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循环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4T1Balb/c乳腺癌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生存期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接种4T1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Balb/c荷瘤小鼠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2组、CTX组、IL-2+CTX组及对照组,在种瘤第10天开始对荷瘤小鼠分别经腹腔按方案给药,部分小鼠在末次给药后4天处死,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CD4+调节性T细胞数量;余小鼠观察生存期。结果 IL-2组、CTX组、IL-2+CTX组及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26.00%±0.98%、11.30%±0.85%、20.15%±1.11%、17.50%±1.13%,组别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L-2+CTX组小鼠最长存活57天,对照组小鼠最长存活46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联合循环应用CTX将调节性T细胞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延长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含金属硫蛋白(MT)蛋奶粉对荷瘤小鼠肝癌有无治疗作用。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荷瘤鼠组20只、低剂量和高剂量含MT蛋奶粉肿瘤治疗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在其余小鼠体内移植H-22小鼠肝癌细胞株形成移植性肝癌模型,连续用含MT蛋奶粉给荷瘤小鼠灌胃2周后,每组断头处死10只小鼠,取其脾脏,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IL-2活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CD8+和CD25+ T细胞百分率以及淋巴细胞周期进程和凋亡的变化,以及3H-TDR 掺入法检测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并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小鼠IFN-γ活性以及L929 体外杀伤法检测 TNF-α 活性。并于开始灌胃MT蛋奶粉后的第21~31天观察小鼠肿瘤大小。结果:在BALB/c小鼠形成肝癌第27、29及31天,含低剂量和高剂量MT蛋奶粉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肿瘤对照组(P<0.05);含低剂量和高剂量MT蛋奶粉肿瘤治疗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较肿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 (P<0.01),含高剂量MT蛋奶粉肿瘤治疗组小鼠脾脏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肿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P<0.05),其CD25+ T细胞百分率较肿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含高剂量MT蛋奶粉肿瘤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同时,含高剂量MT蛋奶粉肿瘤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较肿瘤对照组(荷瘤鼠组)显著降低(P<0.05);荷瘤小鼠脾脏CTL细胞毒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含高剂量MT组CTL细胞毒活性显著高于荷瘤小鼠(P<0.05);荷瘤小鼠脾脏NK细胞毒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含MT肿瘤治疗组N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荷瘤组小鼠,尤其以高剂量组为显著(P<0.01)。与肿瘤对照组比较,含高剂量MT蛋奶粉显著增加了荷瘤小鼠的IL-2和TNF-α活性(P<0.01),含低剂量MT蛋奶粉对荷瘤小鼠的TNF-α活性亦有明显提高作用(P<0.01),对IFN-γ活性并无显著影响。结论:含MT蛋奶粉对肿瘤的治疗性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含金属硫蛋白(MT)蛋奶粉对BALB/c小鼠H-22肝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雌性BALB/c纯系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荷瘤鼠对照组(20只)、含MT蛋奶粉预防肿瘤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各20只)。将MT低和高剂量蛋奶粉给小鼠灌胃2周后,皮下接种H-22细胞,建立小鼠移植肿瘤模型,观察MT蛋奶粉对肿瘤出现时间及肿瘤大小和生长的影响;观察1个月后处死小鼠,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CD8+和CD25+ T细胞百分率以及细胞周期进程和凋亡的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含MT蛋奶粉组小鼠其肿瘤生长速率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 (P<0.01),脾脏CD4+和CD8+ 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 CD25+ T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 NK细胞毒性显著提高 (P<0.05或P<0.01),CTL细胞毒性亦显著增高(P<0.01)。结论:含MT蛋奶粉可明显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化疗减毒汤的应用对环磷酰胺造模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骨髓抑制模型组(模型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及化疗减毒汤大、中、小剂量组(实验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骨髓抑制模型(40 mg/kg,1次/d,连续10 d),化疗减毒汤组分别灌胃大、中、小剂量化疗减毒汤(原生药40 g/kg、20 g/kg、10 g/kg),1次/d,连续给药2周,G-CSF组皮下注射G-CSF注射液(每次取血前3 d皮下注射G-CSF 50 μg/kg),造模后7 d、14 d尾静脉取血检测WBC、HGB、PLT水平。结果 给药7 d后,化疗减毒汤可有效减缓环磷酰胺造模小鼠WBC、HGB、PLT水平的下降( P<0.05)。造模14 d后,化疗减毒汤小剂量组小鼠血液WBC数量高于模型组( P<0.05), 化疗减毒汤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液HGB浓度也较模型组升高( P<0.05)。结论 [HTSS]化疗减毒汤可以促进环磷酰胺造模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的比例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MFC荷瘤小鼠模型,6周龄雌性615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PBS组和荷瘤西地那非组。接种移植瘤24 h后荷瘤西地那非组每天给予西地那非灌胃,荷瘤PBS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PBS灌胃。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西地那非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升高(P<0.05),外周血CD4+/CD8+的比值降低(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58,P<0.01)。与荷瘤PBS组相比,西地那非可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28 d后抑瘤率为41.2%,且可以降低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5),提高外周血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升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西地那非可能通过抑制MDSC数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草苁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草苁蓉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接种肝癌细胞H22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0、100、200和400 mg•kg-1•d-1草苁蓉多糖组、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按剂量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分别称量脾重、胸腺重,检测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中性红比色法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通过称量各小鼠实体瘤的重量,计算抑瘤率。