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与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B(ApoA1、ApoB)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30例,其中19例为血糖良好控制组,11例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对照组正常孕妇30例(正常妊娠组)。3组分别于孕32~36周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静脉血清TC、TG、HDL-C、LDL-C、VLDL-C、ApoA1及ApoB。结果:血糖良好控制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控制不良组与对照组相比,除TC外,各测定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LDL-C、VLDL-C、ApoB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HDL-C、ApoA1测定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GDM患者,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内,其血脂,血浆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不会发生严重紊乱,对母体的健康不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反之,其血脂、血浆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代谢将发生严重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T2DM患者及非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及血脂等实验室指标检测、baPWV测量。根据HbA1c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分析血糖控制情况与baPW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41名研究对象,包括733名T2DM患者及608名非患者。与非患者相比,T2DM患者中baPWV异常(baPWV≥1700 cm/s)率较高(40.8% vs.26.8%, P<0.001)。分别以HbA1c<6.5%和HbA1c<7.0%为血糖控制目标时,非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组、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组之间的baPW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n-diabetes vs. HbA1c<6.5% T2DM vs. HbA1c≥6.5% T2DM:26.8% vs.32.8% vs.42.6%,P<0.001;non-diabetes vs. HbA1c<7.0% T2DM vs. HbA1c≥7.0% T2DM:26.8% vs.36.0% vs.43.4%,P<0.001)。控制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疾病史、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后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HbA1c<6.5%的糖尿病患者baPWV异常的OR值为0.927(95%CI 0.560~1.537),HbA1c≥6.5%的糖尿病患者baPWV异常的OR值为1.826(95%CI 1.287~2.591);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HbA1c<7.0%的糖尿病患者OR值为1.210(95%CI 0.808~1.811),HbA1c≥7.0%的糖尿病患者baPWV异常的OR值为1.898(95%CI 1.313~2.74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baPWV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血糖控制不良是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良好控制血糖可能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魏艳  程昕然  鄢力  王晓鸥  何卫兰  向蓉  曾欢欢 《四川医学》2012,33(10):1710-1712
目的分析31例儿童1型糖尿病的血脂特点以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将我院31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成DKA组(n=12)和非DKA组(n=19),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有无差异;根据血脂分为异常组(n=18)和正常组(n=13),比较两组DKA发生、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 DKA组和非DKA组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发生DKA的百分比分别是55.56%和1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不随HbA1c的升高而升高(P>0.05),HDL随HbA1c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合并DKA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血脂异常组更易发生DKA。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血脂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存在的血脂异常及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病人分为血糖控制良好、控制较差和控制差3组,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蛋白(HbA1c)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随着HbA1c水平升高,TG、TC、LDL呈逐渐增高趋势,HDL呈下降趋势。结论血糖浓度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血糖浓度的同时应注意其对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8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与T2DM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5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SF、总胆回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C肽[空腹C肽(FC—P)及餐后C肽(PC—P)]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并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2&#177;257)μg/L和(112&#177;41)μg/L],血清FPG、TG、LDL、Lp(a)水平及HbA1c、Homa—IR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INS、C肽水平及Homa—I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水平与FPG、LDL水平及Homa—IR呈正相关,与PINS、C肽水平及Homa—IS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F水平与Homa—IS呈负相关。结论血清SF水平升高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高血清SF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影响;高血清SF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Dental caries (DC) are more prevalent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tha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aemic control and DC has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e therefore asses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 serum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revalence of DC in patients with T2DM.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es of data pertaining to 108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2DM hospitalized because of poor or worsened glycaemic control were included. We divided the patients based on HbA1c into two groups: HbA1c level ≥75?mmol/mol (9.0%) as poorly controlled T2DM, and HbA1c level <75?mmol/mol (9.0%) as a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d the association of lifestyle factors,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health between patien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2DM and controls.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bA1c, the absolute number of decayed teeth (DT), the sum of 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eeth, and the Met Need Index (MNI).

Results: DT was higher and MNI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2DM as compared to that in controls (P?=?0.006 and P?=?0.004, respectivel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bA1c levels and DT (adjusted β?=?0.03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005 to 0.072, P?=?0.025) and the MNI (adjusted β?=??0.216, 95% CI ?0.374 to ?0.058, P?=?0.008).

