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目的:繁殖和鉴定携带有外源LRP16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为体内研究LRP16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首先将构建好的LRP16转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鉴定该质粒是否可以有效表达目的蛋白,随后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注射入品系为FVB的小鼠受精卵中,获得F0代小鼠。应用PCR方法对F0代小鼠进行鉴定,并将阳性F0代小鼠继续繁殖。结果 LRP16转基因重组质粒在293T细胞中可以有效表达,经PCR鉴定获得3只阳性F0代小鼠,阳性率为6.23%,选取其中1只整合有LRP16基因的F0代雄鼠,通过其与野生型FVB小鼠杂交获得7只F1代子鼠,其中4只为阳性鼠,阳性率为57.14%。从F1代中再次选取其中1只阳性雄鼠与野生型小鼠杂交繁殖获得5只F2代子鼠,PCR鉴定结果显示2只为阳性,阳性率为40%。结论 LRP16基因成功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并且能够稳定遗传,为后续在动物整体水平研究LRP1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类系祖建系的方法 ,对HLA -Ⅱ类基因DRα 和DRB1   0 4 0 1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了繁育。通过PCR和Southernblot分子杂交的方法 ,检测小鼠尾组织的DNA样品 ,以确定DR基因的整合和复制情况。结果表明 ,HLA -Ⅱ类基因DR已稳定地遗传至第五代(F5) ;共产仔 32 6只 ,PCR检测出阳性小鼠 95只 ,阳性率为 2 9.1 %。PCR—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 ,发现 68只仔鼠整合有DR基因 ,总有效率为 2 0 9%。经Nothern杂交和RT -PCR检测HLA -DR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
人β2m转基因小鼠的制备、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人β2m转基因小鼠,研究HLA-B2704的表达.方法:应用显微注射将人β2m基因注入C57BL/6×昆明鼠和昆明鼠×昆明鼠F1代受精卵,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筛选,采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对阳性鼠基因组DNA标本行进一步鉴定和测定整合拷贝数,利用RT-PCR检测阳性鼠中人β2m转基因的表达.结果:6只原代仔鼠及7只它们的下一代(F1)带有人β2m基因.由微注射基因后移卵出生的86只小鼠中,C57BL/6×昆明鼠杂交仔鼠35只,其中4只阳性(11.4%),昆明鼠×昆明鼠杂交仔鼠51只,其中2只阳性(3.9%),含有人β2m基因的原代鼠×昆明鼠杂交仔鼠20只,其中7只阳性.整合的转基因均为单拷贝.Southern杂交证实上述阳性鼠确有转基因整合.阳性鼠的皮肤、结肠、睾丸和脾脏组织中均有人β2m转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在转基因动物制备中,C57BL/6×昆明鼠F1代明显优于昆明鼠×昆明鼠F1代.与人HLA-B2704基因相比,人β2m基因不易整合,其整合率与整合拷贝数均较低.得到的人β2m转基因小鼠能够将人β2m基因传给下一代并可与人HLA-B2704转基因鼠交配.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PCR技术检测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鼠系,筛选携带目的基因的阳性小鼠。方法用PCR技术,对显微注射后出生的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首建鼠的F1、F2、F3及F2代与野生型ICR小鼠的回交后代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显微注射后出生的小鼠25只,阳性为1只,阳性率为4%;检测F1、F2、F3代小鼠分别为60、77和69只,阳性仔鼠数为35、56和63只,阳性率分别为550%、727%和913%;对回交后代进行检测,未见纯合的F2代小鼠。结论外源基因(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鼠的染色体上,并且按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BRCA1、BRCA2和CDH1三基因乳腺特异性修饰小鼠模型。方法针对小鼠BRCA1、BRCA2和CDH1基因分别设计并合成sgRNA,构建p X330-sp Cas9-U6-gRNA共表达载体,将共表达载体中CBh启动子替换为乳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WAP。利用小鼠受精卵原核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结果共注射受精卵190枚,得到活性受精卵130枚,移植4只受体鼠。产下F0代仔鼠42只,鉴定出11只转基因阳性小鼠,阳性率为26.19%。F0代阳性鼠繁育后得到39只F1代仔鼠,其中9只为F1代转基因阳性鼠。结论通过构建乳腺组织特异表达Cas9载体成功制备了转基因阳性鼠。  相似文献   

6.
