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在无药物抗性改变;无转化细胞生物指示系统改变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筛选出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IFN-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 IFN-α基因两端加上 XbaⅠ酶切位点后用 PCR法扩增,再重组入以抗体库技术筛选得到的人源抗HBsAg-Fab片段表达载体的相应位点上,构建 anti-HBsAg-Fab/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取 PCR扩增得到的 IFN-α DNA,用地高辛标记系统进行化学标记,制备 IFN-α DNA探针。取构建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受体菌.增菌后,以溶菌酶加煮沸法批量制备载体 DNA,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 80℃烤2h,预杂交液 42℃,2h膜预杂交,标记探针 42℃, 4h杂交,洗膜后用酶标抗地高辛抗体显色。同时设单纯人源抗 HBsAg-Fab片段表达载体为阴性对照, IFN-α质粒为阳性对照。阳性克隆再以 SacI和 XbaⅠ酶切,琼脂糖电泳鉴定。结果40株转化细胞中筛选出7个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显示两者符合率达100%,成功地筛选出了anti-HBsAg-Fab/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结论人源HBsAg抗体Fab片段/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深入开展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我们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IFN-α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HS/IFN-α。方法:采用PCR方法,将IFN-αA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端引入-Linker,重组入抗HBsAg抗体Fab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鉴定并筛选出阳性克隆pHS/IFN-αA,并对插入基因片段测序。结果: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片段已正确插入载体相应酶位点,片段与PCR扩增片段大小相同,硷基序列正确。结论:pHS/IFN-αA的成功构建,为人抗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在无药物抗性改变,无转化细胞生物批示系统改变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筛选出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IFN-μ融合蛋白塬核表达载体。方法 在IFN-α基因两端加上Xba1酶切位点后用PC放地重组人以抗体库技术筛选得到的人源抗HBsAg-Fab片段表达载体的相应相应们点上,构建anti-HBsAg-Fab=T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取PCR扩增到的IFN-αD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深入开展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我们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IFN-αA)融合蛋白核表达载体pHS/IFN-α,方法:采用PCR方法,将IFN-αA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引入-Linker,重组入抗HBsAG抗体Fab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鉴定并筛选出阳性克隆PHS/IFN-α,并对插入基因片段测序。结果: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1b-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BH)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差异方法对46例CBH与39例CHC患者分别采取用α1b-IFN300万U隔日一次,疗程3mo,同时设立对照组CBH57例,CHC3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wk、治疗结束及治疗后0.5a采血清测HBsAg、HBeAgHBV、DNA、HCV、RNA并动态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结果对CBH及CHC的ALT复常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并且IFN对CHC疗效优于CBH(P<0.05),IFN对HBsAg、HBeAg阴转疗效皆不明显(P<0.05),但对HBV.DNA阴转疗效明显(P<0.05),对HCV.RNA阴转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IFN对HCV.RNA阴转疗效明显优于HBV.DNA(P<0.05)结论提示IFN对CHC疗效优于CBH。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4小时、16小时微量释放细胞毒法监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对K562细胞及PLC/PRF/5细胞杀伤活性及某些影响因素。实验提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健康人。rIL-2可明显增加健康人NK细胞活性,但对HBV感染者NK细胞增强作用不明显。HBsAg、rHBeAg和rHBcAg均可明显抑制NK细胞活性,并有剂量依赖性,加入外源性rIL-2仍不能纠正。提示HBsAg、rHBeAg和rHBcAg可通过某种机制阻抑rIL-2与NK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Th1/Th2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工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2.3%~  相似文献   

8.
应用儿脾LAK细胞,配合rIL-2和rIFN-γ治疗8例长期HBV无症状携带者,结果表明:有75%(6/8)的患者HBeAg转阴,其中有25%(2/8)的患者HBeAg和HBsAg均转阴,治疗后CD^+8T细胞稍有增高,Tac抗原比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血sIL-2R,IL-8和NTF-α治疗后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IFN的治疗前、中、后采用ELISA法检测抗IFN-HBV-M,用PCR法检测HBV DNA,HCV RNA,结果,乙型肝炎抗INF治后转阳性及治前后均阴性组,HBeAg阴极转及HBV DNA的阴转均略优于治疗前抗IFN阳性组,但无显著差异;丙型肝炎,ALT复常、HCV RNA的阴转,汉前后均阴性组好于治转为阳性且又好于治前阳性组。78.3%的患者抗IFN出现高峰在2-  相似文献   

10.
采用α-干扰素(α-IFN)、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HBV感染病人63例,以α-IFN治疗慢性乙肝病人58例,对比观察联合用药对病人血清HBeAg、Pre-S2、PHSA-R及DNA-P复制指标的抑制效应.3个月疗程结束后,抑制效应两组分别为HBeAg49.2%和34.5%;Pre-S252.7%和38.8%;PHSA-R44.2%和37.7%;DNA-P57.9%和41.9%;高复制型52.6%和40%,除PHSAR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联合用药组优于α-IFN组。  相似文献   