Conclusions: DT and MNI were associated with HbA1c in T2DM patient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总结50例 DPN 患者与27例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C肽(FC-P)、2 hC肽(2hC-P)水平。测定并分析患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发现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 组与 NDPN 组比较,性别、BMI、SBP、DBP、2hPG、FC-P、TC、HDL-C、LDL-C、HbA1c、T-AO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FPG、TG、2hC-P、SOD、MDA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G、2hC-P、MDA进入回归方程;MDA、SOD与TCSS评分呈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TG、2hC-P、MDA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OD水平的下降、MDA水平的增高与DPN的发生及神经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氧化应激在DP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中,研究腹部脂肪对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诊治的新发T2DM合并肥胖患者51例(T2DM组)及单纯肥胖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定量CT(QCT)测量腹部总脂肪体积(TAV)、皮下脂肪体积(SAV)、内脏脂肪体积(VAV),并计算VAV/SAV,同时获得患者腹围、BMI、血尿酸(UA)、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最大基础胰岛素用量(DBIns)、最大餐时胰岛素用量(DPIns)、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研究TAV、SAV、VAV与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及其他指标的关系,明确腹部脂肪对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T2DM组较对照组UA、TG、LDL、FPG、HbA1c水平升高(P<0.05).T2DM组较对照组SAV水平减低(P<0.05),VAV及VAV/SAV水平升高(P<o.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AV是影响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in (HOMA-RI)]、UA、CHO、TG、LDL、HCY、DBIns的因素(β=0.399、0.398、0.389、0.447、0.440、0.372、0.307,P<0.05).TAV是影响腹围、BMI的主要因素(β=0.868、0.639,P<0.05).结论 在新发T2DM合并肥胖患者中,内脏脂肪含量对胰岛素抵抗、血脂、UA、HCY、DBIns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非肥胖糖尿病患者及60例非肥胖正常人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及脂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72例非肥胖糖尿病患者FPG、HbA1c、FINS、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CHO、TG、LDL呈正相关。(3)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以HOMA-IR为因变量,CHO、TG、LDL为自变量,TG对HOMA-IR有影响。结论:高TG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TG升高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 (APO)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日立 70 2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与 96例对照者血糖 (GLU)、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计算LDL C/HDL C、APOB/APOA1并对组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6例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P值均 <0 0 1,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存在血脂和载脂蛋白 (APO)的改变 ,而且APO和血脂的改变是预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AS)、冠心病(CH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①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组Hcy、FBG、FIN、ISI、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合并认知障碍组Hcy、FIN、ISI、HbA1c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更高;②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A1c、Hcy、ISI与糖尿病并发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5例T2DM病人,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感染组和HP未感染组。收集或检测每位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通过比较2组间的检测结果分析HP感染对T2DM病人代谢水平的影响。结果175例T2DM病人中,HP感染91例(52%),HP未感染84例(48%),T2DM合并HP感染组血清LP-a和HbA1c(%)水平均高于HP未感染组(P < 0.01);T2DM病人HbA1c(%)>8的比例,HP感染者高于HP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影响T2DM病人的血糖血脂代谢,可能参与代谢异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施静  丁炎  周昊  吴鹏西  朱巧英  周锋盛  蒋骁 《重庆医学》2016,(30):4222-4225
目的:比较糖尿病(DM)患者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146例糖尿病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DM )患者根据糖化产物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分为3组(控制好,HbA1c≤7%;控制良好,7%< HbA1c≤9%;控制差,HbA1c>9%)。分别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超声特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血糖控制好和良好的患者相比,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发病年龄低、住院时间更长(P<0.05);更易合并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P<0.05);并发症及需积极抢救的临床危象多见;转移性感染多发(P<0.05)。