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荷包缝合方法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单荷包缝合法或双荷包双圈缝合法对80例Ⅲ、Ⅳ度痔患者行PPH术,并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切除黏膜宽度及完整性、痔团回缩效果、吻合口出血、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数据。结果切除环形黏膜的完整性、痔回缩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荷包组切除黏膜宽度优于改良单荷包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吻合口出血情况改良单荷包组优于双荷包组(P <0.05);术后疼痛、水肿、切口出血、肛门不适感或狭窄等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荷包组中更容易发生术后首次排便出血的情况(P<0.05)。结论对于一般中重度痔患者,采用改良单荷包缝合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但对于痔团脱出严重的患者仍建议使用双荷包缝合以求切除足够的痔上黏膜,起到更明显的悬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中国1990—2019年先心病发病人数、标化发病率、死亡人数、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标化DALY率的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以上指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行先心病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相关性。结果:1990—2019年,中国先心病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0.1%(95%CI:–0.7%~0.4%)、–3.5%(95%CI:–3.7%~ –3.2%)及–3.5%(95%CI:–3.7%~–3.2%)。先心病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之前:新生儿平均发病率为2497.9/10万;1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率为2626.6/10万。1995—2000年新生儿及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呈指数级上升,随后呈平稳下降趋势,但2010—2013年与2014—2015年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有两次呈指数级上升,随后呈指数级下降,在2019年下降至近三十年最低值。先心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先心病死亡率为101.67/10万人年,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下降;但55~<60岁人群死亡率呈短暂上升。1995—2019年,先心病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与1995—1999年比较,2015—2019年先心病患者死亡的率比(RR)下降了24%;1945年以后的出生队列相对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与1945—1949年出生队列比较,2015—2019年出生队列先心病患者RR值下降了75%。当HDI小于0.58时(1999年以前),先心病标化发病率与HDI呈正相关(r=0.74,P<0.05);当HDI为0.58及以上时(1999年及以后),先心病标化发病率与HDI呈负相关(r=–0.76,P<0.01)。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与HDI均呈负相关(r=–0.95和 –0.93,均P<0.01)。结论:我国先心病1990—1999年标化发病率上升,与社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1999—2019年标化发病率下降,与社会发展程度呈负相关。先心病疾病负担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呈负相关。先心病防控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低龄先心病患儿的疾病负担仍较重。  相似文献   
3.
以家庭主妇为干预对象,建立“家庭主妇-家庭-示范户-社区”的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新模式,效果显著。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定期测血压率提高,人均食盐量、吸烟率、饮酒率均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规律服药率、规范化管理率、血压控制达标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小儿心脏机械辅助循环设备的临床应用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设备在心力衰竭患儿中的临床使用及辅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离心泵心室辅助(VAD)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资料及使用经验.共使用机械辅助设备6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后54例,暴发性心肌炎6例,所有患儿都因为循环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使用机械辅助.其中,使用VAD患儿32例(VAD组),ECMO支持26例(ECMO组),使用VAD后转为ECMO(VAD-ECMO组)2例.结果 VAD组机械辅助时间3~458 h,成功脱离支持22例,出院20例(62.50%);ECMO组辅助时间26~498 h,成功撤离的16例,出院14例(53.85%);VAD-ECMO组出院0例.60例患儿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出血(8例)和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是VAD组中最主要的病种,其存活率达81.82%(9/11).结论 心力衰竭患儿可以选择VAD和ECMO进行心脏功能支持.ALCAPA患儿使用VAD效果满意.各类畸形使用机械辅助循环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对于VAD和ECMO的选择,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应根据其心脏畸形特点,左、右心室功能,呼吸功能及年龄因素来进行判断,同时应兼考虑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的问题;暴发性心肌炎的患儿以ECMO为宜.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起,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定点救治医院在全力救治感染患者的同时,有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管理工作,对医院应急科研管理机制建设和应急临床医学创新能力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管理现状,总结疫情期间的应急科研管理实践经验,并探讨如何全面提升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研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乙类传染病。随着COVID-19疫情蔓延,生物样本库样本保藏的生物安全风险增加,其生物安全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本文基于SARS-CoV-2病原学和COVID-19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生物样本采集、转运、处理、保藏、检测、检测后处置、突发事件等过程中个人和生物样本保藏场所的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及若干建议。强调依据有无病毒载量信息、传染力大小、标本类型(可能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对样本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指导疫情期间生物样本保藏、确保生物样本库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NUSS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同期治疗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的漏斗胸及先心术后漏斗胸应用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统计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与先心相关的漏斗胸15例,A组8例合并先心的漏斗胸患儿在同期行心脏手术和NUSS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岁~13岁4个月(平均6岁1个月).