11.
采用α-干扰素(α-IFN),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HBV感染病人63例,以α-IFN治疗慢性乙肝病人58例,对比观察联合用药对病人血清HBeAg,Pre-S2,PHSA-R及DNA-P复制指标的抑制效应。3个月疗程结束后,抑制效应两组分别为HBeAg49.2%和34.5%,Pre-S2,52.7%和38.8%,PHSA-R44.2%和37.7%,DNA-P57.9%和41.9%,高复制型52.6%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IL)-2转基因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Sv(X)-包装细胞系PA317基因转移系统,研究了人IL-2cDNA转移和表达,以及抗HBV和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作用。所构建的人IL-2重组表达载体pZIPhuIL-2,以DNA-磷酸钙共沉淀技术转染PA317细胞,筛选到G418抗性克隆,分泌假病毒颗粒达106CFU/ml。以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2水平可达6IU/ml,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的分泌表达,与100IU/ml重组的IL-2一样可诱导出相似的LAK细胞活性。而不含IL-2cDNA的pZIPSV(X)的假病毒颗粒则无此作用。提示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可以成功地实现人IL-2cDNA的转移和低水平的分泌和表达,并可明显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及诱导LA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对12例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先给予强的松1mg/(kg·d)治疗2周后突然停药,此时开始应用IFN-α100万单位,隔天1次肌注,疗程共6个月。观察患儿血HBV抗原的转变,尿蛋白及血生化的变化。结果:10例患儿中的4例HBeAg转阴,12例患儿中的3例HBsAg转阴,5例尿蛋白转阴,3例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6.7%(8/12)。尤其是对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MN)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疗效较好,而对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者则效果较差。结论:该剂量疗程的IFN-α对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适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常大鼠在体内应用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二者联用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从正常大鼠肝内分离出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体外分别受IFNα-2b、BCG或二者联合作用后,以3H-TdR掺入实验测定生物免疫刺激剂(BIS)对LGL抗肝癌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1)单用IFNα-2b对大鼠淋巴细胞母细胞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1.7%;单用BCG使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27.9%,二者联用则可消除IFNα-2b对大鼠淋巴细胞母细胞化的抑制作用。(2)IFNα-2b、BCG或二者联用均使大鼠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中BCG作用强于IFNα-2b(P<0.01),以IFNα-2b和BCG二者联用的效果最强。(3)IFNα-2b、BCG均可显著增强大鼠肝LGL的抑肝癌细胞增殖作用,BCG作用较IFNα-2b强,二者分别使肝LGL抑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提高了50%和22.4%,IFNα-2b和BCG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强,使肝LGL的抑肝癌细胞作用提高了63%。实验结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最佳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活性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PEI-CELLULOSE薄板层析法。结果:(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AS基础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2)IFNα治疗结束后HCVRNA持续阳性的病人2-5AS基础水平比HCVRNA转阴的病人要高(P<0.05);(3)IFNα治疗效果较好,HCVRNA转阴的病人2-5AS水平在用药后24h比HCVRNA未转阴的病人上升得更高(P<0.01);(4)用药后1个月2~5AS水平与IFNα治疗效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AS可以作为评价干扰素治疗效果的1个机体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7.
THEROLEOFRECOMBINANTHUMANFUSIONPROTEINIL-6/IL-2(CH925)INHEPADNAVIRUSINFECTIONTREATMENTMiZhibao(米志宝),ZhaoChunhua(赵春华),ZhangXit...  相似文献   

18.
研究MxA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处理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12h或24h,并用Western-blot法或或FACS法分别进行了MxA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重组的MxA和IFNα2b进行抗病毒效应实验。结果(1)低浓度IFNα2b(〉11U/ml)可诱导WI-38细胞达MxA;(2)10ng/mlMxA可以抵抗20TCID50的HSV-1、Polio。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对人胃癌细胞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细胞因子对人胃癌细胞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的调节作用。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体外诱导三株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MKN45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IFN-α和IFN-γ对胃癌细胞MG7Ag有促表达作用。IL-2对三株细胞MG7Ag无调节作用;TFN-α对细胞MG7Ag表达调节是随  相似文献   

20.
李丽娥  盛伟华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2):1244-1244,1289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在Vero细胞上研究了IFNα2a抗HSV-1型和HSV-Ⅱ型疱疹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万兴IFNα2a和罗扰素IFNαa在Vero细胞上500IU/ml可以抗1000TCID50,50IU/ml可以抗100TCID50,5IU/ml可以抗01TCID50的HSV-1型和HSV-Ⅱ型疱疹病毒感染细胞,提示万兴IFNα2a和罗扰素均显示明显的抗病毒效应,且两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