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酸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叶酸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叶酸浓度(0~160 nmol/L)作用48 h后的细胞抑制率.叶酸组采用120 nmol/L(细胞抑制达50%的浓度,即IC_(50))叶酸处理细胞48 h;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加人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培养的细胞作为DMSO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叶酸受体(FR-a)、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MTT法检测叶酸与顺铂、紫杉醇或表阿霉素联合作用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随着叶酸浓度升高,卵巢癌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IC_(50)为120 nmol/L.叶酸组卵巢癌细胞(120 nmol/L叶酸处理)的FR-a、DHFR 和MTH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DMSO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叶酸组卵巢癌细胞G_2/M期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S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5),G_0/G_1期无明显变化(P〉0.05).120 nmol/L叶酸分别联合40 μmol/L顺铂、10 μmol/L紫杉醇或15 μmol/L表阿霉素作用48 h后,其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药物作用下的细胞抑制率(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叶酸可能通过影响叶酸代谢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叶酸可能增强化疗药物对卵巢癌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强卵巢癌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用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作用于卵巢癌顺铂(cisplatin,DDP)耐药细胞株(SKOV3/ DDP),探讨其对卵巢癌耐药株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DDP作用48 h后SKOV3和SKOV3/ 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SKOV3和SKOV3/DDP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2, 6 μmol/L MSA及其联合不同浓度DDP对SKOV3/DDP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β-catenin蛋 白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浓度的DDP作用于SKOV3和SKOV3/DDP细胞48 h后,SKOV3/DDP细胞的 抑制率均低于SKOV3细胞(P<0.05);SKOV3/DDP细胞中β-catenin表达高于SKOV3细胞(P<0.05)。不同浓度MSA作用于 SKOV3/DDP细胞48 h后,细胞抑制率随MSA的浓度增高而增加(P<0.05)。2,6 μmol/L MSA联合DDP组SKOV3/DDP细 胞的48 h抑制率均高于单用DDP组而β-catenin的表达均低于单用DDP组(P<0.05)。结论:MSA能够逆转SKOV3/DDP细 胞对DDP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β-caten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分布情况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鄄RELP)方法检测了47名健康对照组和40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THFR基因的677碱基多态性突变C→T情况,同时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叶酸水平,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THFR基因突变型C677T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且Hcy水平明显高。在叶酸浓度≤6.92nmol/L时,DN组TT型发生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当叶酸浓度>6.92nmol/L时,DN组TT型发生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碱基突变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木犀草素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 μmol/L或10 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 μmol/L木犀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腺癌细胞(AGS)、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作用均<20%,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约20%.Bexarotene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抑制率达50%(IC_(50))的浓度约为2 μmol/L,与5 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_(50)约0.2 μmol/L,5 μmol/L木犀草素与0.1 μmol/L Bexarotene联用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达44%,Bexarotene与木犀草素联用在MGC-803、HepG2、A549细胞中增敏较小,在Caco2和MCF-7细胞中无增敏作用;顺铂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_(50 )>30 μmol/L,与5 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_(50)约3 μmol/L,联用后在MGC-803、HepG2和A549中增敏较小;博来霉素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_(50)>100 μmol/L,对A549细胞的IC_(50)约为100 μmol/L,与5 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Hela细胞的IC_(50)约为1 μmol/L,与10 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A549细胞的IC_(50)约为10 μmol/L.木犀草素与格列卫联用在MGC-803、HepG2、A549和AGS中增敏较小.结论:木犀草素在低于10 μmol/L浓度时,对肿瘤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较小.低浓度(5 μmol/L~10 μmol/L)的木犀草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对抗肿瘤药的增敏作用强度不同,在Hela细胞中增敏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叶酸浓度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老年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82例对照,采用PCR-RFLP检测MTHFR基因677位点的基因型,并检测血清叶酸浓度.结果:两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实验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为0.27∶0.12和0.52∶0.32(P均<0.01).实验组的血清叶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为(5.91±2.08)μmol/L∶(7.85±2.60)μmol/L(P<0.01).实验组的血清叶酸浓度按基因型分类时,CC型、CT型和TT型分别为(6.82±2.70)μmol/L、(6.02±1.84)μmol/L和(4.92±1.47)μmol/L, TT型分别与CC、CT型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P均<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清叶酸水平与TT基因型均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OR分别为4.646(95%CI:2.198-9.820)和3.286(95%CI:1.321-8.170).血清叶酸浓度低于6 μmol/L时合并TT基因型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更明显,OR从3.286增大至7.393(95%CI:1.639-33.343).结论:血清叶酸水平、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老年心肌梗死相关.低血清叶酸水平时携带MTHFR基因TT型使老年心肌梗死的患病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发挥抗癌效应的内在机制.方法 以0.01、0.1、1、10、50 μmol/L紫杉醇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进而对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采用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低浓度(0.01 μmol/L)紫杉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Ⅴ/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高浓度(50 μmol/L)紫杉醇对A2780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 ①紫杉醇浓度为0.1、1、10 μmol/L时,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0.01 μmol/L组(P<0.01)和50 μmol/L组(P<0.01).②A2780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给予0.01 μmol/L紫杉醇,经过一个细胞倍增时间未观察到G0/G1期阻滞.③0.01 μmol/L组,1 μmol/L组坏死细胞比例明显低于50 μmol/L组(P<0.01).结论 在0.1~10 μmol/L 的浓度范围内,紫杉醇可能通过诱导G2/M期阻滞使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浓度为0.01 μmol/L时紫杉醇诱导凋亡与G0/G1期或G2/M期阻滞均无关,浓度为50 μmol/L时紫杉醇可能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坏死发挥抗癌效应.  相似文献   

7.
