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成药》2020,(10)
目的比较枯芩与子芩醇提物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枯芩醇提物(低、高)组、子芩醇提物(低、高)组,LPS(10 mg/kg)滴鼻造模,测定全血白细胞数,肺组织湿干比重(W/D),肺组织MDA、MPO水平,以及肺泡灌洗液(BALF)IL-6、IL-1β、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枯芩醇提物高剂量组、子芩醇提物高剂量组W/D、全血白细胞计数及MDA、MPO、IL-6、IL-1β、TNF-α水平下降(P0.05,P0.01),HE染色显示有所改善。结论枯芩与子芩醇提物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均有改善作用,前者存在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EAEG)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造模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100 mg·kg~(-1)),EAEG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15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测定大鼠体质量指数、结肠湿质量指数及胸腺、脾脏、肝脏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结肠、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肠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 0.01),结肠湿质量指数、脾脏指数及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 0.01),血清中MDA、MPO、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 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 0.01),结肠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EAEG高、低剂量组的体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 0.05);EAEG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湿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 0.05);EAEG各剂量组的脾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EAEG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 0.05),而对胸腺指数的影响不明显(P0.05);EAEG高、中剂量组的结肠组织中MDA含量、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P 0.05,P 0.01);EAEG各剂量组的血清MPO、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P 0.01);EAEG高剂量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增强(P 0.05)。模型组结肠黏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可见黏膜层完全脱落,出现组织坏死,EAEG高、中剂量组观察到局部肉芽组织的修复。结论 EAEG对UC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降低TNF-α、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假刺藤醇提物对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踝关节及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FA诱导大鼠AA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假刺藤醇提物干预,测定关节肿胀个数和全身炎症状态评分以及足爪肿胀度,并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软骨、关节腔、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及脾脏等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刺藤醇提物能显著减少AA大鼠关节肿胀个数,降低AA大鼠全身炎症评分,显著降低AA大鼠致炎侧和继发侧足肿胀度(P0.05或P0.01);踝关节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假刺藤醇提物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滑膜增生以及血管翳的形成,减轻软骨及骨质损伤程度(P0.05或P0.01);降低AA大鼠脾脏病理组织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的细胞密度、红髓及边缘区评分(P0.05或P0.01)。结论:假刺藤醇提物可显著改善AA模型大鼠炎症状态、踝关节及脾脏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4.
王海丽  肖林焱  陈毅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6,47(8):1351-1356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最佳的提取方式。方法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给药后,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复制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观察茜草炭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P0.01),体外血栓湿、干质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0.0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量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血栓素B2(TXB2)的量增加,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量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茜草炭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物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缩短凝血时间、升高PAI-1与6-keto-PGF1α的量、降低TXB2的量(P0.05、0.01),两者均能升高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醇提物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量(P0.05),但对FIB量影响不大;而醇提加水提物显著升高t-PA的量(P0.01),其中醇提加水提物对全血黏度、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影响优于醇提物,而醇提物对凝血时间的作用效果强于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与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弱于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提取物,两者均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干质量、缩短凝血酶时间(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PAI-1与TXB2的量、降低t-PA量的趋势,显著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FIB与6-keto-PGF1α的量、减轻血栓湿质量(P0.05、0.01)的作用。结论茜草炭醇提加水提物化瘀止血作用强于茜草炭其他提取物,即醇提加水提法为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亚麻子水提物和醇提物对D-半乳糖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胺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90只小鼠分为9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亚麻子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低、中、高各3个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ig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按相应药物剂量每天ig1次,共10 d。第9天ig 12 h后,按600 mg·kg-1ip 10%D-半乳糖胺溶液进行造模。末次给药24 h后取小鼠眼球血,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取肝脏称重计肝指数,并切片,做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ALT,AST,MDA水平(P0.05,P0.01),降低SOD,GSH活性(P0.01),肝组织结构不清,肝细胞溶解坏死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亚麻子水提物(高剂量组)和亚麻子醇提物(低剂量组)可增高血清中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1),亚麻子治疗组均降低血清ALT,AST,降低肝指数,均有改善肝组织结构,减少肝细胞坏死数量,有肝细胞再生,高剂量组改善较明显。结论:亚麻子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龟板95%乙醇提取物(醇提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氧化损伤修复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MSC进行培养,经CD44鉴定后以H2O2作用于MSC3h,建立MSC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龟板醇提物(0.166、0.833、1.66、3.32、4.98mg/mL)对MSC损伤的修复。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受试组分别ig0.01、0.03、0.09g/(kg.d)龟板醇提物;阳性对照组ig维生素E200mg/(kg.d);对照组ig等量的蒸馏水。每天1次,共7d,分别用TBA比色法、亚硝酸盐法测定大鼠肝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H2O2(1∶10)损伤组比较,龟板醇提物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龟板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明显提高SOD活力(P<0.01、0.05)。结论龟板醇提物对大鼠MSC氧化损伤具有明显修复作用,同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禾叶风毛菊醇提物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联苯双酯组、模型组、禾叶风毛菊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1)。