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6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NNG致小鼠肢体异常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可导致肢体畸形的已知致畸物N-甲基-N'-硝基-N-甲基亚硝基胍(MNNG)作为受试物,诱发小鼠肢体的异常发育表型,然后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该模型畸形肢体和相应正常器官的差异基因。结果发现,小鼠妊娠第12天一次腹腔注射给予40mg/kg MNNG可诱发的胎鼠肢体畸形,发生率高。肢体畸形以活胎计的发生率为33.7%,以窝计为81.8%,肢体畸形占畸胎鼠的构成比为100%,且以短指(趾)和缺指(趾)最为常见,其次还有多指(趾)和短肢等。畸形发生的部位存在左右及前后不对称性,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畸形严重程度依次为左后>左前>右后>右前。特别是发现并证实在体形态所见短肢是径腓骨缺失所致;肋骨的异常发育也存在明显的左右不对称性,这些发现尚未见国内外有报道。应用SSH技术和点杂交等技术对孕期第18天的MNNG诱发的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和相应对照组正常肢体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共得到25个差异片断,对其中的12个进行测序。GeneBank查询比对之后发现,1条为已知基因,即小鼠基因Pex3,另外3条分别与小鼠melanoma X-actin(Actx)mRNA、小鼠端粒酶结合蛋白p23和人胶原Ⅰ型alphal基因同源(但blastx/nr查询结果不支持该结论),视为可能已知基因;其余6条序列分别与小鼠肌肉或小鼠8-12天胚胎不同器官肌肉 cDNA序列近似,视为未知基因,MNNG诱导的小鼠GD18天胚胎肢体畸形差异表达基因大多数是一些肌肉发育基因,而且分别与正常8-12天胚胎不同器官肌肉的cDNA序列一致,这些片段在畸形肢体差异表达,提示MNNG可能是破坏了这些基因的正常表达程序,因而导致了肢体组织发生异常,尽管目前尚无法判断这些片断是否是该畸形发生的关键基因片断。该研究为今后开展肢体的异常发育分子机制和其他类型的异常发育机制研究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Schneider等曾报道,某些具有大环状结构氨基侧链的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对小鼠伯氏原虫(Plasmodium berghei)血症具有长效抑制作用。据称化合物12,278 R.P.(Ⅰ)—剂500mg/kg灌服,对小鼠伯氏原虫输血感染的有效保护期为8周。为了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抗疟作用的关系,作者设计合成了十种不同结构类型800余种哌嗪氨基氮杂环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HPQ(Ⅱ)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3,6,7-二苯并蒽对切除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和子宫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放射配体受体法。结果:2,3,6,7-二苯并蒽在皮下注射5d后,低及高剂量均可导致切除卵巢的大鼠子宫湿重明显增加(P<0.01),低及高剂量组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数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剂量组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亲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及高剂量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含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及,高剂量组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高剂量组血清中催乳素(PRL)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2,3,6,7-二苯并蒽雌激素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生殖内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上海分会成立以来,已有会员近300人。1990年,分会举行了三次学术报告会,传达了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环境诱变剂会议概况,并就会议期间的综述性文章,分13个专题作了报告。这13个专题是:遗传毒理学和环境诱变剂学会的起源、突变发生的机制、紫外线对大肠杆菌的致突变作用及其SOS反应、细菌致突变试验的进展、化学诱变剂的社会关注与环境政策的进展、当前致癌剂/诱变剂筛选实验中不可靠因素的来  相似文献   
5.
八、切割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切割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eavas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CFLP)是一种新型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它可以在长度为1kb以上的DNA片段内检测基因突变,而且可以准确获知突变所在位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与PCR-SSCP及DGGE相比较,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镉中毒大鼠睾丸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急性镉中毒睾丸氧化损伤的特点以及睾丸对镉敏感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观察MDA、还原态GSH、SOD、CAT、GSHpx、MT等指标系统研究大鼠肝、睾丸两器官的细胞抗氧化体系在急性镉暴露后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急性镉中毒使肝、睾丸两器官均发生严重的氧化损伤,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但两者的变化规律不同:肝脏在6 h组MT大量表达(达正常值的6.7倍)后,上述损伤逐渐减轻;而睾丸MT表达的氧化损伤尽管在前3 h并不严重,但此后不断加剧.结论:急性镉中毒时睾丸与肝氧化损伤规律明显不同,MT在睾丸中不能被诱导表达是睾丸对镉极其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促癌剂检测模型.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人类突变的c-Ha-rasV12G 基因转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将获得的G418抗性(G418r)单克隆细胞株用佛波醇酯(PMA)处理,并选用克隆形成率、锚着独立性生长及血清抗性等表型改变对受试细胞进行了恶性程度检测.结果:(1) 在促癌剂PMA作用下,BEAS-2B基因转染细胞发生了恶性转化;(2)表达突变ras基因的上皮细胞,在大剂量PMA (>1 μmol)的急性刺激(24 h)下,可诱导细胞死亡;(3) 随着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某些促癌剂的促细胞分化作用将减弱,并有生长刺激作用.结论:该模型可用于促癌剂的检测及促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结肠息肉癌基因及抗癌基因产物研究毕洁,印木泉,仉灿荣,孟荣贵,陆婵芬,林茵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第二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上海200433)长海医院普外肠镜室对人体多种肿瘤中癌基因(oncogene)和抗癌基因(Anti-oncogene)蛋白产...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国际环境和工业毒理学会议介绍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张黎明印木泉第二届国际环境和工业毒理学会议于1996年12月9~13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目的是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面对化学物的广泛应用给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问题。“研究与应用”被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