背景 卵巢癌死亡率居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仍需不断探索新的药物来改善其预后,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了吉马酮有抗肿瘤细胞作用.目的 探讨吉马酮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用0 μmol/L、70 μmol/L、140 μmol/L、210 μmol/L、280 μmol/L、350 μmol/L吉马酮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24 h、48 h、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吉马酮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观察吉马酮对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肿瘤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的表达.结果 CCK-8实验结果提示吉马酮可以抑制人卵巢SKOV3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显示0 μmol/L、140 μmol/L、280 μmol/L吉马酮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9.00% ± 6.76%、40.33% ± 5.21%、13.79% ± 9.23% (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0 μmol/L、140 μmol/L、280 μmol/L吉马酮组穿过小室细胞个数分别为466.5 ± 47.7、319.4 ± 41.2、149.7 ± 26.3(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0 μmol/L、140 μmol/L、280 μmol/L吉马酮组穿过小室细胞个数分别为278.6 ± 71.8、161.0 ± 35.4、70.1 ± 24.9.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对细胞迁移及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吉马酮可浓度依赖性下调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JAK2/JAK2、p-STAT3/STAT3,还可浓度依赖性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P<0.05).结论 吉马酮可明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活性、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AMVT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3.5±8.8)μmol/L和(12.2±6.6)μ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cy水平与FA呈负相关(AMVT组:r=-0.42,P<0.01;对照组:r=-0.39,P<0.01)。MTHFR C677TTT基因型在AMVT组的分布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7.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结论血浆高Hcy水平和低FA是AMVT形成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AMVT形成的一个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细胞抑制率实验分5组:111nmol/L反义寡核苷酸组、333nmol/L反义寡核苷酸组、555nmol/L反义寡核苷酸组、777nmol/L反义寡核苷酸组、空白组.转染后24、48、72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抑制率.2.细胞周期及survivin蛋白表达实验分4组:555 nmol/L寡核苷酸组、544nmol/L无义组、脂质体组、空白组,转染后24、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的细胞抑制率均高于空白组(P<0.05),并随反义寡核苷酸的浓度增大抑制率增加;随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抑制率与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555nmol/L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K562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细胞周期进程受到明显阻滞,而无义、脂质体、空白组细胞周期进程无明显变化(P<0.05);反义寡核苷酸作用48h后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山竹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山竹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应用Annexin-V/PI双重染色、PI单染法检测山竹提取物对HepG2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试剂盒检测山竹提取物对HepG2细胞Caspase-3酶活化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100 μmol/L、200μmol/L、400 μmol/L、600 μmol/L、800 μmol/L)山竹提取物均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活性,且随着山竹提取物浓度及其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抑制率升高(P<0.05);山竹提取物浓度为256.67 μmol/L时可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出现早期凋亡,并且随着山竹提取物作用时间的增加,凋亡早期癌细胞的比率增高.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山竹提取物的浓度升高(0 μmol/L、200 μmol/L、400 μmol/L、600 μmol/L、800 μmol/L),G1期HepG2细胞比例升高,而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与对照组(0 μmol/L)比较,各浓度(200 μmol/L、400 μmol/L、600 μmol/L、800 μmol/L)山竹提取物组HepG2细胞的Caspase-3酶活性均升高(P<0.05),给药组的酶活力单位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 山竹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epG2细胞进入S期和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在3,3′-二吲哚甲烷(3,3′-diindolylmethane, DIM)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20、40、60、80 μmol/L)DIM分别处理人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aSR蛋白表达,筛选合适的DIM浓度,Transwell法检测DIM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另将HepG2和SMMC-772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60 μmol/L DIM组、300 μmol/L氯化钆(CaSR激动剂)组及氯化钆+ DIM组(用300 μmol/L氯化钆预处理细胞0.5 h,再与60 μmol/L DIM共处理24 h),评价细胞增殖、CaSR蛋白表达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 μmol/L和40 μmol/L DIM处理后可分别显著抑制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P均<0.05),降低两株细胞CaSR蛋白表达量(P均<0.05);DIM抑制两株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效应剂量关系;与60 μmol/L DIM组相比,300 μmol/L氯化钆+60 μmol/L DIM组细胞CaSR蛋白表达、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激活CaSR可以缓解DIM引起的抗肝癌效应,提示CaSR可能是DIM抗肝癌作用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粉防己碱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CK-8检测粉防己碱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半数抑制浓度;用不同浓度粉防己碱(0、2.5、5和10 μmol/L)处理细胞,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技术和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活化程度。