采用灌胃ANIT花生油溶液的方式复制肝损伤模型,造模48h后眼静脉丛取血,测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剖取3份肝脏分别用于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分析对TNF-α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禾叶风毛菊醇提物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BA、TBIL的含量(P0.05,P0.01);禾叶风毛菊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P0.05,P0.01)。禾叶风毛菊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可使肝损伤小鼠肝匀浆中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中剂量组仅对MDA水平有显著影响(P0.01);各剂量组对GSH-Px水平无显著影响。中、高剂量组均能影响肝损伤小鼠TNF-αmRNA的表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禾叶风毛菊醇提物各剂量组对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均有改善作用。结论禾叶风毛菊醇提物对ANIT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大鼠)模型探究虎刺水提取和醇提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大鼠随机分成9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3 mg/kg)、虎刺水提物低剂量(0.4 g/kg)、中剂量(0.8 g/kg)、高剂量(1.6 g/kg)组和虎刺醇提物低剂量(0.4 g/kg)、中剂量(0.8 g/kg)、高剂量(1.6 g/kg)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体质量、足肿胀度、关节炎评分指数、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变化。结果:在给药第14 d后,虎刺水提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醇提物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抑制AA大鼠足肿胀;虎刺水提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醇提物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虎刺水提物和醇提物各组别的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虎刺水提物中剂量、高剂量)组和醇提物高剂量组均能改善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结论:虎刺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有效改善AA大鼠关节炎症,提示虎刺具有一定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用。该抗RA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归脾汤对雷公藤醇提物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雷公藤醇提物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进而探讨中医经典方剂归脾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4.5,9,18 g·kg-1).分别以相应剂量连续ig5 d后,再以雷公藤醇提物(3.2 mg·kg-1)ig3 d造模.检测大鼠肝病理组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呈脂肪性病变,肝细胞浑浊.与模型组相比,归脾汤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清ALT,AST,MDA水平(P<0.05),提高GSH-Px水平(P<0.05),中、高剂量还可提高SOD水平(P<0.05);归脾汤各组肝脏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所减轻.结论:归脾汤对雷公藤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而且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阳桃根醇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格列本脲组,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另选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4 d,在第0,7,14天时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并于第14天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肝脏中的SOD及MDA值.结果 阳桃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阳桃根醇提物高剂量能提高小鼠肝脏中的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阳桃根醇提物能够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糖,是一种具潜在开发意义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脾虚高脂血症大鼠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yHDL)变化及香砂六君子汤的干预作用,从HDL"质"的变化,揭示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高脂血症大鼠dy HDL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低、高剂量组(5. 67,11. 34 g·kg-1),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低、高剂量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的复合方法造模15 d后,正常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组,脾虚高脂组,香砂六君子、高剂量组喂饲高脂饲料。12周后,香砂六君子低、高剂量组给予相对剂量药物,正常组、高脂组、脾虚高脂组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间苯三酚法检测大鼠D-木糖排泄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对氧磷酶1(PON1),载脂蛋白A1(apo A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PON1,apo A1,SAA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 0. 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 0. 05),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浆PON1,apo A1含量明显降低(P 0. 05),SAA含量明显升高(P 0. 05),肝脏组织SAA mRNA显著升高(P 0. 01),PON1,apo A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0. 01),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大鼠肝细胞肿大变圆、可见散在的脂肪空泡,且脾虚高脂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P 0. 05)。与高脂组及脾虚高脂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低、高剂量组血清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 0. 05); HDL-C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血浆PON1,apo A1含量明显升高(P 0. 05),SAA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肝脏组织SAA mRNA明显降低(P 0. 05),apo A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 05),肝脏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脂肪泡沫化减少。与高脂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大鼠血浆中PON1,SAA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肝细胞肿胀明显、泡沫化加重。结论:脾虚状态下高脂血症大鼠脂质紊乱加重,香砂六君子汤干预后紊乱得以纠正,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dy HDL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型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3,IL-23及环氧合酶-2(COX-2),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其余各组采用病证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即饮食、环境干预等措施联合2,4-二硝基苯磺酸灌肠。造模成功后,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24,12,6 g·kg-1·d-1,美沙拉秦组0.2 g·kg-1·d-1进行灌胃。连续灌胃2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13,IL-2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IL-13,IL-23,COX-2,CREB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OX-2,CREB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IL-13含量和IL-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23含量和IL-23 mRNA升高(P0.05),COX-2,CRE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IL-13含量和IL-13 mRNA表达均升高,尤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最显著(P0.05),IL-23含量和IL-23 mRNA降低(P0.05),COX-2,CREB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能调节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3,IL-23及COX-2,CREB的表达,减少结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萱草花总黄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萱草花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一次性灌胃乙醇的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萱草花总黄酮对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萱草花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5);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GPX,GSH活性(P0.05,P0.01)。