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医及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8月门诊就诊的181例RA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及确诊时间、科室,随诊时间间隔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11)岁,男女之比为1:4.2,病史为(10±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以骨科为最多(32.0%,58/181),其次为综合内科(24.9%,45/181),风湿免疫科(23.2%,42/181).而确诊科室则以风湿免疫科占大多数(62.4%,113/181),其次为综合内科(16.0%o,29/181),骨科(8.3%,15/181).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RA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四分位间距2~15.8个月).随诊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间隔在1年以上者达19.6%.间隔在0.5~1年者占24.4%.56.2%(45/80)的RA患者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甲氨蝶呤是患者应用最多的DMARDs,占67.3%,其次为来氟米特(46.4%)、柳氮磺吡啶(37.5%)及羟氯喹((19.6%).结论 患者在风湿免疫专科首次就诊比例低,就诊及确诊均存在时间延误,半数以上的患者未接受正规的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2.
郭琼  贾园  栗占国 《现代保健》2011,(23):162-16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双侧腮腺肿大6年,伴口眼干燥5年"入院.患者5年前曾于某三甲医院诊断"干燥综合征".长期口服羟氯喹200 mg/d,双氯芬酸100 mg/d,甲氨蝶呤75 mg/W,泼尼松片由03~05 mg/(kg·d)逐渐减为01 mg/(kg·d).治疗期间,患者仍持续双侧腮腺、颌下腺进行性肿大,并因此到本院就诊.患者自发病来龋齿加重,无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雷诺现象,无腹痛、腹泻、纳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控制良好.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对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102例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以无血小板减少的140例SLE患者为对照,比较2组在器官受累、疾病活动度、骨髓象、免疫学特征及疗效方面的差别.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75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在SLE确诊前后1年之间.血小板减少发生在SLE确诊前的患者中,血小板下降程度更为显著.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脏器受累比例较高,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肺,但2组在总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分组,16例患者巨核细胞减少,无巨核细胞减少的患者34例.巨核细胞减少组的患者无论在疾病活动度、脏器受损等临床特点方面与无巨核细胞减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的近期治疗效果也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容易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受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慢性炎性关节炎(CIA)患者的护理越来越得到专科医生及护士的重视,护士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的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别.为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护理对慢性炎性关节炎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最近组织包括15位护士、1位风湿病学家、1位职业治疗师、1位理疗师、1位心理学家、1位流行病学家和2例患者在内的人员,以回顾文献和总结为基础,并将临床循证研究证据和专家意见相结合,提出了10条对CIA患者的护理建议,其中7条侧重于护理及管理,3条侧重于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推荐级别根据其证据的类别从A到C不等,见表1.荷兰的Eijk-Hustings等将全文发表在Ann Rheum Dis (2012,7:13-19.),现将文章中的主要10条建议摘录,以飨读者,期望对风湿病临床专科护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免疫净化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免疫净化(单个核细胞清除/血浆置换)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 选取近三年在我院住院的经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治疗半年至一年以上未能缓解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14例,比较免疫净化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I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免疫净化治疗后多数患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全部患的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血沉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免疫净化疗法是缓解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可以作为正规用药的基础及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程、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04例患者中72例(69.2%)24小时尿白蛋白升高。在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患者中,47.5%(29/61)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升高(微量白蛋白尿),其中在初治和复治患者中分别有48.7%(19/39)和45.5%(10/22)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升高;初治患者尿白蛋白升高组的SLEDAI评分[(10.2±3.6)分]和血沉[(62.9±37.1)mm/1 h]较尿白蛋白正常组[分别为(6.6±2.9)分和(40.2±29.5)mm/1 h]显著升高(P均<0.05),且伴有血白蛋白降低(10/19)和免疫球蛋白升高(5/19)的比例较正常组(分别为3/20和0/20)显著增加(P均<0.05);复治患者尿白蛋白升高组的SLEDAI评分[(6.5±3.5)分]也较正常组[(3.3±2.7)分]显著升高,且伴有贫血(4/10)和血清补体降低(7/10)的比例较正常组(分别为0/12和2/12)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有助于早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损害,并与疾病的活动度及严重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8.
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性骨骼肌肉疾病。疾病的异质性、复杂性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挑战。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研究和评估组(GRAPPA)的创始任务之一是基于最佳科学证据, 开发并持续更新PsA患者的最佳治疗建议。其最初的建议发布于2009年, 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之后, 自2015年发布GRAPPA治疗建议的第2版以来, PsA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使临床医生了解这些进展, 2019年GRAPPA再次开始启动新指南更新工作, 并于2022年6月在线发表于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杂志[1]。本文将对新版指南进行详细介绍及解读。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引起纠纷和投诉,是风险高发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特异性针对瓜氨酸化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47型E2蛋白的345-362多肽(human papilloma virus peptide,HPVP)抗原的抗体,探讨该抗体在早期RA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HPVP及瓜氨酸化HPVP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01例病程小于1年的早期RA(early RA,E-RA)患者,149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以及40名正常对照血清中相关抗体的水平。并与RA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RA患者组血清中IgG、IgM型抗瓜氨酸化HPV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2.4%和66.3%)均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RA患者组及其他对照组血清的抗HPV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瓜氨酸化HPVP的IgG型和IgM型抗体在E-RA诊断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2.4%和66.3%,特异性分别为89.4%和86.6%;(3)抗瓜氨酸化HPVP的IgG型和IgM型抗体在IgM-RF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9.4%和71.9%,在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39.4%和51.5%,在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heuwatord factor,IgM-RF)、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三者皆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54.5%和72.7%;(4)与E-RA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显示,抗瓜氨酸化HPVP抗体的阳性组较阴性组疾病活动度DAS28高[IgG(6.3±1.0)vs.(5.6±0.9),P=0.002;IgM(6.2±1.1)vs.(5.6±0.8),P=0.008]、X线Ⅲ期以上改变比例高(IgG 56.1%vs.21.2%,P=0.001;IgM 50.9%vs.29.4%,P=0.036)、抗CCP抗体阳性率高(IgG 96.8%vs.55.3%,P=0.001;IgM 89.6%vs.64.7%,P=0.023)。另外,抗瓜氨酸化HPVP抗体阳性组ESR水平高于阴性组[IgG(70.3±32.4)vs.(51.9±27.8),P=0.004;IgM(67.4±31.5)vs.(53.8±27.7),P=0.035]。结论:抗瓜氨酸化HPVP的IgG型和IgM型抗体在E-RA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血清阴性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抗体的产生与E-RA患者疾病活动度与关节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