结果: HCT116细胞活力随粉防己碱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粉防己碱半数抑制浓度为9.441 μmol/L;与0 μmol/L组相比,2.5、5和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形成集落数明显减少(P均<0.05);5、10 μmol/L粉防己碱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P均<0.05);2.5、5、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核荧光增强,迁移能力降低(P均<0.05);与0 μmol/L组相比,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多呈圆形,有更多上皮细胞形态;2.5、5和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增加,而间充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减少,且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AKT和NF κB 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粉防己碱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 信号途径逆转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杜霄  许超  涂彧  周菊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716-3723
背景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放疗所致的正常器官的辐射损伤难以避免,精胺是具有极高生物活性的一种多胺类物质,研究证明外源性精胺具有一定的活性氧清除剂作用,而心脏作为常见的辐射损伤器官,外源性精胺对辐射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精胺对辐射所致氧化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取对数生长期的H9c2心肌细胞加入精胺,分为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400 μmol/L组,空白对照组为加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采用CCK8溶液计算各组细胞培养12、24、48 h的存活率。根据前期筛选结果将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DMEM培养基)、单纯辐射组(单纯X线照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及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各组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0、12、24、48 h,计算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拍摄各组细胞照射后状态,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MDA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SOD活性。结果 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400 μmol/L组24 h细胞存活率高于12、48 h(P<0.05)。处理时间12 h: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及400 μmol/L组(P<0.05);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高于400 μmol/L组(P<0.05)。处理时间24 h: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μmol/L组、400 μmol/L组(P<0.05);1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低于200 μmol/L组,高于400 μmol/L组(P<0.05);200 μmol/L细胞存活率高于400 μmol/L组(P<0.05)。处理时间48 h: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及400 μmol/L组(P<0.05);1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低于200 μmol/L组,高于400 μmol/L组(P<0.05);2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高于400 μmol/L组(P<0.05)。处理时间0 h: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纯辐射组(P<0.05);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凋亡率低于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P<0.05)。处理时间为12、24、48 h细胞凋亡情况同处理时间为0 h。空白对照组0 h细胞凋亡率低于12、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24 h(P<0.05),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48 h(P<0.05)。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0 h、12 h和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0、48 h(P<0.05),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48 h(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0、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0、48 h(P<0.05)。单纯辐射组0 h细胞凋亡率低于12、24、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24、48 h(P<0.05);24 h细胞凋亡率比48 h低(P<0.05)。处理时间为12 h时:空白对照组与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辐射组比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及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高,比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MDA水平低(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处理时间为24 h时:空白对照组与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辐射组比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及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MDA水平高(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处理时间为48 h时:空白对照组与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辐射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给予X线照射24 h后,空白对照组H9c2心肌细胞形态呈长梭形,细胞核形态完整,染色均匀;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的H9c2心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细胞形态变圆、细胞核碎裂、染色不均匀等,其中200 μmol/L精胺组的细胞形态最接近空白对照组细胞,变化程度较轻。