结果:草苁蓉多糖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达38.8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1),胸腺指数则有降低趋势,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NK 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P<0.01),与给药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草苁蓉能抑制肿瘤生长,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芪固本方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系小鼠48只,随机分为参芪固本方组(剂量为0.5 g.只-1.d-1)、环磷酰胺组(剂量为80 mg.kg-1.d-1)、参芪固本方与环磷酰胺合用组(简称中西药合用组)及模型对照组;每只小鼠右腋窝皮下接种小鼠Lewis肺癌细胞混悬液(2×106/mL)0.2 mL,第2天开始参芪固本方组与中西药合用组以参芪固本方药液灌胃,连续10 d,第4天环磷酰胺组与中西药合用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3 d。末次给药24 h后称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称胸腺和脾脏质量,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参芪固本方可减轻荷瘤小鼠瘤体质量,抑瘤率达30.05%,与环磷酰胺合用后可使其抑瘤率由84.96%提升至90.02%;参芪固本方及中西药合用均可升高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TNF-α及外周血WBC水平(P<0.05或P<0.01),而参芪固本方单用可升高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质量。【结论】参芪固本方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关;与化疗药合用具有增效作用,并可拮抗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3):293-296
目的:探讨MDSCs对肺癌小鼠CD_8~+T细胞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C_(57)小鼠15只行皮下接种LLC,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肿瘤大小符合规格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μg兔IgG作为对照抗体,观察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μg Gr-1删除抗体以删除荷瘤小鼠中的MDS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中MDSC和CD_8~+T细胞的变化,同时记录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和生存期。结果:注射Gr-1前两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MDSC和CD_8~+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Gr-1第3天,观察组MDSC比例为(1.58±0.30),显著低于对照组(38.35±3.22),CD_8~+T细胞比例为(9.47±0.83),显著高于对照组(4.23±0.47);注射Gr-1第10天,MDSC比例为(31.95±3.60),显著低于对照组(63.67±5.77),CD_8~+T细胞比例为(5.82±0.56),显著高于对照组(2.88±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荷瘤小鼠肿瘤生长25d左右,随着抗体的代谢消除,两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MDSCs能够降低CD_8~+水平,对生存期有较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注射MDSCs抗体无法降低肿瘤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蝙蝠葛果提取物对移植性小鼠S 180荷瘤肿瘤生长及耐缺氧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小鼠S 180肉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蝙蝠葛果提取物大、小剂量(500,250 mg/kg)组.将不同剂量的蝙蝠葛果提取物灌胃给予荷瘤小鼠10 d后,停药1 d,次日处死,计算肿瘤抑制率,称取胸腺及脾脏质量;检测灌胃给予蝙蝠葛果提取物后小鼠的耐缺氧存活时间.[结果]蝙蝠葛果提取物大剂量组小鼠S 180荷瘤质量明显减轻,肿瘤抑制率为40.7%,并且胸腺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蝙蝠葛果提取物大、小剂量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蝙蝠葛果提取物对S 180荷瘤小鼠具有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鳄嘴花正丁醇提取物[Clinacanthus nutans (Burm.f.) Lindau n-butanol extracts,CN-N\]对荷瘤小鼠的体内抑瘤作用及延长生存时间作用。方法: 肝癌细胞接种至ICR小鼠右侧腋下,建立Heps小鼠肝癌模型,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CN-N低剂量组(3 mg·kg-1·d-1)、CN-N高剂量组(10 mg·kg-1·d-1),每组10只,观察CN-N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体质量、脾脏及胸腺指数、生存时间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N-N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肿瘤质量明显降低(t分别为2.261,3.140,P均<0.05),荷瘤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NA表达均明显减少;CN-N高剂量组生命延长率为54.8%,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t=3.416,P=0.003 1)。结论: 鳄嘴花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高剂量CN-N能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体内髓系抑制细胞(MDSCs)CD11b+Gr-1+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MDSCs参与ACS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冠脉造影情况分为ACS组(n=42)和对照组(n=13),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比例(MDSCs%).24只BLAB/C小白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12)和高脂饮食组(n=12),分别喂养8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E染色及免疫荧光分析动脉斑块的性质、特点.30只雄性BLAB/C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组(n=20),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外周血中MDSCs%;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分化48 h,加入100 mg·L-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以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外周血中MDSCs%显著升高(P<0.001),ACS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中MDSCs%进行性降低;经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小鼠外周血中MDSCs%显著升高(P<0.001),且以CD11b+Ly6G+粒系亚型为主,CD11b+Ly6C+单核系亚型可吞噬脂质形成单核样泡沫细胞参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小鼠AMI超急性期至急性期MDSCs在体内呈现动态动员变化,与肌钙蛋白呈现较好相关性(P<0.001).