vs. (3.07±1.87),P<0.01〕。相关分析表明,TSP-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r=0.748, 0.686,0.942,P<0.05)。 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TSP-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TSP-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亚型(Kv1.5)在高原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观察二氯醋酸钠(DCA)对高原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1.5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肺动脉高压的降压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高原低压低氧组(HA组,8只)及DCA干预组(DCA组,8只)。N组置于平原处室内喂养,HA组和DCA组均同时置于模拟的海拔5000m高原环境,DCA组大鼠予以DCA70mg·kg-1·d-1灌胃。21d后测量三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平滑肌和心脏壁厚度,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组大鼠PASMCs Kv1.5 mRNA,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PASMCsKv1.5蛋白的表达。结果模拟高原5000m21d后,HA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N组(P0.01),其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表现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之比(RV/LV+S)较N组明显升高(P均0.01)。与HA组相比,DCA组mPAP则明显降低(P0.01),表现血管重构减弱,WT%和WA%明显下降(P0.01),RV/LV+S下降(P0.01)。HA组Kv1.5 mRNA明显低于N组(P0.01),DCA组Kv1.5 mRNA则明显恢复表达(P0.01)。HA组肺小动脉壁Kv1.5平均光密度低于N组(P0.01),DCA组则明显高于HA组(P0.01)。蛋白表达呈现相似结果。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性大鼠PASMCs Kv1.5表达明显受到抑制,DCA具有恢复Kv1.5表达、阻止肺小动脉重塑及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模型血浆和肺匀浆中尾加压素(U-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氧疗在HPH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低氧(14d)组,氧疗(7d)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体循环平均压(mS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即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之比率[RV/(LV+S)],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光镜观察肺动脉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数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光镜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组相比,氧疗组大鼠的mPAP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V/(LV+S)无显著差异性(P〉0.05);光镜下,管腔狭窄有所缓解。结论:U-Ⅱ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以降低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并缓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p53基因的表达及探讨肺血管重建(PVR)的分子机制。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d的方法来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测量右心室肥厚指数[R.(L+S)-1]。测量肺血管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MA%)、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及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等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p53基因在HPH大鼠肺组织表达。结果21d后,低氧组mPAP、R.(L+S)-1、MT%、MA%及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HPH大鼠肺内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而可能相对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促进、细胞凋亡被抑制,从而导致PVR进展,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以致发生HP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是否通过抑制肺动脉RhoA/Rho激酶通路的激活而逆转低氧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方法:32只成年雄性We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组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自低氧干预第1天起C组每日给予1 mg/mL阿托伐他汀溶液10 mg/kg灌胃,D组以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MAPK组织蛋白1(Morg1)在肺内的动态表达和意义,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氧3d,7d,14d和21d组(H3,H7,H14。和H24组),每组8只,常压缺氧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western-blot检测Morg1蛋白质表达。结果①H7组大鼠mPAP开始上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14组达高水平并维持于此水平。缺氧14d后出现肺血管重塑,RVHI改变。②Morg1蛋白在C组呈弱阳性表达(0.085±0.007),H3H7组表达升高(0.102±0.003,0.124±0.010),H14组达高峰(0.146±0.006,与C组比较,P〈0.05)。结论Morg1蛋白含量在HPH大鼠中呈动态表达,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小泛素蛋白样修饰蛋白1(SUMO-1)在肺内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在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及低氧21d组,每组8只。常压间断低氧暴露复制HPH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SUM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7d至21d,大鼠肺小动脉开始出现明显血管重塑并逐渐加重,低氧7d时WA%和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14d时WA%、mPAP较7d时进一步增加,RVHI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21d时WA%、RVHI较14d时进一步增加。SUMO-1 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3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达高峰;低氧21d后mRNA表达减弱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蛋白表达继续保持高水平。SUMO-1 mRNA和蛋白表达与mPAP、WA%、RVHI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诱导肺内SUMO-1表达增加在HP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