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总结33例10kg以下婴幼儿的体外循环(CPB)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33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在全麻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CPB时间17~1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6min,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例,33例顺利脱机,术后无一例与CPB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2例。结论在CPB管理上注重合理选用CPB设备和装置、特别关注灌注与引流的关系、调整适度的血液稀释及细致的CPB监测管理,加强了CPB中各种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的管理,可降低与CPB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继发癫痫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防。方法 1995—05—2002—05对20例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继发癫痫的年龄、脑电图(EEG)、MRI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结果 20例中,男14例,女7例。首发年龄:2个月一14岁,平均4岁2个月;其中小于6岁的婴幼儿多在CPB术后7d发病。微小发作(minimal seizure)及全身发作分别8例和5例。脑电图显示l周后多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慢波,异常放电波增多。6例行MRI检查提示局限性T2信号增强。结论 婴幼儿发病较早,年龄大者发病较晚,EEG及MRI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对婴幼儿CPB术后癫痫治疗的重点应治疗和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身血容量/预充量比值(A/P)对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204例体重≤13 kg的行CPB心脏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比值预测术后CLS发生最佳临界值,并据此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CPB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A/P比值对CLS发生的影响.结果 204例病例对照研究的患儿CPB术后CLS发生26例,发病率为12.75%,ROC曲线下面积0.757,根据ROC曲线选定1.285为最佳临界值.据此,将161名队列研究病例分为≤1.285组和>1.285组,两组CLS的发病率分别为14.10%、2.41%,相对危险度(RR)为5.85.结论 A/P比值对低体重婴幼儿CPB术后CLS的发生有较强的预测意义,A/P比值≤1.285的患儿CPB心脏手术后易发生CLS.  相似文献   

4.
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92例体重为10kg以下婴幼儿的体外循环(CPB)管理体会。方法对我院92例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及CPB方法(CPB设备、预充液成分、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CPB时间16—2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0—108min。92例均顺利脱机,5例术后死亡。结论婴幼儿CPB需性能稳定的心肺机及膜式氧合器,尽可能减少预充量,合理的预充,良好的心肺保护,结合超滤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1月80例10 kg以下婴幼儿CPB情况.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TERMO婴儿膜肺,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脏表面放置冰屑,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全组均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 全组CPB时间为23~2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4~148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6.3%,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婴幼儿CPB有其特殊性,应选用优质膜肺.根据患儿的病情制订周密的灌注计划,尽量减少预充总量,提高胶体预充量,最好是血液预充,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肌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痛)体外循环(CPB)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6月-2009年12月间成活的264例婴幼儿先心痛CPB术后肺部情况资料,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发现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因素除患儿的个体情况及CPB因素外,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及循环维护非常重要等,各方面数据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CPB术后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护理治疗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体外循环(CPB)管理. 方法 收集TOF婴幼儿78例,分析其根治手术的CPB情况,包括血液稀释、灌注方式与管理等. 结果 CPB时间为(96.6±36.5)min(65~154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9.7±26. 4)min(25~86 min),其中20例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时间20~70 min,停循环8例,时间12~40 min;有70例采用传统超滤的方法,滤出液体(250.1±128.3)mL.转流中红细胞压积(HCT)为23%~28%,停机时HCT为28%~33%.80%自动复跳,停机顺利,术毕全部平安返回ICU.术后有7例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OS),发生率8.97%;死亡6例,死亡率7.69%. 结论 婴幼儿TOF手术的CPB管理应采用适中的血液稀释和胶体预充、选择与外科手术相配合的灌注方式、缩短CPB时间、常规使用抑肽酶、应用超滤、注意术中心脑肺保护,减少LOS发生.  相似文献   

8.