KPLA‐DM可呈特征性的片状、团块状增强回声超声图像,血糖控制差的患者胆道系统积气、肝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KPLA‐DM 超声图像具有特征性,超声观察到的胆道系统积气及肝静脉血栓形成与KPLA‐DM 患者血糖控制差相关,提示可能存在转移性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HbA1c≤6.5%的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30例健康者(NC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以大于NC组MAGE的(x±1.96s)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将DM组患者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并对每个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结果 (1)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bA1c、MAGE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患者中,MAGE升高36例,MAGE正常32例,两者的年龄、病程、HbA1c水平、下肢血管病变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GE、年龄、病程、HDL-C与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相关(P<0.05);病程与MAGE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MAGE是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186例T2DM患者按照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 T2DM 组(SDM 组,62例)、微量组(NA组,60例)、大量组(MA组,64例),另取24 h UAER正常者作对照(NC组,60例)。分别检测PCX、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MA组VEGF、PCX及MDA水平最高(P<0.01),SOD和GSH‐px水平最低(P<0.01,P<0.05)。VEGF、UAER、HbA1c是尿PCX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PCX 及血VEGF 与氧化应激相关,氧化应激与足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3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 58例,出血性脑卒中(ICH) 6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出non-HDL-C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3例脑卒中患者血清non-HDL-C、MDA和HbA1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MDA浓度与non-HDL-C、HbA1c呈相关性,与GSH-Px无相关.结论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它们的检测可提示确切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每组45例,均接受4周的降糖治疗,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值。结果(1)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 FPG、2hPG、HbA1c、MDA、8‐iso‐PGF2a、Hcy均高于对照组,GSH‐PX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MDA、8‐iso‐PGF2a、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较B组在降低FPG、2hPG及HbA1c幅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8‐iso‐PGF2a、MDA、Hcy较B组下降幅度大,GSH‐PX较B组升高幅度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2)两种治疗方案都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在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要优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监测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 病变(DP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T2DM住 院患者80例,通过测定振动感觉阈值(VPT)联合神经传导速度(NCV)诊断为DPN的患者60例,其余20例为 单纯T2DM组。60例DPN患者再通过有无肢体麻木、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分为有症状DPN组29例和无症状DPN 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 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 (APOb)水平;比较3组患者NO、AGEs水平差异。结果:有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 症状DPN及单纯T2DM患者( P <0.01)。无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患者( P <0.05)。 3组患者的TG、TC、LDL-c、HDL-c、APOa、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纯T2DM组比,DPN组 血清NO均明显下降,AGEs水平明显升高( P <0.01);2组DPN患者血清NO、AGE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临床上早期无症状DPN发病率高,NO、AGEs是其重要的生物信号和效应分子,早期检测有助 于了解神经病变的程度。控制血糖对减少DPN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组,n=40)、单纯糖尿病组(DM组,n=47)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DMCHD组,n=43)血清PON1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计算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水平.结果:3组间比较,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DM组比较,DMCHD组BMI增大(P均<0.05).DM组及DMCHD组PON1活性均低于NC组,MDA水平均高于NC组(P均<0.05),DMCHD组PON1活性低于DM组,MDA水平高于DM组(P均<0.05).且PON1活性与MDA水平呈负相关(r=-0.544,P<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和MDA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人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情况及各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并NAFLD病人12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126例单纯T2DM病人为对照A组,1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B组。比较3组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NAFLD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病人上述指标水平,探讨血清FC-P、FINS、FPG、HbA1c对T2DM并NAFLD的预测价值,探究各指标与T2DM并NAFLD病人NAFLDFS分值的关系,并分析T2DM并NAFLD病人NAFLDFS>0.676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研究组>对照A组>对照B组(P < 0.01);血清FC-P、FINS、FPG、HbA1c联合预测T2DM并NAFLD的受试者基本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的AUC(0.764、0.801、0.757、0.729),联合预测的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40%、84.13%;随研究组病人NAFLDFS分值增高,其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腰臀比、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均逐渐增高(P < 0.01);研究组病人血清FC-P、FINS、FPG、HbA1c表达水平与NAFLDFS分值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T2DM并NAFLD病人病程增加,血清FC-P、FINS、FPG、HbA1c水平升高,NAFLDFS>0.676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P < 0.01)。结论T2DM并NAFLD病人FC-P、FINS、血糖指标高表达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为预测T2DM病人并发NAFLD的风险、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抑制病情进展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