其中4例行室间隔缺损经胸伞封术,2例行房间隔缺损经胸伞封术,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右室双腔矫治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B组7例均为先心术后的漏斗胸行NUSS术,其中男5例,女2例,先心手术年龄6个月~3岁10个月(平均1岁9个月),NUSS术年龄4岁7个月~8岁(平均6岁2个月),6例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为体外循环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术后常规放置有心包纵隔和/或胸腔引流管.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顺利,A组术后5~14 h拔除气管插管,平均(8.8±2.6)h.B组术后4~8 h拔除气管插管,平均(5.9±1.2)h,48~72 h拔除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检查先心矫治效果良好,肺复张良好.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切口延期愈合,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4年效果良好.结论 NUSS术用于治疗先心术后漏斗胸以及同期治疗合并先心的漏斗胸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或避免二次手术的难度及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ombining corrective surger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and NUSS surgery for pectus excavatum (PE) as one-staged oper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June 2010, 15 children with CHD associated with PE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underwent one-staged and group B with twostaged operation. Group A had 8 patients including 5 males and 3 females, aging from 4 to 13.4 years (mean, 6 years and 1 month). Among the 8 patients, 6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and 2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or open repair. After the corrective surgery for their CHD, the 8 patients underwent NUSS procedure for pectus excavatum. The group B had 7patients, including 5 males and 2 females. Among them, 6 had VSD and 1 had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At the first stage, the patients underwent corrective surgery to repair VSD and TOF under CPB. At the second stage, th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NUSS surgery to correct PE. Their ages at surgery were 4 years and 7 months to 8 years old (mean, 6 years and 2 months). Results All operations were finished successfully. The endotracheal tube was removed 5 to 14 hours after surgery on Group A patients (mean, 8.75 ± 2.59 h), and 4 to 8 hours on Group B patients (mean, 5.86 ±1. 24 h). The drainage tubes of pericardium, mediastinal or chest were removed 48 to 72 h later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4 years. No surgery-related death, hemorrhage, thoracic organ dysfunction and other severe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Delayed wound healing was observed on 1 patient in each group. Others recovered from surgery and wer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Conclusions It is safe to combine corrective surgery for CHD and NUSS procedure for PE as one stag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渝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对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索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因素。方法:采用先整群后随机的多级抽样方法,用自编问卷对33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37名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6.1%;医务人员中62.6%的人认为健康教育有很大作用,89.6%的人愿意接受专门培训,45.4%的人表示在医护工作中经常进行病患健康教育,49.6%的人经常干预病人不良行为。结论:不同学历、职业、职称的医务人员对大部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知晓率无显著差异;他们对健康教育态度较积极,但实际运用不够,仍有必要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骨质疏松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绝经后骨丢失主要原因是骨重建单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由肝和骨骼合成的生长因子,它参与骨重建,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BMD低于0.601g/cm2(x-2s)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据此将76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NOP1)、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NOP2)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OP)三组,测定受试者IGF-1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随着增龄和绝经年限延长,IGF-1是维持骨质的重要因子,绝经后妇女增龄,雌激素缺乏,E2、PTH升高可引起血清IGF-1水平下降,OP组低于NOP1、NOP2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Age)、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率骨质疏松,IGF-1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引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表明IGF-1合理用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沈阳市及周边地区发病的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针对高危因素及人群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对我院及沈阳市肛肠医院392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2名受访者平均年龄27.74岁,前卫职业人群集中,性安全自觉性差,对本病的了解程度不佳.具有男男性行为的同性恋或双性恋者是本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频繁肛交、多性伴侣、性病防护意识差等高危性行为特征,但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态度良好.公共浴池洗浴及公共卫浴用品的使用也是本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受访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为7.14%,梅毒(USR)阳性率为5.61%,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占6.63%,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63%及2.04%.结论:针对中青年等高危人群应加强性健康教育普及,提高性安全意识,尤其针对男男性行为者应当予以广泛关注并采取良好有效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