8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我院37例婴幼儿先心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总结8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灌注技术。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10月的37例8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及CPB情况(CPB设备、预充液组成、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15d~20m,体重2.8~8kg,CPB时间13~17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0~63min。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2例术后死亡。结论 婴幼儿CPB必须最大限度减少预充量,提供良好心肌保护和适当流量灌注,维持合理血球压积和胶晶比,使CPB整个过程趋于生理状况,同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CPB后水肿,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刘松涛  赵荣  程亮  郑霄  崔勤 《医学争鸣》2008,29(12):1141-1143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2005-08/2007-07在我科行CPB心脏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期54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后期606例作为强化治疗组,按波特兰方案将血糖控制在4.4~8.3 mmol/L.对患者术后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共有1146例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术后血液感染,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降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非糖尿病患者CPB心脏手术后感染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完成的51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后6 h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50例(9.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血浆白蛋白浓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PB时间超过150 m in、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低于300 mmHg、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婴幼儿CPB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CPB时间、术中是否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亦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谭程  邓明彬  于风旭 《四川医学》2007,28(8):911-912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实施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39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全组39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MUF)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MUF组(n=20)和无超滤对照组(简称对照组,n=20),动态观察CPB前、CPB停机以及MUF结束时(对照组在CPB停机20min时)的血氧分压(PO,)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40例患儿无一例死亡。两组的PO2在CPB停机时与CPB停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但MUF组在MUF结束时明显回升,接近CPB前水平,而对照组仅轻度回升,但仍明显低于CPB前;CPB停机20min时MUF组P02高于对照组。CPB停机后两组PC02轻度升高,MUF后PCO2轻度下降,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UF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两组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UF有利于改善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早期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4例;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其他心内畸形根治术7例。结果 术后7天内死亡1例,死亡率3.6%;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与经验。方法分析71例10Kg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根据不同手术方式术中采用中度低温和深低温低流量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措施采用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4∶1冷血停搏液,复温后行平行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结果16例采用中度低温中流量灌注,54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下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CPB时间为59-243min,阻断主动脉时间39-126min;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CPB下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CPB时间为114分钟,阻断主动脉时间56分钟,停循环5分钟,68例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5.8%,65例停机顺利,6例停机困难,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2.8%。结论制定合理的预充预案,选择高质量的膜式氧合器,适当的血液稀释,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及超滤的应用是提高婴幼儿法洛四联症CPB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为高危儿,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的发展,使先心病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手术成功率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先心病婴幼儿患者特殊的生理特征,使70%的患儿CPB术后易发生体温失衡,影响心脏功能和机体代谢,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婴幼儿围心脏手术期循环中铁调素水平动态变化情况,初步探索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在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手术、年龄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例。于手术前,CPB前,CPB后1 h、6 h、12 h和24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铁调素的质量浓度。在手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检测患儿肝肾功能并记录血肌酐值。记录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住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时间。对血浆铁调素水平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浆中铁调素水平在CPB后1 h即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 0.001),且在CPB后24 h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001)。CPB术后1 h血浆中铁调素的质量浓度与患儿术后肾功能障碍明显正相关,表现为与手术后血肌酐水平正相关(r=0.76,P 0.001);还与患儿住CICU时间(r=0.69,P=0.001)和手术后住院时间(r=0.7,P=0.001)正相关。结论婴幼儿CPB术后循环中升高的铁调素与术后血肌酐水平、住院时间有关,可能作为影响婴幼儿CPB下心脏手术预后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利群  叶茂  徐红珍  吴春  潘征夏  杨杰先 《重庆医学》2006,35(12):1108-1110
目的探讨体重7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100例7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管理过程。结果全组病例CPB方法为深低温停循环9例,深低温低流量19例,浅低温或中低温高流量72例。57例婴幼儿使用常规超滤(CUE)加改良超滤(MUF)技术。治愈91例,死亡9例,死亡率9%,无1例出现严重CPB并发症。结论婴幼儿CPB必须最大限度减少预充量,提供合适的流量灌注和良好心肌保护,维持合理血球压积(HCT)和晶胶比,同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CPB后水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婴幼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西京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300例婴幼儿,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术前不给予任何雾化吸入治疗;常规雾化组:术前3天给予传统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雾化组:术前3天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术后常规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结果三组婴幼儿术前一般资料、CPB时间及主动脉阻闭时间无差异。三组婴幼儿呼吸力学指标在CPB后均出现改变,表现为肺顺应性的下降、平台压及气道阻力升高。其中对照组变化最大,表现为肺静态顺应性(Cstat)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气道阻力(R)显著升高(P0.05)。常规雾化组上述改变较小。盐酸氨溴索雾化组术后的Cstat及R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三组婴幼儿血氧分压/氧浓度(PaO2/FiO2)在CPB结束时显著下降(P0.05~P0.01),而两个雾化组术后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个雾化组婴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而CPB术后盐酸氨溴索雾化组的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雾化组(P0.05)。结论围术期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不仅改善CPB后婴幼儿氧合状态而且对呼吸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94-69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对比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及术前、术后角膜直径、眼底C/D、眼轴变化。结果:1术后随访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80%。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小量前房出血,一般在术后1~5d内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2术前及术后对比眼压平均下降10~15mmHg,眼轴、角膜直径、眼底C/D无继续改变。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5k以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OF婴幼儿根治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CPB时间78~2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16min,后并行时间为42~125min。自动复跳率98%,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2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症死亡与CPB无血接关系。结论预充液的合理配置,适度的血液稀释,维持合理血球压积和胶晶比,提高胶体渗透压。良好心肺肾保护和适当流量灌注,使CPB整个过程趋于生理状况,同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CPB后水肿,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