结论 精胺对辐射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与浓度及时间有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高浓度精胺的保护能力更强,各浓度精胺处理24 h时的细胞保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对胰岛β细胞株MIN6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刺激浓度为2.8mmol/L和16.7mmol/L的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以1、5、10μmol/LDHEAS干预10min和24h(不同浓度DHEAS组),以5μmol/LDHEAS或与10μmol/L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486联合干预24h(DHEAS和DHEAS+RU486组),设立空白对照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Real-TimePCR检测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干预后10min和24h时点,5μmol/L和10μmol/LDHEAS组MIN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时点,DHEAS+RU486组与DHEAS组MIN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时点,5μmol/L和10μmol/LDHEAS组MIN6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DHEAS对MIN6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人结肠癌Caco-2细胞为模型,观察雷帕霉素 (Rapa) 对莱菔硫烷 (SFN) 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 1A1、UGT1A8、 UGT1A10及细胞色素P450 (CYP) 3A4的调控,探讨Rapa对SFN化学预防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10nmol/L Rapa组、25μmol/L SFN组和25μmol/L SFN+10nmol/L Rapa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 和核因子E2 P45相关因子2 (Nrf2) 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UGT1A1、UGT1A8、UGT1A10及CYP3A4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Nrf2的核内转位。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到10nmol/L Rapa组、25μmol/L SFN组和25μmol/L SFN+10nmol/L Rapa组细胞中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SFN组、25μmol/L SFN+10nmol/L Rapa组可诱导LC3-II蛋白及UGT1A1、UGT1A8、UGT1A10 mRNA的表达增加,诱导Nrf2蛋白的表达及核内转位增强,且25μmol/L SFN+10nmol/L Rapa组的作用更显著;而10nmol/L Rapa组、25μmol/L SFN组和25μmol/L SFN+10nmol/L Rapa组中,CYP3A4 mRNA的表达均受到抑制。结论 Rapa可协同增强SFN对Caco-2细胞自噬效应的诱导;Rapa可能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使SFN诱导 UGT1A1、UGT1A8和UGT1A10表达增加,进而增强SFN的化学预防效应,同时未影响SFN对CYP3A4转录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醋酸棉酚(gossypol acetate,GA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U87MG、LN229和U251MG细胞,各分为2组,分别用0,10 μmol/L GAA处理,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含量。另将3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别用0、10 μmol/L GAA联合0、1 μmol/L Ferrostatin-1(铁死亡挽救剂)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与0 μmol/L GAA组相比,10 μmol/L GAA组U87MG、LN229和U251MG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均<0.05),LN229和U251MG细胞中GPX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GSH含量明显减少且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U87MG细胞内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与10 μmol/L GAA+0 μmol/L Ferrostatin-1组相比,10 μmol/L GAA+1 μmol/L Ferrostatin-1组3种脑胶质瘤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GAA可以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发生铁死亡,且LN229和U251MG细胞较U87MG细胞对GAA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苯并[a]芘对宫颈癌HeLa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1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0、2.5、5.0、7.5和10.0μmol/L)的BaP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BaP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W estern b lotting和RT-PCR分别检测CYP1A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荧光素标记检测CYP1A1活性。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各浓度BaP组光密度(D553 nm)均较对照组(0μmol/L BaP)升高,其中7.5μmol/L BaP组最高(P〈0.05)。W estern b 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BaP组CYP1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7.5μmol/L BaP组最高(P〈0.05)。CYP1A1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BaP组HeLa细胞CYP1A1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以5.0μmol/L BaP组活力最高(P〈0.05)。结论 BaP可诱导HeLa细胞增殖,诱导HeLa细胞表达CYP1A1,并增加酶活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合环氧合酶 2(COX 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凋亡和EGFR、COX 2表达的影响。方法A549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吉非替尼5?μmol/L组、塞来昔布25?μmol/L组、吉非替尼5?μmol/L联合塞来昔布25?μmol/L组。药物干预细胞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和药物作用周期、免疫荧光检测EGFR和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两制剂联合作用时抑制作用更强(P<0.01)。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更高(P<0.01);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1),进一步下调了EGFR和COX 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胡桃醌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株HepG2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40、80、120、160和200 μmol/L)胡桃醌组。采用MTT法观察胡桃醌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据IC50确定胡桃醌的有效浓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化学法检测HepG2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120 μmol/L胡桃醌对HepG2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桃醌的IC50为139.888 1 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胡桃醌组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胡桃醌组细胞体积缩小,连接消失。120 μmol/L胡桃醌组HepG2细胞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0 μmol/L胡桃醌组HepG2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胡桃醌能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