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鼠实验性慢性缺氧期间,长期喂服硝苯吡啶使缺氧所致的右室肥厚减轻。肺动脉内注射硝苯吡啶后,缺氧大鼠肺动脉收缩压呈三相性变化,早期迅速升高、中期缓慢升高及晚期逐渐下降;降低,右室心肌力学指标+dp/dt_(max)及|-dp/dt_(max)|升高,t-dp/dt_(max)缩短;右室舒张压及舒张末压降低。口服或肺动脉内给药对颈动脉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1 引言过去人们着重研究了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近年来进一步发现其功能甚为广泛。它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最初有人提出CB是一种腺体,具有分泌功能,胚胎时期它起源于第2腮弓,CB内的特殊细胞来源于神经外胚层。19世纪20年代De Castro提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减压缺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动态变化。雄性Wistar大鼠,除平原组外,均置于模拟5000米高度低压舱内,每天缺氧24小时。发现缺氧4,10,20,40,60天肺动脉压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50%,187%,208%,232%,273%(P<0.01)。缺氧60天后出舱20天,40天,下降到对照的162%,107%  相似文献   
4.
高山病与肺心病患者均有一个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问题。国外有人报告,机体慢性缺氧可导致颈动脉体增大,化学感受器组织出现肿瘤样改变。并且据认为,这可能同高山病与肺心病患者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反应迟纯有关,迄今,后者对呼吸调节的影响已比较明确(即削弱机体对缺氧的通气增强反应,从而降低其适应低氧的能力),而对其在肺循环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尚未见有人提及。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比较了川芎嗪对不同段的肺血管的舒张作用,结果表明川芎嗪对肺实质内动脉的舒张作用比肺实质外动脉强,内皮细胞能促进川芎嗪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组以往的工作曾提示,慢性缺氧可能减少大鼠肺动脉内皮EDRF释放,致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受抑。本实验对慢性缺氧过程中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进行了动态观察,并结合分析了内皮形态的动态变化。实验利用生物测定法,记录平原对照和低压缺氧(5000 m)1、7、21、40天Wistar大鼠右肺动脉环对不同  相似文献   
7.
蔡英年等研究表明模拟5000米高原低压缺氧后“缺氧敏感”大鼠(Hilltop SD,简称HT)的肺动脉压比一般大鼠(Wistar简称W)升高更明显。本文用~3H DHA(~3H-dihydroaprenolol)研究HT及W鼠肺组织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原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在海拔4500米和2800米地区对移居者作了心脏收缩间期(STI)的测定。结果表明,移居者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心率无显著差别,而射血前期(PEP)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射血前期与左室射血时间的比值(PEP/LVET)增大,总电机械收缩期(QS_2)则无明显改变。推测STI的改变与左室前负荷的减小及后负荷的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海拔80米、2800米、4500~4600米检测了289名从事不同劳动强度的男性健康青年的肺血流图。在海拔2800米肺血流图无明显变化,4500~4600米的肺血流图图形和各参数值均有显著改变。这说明在高海拔地区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增加,每搏心输出量减少。重体力劳动者比轻体力劳动者变化明显。 海拔2800米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诊断为右心室肥厚者,肺循环未引起明显改变,其发生肥厚原因似以心外因素为主。在高海拔地区肺血流图对高原缺氧反应比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敏感。 目前心导管技术在高原条件下较难广泛使用。肺血流图方法敏感、简便、安全能重复检查,可协助临床医生判断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肺循环机能状态和肺动脉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高原用个体补氧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对其有关物理参数及生理效果作了评价和鉴定。实验表明,此补氧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有效使用的时间较长。合理地使用补氧器,可予防急慢性高原缺氧反应症,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