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手术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右心室压差、术前VSD分流方向、补片材料、体外循环时间、残余分流的大小及部位、残余分流的血流速度,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9例残余分流患者均未再次干预,155例(64.85%)残余分流自行愈合;84例(35.15%)未愈合。小于4 mm残余分流219例,153例(69.86%)自愈;大于4 mm残余分流20例,2例(10%)自愈(P<0.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左右心室压差(P=0.028)、体外循环时间(P=0.006)、残余分流大小(P=0.003)、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P=0.017)、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残余分流常见于补片上下缘及肌部。残余分流小于4 mm大多可自行愈合,残余分流血流速度、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残余分流大于4 mm且随访1年以上未见减小,或合并临床症状者,需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由制定的开胸组及胸腔镜组患儿纳入标准决定.开胸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d至12岁8个月[(86.07±38.96)个月].胸腔镜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个月至11岁2个月[(99.06±57.38)个月].对两组患儿随访5个月至5年,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C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患儿(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胸组时间长(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均能有效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我院13年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85例CDH的临床病例资料及术前、术后血气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85例CDH的病人中有男性57例,女性28例;左侧膈肌缺失82例,右侧膈肌缺失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吐奶、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患侧叩诊为鼓音,偶可闻肠鸣音。胸片可见胸腔囊状气泡,未见膈面显示,纵膈及心影明显移位;消化道碘油造影未见膈面,胸腔见肠管显影。82例患儿经腹、3例经胸行膈疝修补,术后其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3 d动脉血pH、PCO2、PO2均恢复至正常[pH、PCO2、PO2值术前分别为:(7.29±0.05)、(7.06±0.16)、(9.70±0.28) kPa,术后3 d分别为(7.38±0.03)、(4.87±0.15)、(11.91±0.21) kPa,分别比较后,P均<0.05],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膈疝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术前准备,经膈疝修补术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均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接触临床对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及强化职业认知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校2014级儿科专业五年制学生,其中在大二结束的暑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学生为实验组(78名),未参加的学生为对照组(81名)。在活动结束后,对参加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该年级学生小儿外科学理论课成绩及临床实习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过90%的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满意,认为该活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强化职业认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沟通技能、促进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同时,后期追踪分析发现,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实验组学生临床工作熟练度、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医学生中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强化职业认知,为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狭窄的诊治经验,探讨先天性食管狭窄的早期诊治方法,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12年我们收治的33例先天性食管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仅17例(51%)首次就诊得以确诊,首次就诊误诊率达49%,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8.6个月,确诊平均年龄为33.8个月。以进食后呕吐、生长发育迟缓、吞咽固体食物困难、贫血为主要表现。患儿术前均行钡餐检查。26例(79%)予手术治疗,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随访1个月至10年,远期预后良好。术后病理活检21例,诊断为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13例,纤维肌层肥厚8例。结论对于进食后反复呕吐及吞咽困难的患儿均应想到先天性食管狭窄的可能。食管钡餐检查是最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食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道狭窄存在争议,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食管狭窄可靠、有效、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8.
卿璐  潘征夏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282-228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导致的先天性畸形。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6%~0.8%[1]。若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若经过正规的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能够使至少85%的患儿生存至成年期[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治疗,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间收治的72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21例患儿中,男471例(65.3%),女250例(34.7%).35例因病情危重直接镜检,686例均作胸透及胸片或CT检查.明确有呼吸道异物的721例.主气管和(或)双侧支气管异物66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内371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内284例.已经有肺不张42例,其中11例肺实变,经支气管内灌洗吸痰治疗而复张,3例合并支气管扩张,异物取出后经保守治疗无好转行肺叶切除,2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镜检有异物,未取),716例1次镜检成功取出异物,占99.3%,3例行2次镜检取出异物.常见异物为花生、瓜子及豆类.结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可避免延误病情,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