结论:CD11b+Ly6C+MDSCs可逐步分化成为泡沫样细胞,参与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进展,形成ACS的积累阶段;CD11b+Ly6G+MDSCs可分化为中性粒样细胞,参与形成ACS的急性病程进展;MDSCs持续参与ACS的发病过程,MDSCs%测定可为AMI发生发展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配体(glucocorticoid induced TNF receptor ligand, GITRL)对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来源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免疫抑制功能的调控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构建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选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GITR的表达;GITRL(5 μg/mL)处理MDSCs 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对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CD4+ T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MDSCs胞内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的活性,Griess偶联法检测效应分子一氧化氮的释放量,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DSCs胞内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脾脏中MDSCs表达GITR分子;与对照组相比,GITRL处理的MDSCs对CD4+ 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下降,Arg-1活性降低(P<0.05),一氧化氮释放量减少(P<0.01);GITRL蛋白下调了MDSCs胞内JAK2和STAT3 (P<0.05或P<0.01)信号的磷酸化蛋白水平。结论: GITRL蛋白通过抑制MDSCs胞内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SPF级BALB/c雄鼠5只制成4T1乳腺癌细胞成瘤小鼠,用于制备MDSC。6周龄SPF级BALB/c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肿瘤小鼠骨髓中的MDSC,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诱导下外扩增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表型特征。哮喘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予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OVA雾化诱发哮喘。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 d经尾静脉注入MDSC。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支气管周围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炎症较哮喘模型组减轻。哮喘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细胞移植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则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荷瘤小鼠MDSC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中三基序蛋白25(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5, TRIM25)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构建小鼠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e quantitative PCR, qRT PCR)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MDSCs和野生型小鼠脾脏来源MDSCs中TRIM25、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小鼠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中,与野生型小鼠脾脏来源的MDSCs相比,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MDSCs中TRIM2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PTE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MDSCs中TRIM25的表达升高,PTEN表达下降,提示两者或许参与调控MDS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学习、记忆能力及齿状回(DG)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2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0)、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80)、缺血再灌注损伤+Noggin治疗组(Noggin组,n=80),每组再分为1、3、7、14 d共 4个亚组;取材前1天采用Y型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n=5);然后比色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n=5);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n=5); 尼氏染色与免疫荧光检测DG神经元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变化(n=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蛋白表达(n=5)。 结果 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I/R组、Noggin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F组别=21.19, P<0.001; F时间=25.13, P<0.001),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F组别=216.10, P<0.001; F时间=260.10, P<0.001)、(F组别=114.40, P<0.001; F时间=184.60, P<0.001)],脑梗死面积增加(F组别=2374, P<0.001; F时间=3 292, P<0.001),SOD活性降低(F组别=1 426, P<0.001; F时间=1 723, P<0.001),MDA含量升高(F组别=2.22, P<0.001; F时间=6.33, P<0.001),神经元数量减少(F组别=148.90, P<0.001; F时间=485.50, P<0.001),GFAP阳性细胞和BMP4蛋白表达量增加[(F组别=40.18, P<0.001; F时间=141.90, P<0.001)、(F组别=426.70, P<0.001; F时间=1 329, P<0.001)]。在各个相同时间点,与I/R组相比,Noggin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01),学习记忆能力提高(P<0.001),脑梗死面积减小(P<0.001),SOD活性升高及MDA含量降低(P<0.001),神经元数量增加及染色变浅(P<0.001),GFAP阳性细胞和BMP4 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1)。 结论 Noggin蛋白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与DG组织损伤修复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BMP4蛋白表达和抑制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卵巢中卵泡膜间质细胞表达的NR4A1在此治疗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5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OI组、POI+UCMSCs组,POI组腹腔注射顺铂(CP),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注射7 d。POI+UCMSCs组待注射顺铂后,观察1周,尾静脉注射UCMSCs悬液。注射1 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组大鼠血清中 E2、FSH 水平,HE 染色观察卵巢的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大鼠卵巢中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培养大鼠卵泡膜间质细胞(TICs),并进行鉴定及检测NR4A1的表达,随机分组给予顺铂及UCMSCs处理,western blot检测NR4A1的表达变化,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大鼠卵巢中各级卵泡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而“类黄体样”结构明显增多(P<0.05),UCMSCs处理后卵巢中卵泡的数目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POI组血清中E2水平明显下降(P<0.01)、FSH水平升高(P<0.05)。