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结合情境教学在预选卫生士官常见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将200名学员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100名学员),教学内容均为高原病和高血压两个章节,对照组(LBL组)学员按照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TBL组)学员则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结合情境教学,由教师提前拟定预习提纲及思考题,学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应用典型病例进行情境模拟。教学完成后,两组学员均采用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TBL组与LBL组相比,学员理论考核分数明显提高(88.90±5.28 vs. 76.10±5.12,P<0.05),教师对学员的满意度评分也较高(8.63±0.85 vs. 7.18±0.72,P<0.05)。结论 TBL成效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4.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的临床应用已有近50 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遗传性疾病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不同来源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特点及其对移植效果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5.
三种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及方案的深入研究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治疗初发白血病近 2 0 0例 ,完全缓解 (CR)率年均保持在 70 %水平。本文选择其中分别应用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米托蒽醌(MIT)、柔红霉素 (DNR)联合阿糖胞苷 (Ara- C)方案 ,连续 2个疗程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和应用以上方案治疗的复发患者共 96例 ,对其在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 FAB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细胞组织化学、免疫标记、染色体及…  相似文献   
6.
CD34^ 细胞分选可有效去除T细胞,显著降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于植入率及疾病复发率无不良影响。随着CD34^ 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的成熟,CD34^ 细胞分选和移植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拓宽供体来源(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移植)以及提高无关供体移植安全性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有关CD34^ 细胞移植中免疫活性细胞数量与移植效果、G-CSF(GM-CSF)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的应用、移植并发症以及HLA半相合CD34^ 细胞移植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dic(9;20)(p11-13;q11)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别以9号和20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LL诊断,免疫表型分析B淋系标志阳性(CD10+、HLA-DR+);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2例患者均为dic(9;20):例1为45,XY,der(9)t(9;20)(p11;q11),-20[20],例2为45,XX,der(9)t(9;20)(p13;q11),t(9;22)(q34;q11),-20[10]/46,idem,+8[16]/47,idem,+8,+21[14];其中1例经双色FISH检测证实9号和20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且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结论dic(9;20)(p11-13;q11)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核型异常,可能和ALL有特殊的联系.FISH技术是检测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UCBCD34^+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在诊断时至少 2 / 3的病例发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其中儿科病例检出率达到 80 %~ 85 %。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主要是t(8;2 1)、t(15 ;17)、inv(16 ) ,以及del(5q)、 8、del/t(11q2 3)等 ,还有多种异常发生率相对较低。在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中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者约为 15 %~ 2 0 % ,尤以 8和 - 7多见。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最常见的是易位 ,其次为缺失、插入及倒位等。不同研究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差异主要与检测方法、患者年龄、地理位置以及白血病类型 (原发或继发 )等因素有关。1 伴有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的AML1.1 t…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小鼠GVHD模型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在移植受体体内的迁移和分布。将C57BL/6的骨髓细胞和转基因荧光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输入经8Cy全身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eGFP标记供体淋巴细胞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测GVHD模型中eGFP^+细胞的分布;ELISA法检测GVHD靶组织中趋化因子MIP—1α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①输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第8天后出现GVHD临床及病理表现;②CVHD模型中,受体鼠肝、皮肤、肠、脾、肺、舌有eGFP^+细胞浸润;③GVHD小鼠肝、脾eGFP^+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④GVHD鼠脾、肝组织中MIP—1α水平升高,脾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3天,肝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7天。结论:除肝、肠、皮肤外,肺、舌可能也是GVHD靶器官。肝、脾组织中供体淋巴细胞浸润伴随MIP—1α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