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的Southern杂交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方法进行Southern杂交,以检测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外源DNA的整合情况,筛选携带目的基因的阳性小鼠。方法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方法,对转人组织蛋白酶K基因小鼠(FD代)及首建阳性鼠与野生型ICR小鼠交配产生的F1代进行Southern杂交,对F0代和F1代进行筛选。结果经显微注射法,共获得25只转基因小鼠,通过Southern杂交鉴定,1只为阳性,阳性率为4%;对PCR阳性的F1代小鼠35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全部为阳性。结论外源基因(人Cathepsin K基因)已整合到小鼠的染色体上,并且能够遗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整合有EB病毒(EBV)早期基因BamHI-H右向读码框1(BHRF1)基因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构建BHRF1阳性首建鼠F0共16只,将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得到子代F1小鼠,PCR技术检测子鼠鼠尾组织DNA,鉴定筛选BHRF1阳性鼠。阳性鼠再与同系阴性鼠杂交得到F2小鼠,筛选出F2小鼠中的阳性鼠近交得F3小鼠。筛选出F3小鼠中的纯阳性鼠进行近交,得到纯阳性F4小鼠。F4小鼠再近交得到纯阳性F5小鼠。结果经PCR及测序证实,F4、F5小鼠均为BHRF1阳性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与BHRF1基因完全相同。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了BHRF1转基因鼠模型,并成功筛选出纯阳性BHRF1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BHRF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EBV相关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行转基因小鼠的繁育与纯合子转基因小鼠的筛选。方法 选用致突变xylE转基因原代小鼠31号和9号进行传代,自F2起采用全同胞交配繁育至F3。结果 转基因能遗传且各世代转基因小鼠表型无异常,亦未见近交衰退现象。经不同世代载体回收和转化检验表明,靶基因功能未因世代传递而改变,并从3l号系的F3中筛选出一只纯合雄鼠,经与非转基因雌鼠交配所产4窝28只小鼠,PCR—southern检测均呈阳性,证实为~纯合子。结论 xylE转基因能遗传,4个世代内便筛选出纯合子小鼠,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9.
β-肌动蛋白启动子指导下人bcl-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荣亮  吴刚  吕建瑞  李伟  雷晓鸣 《医学争鸣》2004,25(18):1656-1658
目的: 通过原核注射法将肌动蛋白启动子/bcl-2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制作转bcl-2基因的小鼠. 方法: 构建β-actin启动子/bcl-2表达载体,小鼠进行超排获得原核期胚胎,应用原核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对新生小鼠通过基因组DNA 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注射成功率为58%(580/1000),新生小鼠为33只,PCR检测转基因阳性为8只,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有4只转基因阳性鼠. 结论: 通过原核注射法获得转bcl-2基因的阳性小鼠,建立bcl-2转基因动物模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培育一种HBeAg转基因小鼠新品系。方法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eAg基因;采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 组的方式分别在Rosa26基因位点定点插入pliver-HBeAg表达框,获得含有HBeAg基因的表达载体pliver-HBeAg,经酶切得到 含有HBeAg基因的线性DNA 片段,将Cas9 mRNA、gRNA和donor vector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受精卵中,再将其移植 入C57BL/6J雌性代孕小鼠子宫,获得F0代建系小鼠;采用长片段PCR对出生小鼠进行鉴定,共获得HBeAg基因正确同源重组 的F0代建系小鼠;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交配,繁育获得F1代小鼠,经PCR鉴定及测序确认阳性F1代小鼠;将 携带HBeAg基因的F1代转基因小鼠再次回交,对子代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直至获得纯合子子代转基因小鼠;采用全自 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胶体金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BeAg转基因鼠血浆和肝组织中HBeAg和HBeAb的表达。 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共获得56只F0代小鼠,其中2只为正确同源重组的F0代小鼠;F1代小鼠中6只阳性F1代小鼠。 截至目前,共获得22只F2代纯合子和29只杂合子HBeAg转基因小鼠。所有HBe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出高浓度的 HBeAg蛋白,但未检出HBeAb的表达。而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eAg转基因小鼠肝脏肝细胞中可特异性表达HBeAg蛋白。 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能在肝脏肝细胞中稳定表达HBeAg蛋白且对HBeAg免疫耐受的新品系HBeAg转基 因小鼠,为HBV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人bcl-xl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的复制及传代的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bcl-xl基因小鼠,将PCR及Southern-blot检测阳性的小鼠与正常鼠酱并传代,然后检测子代中外源基因的遗传 情况。结果发现:10号小鼠传代过程中PCR阳性率保持稳定,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 。6号小鼠PCR阳性率呈轻微下降趋势,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遗传 。13号和5号小鼠PCR阳性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该二小鼠存在外源基因遗传丢失现象。结果提示:获得了能够稳定遗传 的转基因鼠系。  相似文献   

12.