与POI组相比,POI+UCMSCs组血清中E2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大鼠卵巢中凋亡的颗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OI+UCMSCs组颗粒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体外培养的TICs呈梭形,并且表达Cyp17a1和NR4A1,不表达FSHR。CP处理后,TICs表达的NR4A1水平降低,而CP+UCMSCs组NR4A1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CP处理后能够增加TICs的凋亡情况,而CP+UCMSCs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 UCMSCs通过调节TICs表达的NR4A1水平,增加TICs对颗粒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改善POI卵巢的功能,这为临床上应用UCMSCs治疗POI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Ter细胞在不同发病阶段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脾脏中的数量变化及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与关节评分和T、B细胞亚群比例的相关性,探讨Ter细胞在CI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6~8周的DBA/1小鼠进行CIA模型的诱导,二次免疫后开始对CIA小鼠进行关节评分。根据发病时间和关节评分将CIA分为发病早期、高峰期、晚期三个阶段。发病高峰期小鼠根据最终关节评分再分为高评分组(>8分)和低评分组(≤8分),流式细胞术检测na?ve小鼠和各个阶段CIA小鼠脾脏中Ter细胞比例及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B 细胞亚群比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较na?ve小鼠明显升高(8.522%±2.645% vs. 1.937%±0.725%,P<0.01), 高评分组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明显低于低评分组(6.217%±0.841% vs. 10.827%±0.917%,P<0.01)。高评分组小鼠脾脏Th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低评分组(1.337%±0.110% vs. 0.727%±0.223%,P<0.05),高评分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高于低评分组(0.750%±0.171% vs. 0.477%±0.051%,P=0.099),高评分组小鼠脾脏生发中心B(germinal center B,GC-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低评分组(1.243%±0.057% vs. 1.097%±0.01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与CD4 +T、Th1、Th17、GC-B细胞比例均呈强负相关,与B10细胞比例呈强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这群细胞在CIA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动态变化研究显示,随着疾病进展,发病晚期CIA小鼠脾脏Ter细胞比例较高峰期明显降低(0.917%±0.588% vs. 8.522%±2.645%,P<0.001), 进一步提示这群细胞在关节炎中的保护作用。 结论 Ter细胞在发病高峰期CIA小鼠脾脏中明显增加,与小鼠关节评分及致病性免疫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与保护性免疫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发病晚期CIA小鼠Ter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Ter细胞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细胞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仍需后续进一步的体内及体外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及其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MDSCs对CRSwNP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RSwNP组(31例)及对照组(36例)外周血中HLA-DR-CD11b+CD33+MDSCs,HLA-DR-CD11b+CD33+CD14-CD15+粒细胞性MDSCs(PMN-MDSCs)和HLA-DR-CD11b+CD33+CD14+CD15-单核细胞性MDSCs(M-MDSCs)的比例和功能分子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IL-6的浓度。结果: CRSwNP患者外周血总MDSC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CRSwNP组PMN-MDSCs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M-MDSCs比例下降(P<0.05)。CRSwNP组总MDSCs中ARG-1的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5),血浆IL-6浓度增加(P<0.05)。结论: CRSwNP患者中总MDSCs的表达升高且以PMN-MDSCs为主,其功能分子ARG-1表达增强,提示MDSCs可能参与了慢性鼻窦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荷瘤小鼠肺部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3LL细胞(0.3×106个)注射入小鼠尾静脉,成瘤后3周取小鼠肺组织,酶消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GR1-FITC、CD11b-PE双染阳性)的表达量。对照组:在小鼠尾静脉注射PBS,其余步骤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小鼠肺部组织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MDSCs(GR+CD11b+双阳性),表达量为(19.92±6.08)%;对照组MDSCs表达量为(7.06±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癌小鼠的肺组织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MDS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地黄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日常活动能力和恐惧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影响及其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8只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地黄小剂量组(给予地黄5?g·kg–1·d–1)和地黄大剂量组(给予地黄12?g·kg–1·d–1),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每日给药1次。分别采用筑巢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日常活动能力和恐惧记忆能力;硫黄素T染色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CA1区血管内皮完整性及血脑屏障渗出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黄小、大剂量组日常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均P<0.01);地黄大剂量组恐惧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1);地黄大剂量组皮层和海马CA1区Aβ沉积量明显减少,面积占比明显减小,地黄小剂量组海马CA1区Aβ沉积面积占比也减小(均P<0.05);地黄小、大剂量组大脑皮层CD34阳性面积占比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阳性面积占比显著减小(均P<0.05);地黄大剂量组海马CA1区CD34阳性面积占比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阳性面积占比显著减小(均P<0.05)。结论:中药地黄可以提高模型小鼠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恐惧记忆功能,减少脑内Aβ沉积,且大剂量时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