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出血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脑出血并发便秘、坠积性肺炎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 7铅垂线距S 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200-6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为骨科常见病之一,是否行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争议。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侧弯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患者的症状、腰椎退变节段以及影像学等相关病情进展性的评估,系统回顾相关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文献。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共61例,男30例,女31例;年龄范围在42-78岁,平均年龄59.02岁。其中行腰椎后路减压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32例;后路动力系统腰椎置入内固定患者29例。术后随访时间为6-2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JOA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以及随访评估。并检索腰椎退变性侧弯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文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与结论: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文献报道中的退变性侧弯发病率、年龄范围相符合。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显示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评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年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JOA评分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腰椎后路减压植入物置入内固定适应范围广泛,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方法熟悉程度较高,但远期发现顺应性较差,相邻节段退变程度较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动力内固定系统既能够保证内固定的稳定,也使内固定特性得到较好的发挥,远期随访显示患者对动态固定的顺应性好,达到治疗目的,又保留了患者腰椎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背景:生物力学的观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在后凸的顶点处截骨最佳,但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大。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椎板间截骨+椎体截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均采用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截骨+SPO(Smith-Peterson Osteotomy)联合截骨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 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未发现植入物修复后矢状位失平衡者,矢状位失衡的改善率为64%。患者植入物修复后胸腰椎后凸角的到恢复,改善率为60%;颌眉角的改善率为98%,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为64%,ODI指数95%;均未发生拔钉、断钉、断棒现象。说明选择性截骨矫形技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能够获得稳定的内固定疗效,防止出现矢状位失平衡,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拔钉、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柱矫形内固定疗效的好坏与植骨融合技术以及内固定材料的疲劳特性疲劳寿命直接相关。 目的:分析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后发生断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9例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后断棒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断棒时间、活动度、植入物位置、植骨融合率、术中矫形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中6例存在椎板间植骨融合不充分现象,有明显的植骨融合空白区和假性骨岛生成。经相关分析表明,金属疲劳寿命与植骨融合率、矫形率间呈正相关(P < 0.01)。提示成年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手术中良好的植骨融合条件可以保证在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金属内固定器材处于相对稳定的抗疲劳强度状态,满足内固定治疗过程所需的条件;保证内固定棒获得低于金属固有疲劳阈值点的疲劳状态,达到有效的弹性固定和持续的矫形的目的,并避免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通过分析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结合临床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主要为“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合2009-01/12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67例,治疗方法为单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对术中切除的间盘进行镜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76篇与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处于上升趋势。腰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研究检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为主,对炎症递质的表达定量定性准确性研究较多。可见,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的严重程度,采用单节段或两节段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可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目的:对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应用结果及研究文献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对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16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以电子检索的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201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研究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检索词为“螺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共检索相关文献48篇,进行数据特征等的深入分析。 结果与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晚期常合并胸段或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胸段脊椎屈曲增加,患者往往无法平视,严重的甚至肋骨下缘挤压内脏致心肺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采用脊柱截骨,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稳定、有效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深入研究脊柱侧弯继发脊髓损伤的前提和研究分析脊髓损伤机制的有效路径。目的:评估伴有复杂脊髓损伤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大白鼠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15只无明显脊髓神经症状的模型大白鼠被置入直径6cm的专用玻璃管中直立状态生活6~10d,建立脊髓损伤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弯大鼠模型。结果与结论:13只大鼠均表现为双侧后肢瘫,后肢及尾部无活动,对针刺亦无反应,排尿障碍,排便未见明显障碍;所有大鼠都出现双侧后肢及尾部的皮毛枯萎,无光泽,部分开始脱毛。BBB评分平均为7.3±2.2。改良Tarlov评分:0级5只;1级2只;2级4只;3级1只;4级1只;5级0只。影像学观察示:先天性的缺陷遍布脊柱的所有节段;在部分实验动物身上,还发现在侧弯顶点的楔形半椎体和间盘一起向椎管方向移位。组织化学观察示:骨与脊髓滋养血管破坏的先天性缺陷,与脊柱的骨性结构破坏部分对脊髓相应节段造成的压迫是一一对应的;畸形顶点水平,可见血管分布缺失区域,在侧弯顶点水平脊柱静脉丛血管组织的凋亡现象。提示动物模型伴随的复杂脊髓损伤症状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临床症状的发展过程相近似,动物模型的可重复率在87%(13/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ICU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适当的护理对策。方法:统计我院ICU病室收治的重症患者780例,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病历,借助SPSS 19.0专业的统计功能,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总结导致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性别、留置鼻饲管的P值均<0.05;呼吸机支持、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等因素中,P均小于0.05,表明上述因素是影响ICU患者真菌感染的显著性因素;2.多因素分析结果: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留置深静脉导管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9,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留置深静脉导管是导致ICU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ICU患者的护理中,有必要强化上述几个因子的护理,从而降低ICU患者真菌感染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提高急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水平。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360例按是否进行手术心理护理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两组病患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神经损伤和疾病治疗满意度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对照组,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神经损伤的例数为:65、39、52,满意度38%。观察组数据为:9、10、3,满意度98%。两组在相关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效的手术室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急诊患者的紧张程度,使其积极有效的配合手术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