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循环患儿的救治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循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33.3%.外科手术前行侧支血管的栓堵或结扎术6例,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并发广泛肺渗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各1例,其余3例痊愈.外科手术后行侧支血管的栓堵或结扎术5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顽固性低氧血症1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术后并发灌注肺3例,反复气道大量出血1例.侧支未作栓堵或结扎1例,经对症处理而痊愈.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术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患儿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Fontan手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20例患儿吸入NO(10~25)×10-6,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 吸入NO后,中心静脉压(CVP)从(20.8±4.8)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14.3±1.8)mm Hg,跨肺压从(16.3±3.0)mm Hg降至(8.8±2.1)mm Hg,氧合指数从(70.3±16.9)mm Hg升至(120.5±14.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从0.78±0.14升至0.91±0.09,血乳酸值从(3.98±0.86)mmol/L降至(1.29±1.60)m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吸入NO期间,NO2和MetHb含量均在安全范围.结论 吸人NO对Fontan手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其有助于避免术后早期肺血管阻力一过性升高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腔静脉高压,明显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完成的51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后6 h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50例(9.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血浆白蛋白浓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PB时间超过150 m in、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低于300 mmHg、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婴幼儿CPB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CPB时间、术中是否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亦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吸入一氧化氮在小儿心脏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对体外循环(ECC)术后肺动脉高压(PH)患儿的作用。方法 32例患儿吸入NO10~25(ppm),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吸入NO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38±3)mm Hg降至(28±2)mm Hg,肺血管阻力(PVR)从(4.78±0.83)Wood单位降至(3.85±1.42)Wood单位,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从(67.0±30.1)mm Hg升至(92.6±25.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从(0.78±0.14)升至(0.84±0.09)。吸入NO期间,NO2和MetHb含量均在安全范围。结论一氧化氮可以明显降低ECC术后肺动脉压力和PVR,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法乐四联症(TOF)患儿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32例小儿TOF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8例,女34例;年龄4个月至12岁,平均12.85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性手术,部分病例以自体心包或带瓣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对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4例(3.03%),其中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随访129例,随访时间12~90个月;失访3例。6例残余微量分流,生长发育正常,无不适。结论对症状显著的TOF患儿应尽早手术矫治,提高手术水平,加强术后监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3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的、反应性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高压危象患儿,吸入NO(10~25)×10-6,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吸入NO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38.0±3.2)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28.0±2.1)mm Hg,肺血管阻力从(62.2±6.7)kPa/(L·S)降至(49.9±5.6)kPa/(L·S),氧合指数从(67.0±30.1)mm Hg升至(92.6±25.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从0.78±0.14升至0.84±0.09,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吸入NO期间,二氧化氮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均在安全范围.结论 NO可以明显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5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活动后心悸、气促,心功能Ⅲ级。入院后查体:心前区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经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片等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8.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连续512例施行先心病手术患儿,根据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是否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定义为≥48h)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组Ⅱ437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未延长。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7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肺动脉高压、清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和指数、引流液总量、术后并发症与术后发生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50m in,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和指数〈300mmHg,引流液总量超过300m l,术后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和指数、引流液总量、术后并发症预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是否延长。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小儿心脏术后并发ARF患儿39例(4.8%)临床资料。患儿均实施根治术。术后除加强呼吸、循环等处理外,27例ARF常规治疗无效者行腹膜透析(PD)治疗。结果术后合并ARF患儿,院内死亡15例,病死率达38.4%(15/39),死亡原因分别为早期严重低心排10例,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心脏骤停1例,肺功脉高压危象1例。余2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保证循环稳定,减少异体血制品的输入,把握好PD时机是小儿心脏术后ARF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儿心脏手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生MODS患者中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biODS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43±4.65)岁;体重(16.52±9.12)kg。将其中并发MODS的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总结脏器衰竭数目及MODS评分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组病死率为51.4%(18/35)。①受累器官的发生率依次为心脏100.0%(35/35)、肺脏80.0%(28/35)、肾脏60.0%(21/35)、肝脏14.3%(5/35)、血液系统11.4%(4/35)及中枢神经系统5.7%(2/35),其中心、肺出现受损的时间最早。②脏器衰竭数目在2、3、4、≥5个时对应的病死率分别是25.O%、45.5%、77.7%、100.0%;MODS评分与本组病死率亦呈显著正相关。③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延长,二次转机、围术期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心肺功能受损是导致小儿心脏术后MODS的原发病,MODS死亡率随脏器衰竭数目和MODS评分的增加而递增,死亡的高危因素为体外循环时间及二次转机、围术期意外事件,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