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美成  陆明  王林波  陈桂良  张文 《中国药事》2013,(10):1084-1087
目的 研究聚丙烯酸树脂Ⅳ的流体特性并建立了该树脂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马尔文Bohlin Gemini HRnano同轴圆筒式流变仪,在温度20℃,剪切速率10 s-1条件下,测定动力黏度.结果 聚丙烯酸树脂Ⅳ为牛顿流体,动力黏度为7.38 mPa·s,30次测定的相对偏差为0.9%.结论 方法准确、重复性好,适合用于测定聚丙烯酸树脂Ⅳ的动力黏度.  相似文献   
62.
背景:生物力学的观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在后凸的顶点处截骨最佳,但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大。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椎板间截骨+椎体截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均采用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截骨+SPO(Smith-Peterson Osteotomy)联合截骨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未发现植入物修复后矢状位失平衡者,矢状位失衡的改善率为64%。患者植入物修复后胸腰椎后凸角的到恢复,改善率为60%;颌眉角的改善率为98%,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为64%,ODI 指数95%;均未发生拔钉、断钉、断棒现象。说明选择性截骨矫形技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能够获得稳定的内固定疗效,防止出现矢状位失平衡,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拔钉、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分级、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 0 6例临床可疑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研究 ,并将其中 80例与关节镜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根据半月板内部MR信号特征将半月板损伤分为 0~Ⅲ级、按照形态分型和按照损伤部位划分。结果 在 3 0 6例患者 612个内外侧半月板中 ,呈典型的 0级表现 195个( 3 1.9% ) ,Ⅰ级 5 3个 ( 8.7% ) ,Ⅱ级 2 0 7个 ( 3 3 .8% ) ,Ⅲ级 15 7个 ( 2 5 .6% ) ,水平撕裂 95个半月板 ,纵行撕裂 5 7个半月板 ,5个半月板结构破碎。撕裂部位仅为半月板外 1 3内 3 5个半月板 ,其余撕裂半月板超出 1 3或位于内侧 2 3 ,5 5例 62个半月板Ⅰ级和Ⅱ级信号病例以及 8例 9个半月板在MRI分级为ⅢA ,撕裂部位半月板外侧 1 3水平撕裂 ,经临床保守治疗 ,随访复查MRI信号正常。结论 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将逐渐成为骨科膝关节镜检查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4.
CT导向穿刺活检在骨骼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引活检在骨骼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骨骼病变行CT导引下活检,每例常规取材2~3次.29例病灶区或灶周硬化明显者应用了Ackermann骨钻针,17例骨质破坏明显者应用了核心切割针,6例囊性或有明显液化区的病灶则细抽吸针.结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90.4%(47/52).5例假阴性者包括2例增生硬化性病灶,3例液化性.结论 CT导引下骨骼活检是诊断骨病变重要手段,是一种安全、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5.
翼螺旋转录因子Foxa2是调节胰腺发育及糖、脂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作为胰岛素信号的下游靶标,大脑中Foxa2的结构性激活,引起食物消耗、代谢及胰岛紊敏感性增加.Foxa2参与葡萄糖和脂质代谢通路的基因表达调节,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是新的胰岛素敏感性转录调节因子;该蛋白的磷酸化通过细胞定位改变而引起失活.该文就Foxa2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6.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1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最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重要手段, 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阐明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在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上,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左、右侧之间腰神经长度及宽度无显著性差异。CT对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显示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路径的重要手段,能显示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应首先选择CT检查,对疑似软组织病变者再联合MRI检查,以提高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68.
游箭  张荣萍  胡鸿  张绍祥  谭立文  陈伟  陆明 《西部医学》2011,23(8):1563-1565
目的描述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的影像学、薄层断面解剖学特征,探明穿刺出血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和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腰段薄层图像中的腰椎间盘周围血管及其与后外侧穿刺入路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周围血管及其与后外侧穿刺入路关系的影像学、薄层断面解剖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发现对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显示以薄层断面最优,MRI次之,CT最差。虽然后外侧穿刺入路安全三角是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等血管结构通过。结论经过对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影像断面和薄层断面图像进行对照观察,发现后者能提高腰椎间盘周围血管的细微结构CT及MRI的影像确认率。薄层断面解剖进一步证实腰动脉脊支、椎间静脉和椎内静脉是穿刺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9.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老年人生理性脑萎缩,血肿长时间压迫;微创穿刺引流血肿,术后脑复张困难,复查头颅CT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死腔残留,有的甚至出现血肿复发。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加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背景:通过分析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的:结合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主要为"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合2009-01/12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67例,治疗方法为单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对术中切除的间盘进行镜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76篇与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处于上升趋势。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检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为主,对炎症递质的表达定量定性准确性研究较多。可见,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