病理学检查可见,与模型组比较,萱草花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的程度,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结果可见萱草花总黄酮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Bax蛋白表达减少,Bax/Bcl-2降低(P0.05,P0.01)。结论:萱草花总黄酮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裸鼠转移模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血管生成素(ANG),血管抑素(A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变化及健脾消癌方干预的机制。方法:在BALB/C-nu裸鼠盲肠内注射HCT116细胞50μL,造裸鼠结直肠癌转移模型。将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消癌方组(40 g·kg-1),另设空白组。所有动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裸鼠结肠、肝、肺及盲肠肿瘤组织中相关血管因子蛋白表达。结果: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的结肠、肝、肺与肿瘤组织的VEGF,MMP-9,TIMP明显升高(P0.05,P0.01);ANG在结肠、肝与肿瘤组织也明显升高(P0.05,P0.01);ES在结肠、肺与肿瘤组织显著降低,AS在肝、肺及肿瘤组织显著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组的结肠MMP-9,肿瘤TIMP,肝组织ANG,MMP-9及肺组织VEGF明显降低,肺组织AS明显升高(P0.05)。结论: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VEGF,ANG,MMP-9在结肠、肝、肺及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升高,ES,AS降低,TIMP升高;健脾消癌方能比较全面地改善机体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以探究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精眯组(7.5 mg·kg-1)和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22.0,11.0,5.5 g·kg-1);除正常组外,ih利血平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空肠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比较其黏膜损伤修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不同组别的葡萄糖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app)的比较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显著降低,且空肠黏膜损伤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精眯组和给药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明显增加,空肠黏膜损伤明显得到修复(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促进脾虚大鼠小肠吸收葡萄糖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修复脾虚大鼠的肠黏膜来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发挥益气健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34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诱导NAFLD大鼠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祛痰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SB203580组(3 mg·kg~(-1)),分别予以灌胃祛痰活血颗粒及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连续干预4周。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TG;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P7)及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组织AQP7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G,TC,AST,ALT和肝脏TG,FFA明显升高,脂肪组织中AQP7 mRNA及AQP7含量表达降低,p38MAPK mRNA及p-p38MAPK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活血颗粒和SB203580可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NAFLD大鼠的血清TG,TC,AST,ALT,肝脏TG,FFA(P0.05);各中药组和SB203580组大鼠脂肪组织AQP7 mRNA和AQP7含量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 mRNA和pp38MAPK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痰活血颗粒能减轻或者逆转肝脏的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p38MAPK活化、上调AQP7表达,增加甘油入血代谢,减少进入肝脏的FFA,从而降低肝脏TG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胃组织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及其受体GHS-R的变化,结合脑肠轴调节作用探究其在COPD肺脾两虚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肺脾两虚型COPD观察组(根据造模时间不同,分为28,35,42 d组),每组12只。空白组大鼠吸入空气+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组烟熏+气管内滴注脂多糖(造模第1,14天)+灌服冰冷番泻叶浸液至造模结束。于造模28,35,42 d末将大鼠处死,取大鼠胃组织及下丘脑组织,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各组织中脑肠肽Ghrelin及其受体GHS-R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增长,其下丘脑、胃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的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5);同时,模型组各组大鼠下丘脑、胃组织Ghrelin及GHS-R的平均吸光度呈不同程度减少(P0.05);另外,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胃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也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Ghrelin及其受体在下丘脑组织、胃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或许是引起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脑肠轴的调节作用在COPD营养状况不良状况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蒙药给旺-9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保肝、抗炎作用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美能15 mg·kg-1剂量组、蒙药给旺-9低(0.4 g·kg-1)、中(0.8 g·kg-1)、高(1.6 g·kg-1)剂量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10天。采用D-GalN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在造模后48 h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的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肝匀浆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血浆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肝组织右叶做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升高(P < 0.01),肝匀浆LPS、IL-4、IL-10水平升高(P < 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APTT、IN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蒙药给旺-9味高、中、低剂量组大鼠PT、APTT、INR无显著降低(P > 0.05),显微镜下肝组织出现水肿,炎细胞浸润、坏死等病变。与模型组比较,给旺-9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ALT、T-Bil、D-Bil值显著下降(P < 0.05),肝匀浆LPS、IL-4、IL-10含量显著下降(P < 0.01),肝组织形态学病变显著改善。结论 蒙药给旺-9可保护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受损,抗炎并可明显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对肝脏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枳葛口服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蒸馏水)、模型组(52%老白干)、枳葛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52%老白干 + 不同剂量枳葛口服液)灌胃。各组大鼠每四周取尾静脉血测定FBG、FINS,持续16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取肝脏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IRS-1、PI3K、AKT、GLUT-2等IRS-1/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FINS明显升高(P < 0.05),IRS-1/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HE染色及免疫组化可见细胞内较多的脂肪空泡;与模型组比较,枳葛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P < 0.05),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无明显改善(P > 0.05)。结论 乙醇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及IRS-1/PI3K/AKT通路的改变,一定剂量的枳葛口服液可能通过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