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许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导致受体预后不良。其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PMV导致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住ICU和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近年已有较多研究肝移植术后PMV的文献报道,但尚无总结性统计归纳,也无预防术后PMV的措施。整理归纳了肝移植术后PMV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可干预手段,以期为临床减少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受体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1—24日130例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30例中15例(11.5%)患者HRCT无异常。肺内阴性表现组年龄明显低于肺内阳性表现组(P=0.011),而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115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左肺9例(7.8%),右肺13例(11.3%),双肺93例(80.9%)。37例(30.4%)右肺上叶受累,54例(47.0%)右肺中叶受累,90例(78.3%)右肺下叶受累,46例(40%)左肺上叶受累,83例(72.2%)左肺下叶受累。病变呈单发病灶18例(15.7%),呈多发病灶23例(20.0%),呈弥漫病灶74例(64.3%)。病变分布于胸膜下61例(53.0%),支气管血管束2例(1.7%),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52例(45.3%)。100例(87.0%)患者CT图像上可见片絮影,72例(62.6%)可见磨玻璃影,58例(50.4%)可见索条影,20例(17.4%)可见实变影。104例(90.4%)患者CT图像上包含2种或2种以上征象。病灶中合并空气支气管征19例(16.5%),“铺路石征”9例(7.8%)。纵隔窗图像上观察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5.2%),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影像主要表现为累及双肺、沿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病灶。除片絮、磨玻璃、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和“铺路石”征外,病灶内索条影出现比例较高,可能提示病灶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YNN基因的rs10936599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HF患者328例,采用TaqMan探针法对MYNN基因的SNP位点rs10936599(T/C)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记录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TT基因型、CT基因型、CC基因型)住院期间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病因和伴随疾病、住院期间治疗用药等基线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前瞻性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s10936599位点多态性对AHF预后的影响。 结果(1)rs10936599基因型频率分布:TT基因型100例(占30.5%),CT基因型162例(占49.4%),CC基因型66例(占20.1%);rs1093659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9,P=0.0076;χ2=9.641,P=0.0019)。(2)心率、血清钾水平及住院期间地高辛和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情况在不同基因型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14,P=0.021;F=3.254,P=0.040);其他基线资料在不同基因型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携带等位基因C(CC/CT)的AHF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较TT基因型患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 vs CT,P=0.026;TT vs CC,P=0.002)。(4)进一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杂合子CT基因型和纯合子CC基因型是影响A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0,95%CI:1.07~4.12;HR=2.96,95%CI:1.42~6.19)。 结论MYNN基因rs10936599位点多态性与AHF患者预后有关,CC和CT基因型是预测AHF患者12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质网是调节细胞应激与凋亡的重要场所。细胞内质网内稳态失衡,可引起内质网应激(ERS)。肺动脉高压(PAH)的诱因如缺氧、病毒感染、BMPRII突变、炎症、NOTCH等都与某种程度的ERS相关。最新研究表明ER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肺动脉内皮细胞凋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素-1等均有密切关系,在PA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给予药物干预ERS可以防治PAH。  相似文献   
5.
<正>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1]。但肝移植手术创伤大,目前大部分肝移植中心仍在移植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便早期发现腹腔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并认为腹腔引流管至关重要[2]。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成熟,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进而分析它们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4h达标(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血压≥65mmHg)复苏治疗21例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前瞻性自身比较复苏治疗前及复苏治疗24h后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及APACHEⅡ评分,直线回归分析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4h内复苏液体总量为(7775±1735)mL(5320~11028mL),复苏达标时间为(18.09±4.57)h。复苏治疗24h后血Na+(mmol/L)和Cl-(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a+:138.71±5.67比135.62±7.23,P=0.024;Cl-:109.10±4.90比101.67±8.59,P=0.000);血pH值、红细胞比容(Hct,%)、阴离子隙(AG,mmol/L)、乳酸(mmol/L)及APACHEⅡ评分(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7.31±0.05比7.37±0.06,P=0.000;Hct:28.48±2.56比32.76±9.19,P=0.049;AG:8.33±3.45比14.17±8.83,P=0.004;乳酸:1.66±0.89比2.96±1.23,P=0.001;APACHEⅡ评分:10.90±3.73比17.24±4.06,P=0.000)。血Cl-水平与复苏液体总量呈正相关(r=0.717,P〈0.01)、其余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制定适宜的液体复苏目标,并监测内环境的变化,尽可能控制晶体液输入量及不良内环境影响。复苏治疗减轻病情与输注液体总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mitoKATPCO)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低氧+尼可地尔组(N组)与低氧+尼可地尔+5-羟基葵酸盐组(HD组),后3组置于常压低氧仓内,每周6 d,每天8 h,持续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V+S),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增殖相关抗原(PCNA)?结果:慢性缺氧可诱导大鼠mPAP及RV/(LV+S)升高,大鼠肺小血管增厚重构,PCNA表达增加,尼可地尔可显著抑制上述变化,且该效应可被线粒体KATP(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阻断?结论:尼可地尔通过开放mitoKATP通道降低肺动脉压,拮抗右心肥厚,并抑制肺血管增殖重构,治疗低氧性肺高压?  相似文献   
8.
肺高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在ICU内比较常见,明显影响危重病患者的预后.ICU医师要高度重视和早期识别危急重症情况下的肺高压和右心衰竭.治疗上必须首先找到并解决引起肺高压的原发因素;其次,对于严重急性肺高压应通过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降低肺血管阻力,尽快减轻右心室后负荷,防止或逆转右心功能障碍;对于并发右心衰竭和体循环低血压的危重肺高压,需要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积极联合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升压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随着肺动脉高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步认识。多种疾病和环境因素导致肺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功能障碍,从而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肺动脉重构和血栓形成;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还诱导产生凋亡抵抗表型的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形成丛样病变和肺血管闭塞,最终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因而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调控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0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各ICU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重症肺部感染入住ICU的老年患者。入选38例患者,并根据30d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和死亡组(12例),以成组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NT-proBNP对数值(logNT—proBNP)、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T-proBNP水平对患者30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logNT—proBNP和APACHEⅡ分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徊均〈0.05)。NT—proBNP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置信区间0.741~0.990),其预测30d死亡的截点值为2385.5ng/L。结论血浆NT—proBNP对入住ICU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血浆NT-proBNP浓度〉2385.5ng/L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