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游离脂肪酸和阿司匹林对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 -2)的蛋白质含量及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提示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抑制IRS- 2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和降低IRS -2蛋白质含量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阿司匹林能防治游离脂肪酸引起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痔的分类与治疗学的现代概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前言长期以来,痔的“学说”,层出不穷;什么是痔,概念混乱;因而痔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法也相当繁杂。自20世纪70年代起,痔本质的研究获得实破性进展。1975年Thom-son[1-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他的论断,引起国际肛肠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受到愈来愈多的学者们的广泛支持.在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三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  相似文献   
3.
人类排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导致排便异常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随着便秘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排便生理学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展。1正常排便活动的必备条件1.1结构正常的排便通道结肠、直肠、肛管的结构特征如下。1.1.1大肠纵肌在结肠形成结肠带和结肠袋,有利于内容物推进性和非推进性袋状运动。在直肠纵肌分散更有利于缩短肠管,利于粪便排出。1.1.2大肠环肌是肠管蠕动运动的基础。大肠末端的环肌层增厚并持续性张力收缩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复习肛垫的解剖生理学有献文献,从6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痔的本质。这6个方面是:肛垫的胚胎学、ATZ上皮、血管模式、支持组织、自制功能及盆底动力学等。结论:肛垫是人体正常结构,肛垫病理性肥大即谓“痔”。  相似文献   
5.
��Դ�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痔病病人常主诉有便秘或排便费力 ,甚至要用手指挖粪。压力检测显示 ,多数病人其肛门静息压异常升高[1 ] 。Leicester等调查 10 0例 ,发现 80 %痔病病人中有不同程度的便秘。Sun等[2 ] 报告 5 6例 ,发现 40 %未脱出性痔病病人排便怒啧 ,16%感觉排空不全。显而易见 ,痔病与便秘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便秘和用力排便是成痔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 ,根据近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实验研究结果 ,对这种说法均不能给予支持。1 传统概念1.1 Parks的硬便压迫学说[3]  早在 195 6年Parks提出干硬粪块…  相似文献   
6.
痔与盆底动力学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痔亦名肛垫,或称解剖学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结构。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谓痔病(haemorrhoidsdisease)。新近研究资料表明,痔与盆底无论在形态上或功能上均有密切联系;痔病的盆底动力学因素,不容忽视。1痔与盆底肌的解剖生理学联系人类肛管实质上是外层的盆底横纹肌与内层的内脏平滑肌两个肌管套叠而成的管道。二者静息时均处于张力性收缩状态,其静息压为3.92~9.8kPa。实验证明,仅仅依靠括约肌的自身收缩,难于有效地维持肛门自制;肛管要达到满意地控制气体、液体的溢出,还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条件,即…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4年9月开始在Miles术中用结肠残端设计了新“直肠角”和用结肠浆肌层外翻卷建造人工内括约肌,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介绍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对35例低位直肠癌治疗情况,经6~15月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9.
10.
肛直肠控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直肠的控便机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在器质性或功能性排便失常(如便秘、失禁)的诸多发病因素中,往往不是某一因素单独存在以致病,而是数个因素并存,起相互协同作用或连锁反应,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肛直肠及盆底生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就有关控便生理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