ethods Bothh apoAItransgenicmiceandnormalC57micewerefedwitheitheraregularchoworahigh fatdietcontaining 5%porklard ,1 2 5%cholesteroland 0 2 5%sodiumcholatefor 14or 2 4weeksrespectively HumanapoAImRNAweredetectedbyNorthernblot PlasmaapoAIlevelsweremeasuredusingaradi…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6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0)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H-E染色的方法分析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表达,复制和组织这变化。结果:F6代乙肝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稳定整合有HBV基因,肝组织中可检测用HBsAg,HBcAg和X蛋白3种病毒蛋白,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率分别为19.54%和3.39%,且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存在病毒NA和病毒样颗粒;长期的病毒DNA整合,表达和复制可以引起转基因小鼠肝,肺等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具有基因组中稳定整合病毒DNA,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复制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这变化,作为生物医药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类似系祖建系的方法,对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模型的17、21、25三个系列进行了繁育,通过PCR和Southern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三个系列小鼠尾组织和血清的DNA样品,以确定HBV基因的整合和复制情况。结果表明,HBV基因已稳定地遗传至第五代(F5),且各世代小鼠血清中都存在HBVDNA,此外,整合阳性小鼠的血清中能测出HBVDNA的比率很高,F1代为94.44%(102/108),F2、F3代为95.31%(61/64),故在繁育中可以通过测血清中的HBVDNA来确定小鼠是否整合。  相似文献   

15.
庚型肝炎病毒全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制备与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显微注射方法产生整合庚型肝火病毒(HGV)全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研究HGV基因的遗传特性。方法:将含有HGV全长基因的载体线性化后,将目的基因DNA溶于显微注射用缓冲液,依常规方法进行显微注射,得到仔鼠后用PCR及基因组DNA Southern印迹法鉴定。阳性小鼠即为建立者(founder)上鼠,将founder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得到1代小鼠,随后将F1代阳性鼠与正常小鼠交配得到F2代小鼠。结果:共得到5只founder小鼠,其中4只与正常小鼠交配,得到F1代小鼠共41只,其中29只为阳性,阳性率为71%。F2代小鼠共21只,其中16只为阳性,阳性率为76%。结论:得到了整合有HGV全长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证明HGV基因可以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稳定传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共刺激分子配体B7-DC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来自小鼠胸腺的mRNA中扩增出B7-DC cDNA,继而将B7-DC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F6/V5-His中得到含B7-DC和V5-His融合蛋白的PEF6-B7-DC/V5-His。注射外源基因PEF6-B7-DC/V5-His至FVB小鼠原核,注射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所生仔鼠经PCR和Southem-blot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结果共注射移植胚胎87枚,出生小鼠39只,检测出阳性小鼠3只,并稳定遗传至F2代。结论成功建立了B7-DC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人的MTA1外源基因整合到C57BL/6J小鼠中,构建稳定高表达MTA1的小鼠模型。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人的MTA1编码序列,将MTA1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MTA1载体,回收片段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注入到受精卵的雄原核中,使用MTA1特异性的引物经PCR鉴定出基因型阳性的转基因小鼠,再利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TA1在转基因小鼠全身级织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MTA1转基因注射片段。在320枚显微注射受精卵中挑选出300枚存活卵移植到10只ICR小鼠假孕受体的输卵管中,10只ICR小鼠均怀孕,移植成功率为100%,共生出子代鼠80只,经PCR检测其中共有9只整合了MTA1基因,整合率为11.25%。经PCR鉴定MTA1整合阳性的F1代小鼠,再经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MTA1表达水平在脑、肺、肝、肠等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肾、骨骼肌表达无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脑、肝、肺、结肠高表达MTA1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MTA1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